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上卷 (15)
上卷 (15)
1. 神虛譫語
應下稽遲,血竭氣耗,內熱煩渴譫語,諸下證具,而數下之,渴熱並減,下證悉去,五六日後,譫語不止者,不可以為實,此邪氣去,元神未復,宜清燥養榮湯,加辰砂一錢。鄭聲譫語,態度無二,但有虛實之分,不應兩立名色。
白話文:
[精神虛弱胡言亂語的情況]
應當進行治療但病情進展緩慢,導致血氣枯竭,體內產生熱氣,感到煩躁口渴並且開始說胡話,各種需要瀉下的症狀都已經出現,經過多次瀉下治療後,口渴與熱感都有所減輕,所有瀉下的徵狀也都消失,然而在五到六天之後,還是持續說胡話,這時不能認為是實證。這是因為邪氣雖已排出,但身體的正氣尚未恢復,適合使用清燥養榮湯,並添加一錢辰砂。
不管是輕微還是嚴重的胡言亂語,其表現形式並無差別,只是存在虛證和實證的區別,並非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態。
2. 奪氣不語
時疫下後,氣血俱虛,神思不清,惟向里床睡,似寐非寐,似寤非寤,呼之不應,此正氣奪,與其服藥不當,莫如靜守虛回,而神思自清,語言漸朗,若攻之脈必反數,四肢漸厥,此虛虛之禍,危在旦夕,凡見此證,表裡無大熱者,宜人參養榮湯補之。能食者,自然虛回,而前證自除;設不食者,正氣愈奪,虛證轉加,法當峻補。
白話文:
在經歷了瘟疫之後,身體的氣血都相當虛弱,精神思緒也不清晰,只會面向內側躺在牀上休息,這種狀態介於睡著與醒來之間,當你呼喚他時,他可能不會有反應,這就是身體的正氣已經耗損的現象。如果此時服用不適合的藥物,倒不如安靜地守護,讓身體自然恢復,這樣精神思緒會自行變得清晰,說話聲音也會逐漸明朗。如果在此時進行強烈的治療,脈搏可能會變得更快,四肢也可能開始感到冰冷,這就是虛上加虛的災難,生命危在旦夕。只要看到這樣的症狀,且外表和內裡並沒有高熱的情況,應該使用人參養榮湯來滋補。如果病人能進食,身體自然就能慢慢恢復,先前的症狀就會消失;但若是無法進食,身體的正氣會更加耗損,虛弱的症狀也會加重,按照醫理,這種情況就應該要大力補充營養。
3. 老少異治
三春旱草,得雨滋榮;殘臘枯枝,雖灌弗澤。凡年高之人,最忌剝削,設投承氣,以一當十;設用參朮,十不抵一。蓋老年榮衛枯澀,幾微之元氣易耗而難復也。不比少年氣血生機甚捷,其勢浡然,但得邪氣一除,正氣隨復。所以老年慎瀉,少年慎補,何況誤用耶!萬有年高稟厚,年少賦薄者,又當從權,勿以常論。
白話文:
春天的嫩草,得到雨水滋潤就能茂盛生長;冬天的枯枝,即使澆水也無法使其恢復生機。凡是年紀大的人,最忌諱過度消耗,如果使用猛烈的瀉藥,一點點的效果就相當於年輕人用很多;如果使用人參、白朮這類補藥,可能用了很多也不如年輕人用一點點來得有效。這是因爲老年人的氣血已經乾澀,那一點點的元氣很容易被消耗掉,而且很難恢復。這和年輕人不同,年輕人的氣血生機非常旺盛,只要邪氣一除,正氣就會很快恢復。因此,老年人用藥要謹慎瀉下,年輕人用藥要謹慎補益,更何況是誤用藥物呢!當然,也有年紀大但體質強壯,以及年紀輕但體質虛弱的人,這種情況應當靈活處理,不能一概而論。
4. 妄投破氣藥論
溫疫心下脹滿,邪在裡也,若純用青皮、枳實、檳榔諸香燥破氣之品,冀其寬脹,此大謬也。不知內壅氣閉,原有主客之分,假令根於七情鬱怒,肝氣上升,飲食過度,胃氣填實,本無外來邪毒、客氣相干,止不過自身之氣壅滯,投木香、砂仁、豆蔻、枳殼之類,上升者即降,氣閉者即通,無不見效。
今疫毒之氣,傳於胸胃,以致升降之氣不利,因而脹滿,實為客邪累及本氣,但得客氣一除,本氣自然升降,脹滿立消,若專用破氣之劑,但能破正氣,毒邪何自而泄?脹滿何由而消?治法非用小承氣弗愈。既而腸胃燥結,下既不通,中氣鬱滯,上焦之氣不能下降,因而充積,即膜原或有未盡之邪,亦無前進之路,於是表裡上中下三焦皆阻,故為痞滿燥實之證。得大承氣一行,所謂一竅通,諸竅皆通,大關通而百關盡通也。
向所鬱於腸胃之邪,由此而下,腸胃既舒,在膜原設有所傳不盡之餘邪,方能到胃,乘勢而下也,譬若河道阻塞,前舟既行,余舟連尾而下矣。至是邪結並去,脹滿頓除,皆藉大黃之力。大黃本非破氣藥,以其潤而最降,故能逐邪拔毒,破結導滯,加以枳、樸者,不無佐使云爾。
若純用破氣之品,津液愈耗,熱結愈固,滯氣無門而出,疫毒無路而泄,乃望其寬胸利膈,惑之甚矣。
白話文:
【對於隨意使用損傷元氣藥物的討論】
溫病引發的心下脹滿,這是因為邪氣深入體內。如果單純地大量使用像青皮、枳實、檳榔等這些香燥性且能破氣的藥物,希望藉此減輕脹滿,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我們要知道,體內氣機阻塞,有主要和次要的原因。例如,若是因為情緒波動、憤怒,導致肝氣上衝;或是飲食過量,使胃氣壅塞,原本並無外界邪毒侵擾,只是自身的氣機運轉不順暢,這種情況下,使用木香、砂仁、豆蔻、枳殼等藥物,可以讓上衝的氣機下降,堵塞的氣機得以疏通,通常都能看到效果。
然而,現在遇到的是瘟疫之氣影響胸胃,導致氣機升降不順,造成脹滿,實際上這是外來邪氣影響了正常的氣機運作。只要清除外來邪氣,正常的氣機就會自行恢復,脹滿的症狀也會立即消失。如果只用破氣的藥物,只能破壞正常的氣機,那麼,邪毒要如何排出?脹滿又如何消除?治療方法不是隻用小承氣湯就能痊癒的。接著,腸胃會出現乾燥、結實,排泄不暢,中間的氣機運轉受阻,上焦的氣機無法下降,因此積聚在那裡。即使膜原可能還有殘留的邪氣,也沒有前進的路徑,這樣一來,外表、內部以及上中下三焦都被阻塞,因此產生痞滿燥實的症狀。只有大承氣湯的使用,才能使得一個孔道暢通,其他的孔道也跟著暢通,大關節通了,其他的小關節也就全部通暢了。
原本在腸胃中鬱積的邪氣,因此可以往下排出,腸胃得到舒緩。即使在膜原仍有未能完全清除的殘餘邪氣,也能順勢進入胃部,跟著排出體外,就像河道阻塞,前面的船隻一旦通行,後面的船隻也能緊跟著順利通過。至此,邪氣和結實一同被去除,脹滿的症狀立即消失,這都是靠著大黃的力量。大黃並非破氣的藥物,因為它滑潤且能下降,所以能驅除邪氣,排毒,破結,幫助消化,加上枳實、厚樸,不過是起到輔助作用。
如果單純地大量使用破氣的藥物,會消耗更多的津液,導致熱結更加牢固,氣機沒有出路,疫毒也找不到排出的路徑,卻期待能夠寬胸利膈,這實在是一種極大的迷惑。
5. 妄投補劑論
有邪不除,淹纏日久,必至尫羸,庸醫望之,輒用補劑,殊不知無邪不病,邪去,而正氣得通,何患乎虛之不復也?今投補劑,邪氣益固,正氣日郁,轉郁轉熱,轉熱轉瘦,轉瘦轉補,轉補轉郁,循環不已,乃至骨立而斃,猶言服參幾許,補之不及,天數也。病家止誤一人,醫者終身不悟,不知殺人無算。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錯誤使用補藥的問題。內容如下:
如果疾病根源未能清除,長時間纏繞,必定會讓人體虛弱。有些不夠專業的醫生一看見病人體虛,就立即開出補藥。但他們不知道,沒有病因就不會生病,當病因去除後,身體的正氣自然能恢復,哪還需要擔心體虛不會好呢?現在隨便使用補藥,反而會讓病因更加牢固,身體的正氣被抑制,越抑越熱,越熱越瘦,越瘦越補,越補越抑,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最終可能只剩下皮包骨地死去,還會說是服用人參等補品不夠,這是命運的安排。對患者來說,只是誤信了一個人,但對於醫生來說,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明白自己的錯誤,更不知道自己因此殺害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