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望診遵經》~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五色分應五臟

既知五官分五臟,當知五色分五臟。蓋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故經云: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黃為脾,白為肺,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脾合肉,肺合皮,腎合骨。故青病在筋,赤病在脈,黃病在肉,白病在皮,黑病在骨。蓋以色應臟,以臟合形也。

然或察部以言臟,或察色以言臟,亦猶診脈之法。或以氣口寸關尺分五臟,或以弦鉤代毛石分五臟。夫弦鉤代毛石者,五臟之氣,見於血脈也。青赤黃白黑者,五臟之氣,見於氣色也。五臟之氣,見於氣色,因以氣色分五臟。五臟之氣,見於明堂,因以明堂分五臟。

此活法也,亦定法也。至若以氣色分臟腑,則浮澤為外,病當屬腑;沉濁為內,病當屬臟。若更合氣色部位分臟腑,則色見於臟部者,其色深濃,當為臟氣有餘之病;其色淺淡,當為臟氣不足之病。見於腑部者,其色深濃,當為腑氣有餘之病;其色淺淡,當為腑氣不足之病。

故以陰陽言,則臟陰也,腑陽也。色見諸陰者,臟病也;見諸陽者,腑病也。察其何部何色,而斷其何臟何腑也。舉凡皮肉血脈筋骨,亦以氣色部位分之。矧氣色有陰陽,部位有陰陽,臟腑病症,又各有陰陽,參而伍之,錯而綜之,可以象求,難以數推矣。

白話文:

既然已瞭解五官與五臟的對應關係,我們也應知道顏色同樣與五臟有著聯繫。人是天地的核心,五行的起始,我們通過品嘗各種味道,辨識聲音,感知色彩而生存。因此古籍中記載,用五種顏色來代表五臟,綠色對應肝,紅色對應心,黃色對應脾,白色對應肺,黑色對應腎。肝與筋相連,心與脈相合,脾與肉相連,肺與皮相合,腎與骨相連。因此,綠色的問題出現在筋上,紅色的問題出現在脈上,黃色的問題出現在肉上,白色的問題出現在皮上,黑色的問題出現在骨上。這是因為顏色反映臟器的情況,臟器又與身體各部位相連。

然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特定部位來判斷臟器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觀察顏色來判斷臟器的情況,這就像診斷脈搏的方法一樣。有人會通過氣口、寸、關、尺來區分五臟,也有人會通過弦、鉤、代、毛、石來區分五臟。弦、鉤、代、毛、石是五臟的氣息在血液脈絡中的表現,而青、紅、黃、白、黑是五臟的氣息在面色上的表現。五臟的氣息在面色上的表現,我們就用面色來區分五臟。五臟的氣息在明堂的表現,我們就用明堂來區分五臟。

這既是靈活的方法,也是固定的方法。如果根據面色來區分臟腑,面色明亮的問題出在腑,面色暗沉的問題出在臟。如果結合面色和部位來區分臟腑,顏色出現在臟的部位且深濃,表示臟的氣息過盛;顏色淺淡,表示臟的氣息不足。顏色出現在腑的部位且深濃,表示腑的氣息過盛;顏色淺淡,表示腑的氣息不足。

從陰陽的角度來看,臟是陰,腑是陽。顏色出現在陰的位置,表示臟的問題;出現在陽的位置,表示腑的問題。通過觀察顏色和部位,我們可以判斷出是哪個臟或腑的問題。所有皮、肉、血、脈、筋、骨,都可以用顏色和部位來區分。而且顏色有陰陽之分,部位也有陰陽之分,臟腑的病症也有陰陽之分。這些因素互相影響,交錯複雜,我們可以通過形象來理解,但難以用數字來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