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診法常以平旦

靈素談醫妙入神。窮源探本在清晨。時平可辨邪和正。法定能分假與真。有疾音容俱轉變。無疴色脈自調勻。常經萬世皆師範。診視須當永奉遵。原夫昧爽方興。天道之陰陽中正。黎明甫啟。人身之志氣清靈。觀形以驗溫涼。平能合度。察色而瞻動靜。法不離經。斯時也。九候無差。

五音悉准。有過易窺。有偏易診。辨三因之虛實。氣色分明。察五臟之盛衰。精神平允。見微知著。固能判斷吉凶。原始反終。更足周知生殞。蓋觀日以揣摩。亦援天而指引。由是參病情。稽診法。指下融通。心中浹洽。脈息共形容合論。推究無窮。聲音與氣色交參。變通不乏。

白話文:

靈素談醫妙入神。窮源探本在清晨。時平可辨邪和正。法定能分假與真。有疾音容俱轉變。無疴色脈自調勻。常經萬世皆師範。診視須當永奉遵。

這段話的意思是:

《靈樞》談論醫學的精妙,如同神明一般。探究疾病的根源,最佳時刻是在清晨。清晨時分,人體氣血平和,便能清楚地辨別邪氣與正氣。依循醫學法則,就能分辨虛假和真實的病症。患病之人,其聲音和容貌都會有所變化,而健康之人則氣色和脈象自然勻稱。這部經典著作千古流傳,成為歷代醫生的典範,診病時應當永遠遵循其原則。

原夫昧爽方興。天道之陰陽中正。黎明甫啟。人身之志氣清靈。觀形以驗溫涼。平能合度。察色而瞻動靜。法不離經。斯時也。九候無差。

這段話的意思是:

清晨太陽剛升起時,天地間陰陽之氣達到平衡,人體內的精氣神也處於最清靈的狀態。這時,醫生可觀察患者的形體來判斷其體溫是否正常,並根據其面色來判斷其氣血運行是否平穩。觀察患者的動作和靜止狀態,也能推測病情。診病時,應當遵循醫學法則,不可偏離經脈運行規律。此時,診脈九候的準確性也最高。

五音悉准。有過易窺。有偏易診。辨三因之虛實。氣色分明。察五臟之盛衰。精神平允。見微知著。固能判斷吉凶。原始反終。更足周知生殞。蓋觀日以揣摩。亦援天而指引。由是參病情。稽診法。指下融通。心中浹洽。脈息共形容合論。推究無窮。聲音與氣色交參。變通不乏。

這段話的意思是:

清晨時分,患者的聲音也最為清晰,醫生可以通過觀察患者的聲音判斷其病情。同時,這個時間段更容易觀察患者是否患有偏邪,更易診斷疾病。醫生應當辨別患者的虛實,觀察其面色,判斷其五臟的盛衰。清晨時分,患者的精神狀態也相對平靜,醫生更容易觀察患者的細微變化,從而預判病情發展。通過觀察患者的病情,並結合醫學法則,醫生可以判斷患者的吉凶,預知其生死的可能性。就像觀察太陽運行來推測季節變化一樣,醫生也可以借鑒天地運行規律來推斷患者的病情。醫生應當仔細觀察患者的病症,並根據醫學法則進行診斷。指尖與脈搏之間的微妙聯繫,醫生心中了然。脈象、聲音、氣色等等,互相印證,相互推敲,才能深入研究疾病的根源,並做出最合理的治療方案。

譬若權衡正直。觀俯仰而較錙銖。亦如尺度均同。計毫釐以分闊狹。況乎因人絜矩。候氣平章。不似日中之溫暖。不同夜半之清涼。營衛會於脈口。氣色見於明堂。有證皆顯。無隱弗彰。經絡均勻。按法真堪處變。規模宏遠。持平可以為常。爾乃觀其所由。視其所以。或端本以澄源。

或因此而識彼。寒多熱少。分臟腑之盈虧。暮重朝輕。析陰陽之表裡。故察人情。觀日晷。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即從權而診視。不執其經。然觸類以引伸。難逾厥旨。若夫金烏返照。玉兔騰精。病因時而進退。氣隨日以流行。有平脈時脈。有正聲變聲。診或違夫晝夜。治即昧於重輕。

白話文:

就像用秤衡量物體的輕重,觀察上下起伏來比較毫釐之間的差別;也如同用尺度測量物體的大小,計算毫釐來分辨寬窄。何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來衡量,觀察氣息的平穩與變化,就像白天太陽的溫暖不同於夜晚的清涼,營衛之氣在脈搏處交會,氣色在臉上顯露,有病症就會明顯表現出來,沒有隱藏不露的。經絡通暢,按壓手法就能真切應對變化。範圍廣泛,持平才能成為常態。因此觀察事物發生的原因,了解事物的本質,有時從根本上澄清源頭,有時從現象推測本質。寒氣多而熱氣少,可以判斷臟腑的盈虧;夜晚重而早晨輕,可以分析陰陽的表裡。所以觀察人情就像觀察日晷,時間流逝就跟著走,時間停止就跟著停,因此根據實際情況來診斷,不拘泥於固定的法則,卻能觸類旁通,難以超越其精髓。就像金烏返照、玉兔騰精,病因隨著時間推移而進退,氣血隨著時間而流動,有平時的脈象和特殊時刻的脈象,有正常的聲音和異常的聲音,診斷時要考慮晝夜的變化,治療時要明辨輕重的差異。

是則望聞問切之方。皆失其正。補瀉迎隨之法。不得其平。於是聖人。著作內經。申明平旦。合四診而同觀。會三才以參看。有為有守。廣宇內之栽培。無黨無偏。協時中之條貫。是以德邁羲農。功高霄漢。宜其達四海以謳歌。歷千秋而燦爛。不然。何以為醫學之範圍。妙化育而參贊。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的是古代中醫診病的四診法:「望聞問切」,以及治療方法的「補瀉迎隨」。如果四診方法失之準確,補瀉迎隨之法也無法得其平衡,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因此,古代聖人著作《內經》,闡明「平旦」時分(早晨)應綜合運用四診法,並參照天地人三才的關係進行診治。要既有原則又有變化,在廣闊的醫學領域中培育醫術,不偏不倚,遵循時序規律。

所以,醫聖的醫術超越了羲農時代,功績高聳入雲霄,理所當然地受到四海百姓的讚頌,並流傳千秋,光彩照人。如果沒有這樣的醫術,如何能成為醫學的範疇,奇妙地參與天地萬物的化育,輔助人們健康長壽呢?

2. 望色常宜定靜

平明診法已敷陳。望色還須氣息勻。更待伊人心志定。聆音察理論精神。扶持當緩緩。言語莫頻頻。坐臥情和洽。寒溫服適均。醫家看視宜恬靜。鄰里瞻觀慢博詢。休談長與短。應辨假和真。成敗所關。死生攸寄。脈息豈無隱微。聲音亦有同異。神凝志一。始能融會貫通。理明義精。

方可引伸觸類。臟腑之情蘊奧。安可粗心。氣色之道精深。不容率意。若乃晨昏昧昧。樓閣蔥蘢。或敷脂粉兮。汙其顏色。或居帷幔兮。蔽其形容。慢言三折其肱。揣摩弗確。即使十全之技。看視無從。卻愁倉卒又持燈。尤恐奔波多亂目。俗醫治病。還道這氣色朦朧。無甚差錯。

咦。縱然彷彿分虛實。只在依稀想像中。

白話文:

清晨診斷,基本已清楚,但除了看面色,還需留意呼吸是否勻稱,更要等病人心志安定後,才能仔細聆聽聲音,察看精神狀態。扶持病人要緩慢,說話不要過於頻繁,觀察病人坐臥時是否安詳和諧,以及寒熱狀態是否適宜。醫生看診時宜保持寧靜,鄰里瞻仰病人時要緩慢詢問,不要妄加議論長短,應辨別真假。成敗與否、生死存亡都繫於此,脈息往往隱藏玄機,聲音也可能存在差異,只有專注精神,才能融會貫通,理清道理,精通醫術。

才能觸類旁通,理解臟腑深奧的道理,不可粗心大意,氣色的奧妙深不可測,不可隨意妄斷。如果病人清晨昏昏沉沉,或打扮得花枝招展,塗脂抹粉,掩蓋原本氣色,或躲在帷幔中,遮掩外貌,醫生說話含糊其詞,推測不準,即使醫術再高超,也無從看診。更擔心倉促之間還要提燈照亮,更怕奔波勞碌,眼花缭乱。庸醫治病,只憑感覺說氣色模糊,沒有什麼差別。

唉,縱使能大致分辨虛實,也只是憑藉模糊的想像。

3. 明堂周身部位

欲觀氣色。先識明堂。欲察明堂。先知部位。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靈樞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下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

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

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男女異位。男子色在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女子在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

白話文:

觀察氣色,首先要了解面部的部位。想要了解面部的部位,就要先知道五臟六腑和四肢的位置。額頭中央叫做闕庭,是王宮所在;下顎叫做下極,是心臟所在;五臟位於面部中央,六腑位於五臟兩側。

根據《靈樞》記載,闕庭指的是整個面部,闕庭上方指的是咽喉,闕庭中央指的是肺臟,下顎指的是心臟,心臟下方指的是肝臟,肝臟左側指的是膽囊,肝臟下方指的是脾臟,脾臟下方指的是胃,面部中央指的是大腸,大腸兩側指的是腎臟,腎臟正對著的是肚臍,面部王宮上方指的是小腸,面部王宮下方指的是膀胱和子宮,顴骨指的是肩膀,顴骨後方指的是手臂,手臂下方指的是手掌,眼睛內眼角上方指的是胸部,從眼睛內眼角向上延伸的部位指的是背部,從牙齒後方向下延伸的部位指的是大腿,大腿中央指的是膝蓋,膝蓋下方指的是小腿,小腿下方指的是腳,大腿內側指的是股內,膝蓋骨指的是膝臏。

這些都是五臟六腑和四肢的部位。男女的不同部位,男子的氣色在面部的王宮,代表著小腹疼痛,下方代表著睾丸疼痛,圓形部位代表著陰莖疼痛,上方代表著根部,下方代表著首部,這些都屬於狐疝、陰囊等病症。女子的氣色在面部的王宮,代表著膀胱和子宮的疾病,散開代表著疼痛,聚集代表著腫塊,左右方圓代表著不同部位的疾病,其氣色向下延伸到骶骨代表著淫亂,潤澤如膏狀代表著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左側代表著左側疾病,右側代表著右側疾病,氣色異常代表著有病。

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此面王之部。男女之分也。所謂明堂者。鼻也。庭者。顏也。闕者。眉間也。面王者。鼻準也。下極者。闕庭之下。兩目之中也。頰外謂之繩。膝蓋謂之臏。口旁大紋為巨分。頰下曲骨為巨屈也。色之見於明堂。猶脈之出於氣口也。氣口者。血脈之大會。

明堂者。呼吸之宗氣也。氣口明堂。其義一也。

白話文:

面部氣色變化無常,反映著人的健康狀態。面部就像一個王國,分成男女不同的區域。鼻子稱為明堂,臉頰稱為庭,眉間稱為闕,鼻尖稱為面王,眉間以下、兩眼之間的區域稱為下極。臉頰外側稱為繩,膝蓋稱為臏,嘴巴兩側的深紋稱為巨分,臉頰下方突出的骨頭稱為巨屈。面部的氣色變化,就像脈搏在手腕的氣口處表現出來一樣。氣口是血脈匯聚的地方,而明堂是呼吸的根本,因此,氣口和明堂在意義上是相同的。

4. 明堂六部提綱

明堂望法。有五臟之分。有六部之辨。六部者。中央臟腑之部為內。四旁肢節之部為外。橫分之為上下。豎分之為左右也。以內外言之。色見於內部者。其病在內。色見於外部者。其病在外。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自外走內。色從內部走外部者。其病自內走外。內者重。外者輕。

從內走外者。臟傳腑。腑傳表。由重而輕也。從外走內者。表傳腑。腑傳臟。由輕而重也。此內外之辨也。以上下言之。色見於上部者。其病在上。色見於下部者。其病在下。色從下部走上部者。其病自下走上。色從上部走下部者。其病自上走下。上為陽。下為陰。陽病者。

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不行極而上。陽病自上走下為重。自下走上為輕。陰病自下走上為重。自上走下為輕。此上下之辨也。以左右言之。色見於左部者。其病在左。色見於右部者。其病在右。色從右部走左部者。其病自右走左。色從左部走右部者。其病自左走右。左為陽。

白話文:

明堂望法中,觀察身體狀況可以分為五臟和六部。六部指的是中央的臟腑為內,四肢和關節為外,橫向分為上下,縱向分為左右。根據內外來看,顏色出現在內部,則病在內;顏色出現在外部,則病在外;顏色從外部往內部走,則病從外往內;顏色從內部往外部走,則病從內往外。內部較重,外部較輕。

從內往外,病症從臟腑傳到表層,由重而輕;從外往內,病症從表層傳到臟腑,由輕而重,這就是內外之辨。根據上下來看,顏色出現在上部,則病在上;顏色出現在下部,則病在下;顏色從下部往上走,則病從下往上;顏色從上部往下走,則病從上往下。上為陽,下為陰。陽病往上走,到達極點後會往下走;陰病往上走,不會到達極點就會往下走。陽病從上往下走較重,從下往上走較輕;陰病從下往上走較重,從上往下走較輕,這就是上下之辨。根據左右來看,顏色出現在左邊,則病在左;顏色出現在右邊,則病在右;顏色從右邊往左邊走,則病從右往左;顏色從左邊往右邊走,則病從左往右。左為陽,

右為陰。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自左走右為從。自右走左為逆。女子自右走左為從。自左走右為逆。此左右之辨也。由是而五色交錯。六部合參。則又各有行走。各有逆從。是必察其色之所起。辨其色之所向。以推其順逆。而斷其吉凶焉。然其色之行走。

於意云何。蓋其色上銳者。其行上向。其色下銳者。其行下向。在左右如法。而內外亦然矣。此六部之提綱也。岐伯曰。臟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其斯之謂歟。

白話文:

右側為陰,男性左側為逆,右側為從。女性右側為逆,左側為從。男性從左側走到右側為從,從右側走到左側為逆。女性從右側走到左側為從,從左側走到右側為逆。這就是左右的辨別方法。由此推演,五色交錯,六部合參,也各有行走,各有逆從。因此必須觀察色澤的起源,辨別色澤的走向,才能推斷其順逆,並判定吉凶。而色澤的行走,

其意為何?概括來說,色澤上銳者,其行向上,色澤下銳者,其行向下。左右如此,內外亦然。這就是六部的提綱。岐伯說:「臟腑在身體內部,各有其位置,左右上下,各如其度。」這就是指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