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註金匱要略》~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7)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7)
1.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血虛者。氣自寒。而血又因寒而其色慘黑。寒久則黑如豆汁矣。症與妊娠之胞阻同。故其主膠艾湯亦一也。湯意詳胞阻下。但於胞阻。則補血溫氣以養胎。此則補血溫氣以養經為異耳。即以膠薑湯而論。據愚鄙之見。未始不與陷經之候相對。但疑尚有當歸、芍藥、桂枝、丹皮四味。
蓋以阿膠之皮性。善於包裹提挈者為主。而佐以苦溫之當歸。所以溫補血虛也。以生薑之根性。善於升浮旁達者為主。而佐以辛溫之桂枝。所以溫補氣寒也。然後以芍藥。引之入肝。以丹皮。通之出脈。則陷經漏黑。當解於溫補升行之內。有識者。或不以為好事而僣妄乎。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大黃甘遂湯方,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血當下。
敦者。上小下大之象。婦人少腹如敦狀。先就外症而言。然實包藏諸症在內。以胎氣水積、血結。俱能作此狀故也。曰小便難。則積有水氣。可知。曰微難。則小便尚見。而積水不多又可知。若使渴而微難。則出少不勝入多。猶得斷為純是水氣。而又不渴。則其如敦狀者。非全水者更可知。
又少腹滿大。小便微難而不渴。頗似胎氣。今且是生產之後。則既非全是水。又不必疑為胎。而與水共結為如敦狀者。非生後之瘀血而何哉。則破結血之大黃。與逐水飲之甘遂。可直任而無疑矣。但生後血虛。攻其積水結血。恐致傷陰之弊。故以養血之阿膠佐之者。蓋血短則留連外飲。
是補血亦所以替去其水。生新則推出死血。是補血又所以逐去其瘀之義也。五句惟二十九字。文法則八面玲瓏。診法則千層透闢。西漢以後醫書。烏足以語此哉。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愚按全經各條下。並無此小字添注之例。其後人之蛇足耶。)
抵當湯方,虻蟲(三十枚熬去翅足),水蛭(二十個熬),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浸)
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此亦血瘀內絡。以致行血之氣。力綿勢緩。故經水不利下也。但比前條諸症。多上中二焦之瘀。如膻中及脾胃之孫絡。或因曾經咯血。或因飲食大飽。以及形寒飲冷等類。皆能令絡中血瘀。血瘀則氣滯。而經水不利。故用本天親上之虻蟲。本地親下之水蛭。各引入死血之絡。
然後以桃仁破而動之。大黃逐而下之。觀大黃之用酒浸。行血之外。蓋又取浮緩其性。而使之從上下掃者居多。我故曰。比前條多上中二焦之瘀者此也。然為壯人之初症。又不可不知。壯人。故直任峻藥。初症。故血未虛而全不補血也。
白話文:
婦人血虛,氣寒,血液因寒而顏色慘黑,寒久則黑如豆汁,症狀與孕婦胞阻相似,故治療也與胞阻相同,都用膠艾湯。膠艾湯的用意詳見胞阻那一節,但胞阻是補血溫氣以養胎,而此症是補血溫氣以養經,兩者有所不同。以膠薑湯來說,依我淺見,它與陷經的症狀並非完全不相干。但我認為還需要加入當歸、芍藥、桂枝、丹皮四味藥。
阿膠性如皮,善於包裹和提升,是主藥;佐以性味苦溫的當歸,用以溫補血虛。生薑性如根,善於上升和擴散,是主藥;佐以性味辛溫的桂枝,用以溫補氣寒。再用芍藥引藥入肝,用丹皮使藥通達脈絡,如此則陷經漏血的症狀,就能在溫補升行的治療中得以解決。有識之士,或許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我妄言。
婦女小腹脹滿像個圓桶,小便略微困難但不口渴,產後出現此症,這是水和血在血室凝結所致,用大黃甘遂湯治療。
大黃甘遂湯組成: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一次服下,瘀血就會排出。
「敦」指的是上小下大之形狀。婦女小腹如圓桶狀,這是從外在症狀而言,但實際上包藏著多種內在病症,胎氣、水積、血結都能造成這種症狀。小便困難,說明有水氣積聚;小便略微困難,說明積水不多。如果口渴且小便困難,則說明排出少於攝入多,可斷定為純粹的水氣;而不口渴,則說明小腹如圓桶狀並非全是水氣。
小腹脹滿,小便略微困難但不口渴,頗似胎氣,但這是產後,既非全是水氣,也不必懷疑是胎氣,而是水和血凝結在一起造成如圓桶狀的症狀,除了產後瘀血還能是什麼呢?因此,破除血結的大黃,和驅逐水飲的甘遂,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毫無疑問。但產後血虛,攻破積水血結,恐怕會傷陰,所以用養血的阿膠來輔助,因為血虛則會留住體外水分,補充血液就能排出死血,所以補血也等於去除水氣,生新血就能排出瘀血。這五句話僅二十九字,卻文理精妙,診斷精準透徹,西漢以後的醫書,哪能與之相比?
婦女經水不通,用抵當湯治療。也可治療男子膀胱脹滿急痛伴有瘀血者。(愚按:全書各條下面,並無此小字註解的例子,這是後人添加的吧。)
抵當湯組成:虻蟲(三十枚,去翅足)、水蛭(二十個,熬製)、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浸)。
將以上四味藥研末,用水五升,煎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這也是血瘀阻滯經絡,導致運行血液的氣血力量不足,所以經水不通。但與前條所述諸症相比,此症多見於上中焦的瘀血,如膻中和脾胃的絡脈,可能是由於曾經咯血,或者暴飲暴食,或者形寒飲冷等原因,都會導致經絡中血瘀。血瘀則氣滯,所以經水不通,因此使用性屬向上引血的虻蟲,性屬向下引血的水蛭,分別將死血引至經絡。
然後用桃仁破瘀並使其流動,大黃將其排出。大黃用酒浸泡,除了可以行血,還能使藥性平和緩慢,從上到下地清除瘀血。所以我說,此症比前條所述諸症多見於上中焦的瘀血。但這是壯年人的初期症狀,不可不知。壯年人,所以可直接使用峻猛的藥物;初期症狀,所以血未虛,不必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