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恆瑞

《察舌辨症新法》~ 序

回本書目錄

1.

脈學診斷之書,以李瀕湖、朱丹溪二家最為細膩,凡相似相異之處,皆能分別清楚,用筆描摹,比擬形狀,俾後學無誤認之處,可謂大有功於斯世。惜察舌一法,二公未有專書,世所傳者,惟傷寒舌鑑、溫疫舌鑑而已,欲求其如脈學之詳細者,未之有也。瑞因用心三十餘年,將診斷試驗,醫治得效,歷歷不爽者,筆記於冊,以授徒輩,未敢自以為是也。

庚戌,鎮郡同志袁君桂生等創辦《醫學扶輪報》,以昌明醫學,瑞以有志於此者十年,獨力未能舉行,一旦有袁君登高一呼,同志響應,成斯盛舉,瑞不覺鼓舞附驥,分任印費報料之責。至庚戌歲冬,諸君有退志者甚多,印費報料因而缺乏,將成中止之局。瑞與楊君燧熙、袁君桂生、葉君子實,竭力勉為之。

因來稿不多,遂將瑞所授徒之《察舌新法》濫竽充數,刻印未終,至辛亥八月,而瑞等之《扶輪報》,亦與清鼎同時革命矣。今紹興醫會、上海醫會閱報諸君,時有來函,向袁、楊二君索閱全稿者。此皆閱《扶輪報》之舊友,不以葑菲見棄。殆以管見之比擬描摹,尚有可採處。

爰從二君之議,抄錄全稿,加序送《紹學醫學報》社,遵周君小農流通書籍辦法,版權歸於貴社,印成賜瑞若干份,以就正親友同志,於願足矣。不揣固陋,非敢勇於公益,亦拋磚引玉之苦心耳,是為序。伏乞諸大名家誨政,以匡不逮,是幸。

歲次柔兆執徐春分後三日劉恆瑞自序於京江之有預齋停雲傳舍。

白話文:

[序]

在脈學診斷這方面,李瀕湖和朱丹溪兩位大家的著作是最為精細入微的。他們對於各種脈象之間的相似和差異,都能清楚區分,並以筆墨描繪出脈象的模樣,使後學者不會產生誤解,對醫學界可謂貢獻良多。可惜的是,關於觀察舌苔的診斷方法,兩位先賢並沒有專門的書籍留下。當今世人所能參考的,只有《傷寒舌鑑》和《溫疫舌鑑》兩書,但要找到像脈學那樣詳細的舌診資料,卻是難尋。

我劉恆瑞,經過三十多年的專研和臨牀經驗,將自己在診斷和治療上取得成效的舌診心得,一一記錄下來,並傳授給我的學生們。然而,我始終謙遜地認為自己的知識仍有待提高。

在庚戌年,鎮江同道的袁桂生先生等人創辦了《醫學扶輪報》,旨在推廣醫學知識。我本人對此有著長達十年的熱情,但一直無法獨立實現。如今,袁先生發起這一盛事,眾多同道響應,我深受鼓舞,決定加入其中,分擔報紙印刷費用和材料成本。然而,在庚戌年末,部分同人萌生退意,導致資金短缺,報紙面臨停刊危機。我和楊燧熙、袁桂生、葉子實等人竭盡全力,努力維持。

由於投稿數量有限,我便將自己教授學生的《察舌新法》作為補充內容。然而,直到辛亥年八月,我們的《扶輪報》與清朝一同走向了歷史的終結。如今,紹興醫學會和上海醫學會的讀者們,仍時常致信袁、楊兩位先生,希望獲取《察舌新法》的全文。這些讀者都是我們《扶輪報》的老朋友,他們不嫌棄我們的淺薄,或許是因為我的觀察和描繪中,還有些許值得借鑒的地方。

因此,我遵循袁、楊兩位先生的建議,將《察舌新法》的全文抄錄下來,加上序言,提交給《紹學醫學報》社。我同意按照周小農先生的流通書籍方式,將版權交由貴社管理。請貴社印製一定數量的報紙,贈予我一些,以便我能夠向親朋好友和同行們展示,這樣我的心願便已滿足。我並非自視甚高,也非為了炫耀,只是希望能通過這篇序言,引出更多的珠玉之作。我懇請各位醫學界的前輩們,能對我的作品給予指導,以彌補我的不足,這將是我的榮幸。

於歲次柔兆執徐春分後三日,我在京江的有預齋停雲傳舍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