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刊誤》~ 卷下 (6)
卷下 (6)
1. 陽毒陰毒歌
陽毒健亂四肢煩,面赤生花作點斑。狂言妄語如神鬼,下痢頻多喉不安。汗出遍身應大差,魚口開張命欲翻。有藥不辜但與服,能過七日漸須安。
陰毒傷寒身體重,背強眼痛不堪任。小腹急痛口青黑,毒氣衝心轉不禁。四肢厥冷惟思吐,咽喉不利脈細沉。若能速灸臍輪下,六日看過見喜深。
陰陽二毒,病有輕重,治有淺深。仲景略言於金匱要略;後世傳述,備載諸書,亦難以二歌盡。
白話文:
陽毒的症狀是:四肢活動不順暢、煩躁不安,臉色發紅,出現紅點斑疹,胡言亂語像神經錯亂一樣,腹瀉頻繁,喉嚨不舒服。如果全身出汗,病情就會好轉很多。但如果張口呼吸困難,像是快要斷氣的樣子,那就很危險了。只要及時用藥,就能痊癒,七天後就能漸漸康復。
陰毒的症狀是:身重乏力,腰背僵硬,眼睛疼痛難忍,小腹部劇烈疼痛,嘴唇發青發黑,感覺毒氣直衝心臟,快要承受不住。四肢冰冷,只想嘔吐,咽喉不適,脈搏細弱而沉。如果能迅速在肚臍下方施灸,六天後就能看到好轉的跡象。
陰陽兩種毒症,病情輕重不一,治療方法也各有深淺。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簡略地提到過,後世醫家不斷傳述,相關記載很多,但這兩首小歌並不能涵蓋所有情況。
2. 診諸雜病生死脈候歌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診生死之脈,故不論病源,只論脈之生死。
腹脹浮大是出厄,虛小命殂須努力。
此篇大抵以脈病相應不應言生死,然亦不可專執,臨病參考可也。如中惡腹脹脈緊細者生,浮大者死之類。
下痢微小卻為生,脈大浮洪無瘥日。
下痢脈欲絕者不死。雜色惡痢脈微弱。暴冷傷陽,脈細欲絕。冷熱不調者,洪大易治,微遲小細難治。
恍惚之病〔定顛〕(發為)狂,其脈實牢保安吉。寸關尺部沉細時,如此未聞人救得。
恍惚、顛、狂三病也。恍惚心不寧,陰顛而陽狂也。脈經曰:「顛病脈虛可治,實則死。」蓋重陰為顛,謂陰部內見沉澀微短脈,是陽脈不見而陰獨盛,故為顛疾。經曰:「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作顛疾。」則沉細脈,是脈病相應而不逆矣。
消渴脈數大者活,虛小病深厄難脫。
三消之證內消渴一證,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此外如少陰自利而渴,脈必沉;中暑渴脈虛;產後渴脈多弱,難專以虛小為渴之凶。
水氣浮大得延生,沉細應當是死別。
水病之證不一,脈亦不一。三因方曰:「沉伏相搏,名曰水。」蓋沉者乃水之病脈。但風水、皮水脈浮;石水脈沉;黃汗沉遲。當參病原病證為斷。況水病,肌肉為水所脹,脈元多沉。若脈出必死,脈病相反也。今曰浮大延生,更宜參審。
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三部浮洪必救得,古今課定更無疑。
病原曰:「脈伏及代而亂者,霍亂也。」不亂猶可治,微細不可治。霍亂吐下,脈微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治。脈經所無,脈訣自創之例也。通真子曰:「清濁相干霍亂時,脈如微細是相宜。不言氣劣微遲小,此候神工亦莫醫。」通真子注脈訣,不遵之而自作歌。一曰浮洪可救,一曰微細相宜,何哉?蓋病原不同,脈隨而見,以病原參之,勿一例但曰霍亂而已也。
鼻衄吐血沉細宜,忽然浮大即傾危。
吐衄證中,有卒中惡吐血,脈沉數細者死,浮大疾快者生。又雜病衄責裡熱,傷寒衄責表熱,表熱者脈必浮。
咳而尿血羸瘦形,其脈疾大命難任。咳血之脈沉弱吉,忽若實大死來侵。金瘡血〔盛〕(出)虛細活,急疾大數必危身。
此六句參錯在後,今移於此,從失血類。
脈訣所論金瘡,本於脈經、中藏經,皆論已出血之脈。若金瘡未出血,則又別。墜壓內傷:堅強安,小弱凶。頓僕內傷同。笞榜內有結血:實大生,虛小死。跌撲傷損:浮大易安,謂血散外;沉細緊實多死,謂惡血攻臟。
病人脈健不用治,健人脈病號行屍。
病人脈健,此云不用治者,是前形脈相反歌,何其謬也。
心腹痛脈沉細差,浮大弦長命必殂。
仲景曰:「假令病人云腹內卒痛,浮而大,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脈當沉細,今浮大,故知愈也。」病原曰:「若其人不即愈者,必當死,以脈病相反也。」然心痛與腹痛各異。凡痛五臟相干,而心痛脈各異見。惟真心痛不問脈,旦占夕死,夕占旦死。腹痛病原亦不一:虛寒,緊弦;積寒,沉緊而實;肝腎弦大為寒痛。故知弦長亦難以死斷。
白話文:
診諸雜病生死脈候歌
疾病成因各有不同,這首歌主要診斷脈象的生死,因此不論病因,只論脈象的生死吉凶。
腹部脹大浮腫,將要死亡;脈象虛弱細小,性命危急,需盡力搶救。
這首歌主要根據脈象與疾病是否相符來判斷生死,但不能完全拘泥,臨床上可參考使用。例如,中惡腹脹,脈象緊細者可活,脈象浮大者則會死亡。
下痢,脈象微弱細小反而是吉兆;脈象大而浮洪,則無痊癒之日。
下痢,脈象將絕者卻不會死;各種顏色的惡劣痢疾,脈象微弱,突然受寒傷及陽氣,脈象細弱將絕,冷熱不調者,脈象洪大容易治療,脈象微弱遲緩細小則難以治療。
神志恍惚(癲癇)發狂,脈象實而有力則吉利;寸、關、尺三部脈象沉細微弱,這樣的情況,從未聽說有人能救活。
神志恍惚、癲癇、狂躁,這三種病症,神志恍惚是心神不安,陰虛則癲癇,陽盛則狂躁。脈經說:癲癇病脈象虛弱可以治療,脈象實則會死。這是因為重陰導致癲癇,指的是陰部出現沉澀、微弱、短促的脈象,這是陽脈消失而陰氣獨盛,所以導致癲癇。經書說:陰氣從下而上,下虛上實,所以導致癲癇,因此沉細的脈象與疾病相符,沒有出現相反的情況。
消渴病,脈象數而大者能活;脈象虛弱細小,病情深重,則難以逃脫死亡。
三消症中,內消渴症,脈象沉而細小者可活,脈象實而堅大者則會死。此外,少陰經自利而口渴,脈象必定沉;中暑口渴,脈象虛弱;產後口渴,脈象多弱,不能單純以脈象虛弱細小來判斷消渴病的凶吉。
水腫,脈象浮大則能延續生命;脈象沉細則應當死亡。
水病症狀不一,脈象也不一樣。《三因方》說:沉伏的脈象互相搏動叫做水,沉伏的脈象是水病的脈象,但風水、皮水脈象浮,石水脈象沉,黃汗脈象沉遲,應該根據病因、病症來判斷。況且水病,肌肉因水腫脹,脈象大多沉伏,如果脈象外現則必死,脈象與病情相反。現在說脈象浮大則能延續生命,更應該仔細審察。
霍亂,脈象微弱遲緩,氣少不語,很難醫治;三部脈象浮洪則一定能救活,這是古今醫家共同認定的,毫無疑問。
病因說:脈象伏而代之而紊亂,就是霍亂。若不紊亂還可治療,微細則不可治療。霍亂嘔吐瀉下,脈象微弱遲緩,氣息衰弱,不想說話,則不可治療。這是脈經上沒有的記載,是脈訣自行創立的例證。《通真子》說:清濁相干,霍亂發作時,脈象如果微細,這就符合病情。沒有說氣息衰弱,脈象微弱遲緩細小,這種情況,即使是神醫也無能為力。《通真子》注釋脈訣,沒有遵照脈訣,而自行創作歌訣,一個說浮洪可以救治,一個說微細相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病因不同,脈象也隨之不同,應該根據病因來判斷,不能一概而論說是霍亂。
鼻衄吐血,脈象沉細為吉;突然脈象浮大則極其危險。
吐血衄血,有中風中惡吐血,脈象沉而數細者死,脈象浮大而疾快者生。還有雜病引起的鼻出血,裡熱;傷寒引起的鼻出血,表熱;表熱者脈象必定浮。
咳嗽帶血、消瘦,脈象急促有力,性命難保;咳血,脈象沉弱為吉,突然脈象實大則死亡來臨;金瘡出血,脈象虛弱細小可活,脈象急促有力則危及生命。
這六句與其他內容有所混雜,現在移到這裡,從失血方面來說。
脈訣所論述的金瘡,本於脈經、中藏經,都是論述已經出血後的脈象。如果金瘡還沒有出血,則另當別論。墜壓內傷,脈象堅強有力則安好,脈象微弱則凶險;跌撲內傷相同;鞭打內傷,有瘀血,脈象實大則生,脈象虛小則死;跌撲損傷,脈象浮大容易痊癒,這是因為血液散佈在外;脈象沉細緊實大多死亡,這是因為瘀血攻邪臟腑。
病人脈象強健,不用治療;強健的人脈象有病,如同行屍走肉。
病人脈象強健,這說不用治療,這是前面形脈相反歌中的錯誤說法,真是謬誤。
心腹疼痛,脈象沉細微弱則凶險;脈象浮大弦長則必死。
張仲景說:假使病人說腹內突然疼痛,脈象浮大,就知道他會痊癒,為什麼知道呢?如果腹內有病,脈象應該沉細,現在脈象浮大,所以知道會痊癒。病因說:如果這個人沒有立即痊癒,一定會死,因為脈象與病情相反。但是心痛和腹痛各不相同,凡是疼痛都與五臟相關,而心痛的脈象各有不同,只有真心痛不論脈象,早晨占卜晚上死,晚上占卜早晨死。腹痛的病因也不一樣,虛寒、緊弦、積寒、沉緊而實,肝腎脈象弦大是寒痛,所以知道弦長也不能斷定一定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