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遵經》~ 卷上 (4)
卷上 (4)
1. 部色主病提綱
既知氣色之主病。當知部色之主病。夫而後可因部位氣色之所主。以言臟腑經脈之所病。謹按靈樞經脈篇曰。肺手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
則肩臂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臂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大腸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胃足陽明之脈。
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瘧狂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
白話文:
了解氣色的變化可以反映疾病,進而就能明白身體各部位氣色的變化所代表的疾病。根據《靈樞經脈篇》,肺手太陰經脈出現異常,則可能出現肺脹滿、喘咳、缺盆中痛等症狀,嚴重時會雙手發麻,稱為臂厥,代表肺部生病。如果出現咳嗽、上氣喘、口渴、煩躁、心胸滿、手臂內側前緣疼痛、手掌發熱等症狀,說明肺氣盛;反之,如果出現肩臂疼痛、怕冷、汗出、中風、小便頻繁、氣不足等症狀,則說明肺氣虛。
大腸手陽明經脈出現異常,則可能出現牙痛、頸腫等症狀,代表津液不足生病。如果出現目黃、口乾、鼻出血、喉嚨堵塞、肩前手臂疼痛、大拇指與食指疼痛無力等症狀,說明津液充足;反之,如果出現經脈所過部位發熱腫脹、發冷等症狀,則說明津液不足。
胃足陽明經脈出現異常,則可能出現身體發冷、愛呻吟、臉色發黑、厭惡人與火、聽到木頭聲音就驚嚇、想要運動、獨自關門閉窗、嚴重時想爬高唱歌、脫掉衣服奔跑、腹鳴、腹脹等症狀,稱為骭厥,代表血液生病。如果出現瘧疾、狂躁、溫病、淫邪、汗出、鼻出血、口歪、嘴唇發乾、頸腫、喉嚨堵塞、腹部水腫、膝蓋疼痛、胸部、乳房、大腿、膝蓋外側、足背等部位疼痛,則代表血液異常。
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
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為此諸病。心手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
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為此諸病。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
白話文:
中指无力,身体前部发热,说明气盛,多余的热气积聚在胃部,导致食量大、容易饿、小便颜色发黄。如果气不足,身体前部会感到寒冷,胃寒则会胀满。这些症状都是脾脏经脉受损导致的。舌根强硬、吃饭时呕吐、胃脘疼痛、腹部胀满、容易打嗝,都是脾脏生病的征兆。如果脾虚导致身体无力,舌根疼痛,无法活动,吃不下饭,心烦,还有心下急痛、溏泻、水肿、黄疸、不能躺下、站立困难、大腿内侧肿胀、脚趾无力等症状,都是脾脏经脉受损导致的。
喉咙干涩、心痛、口渴想喝水,这是心经经脉受损的症状。手臂厥冷也是心经受损的征兆。眼睛发黄、肋骨疼痛、手臂内后侧疼痛麻木、手掌发热疼痛,都是小肠经脉受损的症状。喉咙疼痛、下巴肿胀、不能转头,肩膀好像被拔掉、手臂好像折断,这些都是小肠经脉受损导致的。
耳朵聋、眼睛发黄、脸颊肿胀、脖子、肩膀、手臂外侧后方疼痛,这些都是膀胱经脉受损的症状。头痛、眼睛好像要掉出来、脖子好像要被拔掉、脊椎疼痛、腰好像要折断、大腿无法弯曲、膝盖像打结、小腿好像裂开,这些都是膀胱经脉受损导致的。痔疮、疟疾、癫狂、头顶部、后脑勺、脖子疼痛、眼睛发黄、流泪、鼻衄、脖子、后背、腰部、臀部、膝盖、小腿、脚部都疼痛,这些都是膀胱经脉受损导致的。
小指不用。為此諸病。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
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三焦手少陽之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
白話文:
小指不用,就會導致許多疾病。這是腎足少陰之脈的問題,會出現以下症狀:活動時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面色像枯木灰一樣,咳嗽吐痰時帶血,呼吸急促,坐著想站起來時很困難,眼睛無神像看不見東西,心神不寧就像飢餓一樣,氣不足容易恐懼,心臟跳動頻繁,好像有人要抓他一樣,這就是骨厥,是腎臟生病的表現。還會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呼吸困難,咽喉乾燥疼痛,心神不寧,心痛,黃疸,腹瀉,脊柱和股骨後內側疼痛。
經常昏倒愛睡覺,腳底發熱疼痛,這些都是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的問題,會出現以下症狀:活動時手心發熱,手臂和肘關節僵硬,腋窩腫脹,嚴重時胸部兩側脹滿,心神不安,心跳加速,面紅目黃,喜歡笑卻停不下來,這是脈絡生病的表現。也會出現心神不寧,心痛,手掌發熱。
耳聾,頭昏眼花,咽喉腫脹,喉嚨阻塞,這些都是三焦手少陽之脈的問題,是氣虛導致的生病表現。
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
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為此諸病。此皆經脈之病也。經脈十二。外絡形骸。內通臟腑。故其為病。或見於形容。
白話文:
眼睛尖銳疼痛、臉頰腫脹,耳後、肩胛、肘臂外側都疼痛,小指和次指無法使用。這些症狀都屬於膽足少陽經脈的病變。患者會感到口苦、經常嘆氣、心脅疼痛難以翻身,嚴重時臉上會泛起一層灰塵,全身缺乏油脂光澤,足部外側反常發熱,這是陽厥的表現,主要影響骨骼。患者還會出現頭痛、頷痛、眼尖銳疼痛、鎖骨窩腫痛、腋下腫脹、甲狀腺腫大、汗出怕冷、瘧疾、胸脅、肋骨、大腿外側、膝蓋外側、脛骨外側、腳踝前方等等部位疼痛,小指和次指無法使用。
這些症狀都屬於肝足厥陰經脈的病變。患者會感到腰痛,無法彎腰或抬頭,男性可能會出現疝氣,女性則可能出現小腹腫脹。嚴重時會感到喉嚨乾渴,臉色蒼白無光澤。這是肝臟疾病引起的。患者還會出現胸悶、嘔吐、腹瀉、疝氣、尿失禁、尿閉等症狀。這些都是經脈疾病的表現。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它們在體表連接四肢百骸,在體內貫穿臟腑,因此經脈病變可能會表現為外表的症狀。
或見於氣色。形容有部。氣色有部。或因形容知其病。或因氣色知其病。是皆主病之謂也。舉痛論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夫明堂四體面貌五官。與夫經絡之所行。形層之所屬。固盡五臟六腑之部也。明察乎是。
言病其庶幾乎。
白話文:
有時可以透過觀察氣色來了解病情,因為身體各部位都與氣色相關。例如,觀察膚色就能推測疾病,比如黃赤色代表熱症,白色代表寒症,青黑色代表疼痛。這是指用肉眼就能直接觀察到的病徵。
而面容、五官、四肢等部位,以及經絡的走向、身體的各個層次,都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仔細觀察這些部位,就能有助於判斷疾病。
如此一來,就能更準確地診斷病情。
2. 四時望法相參
凡觀五色之殊。當審四時之變。經曰。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氣之內外。既因乎時。色之浮沉。當因乎氣。故可以氣之內外。而知其色之浮沉。亦可以色之浮沉。而知其氣之內外。然浮沉若是。而氣色何如。蓋嘗聞之。天有五行。
分時化育。以成萬物。春肝木旺。其色當青。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春以澤為本。春時色青。如以縞裹紺。曰平。青多澤少曰病。但青無澤如草滋曰死。夏心火旺。其色當赤。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
病在內。夏以澤為本。夏時色赤。如以縞裹朱。曰平。赤多澤少曰病。但赤無澤。如衃血曰死。長夏脾土旺。其色當黃。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長夏以澤為本。長夏色黃。如以縞裹栝蔞實。曰平。黃多澤少曰病。但黃無澤如枳實曰死。
白話文:
觀察五色的不同,就要仔細審察四季的變化。經書說:春天之氣在經脈,夏天之氣在孫絡,長夏之氣在肌肉,秋天之氣在皮膚,冬天之氣在骨髓。氣的內外變化,依循着四季的變化;顏色的浮沉深淺,則依循着氣的變化。因此,可以藉由氣的內外變化來判斷顏色的浮沉,也可以藉由顏色的浮沉來判斷氣的內外變化。然而,浮沉深淺是如此,氣色又如何呢?
古人說,天地有五行,分時化育,以成就萬物。春天肝木旺盛,其色當為青色。若過於浮清,則謂之過度,病在外;若過於沉濁,則謂之不足,病在內。春天以滋潤為本,春天時面色青如用白絹裹着青色,則為正常。青色過多而滋潤不足,則為病態。若青色無滋潤,如草枯萎,則為死亡。
夏天心火旺盛,其色當為赤色。若過於浮清,則謂之過度,病在外;若過於沉濁,則謂之不足,病在內。夏天以滋潤為本,夏天時面色赤如用白絹裹着紅色,則為正常。紅色過多而滋潤不足,則為病態。若紅色無滋潤,如血塊,則為死亡。
長夏脾土旺盛,其色當為黃色。若過於浮清,則謂之過度,病在外;若過於沉濁,則謂之不足,病在內。長夏以滋潤為本,長夏時面色黃如用白絹裹着栝蔞實,則為正常。黃色過多而滋潤不足,則為病態。若黃色無滋潤,如枳實,則為死亡。
秋肺金旺。其色當白。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秋以澤為本。秋時色白。如以縞裹紅。曰平。白多澤少曰病。但白無澤如枯骨曰死。冬腎水旺。其色當黑。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冬以澤為本。
冬時色黑。如以縞裹紫。曰平。黑多澤少曰病。但黑無澤如煤炲曰死。凡此四時之色。得其平則不病。不得其平則病者。亦猶脈之太過實強。病生於外。不及虛微。病生於內也。然當其時而見其色者。常也。非其時而見其色者。變也。變或先時而見。後時而退者。為太過。後時而見。
白話文:
秋季肺金氣旺,面色應當白皙。如果過於蒼白而浮於表面,則為過度,病症表現在外。如果面色微白而沉濁,則為不足,病症在內。秋季以滋潤為本。秋季面色白皙,如同用白布包裹紅色,則為正常。白色過多而滋潤不足則為病態,只有白色而沒有滋潤如同枯骨,則為死亡徵兆。冬季腎水氣旺,面色應當黝黑。如果過於黝黑而浮於表面,則為過度,病症表現在外。如果面色微黑而沉濁,則為不足,病症在內。冬季以滋潤為本。冬季面色黝黑,如同用白布包裹紫色,則為正常。黑色過多而滋潤不足則為病態,只有黑色而沒有滋潤如同煤炭,則為死亡徵兆。凡此四季的顏色,如果得其平衡則不生病,不得其平衡則生病,這就像脈象過於強勁則病症表現在外,脈象虛弱則病症在內一樣。然而,在當季出現相應的顏色是正常的,非當季出現則為異常。異常可能提前出現,之後消退,則為過度。異常可能延遲出現,則為不足。
先時而退者。為不及。太過則薄所勝而乘所不勝。其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以生克言之。色生時者為虛邪。時生色者為實邪。色克時者為賊邪。時克色者為微邪。色時相應者為正邪。五色之見。可比例而推也。時日支幹。孤虛旺相。亦可按法而究焉。
第病症有三因。氣色有十法。又當參伍以通其變矣。若夫非其時而有其氣。如冬應寒而反溫。夏應熱而反涼。或時已至而氣未至。或氣已至而時未至。或至而太過。或至而不及。氣色與之相應者。順時者也。不相應者。逆時者也。此又四時五色之變。其太過不及。可候氣而參觀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狀況提早衰退,就是氣虛不足。過度則會導致強勢的因素抑制弱勢的因素,而被抑制的因素就會過於活躍,導致疾病產生。從五行生剋的角度來看,季節主導身體時,稱為虛邪;身體主導季節時,稱為實邪;季節克制身體時,稱為賊邪;身體克制季節時,稱為微邪;季節和身體互相協調,稱為正邪。五色的表現可以以此類推。時間、日、支、幹的孤虛旺相,也可以依此法則推斷。
疾病有三大成因,氣色有十種變化,還需要互相參照才能了解其變化。如果出現季節不對應的氣候,例如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常溫暖,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常涼爽,或季節已到但氣候未到,或氣候已到但季節未到,或氣候過於強烈,或氣候不夠強烈,氣色與之相應的,就是順應季節的;氣色與之不相應的,就是逆應季節的。這是四時五色變化的現象,其過度或不足,可以觀察氣候變化來判斷。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色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此皆四時之要也。
白話文:
當身體受到外來病邪侵襲時,會根據五行相剋的原理產生不同的症狀;到達對應的季節或時間點可能會痊癒;如果到了被剋制的一方則病情可能加重;若再到達原本受剋制的那一方,病情就會穩定下來。必須先確定五臟的功能狀態和相關的症狀、脈象等,才能預測疾病的輕重程度以及生死時期。這些都是四季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