《溫疫論》~ 下卷 (6)
下卷 (6)
1. 勞復、食復、自復
疫邪已退,脈證俱平,但元氣未復,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動,遂致發熱,前證復起,惟脈不沉實為辨,此為勞復。蓋氣為火之舟楫,今則真氣方長,勞而復折,真氣既虧,火亦不前,如人慾濟、舟楫已壞,其可渡乎?是火也,某經氣陷,則火隨陷於某經,陷於經絡則為表熱,陷於臟腑則為裡熱,虛甚熱甚,虛微熱微。
治法:輕則靜養可復,重則大補氣血,候真氣一回,血脈融和,表裡通暢,所陷之火,隨氣輸泄,自然熱退,而前證自除矣。若誤用承氣及寒涼剝削之劑,變證蜂起,卒至殞命,宜服安神養血湯。
若因飲食所傷者,或吞酸作噯,或心腹滿悶而加熱者,此名食復,輕則損谷自愈,重則消導方愈。
若無故自復者,以伏邪未盡,此名自復,當問前得某證,所發亦某證,稍與前藥,以徹其餘邪,自然獲愈。
安神養血湯
茯神,棗仁,當歸,遠志,桔梗,芍藥,地黃,陳皮,甘草加龍眼肉,水煎服。
白話文:
【勞復、食復、自復】
在疫情已經過去,病症與脈象都恢復正常後,但是體內的元氣尚未完全恢復。如果這時進行梳洗沐浴,或是過度說話與活動,導致再次發燒,先前的症狀重新出現,然而脈搏並非沉實,這種情況稱為勞復。這是因為氣就像是火的載具,現在正氣剛剛開始恢復,又因為勞累而再度受挫,正氣一旦損耗,火氣也就無法向前推進,就像人想要渡河,但是船已經破損,怎麼可能渡過呢?這火氣如果在某條經絡上氣陷,那麼火氣也會跟著陷落在那條經絡上,陷落在經絡上會造成表面的發熱,陷落在臟腑則會造成內在的高溫,虛弱越嚴重,發熱就越嚴重,虛弱越輕微,發熱也就越輕微。
治療方法:病情輕微的只需要靜養就能恢復,病情嚴重的則需要大量補充氣血,等到正氣一恢復,血液與脈絡和諧,體內外暢通無阻,陷落的火氣就會隨著氣血的運行而排出,自然發熱就會退去,先前的症狀也就自然消失。如果誤用承氣湯或寒涼剝削的藥物,會導致各種併發症紛至沓來,甚至立即危及生命,應該服用安神養血湯。
如果是因為飲食傷害導致的,比如胃酸反流,或者心腹部有飽脹悶熱感,這種情況稱為食復,病情輕微的只要減少飲食就能自行康復,病情嚴重的則需要使用消化導引的藥物才能康復。
如果沒有原因就自行復發的,那是因為潛伏的病邪尚未完全清除,這種情況稱為自復,應該詢問之前得的是什麼病,現在復發的也是什麼病,稍微用之前的藥物,將殘餘的病邪徹底清除,自然就能康復。
【安神養血湯】
配方:茯神、酸棗仁、當歸、遠志、桔梗、芍藥、地黃、陳皮、甘草,再加上龍眼肉,用水煎煮後服用。
2. 感冒兼疫
疫邪伏而未發,因感冒風寒,觸動疫邪,相繼而發也,既有感冒之因由,復有風寒之脈證,先投發散,一汗而解,一二日續得頭疼身痛,潮熱煩渴,不惡寒,此風寒去,疫邪發也,以疫法治之。
白話文:
[感冒與流行病併發]
有流行病病毒潛藏在身體裡但尚未發作,後來因為著涼或吹到冷風,導致流行病病毒被觸發,一個接一個的病狀開始出現。先是感冒的症狀,再來就是風寒的特徵,如發燒、全身痠痛等,透過發汗的方式治療感冒,一開始似乎好轉。但是過了一兩天後,又開始頭痛、身體疼痛、發燒且伴隨口渴,但不再畏寒,這表示風寒已經退去,現在是流行病病毒發作了,應該要針對流行病來進行治療。
3. 瘧疫兼證
瘧疾二三發,或七八發後,忽然晝夜發熱、煩渴不惡寒、舌生苔刺、心腹痞滿、飲食不進,下證漸具,此溫疫著,瘧疾隱也,以疫法治之。
溫疫晝夜純熱、心腹痞滿、飲食不進、下後脈靜身涼,或間日、或每日、時惡寒而後發熱如期者,此溫疫解,瘧邪未盡也,以瘧法治之。
白話文:
[關於瘧疾合併症狀]
在瘧疾發作兩三次,或是七到八次之後,病人突然出現日夜持續發燒、極度口渴但不畏寒、舌頭上長出苔狀物、感覺心臟及腹部脹滿、食慾減退無法進食,這些症狀逐漸顯現,這表示溫熱性疫病已經發生,而原先的瘧疾已隱藏其後,應該按照治療溫熱性疫病的方法來處理。
如果溫熱性疫病患者日夜高燒不退、心臟及腹部有脹滿感、食慾不振無法進食,但在排便後脈搏平穩且身體涼爽,或者每隔一天,甚至每天,會先感覺寒冷然後按期發燒,這顯示溫熱性疫病已獲控制,但瘧疾病毒尚未完全清除,應依照治療瘧疾的方式進行處理。
4. 溫瘧
凡瘧者寒熱如期而發,余時脈靜身涼,此常瘧也,以瘧法治之。設傳胃者,必現里證,名為溫瘧,以疫法治者生,以瘧法治者死。里證者下證也,下后里證除,寒熱獨存者,是溫疫減,瘧證在也。瘧邪未去者,宜疏,邪去而瘧勢在者宜截,勢在而挾虛者宜補。疏以清脾飲,截以不二飲,補以四君子,方見瘧門,仍恐雜亂,此不附載。
白話文:
凡是患有瘧疾的人,其發病時會有定期的冷熱交錯,但在非發作的時候,脈搏平穩且身體保持涼爽,這種情況就是一般的瘧疾,應按照治療瘧疾的方法來處理。然而,如果病情傳至胃部,必然會出現內臟的病症,這就被稱為溫瘧,用瘟疫的治療方式來處理的話患者有可能康復,但如果仍然按照一般瘧疾的治療方法,則可能會導致死亡。
內臟病症指的是消化系統的問題,經過治療後,如果這些內臟病症消失了,但仍有冷熱交錯的症狀存在,這表示溫疫的情況已經減輕,但瘧疾的症狀還在。如果瘧疾的病因尚未去除,應該採取清脾飲的方式來疏導;如果病因已去,但瘧疾的症狀依然存在,則應該使用不二飲來截斷;如果症狀仍然存在,且伴有體虛的情況,則應該使用四君子湯來滋補。清脾飲、不二飲和四君子湯的具體配方可參考瘧疾治療的相關資料,但由於怕內容混雜,這裡就不詳細附載了。
5. 疫痢兼證
下痢膿血,更加發熱而渴,心腹痞滿,嘔而不食,此疫痢兼證,最為危急。夫疫者胃家事也,蓋疫邪傳胃十常八九,既傳入胃,必從下解,疫邪不能自出,必藉大腸之氣傳送而下,而疫方愈。
夫痢者,大腸內事也,大腸既病,失其傳送之職,故正糞不行,純乎下痢膿血而已,所以向來穀食停積在胃,直須大腸邪氣將退,胃氣通行,正糞自此而下,今大腸失職,正糞尚自不行,又何能與胃載毒而出?毒既不前,羈留在胃,最能敗壞真氣,在胃一日,有一日之害,一時有一時之害,耗氣搏血,神脫氣盡而死。凡遇疫痢兼證者,在痢尤為吃緊,疫痢俱急者,宜檳芍順氣湯,誠為一舉兩得。
檳芍順氣湯,專治下痢頻數,裡急後重,兼舌苔黃,得疫之裡證者。
檳榔,芍藥,枳實,厚朴,大黃
生薑煎服。
白話文:
[疫情伴隨的痢疾症狀]
出現腹瀉且有膿血,同時伴有發熱和口渴,感到心腹脹滿,嘔吐並且無法進食,這是疫情伴隨的痢疾症狀,情況相當危急。疫情其實主要影響的是腸胃系統,因爲病毒大多會傳到胃部,影響比例高達八九成。一旦病毒進入胃部,身體會試圖從下方排解,但病毒無法自行排出,必須藉助大腸的運送功能向下推送,才能將病毒清除。
痢疾是大腸的問題,當大腸生病時,它就無法正常執行運送功能,因此正常的排泄物無法排出,只會有膿血的腹瀉。這導致原本停留在胃中的食物堆積,直到大腸的邪氣減弱,胃氣得以流通,正常的排泄物纔會開始下降。現在大腸功能失調,正常的排泄物都無法順利排出,更無法協助胃部將毒素排出。毒素滯留胃部,會對真氣造成破壞,每多停留一天,就多一天的危害,每過一時,就有多一時的損害,消耗元氣,破壞血液,最後神氣消散,氣息殆盡而亡。對於疫情伴隨的痢疾患者,尤其需要特別注意,若兩者都急迫,應使用檳芍順氣湯,可以一舉兩得。
檳芍順氣湯,專門治療頻繁的腹瀉,以及裏急後重的症狀,適用於有黃舌苔,符合疫情內在症狀的人。
藥材包括:檳榔、芍藥、枳實、厚朴、大黃。
需與生薑一同煎煮服用。
6. 婦人時疫
婦人傷寒時疫,與男子無二,惟經水適斷適來,及崩漏產後,與男子稍有不同。夫經水之來,乃諸經血滿,歸注於血室,下泄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衝任脈也,為諸經之總任。經水適來,疫邪不入於胃,乘勢入於血室,故夜發熱譫語。蓋衛氣晝行於陽,不與陰爭,故晝則明瞭,夜行於陰,與邪相搏,故夜則發熱譫語,至夜止發熱而不譫語者,亦為熱入血室,因有輕重之分,不必拘於譫語也。經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胸膈並胃無邪,勿以譫語為胃實而妄攻之,但熱隨血下,故自愈。若有如結胸狀者,血因邪結也,當刺期門以通其結,治之以柴胡湯,治之不若刺者功捷。
經水適斷,血室空虛,其邪乘虛傳入,邪勝正虧,經氣不振,不能鼓散其邪,為難治,且不從血泄,邪氣何由即解?與適來之義,有血虛血實之分,宜柴胡養榮湯。新產後亡血過多,衝任空虛,與夫素善崩漏,經氣久虛,皆能受邪,與經水適斷同法。
白話文:
【婦女流行病】
婦女受到風寒或感染流行疾病,和男性並無差別,只是在月經剛結束或剛開始,以及流產、生產後,和男性有些微的不同。月經的來臨,是因為身體各部位的血液達到飽和,歸集到所謂的「血海」,也就是子宮,再排出體外成為月經。血海,又稱衝任脈,是全身血液的總管。如果月經剛來,病毒未能進入胃部,反而被帶入血海,因此會在夜晚出現發燒和說胡話的症狀。這是因為人體的衛氣在白天活動於陽經,不會和陰經產生衝突,所以白天精神清醒;但到了夜晚,衛氣轉移到陰經,就會和病毒作戰,因此會在夜晚出現發燒和說胡話的情況。到了晚上只發燒而不說胡話,也是熱毒進入血海的症狀,只是程度較輕,不一定會出現說胡話的現象。經典上寫著:只要不傷害胃氣和上焦、中焦,疾病自然會痊癒。
如果胸口、胃部沒有異常,不要以為說胡話就是腸胃問題而隨便使用藥物。熱毒會隨著血液排出,疾病自然會痊癒。如果有像胸部堵塞的症狀,那可能是血液因為病毒凝結。應該刺期門穴以疏通阻塞,使用柴胡湯治療,但針灸的效果比藥物更好。
月經剛結束時,子宮空虛,病毒會趁虛而入。當病毒佔優勢,身體機能下降,無法有效抵抗病毒,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療,而且病毒不會隨著月經排出,如何才能讓病毒消失呢?這和月經剛開始的意義不同,有血虛和血實的區別,適合用柴胡養榮湯。
生產後大量失血,或是長期崩漏,子宮和衝任脈空虛,都容易感染病毒,和月經剛結束的狀況相同。
7. 妊娠時疫
孕婦時疫,設應用三承氣湯,須隨證施治,切不可過慮,慎毋惑於參、術安胎之說。病家見用承氣,先自驚疑,或更左右嘈雜,必致醫家掣肘,為子母大不祥。若應下之證,反用補劑,邪火壅鬱,熱毒愈熾,胎愈不安,轉氣傳血,胞胎何賴?是以古人有懸鐘之喻,梁腐而鍾未有不落者,惟用承氣,逐去其邪,火毒消散,炎熇頓為清涼,氣回而胎自固。當此證候,反見大黃為安胎之聖藥,歷治歷當,子母俱安。
若腹痛如錐,腰痛如折,此時未墮欲墮之候,服藥亦無及矣,雖投承氣但可愈疾而全母。昧者以為胎墮,必反咎於醫也。
或詰余曰:孕婦而投承氣,設邪未逐,先損其胎,當如之何?余曰:結糞瘀熱,腸胃間事也,胎附於脊,腸胃之外,子宮內事也,藥先到胃,瘀熱才通,胎氣便得舒養,是以興利除害於頃刻之間,何慮之有?但毒藥治病,衰去七八,餘邪自愈,慎勿過劑耳。
凡孕娠時疫,萬一有四損者,不可正治,當從其損而調之,產後同法。非其損而誤補,必死。(四損詳見前應補諸證條後。)
白話文:
【妊娠時疫】
孕婦如果感染了時行的瘟疫,使用像三承氣湯這樣的藥方,必須根據具體的症狀來治療,絕對不能過度擔心,更不要被那些參、術能安胎的說法所迷惑。病人看到要使用承氣湯這類的藥物,往往會感到驚慌和懷疑,周遭的人也可能會因此產生紛擾,這就會讓醫生在治療上受到限制,對於母子兩人都不是好事。如果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卻反而用了補藥,那麼邪火就會更加壅塞,熱毒也會更旺盛,這會讓胎兒更不穩定,病情轉變,母體和胎兒的健康都會受到威脅。所以古人用「懸鐘」來比喻,意思是梁木腐朽了,鐘就不可能不掉下來,只有使用承氣湯,把邪氣趕出去,熱毒消散,身體從燥熱轉為清涼,氣血迴流,胎兒自然就能穩固。在這種情況下,大黃反而成為安胎的良藥,每次使用都效果顯著,母親和孩子都能安然無恙。
如果腹部疼痛如同被尖銳物刺穿,腰部疼痛如同被折斷,這就是胎兒即將墮落的徵兆,再服用藥物也無法挽回,即使使用承氣湯也只能治療疾病,保護母親的生命。有些不懂的人可能會認為是胎兒墮落,反而責怪醫生。
有人問我,如果孕婦使用承氣湯,邪氣還未被驅除,胎兒卻先受到傷害,該怎麼辦?我回答,結糞瘀熱是腸胃的問題,胎兒附著在脊椎上,是在腸胃外,是子宮內部的事。藥物先到達胃部,瘀熱一旦被疏通,胎兒就可以得到舒緩和養護,這樣就可以在瞬間達到去除危害,產生好處的效果,有什麼好擔心的呢?但是,用藥物治療疾病,當病態已經減輕了七到八成,剩下的病態就會自行痊癒,千萬不要過量服用藥物。
凡是孕婦感染時疫,如果有出現四種損傷的情況,就不能進行正常的治療,應該根據具體的損傷來調理,產後的護理也是同樣的方法。如果不是因為損傷而誤用了補藥,那後果就會很嚴重。(四種損傷的詳細情況請參考前面關於應補諸證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