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法圓通》~ 序 (1)

回本書目錄

序 (1)

1.

余向就刑幕,歷膺牛廉訪王爵令楊明府之聘,恐久而造孽,退樂性余,酷嗜醫,然不欲行。人知,邀必赴。依仲景六經,平脈辨症,處方輒去。不知其貧富,亦無貴賤,遷徙恆無定雅,不作門市想。閒居,讀《靈》《素》《難經》,心知其意必解出,多不成帙,任其零星,亦無意收束。

秋得臨邛欽安鄭子《醫理真傳》一書,點讀再過,知有所得於性理而涵養者深,藉醫為發明耳。發於醫,則救醫也切。救醫切,則濟世也宏。殆樂善而自好者,與神交,久之冬乃晤,一見如故,稱快事焉。適《醫法圓通》又成,及門議復鋟,欽安謙謙君子,出草索摘疵。噫,無瑕矣。

何虛心若是耶。特以醫關人性命,書留傳久遠,不得不慎,抑又仁慈之心也。余粗知醫,故知欽安之醫高,高必傳,傳仲景,非傳欽安。欽安傳仲景六經之法,仲景之六經顯,而欽安亦與之俱傳。是欽安因傳仲景之六經而傳,而欽安之所學,先於仲景之六經而有所得者,亦賴仲景而共傳。由是推之,書之傳與不傳,恆視其人之學為何如耳。

余愛欽安之書,實愛欽安之學。欽安之學,漸臻圓通之境,故名其書曰《圓通》。因識其圓通,慕其圓通,爰樂為《圓通》之評。夫著《醫法圓通》者,欽安也。而評圓通醫法者,為麻城知非敬氏。

時在清之同治十三年甲戊中秋序於錦城廬山仙館。

白話文:

我過去在刑幕任職,先後接受過牛廉訪、王爵令、楊明府的聘請,擔心時間久了會造孽,於是退隱以求個人心靈的快樂。我非常喜愛醫學,但不想把它當作職業。如果有人知道我懂醫術,邀請我,我一定會去。我依照張仲景《傷寒論》的六經辨證理論,通過把脈診斷病症,然後開藥方,從不考慮對方貧富貴賤,行醫地點也總是不固定,沒有想要開設店面。閒暇時,我會閱讀《靈樞》、《素問》、《難經》等醫學典籍,心裡明白其中的道理,並試著解釋出來,但大多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任由它們零散地存在,也沒有想要將它們整理成冊。

秋天時,我得到了臨邛鄭欽安先生所著的《醫理真傳》一書,反覆閱讀,我發現他對性理的領悟和修養非常深厚,只是藉由醫學來闡發他的思想罷了。如果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他救治病人的心意就更加懇切。救治病人的心意懇切,那麼他濟世救人的胸懷也就更加廣大。他應該是一位樂於行善且自我完善的人,可以與神靈相交,時間久了,到了冬天,我終於見到了他,一見如故,覺得非常高興。恰好他的《醫法圓通》也完成了,他請人刻印,欽安先生是位謙虛的君子,拿出草稿,希望我能指出其中的缺點。哎呀,這本書已經完美無瑕了。

他為什麼如此虛心呢?這實在是因為醫學關乎人命,書籍又將流傳久遠,不得不謹慎,這也是他仁慈的表現。我對醫學略知一二,所以我才知道欽安先生的醫術高明,醫術高明一定會流傳下去,但傳的不是欽安先生,而是張仲景的醫術。欽安先生傳承了張仲景的六經辨證方法,張仲景的六經辨證方法因此得以彰顯,欽安先生的醫術也跟著一起流傳下來。欽安先生是因為傳承張仲景的六經辨證方法而廣為人知,而欽安先生所學,早於張仲景的六經辨證,也因此依賴張仲景而一同流傳後世。由此推論,書籍是否能流傳後世,關鍵還是要看著書之人的學問如何。

我喜愛欽安先生的書,其實是喜愛欽安先生的學問。欽安先生的學問,已經逐漸達到圓融通達的境界,所以將他的書命名為《圓通》。我因為認識他的圓融通達,仰慕他的圓融通達,因此樂於為《圓通》寫這篇評論。著寫《醫法圓通》的人是鄭欽安先生,而評論圓通醫法的人,則是麻城知非敬氏。

時值清朝同治十三年甲戌年中秋,於錦城廬山仙館寫下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