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聞之醫者,意也。謂以我之意,消息病人之氣機,審其盈縮,相其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以施攻補。證有千變,藥亦千變,而其收效則如一。《素問·八正神明論》曰:合人形於陰陽四時,虛實之應,冥冥之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彷彿。又曰:觀於冥冥者,言形氣營衛之不形於外。

而工不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異也,故俱不能見也。夫不能見而工常先見之,若神彷彿,上合昭昭,下合冥冥,通於無窮,傳於後世,此之謂圓通。至圓者,莫如珠。

醫之意,珠是也。唯其能圓,是以能通。所通維何?通神明也,通造化也。夫神明造化,乾坤定位,主宰者理,流行者氣,對待者數。理、氣、數三者,渾為太極,判為兩儀四相,成乎八卦。三才立而五運分,六氣變而四時行,百物生而八風動,於是乎,苛疾起而莫能逃,此之謂法。法天效地,法陰則陽,知升知降,知潛知浮,知迎知拒,皆通以意而成為法。

法,即意珠也,即智囊也,皆性花也。然之言也,必醫者先得弄丸心法,從河圖洛書,一順一逆,先後八卦,能顛能倒,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有諸己而後能驗諸人。以圓通之心法,著圓通之醫法,豈易哉?余於醫道,究心有年,求其識此意者或寡矣。不意友人鄭欽安者,有《醫法圓通》之書焉。

余迴環讀誦,見其中,如論乾坤、論坎離、論五行、論六步、論氣血、論水火、論外感、論內因、論陽虛、論陰虛,總其要曰:陰陽而已。又曰:有餘不足盡之矣。又曰:人活一口氣。皆根柢之談,不同泛常之論;又非杜撰,悉推本於《靈》、《素》、《難經》及仲景《傷寒》、《金匱》之義。所載各方盡是經方,所引時方,出不得已,非其本懷。

作之謂聖,述之謂賢,欽安之書,吾無聞然矣。非洞明乎一身之氣機,圓乎三才之理數,而先得醫之意者,其能之乎?其言又皆數十年來臨症效驗,及與二三及門互相質疑辨難,所匯而集者,精核不移,萬舉萬當,誠度世之金針,醫學之標準也。余既珍而寶之,復慫恿授梓,以公諸世。

欽安之造福,奚有量耶!吾知其克昌厥後矣。不揣固陋,因以頌為序。

時清之同治十三年蒲節月郫筒沈古齋化三敬題

白話文:

聽說,醫者的關鍵在於「意」。所謂「意」,就是用我(醫者)的意念,去掌握病人的氣機變化,觀察氣的盈虛消長,判斷陰陽的偏盛偏衰,確定病位在內或在外,使各個部位都能各安其位,然後再施用攻邪或補益的方法。病證千變萬化,藥物也千變萬化,但治療效果卻能像一條線貫穿始終。《黃帝內經·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要將人體的陰陽變化與四季相應,觀察虛實變化的規律,這種變化非常微妙,看不見摸不著,也沒有味道,所以說是「冥冥」,就像神靈的蹤跡一般模糊。又說:所謂「觀察冥冥之處」,是指人體的形、氣、營、衛等在體表沒有明顯的表現。

但一般的醫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依據每天的寒熱變化、月亮的盈虧變化、四季氣候的變化來調整治療,那些經驗豐富的醫生往往能事先察覺到這些變化。然而這些變化沒有明顯地表現在外,所以說要「觀察冥冥之處」。能領悟這些微妙之處的人,就能把醫學傳承給後世。這就是高明的醫生和普通醫生的區別,也是普通醫生無法理解的地方。高明的醫生能夠事先察覺到這些肉眼看不見的變化,如同神靈一般,上能與明朗的天道相合,下能與幽暗的自然相合,通曉無窮的奧秘,將醫術傳承後世,這就叫做圓通。達到至圓的境界,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圓珠。

醫者的「意」,就如同圓珠一樣。正因為它能圓融貫通,所以才能融會貫通。它貫通的是什麼呢?是貫通神明之理,貫通造化之機。神明造化,就像天地定位,主宰萬物的法則叫做「理」,運行變化的力量叫做「氣」,相互對應的關係叫做「數」。理、氣、數三者合在一起成為太極,分開則成為陰陽兩儀和四象,進而形成八卦。三才(天地人)確立之後,才有了五運的區分;六氣變化之後,才有了四季的運行;萬物由此產生,八風也由此吹動。於是各種疾病產生,誰也逃脫不了,這就是自然法則。效法天地的運行,效法陰陽的變化,知道升降,知道潛藏與浮現,知道迎合與拒絕,這些都要通過「意」來領悟,才能形成有效的治療法則。

法則,就是「意珠」,就是智慧的寶庫,都是性靈的顯現。然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先讓醫者掌握「弄丸」的心法,從河圖洛書中,體會一順一逆的道理,熟悉先後天八卦,能夠正用也能反用,在心中默默領會,勤學不倦。自己領悟到這些道理,才能應用到別人身上。用圓融貫通的心法,來建立圓融貫通的醫術,豈是容易的事啊?我研究醫學多年,能夠領悟這個道理的人卻很少。沒想到我的朋友鄭欽安,竟然寫出了《醫法圓通》這本書。

我反覆閱讀,發現書中談論乾坤、坎離、五行、六步、氣血、水火、外感、內因、陽虛、陰虛等,都歸結到一個要點:就是陰陽而已。書中還說:陰陽的盛衰變化已經概括了一切。又說:人活著就是憑藉一口氣。這些都是醫理的根本道理,不同於一般膚淺的議論;而且也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全部依據《靈樞》、《素問》、《難經》以及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精義。書中所記載的方劑都是經典名方,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引用時方,並非他的本意。

著書立說稱得上聖人,繼承前人稱得上賢人,欽安的這本書,我認為稱得上賢人。如果不是對人體氣機變化有深刻的了解,對三才的理數運用自如,並且先領悟到醫理的精髓,又怎麼能夠寫出這本書呢?書中的內容都是他數十年臨床經驗的總結,以及與他的學生們互相討論辯證的結果,精確可靠,萬無一失,實在是救世的金針,醫學的標準啊。我既珍視這本書,又鼓勵他刻印出版,讓世人都能受益。

欽安的功德,真是無可估量啊!我知道他的醫術定能傳之後世,發揚光大。我自不量力,學識淺陋,就寫下這篇序文來讚頌他。

時為清朝同治十三年蒲月(端午節)郫筒(地名)沈古齋化三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