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刊誤》~ 卷上 (5)
卷上 (5)
1. 診候入式歌
關前為陽,名寸口;關後為陰,直下取。陽弦頭痛定無疑,陰弦腹痛何方走?陽數〔即吐〕(為熱)兼〔頭痛〕(吐血)。 難經曰:數則為熱。 脈經曰:陽數則吐血。 陰微即瀉,臍中吼。陽實應知面熱風,陰微盜汗勞兼有。陽實大滑應舌強,陰數〔脾熱並口臭〕(臍下熱痛久)。 脈經云: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尺主下部,今云脾熱口臭,脾在中州,非尺所繫。 陽微浮弱定心寒,陰滑〔食注脾家咎〕(經脈不調候)。 脈經曰: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及尿血。食注脾咎,當診於關上。 關前關後辨陰陽,察病根源應不朽。 此總結關前為陽名寸口以下之文也。脈經辨陰陽大法云: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吐血,陰微下利;陽弦頭痛,陰弦腹痛;陽微自汗,陰微自下;陽熱口生瘡;陰數加微,必惡寒而煩躁不得眠;陽微不能呼,陰微不能吸。今脈訣所述,或遵或違,何也?潔古曰:陽弦為脈浮而弦。陰弦為脈沉而弦。但言陰陽者,乃脈之浮沉也。經曰:浮為表,沉為里。非止寸口獨浮尺獨沉,尺寸俱有浮沉。今按潔古論浮沉表裡則是,而以論此段陰陽則非。蓋脈經脈訣,皆以關前陽關後陰啟之,中論脈證,後又以關前關後辨陰陽結之,安可以浮沉論? 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大無痾。素問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難經曰:脈來,一呼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二經之言不同,何也?蓋難經因論損至之脈而概舉也;故於至脈,則云一呼再至,曰平;不言一吸者,舉一使反三隅也。及後再舉,則兼呼吸總論;不大不小者,息數調勻也。然不若內經理備言詳。其曰閏以太息者,閏在氣盈朔虛之間;太息在呼吸之間,猶歲之閏,非一呼一吸之外再有呼吸也。太息者,呼吸定息在呼吸之間,脈因而又一動,以成五動之數;亦如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而脾受穀氣於中,在呼出吸入之間也。 三遲二敗冷危困。六數七極熱生多。八脫九死十歸墓。十一十二絕魂瘥。 〔三至為遲一二敗〕(一息一至著床害。)兩息一至死非怪。 遲敗,前已言矣,今重出;況下文兩息一至正論損,損有四等,故改之以舉其凡例。十四難曰: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損脈從下上,自一呼一至,而至四呼一至也。然離經奪精則必死矣,何待三呼四呼一至?故脈訣,兩息一至即言死。仲景曰:脈有四損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脈一至也;五損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脈一至也;六損一時死,平人六息,病人脈一至也。此仲景於四損之上,又增五損六損,為一日一時死期。 遲冷數熱古今同,難經越度分明載。
白話文:
診候入式歌
寸口脈關前為陽,關後為陰,往下診脈。陽脈弦緊,頭痛;陰脈弦緊,腹痛。陽脈脈數(即脈搏快,伴有嘔吐),且伴有頭痛或吐血(因熱證)。《難經》說,脈數為熱證;《脈經》說,陽脈數則吐血。陰脈脈微弱(即脈搏細弱),則腹瀉,臍周疼痛;陽脈脈實(即脈搏有力),則面紅發熱,外感風邪;陰脈脈微弱,盜汗,勞累;陽脈脈實有力,舌頭強硬;陰脈脈數(脈搏快,脾熱,口臭),臍下熱痛。
《脈經》說,尺脈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尺脈主宰下焦。今說脾熱口臭,脾在中焦,非尺脈所管轄。陽脈脈微弱,浮弱,一定心寒;陰脈滑數(脈搏滑利,食積傷脾)。
《脈經》說,尺脈滑,血氣充實,婦女經脈不通,或尿血,都是飲食停滯傷脾所致,應在關上診脈。
寸口脈關前關後,分別診斷陰陽,觀察病情根源,應當銘記於心。
以上是總結寸口脈關前為陽的相關論述。《脈經》辨別陰陽的大法說: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脈數則吐血;陰脈微弱則腹瀉;陽脈弦緊則頭痛;陰脈弦緊則腹痛;陽脈脈微弱則自汗;陰脈脈微弱則自利;陽熱則口舌生瘡;陰脈脈數加微弱則惡寒、煩躁、失眠;陽脈脈微弱則不能呼氣;陰脈脈微弱則不能吸氣。現在脈訣所說,有的遵從,有的違背,這是為什麼呢?潔古說:陽弦是脈浮而弦;陰弦是脈沉而弦。只說陰陽,是指脈的浮沉。經書說,浮為表,沉為裡,不只是寸口脈獨浮,尺脈獨沉,寸口、尺脈都有浮沉。現在按潔古的浮沉表裡之說,是對的;但用來論述這一段陰陽,則不對。因為《脈經》、《脈訣》都以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開篇,中間論述脈證,最後又以關前關後辨別陰陽結尾,怎能用浮沉來論述呢?
一息四脈搏動,稱為平和;每息增加一脈搏動,則無大病。《素問》說,人一呼氣,脈動兩下;一吸氣,脈動兩下;呼吸平穩,脈動五下,加上太息,稱為平人。《難經》說,脈搏一呼兩下,不大不小,稱為平和。兩部經書的說法不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難經》論述脈搏損傷時,概括性地說,所以對於脈搏損傷,說一呼兩下為平和,不說一吸氣,是舉一反三。《難經》之後又提及,則兼顧呼吸,總體來說,不大不小,是指呼吸脈搏次數勻稱。但是不如《內經》的論述周全詳細。《內經》說“閏以太息”,閏在氣盈虛之間,太息在呼吸之間,如同歲月的閏月,不是在一呼一吸之外再有呼吸。
太息,是指呼吸平穩,在呼吸之間,脈搏又動一下,成為五下,如同呼氣時心與肺相應,吸氣時腎與肝相應,脾氣在呼氣吸氣之間接受谷氣。
脈搏三下為遲,一二下為敗,為寒冷危急困頓;六下七下為脈數,為熱證;八下為脈脫,九下為死,十下為將死;十一、十二下為脈絕,魂魄將回。
三下為遲,一二下為敗(一息一脈搏動,將危及生命);兩息一脈搏動,必死無疑。
遲脈敗脈,前面已經說過,現在重提,況且下面兩息一脈搏動正是論述脈搏損傷,脈搏損傷有四種等級,所以改用此例說明。十四難說:什麼叫脈搏損傷?一呼一脈搏動叫離經;二呼一脈搏動叫奪精;三呼一脈搏動叫死;四呼一脈搏動叫氣絕。脈搏損傷從下往上,從一呼一脈搏動到四呼一脈搏動。但是離經奪精就必死,何必等到三呼四呼一脈搏動呢?所以《脈訣》說,兩息一脈搏動就必死。《傷寒論》說:脈搏有四種損傷,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一脈搏動;五種損傷,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一脈搏動;六種損傷,一時死;平人六息,病人一脈搏動。這是《傷寒論》在四種損傷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五種和六種損傷,為一日一時的死期。
脈搏遲緩為寒,脈數為熱,古今相同,《難經》已經詳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