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又可

《溫疫論》~ 上卷 (12)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2)

1. 下後反痞

疫邪留於心胸,令人痞滿,下之痞應去,今反痞者,虛也。以其人或因他病先虧,或因新產後氣血兩虛,或稟賦嬌怯,因下益虛,失其健運,邪氣留止,故令痞滿。今愈下而痞愈甚,若更用行氣破氣之劑,轉成壞證,宜參附養營湯。

參附養營湯,

當歸(一錢),白芍(一錢),生地(三錢),人參(一錢),附子(炮,七分),乾薑(炒,一錢)

照常煎服。果如前證,一服痞如失,倘有下證,下後脈實,痞未除者,再下之。此有虛實之分,一者有下證,下後痞即減者為實;一者表雖微熱,脈不甚數,口不渴,下後痞反甚者為虛。若潮熱口渴,脈數而痞者,投之禍不旋踵。

白話文:

【下後反痞】

當疫病邪氣殘留在心胸間,會使人感到脹滿不適,理論上下法(瀉下藥物)後,這種脹滿感應該消失,但現在反而更加嚴重,這是因為身體虛弱所致。可能是病人先前因為其他疾病已導致身體虧損,或是產後氣血兩虛,又或者天生體質較為嬌弱,使用下法後反而使身體更加虛弱,無法正常運作消化,邪氣因此滯留,所以感覺到更嚴重的脹滿。如果持續使用瀉下的方法,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應該使用參附養營湯來調理。

【參附養營湯】

藥材如下:當歸一錢,白芍一錢,生地三錢,人參一錢,炮製過的附子七分,炒過的乾薑一錢。

按照常規方式煎煮服用。如果病情符合前述描述,服用一次後脹滿感就會明顯減輕。如果仍有需要使用下法的情況,且下法後脈象仍顯得強勁,脹滿感未消退,可以再次使用下法。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病情有虛實之分:一種是使用下法後脹滿感減輕的,屬於實證;另一種是表面雖有微熱,脈象並非快速,口也不渴,但下法後脹滿感反而更嚴重的,屬於虛證。如果是高熱、口渴、脈象快速且有脹滿感的,若再使用瀉下藥物,病情將迅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