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戴起宗撰,明‧汪機補訂

《脈訣刊誤》~ 卷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5)

1. 七表

大抵此脈訣言脈之形狀。往往未當。今據經改正之。而脈下所主之證。多與本脈不類。改之則不勝改。姑置之可也。

滑脈如珠動曰陽。腰中生氣透前腸。脛酸只為生寒熱。大瀉三焦必得康。

滑脈寸居多嘔逆。關滑胃〔寒〕(熱)不下食。尺部見之〔臍似冰〕(熱下焦。)〔飲水下焦聲瀝瀝〕(月信不通尿血澀。)

前脾臟歌云。單滑脾家熱。今云胃寒不下食。何也。脈經曰。關滑。胃中有熱。又云中實逆滑為熱實。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可明為熱。池氏謬言肝木克脾土。致寒弦為肝脈。滑豈肝脈乎。脈經曰。尺滑下利少氣。脈賦解義云。男子尺滑。主膀胱冷氣。小腹急脹。便漩利數。

又云尺滑。主胞絡極冷。月經不調。直以滑脈為陰。主冷。不當。不若脈經所謂尺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尿血為得。今脈訣云。臍似冰。則滑為陰證。又曰飲水。則滑為陽熱。又曰瀝瀝作聲。則滑為停水之證。既言冷又言熱。不知何謂。今正之。

〔四〕實者陽也。,〔指下尋之不絕舉之有餘〕(浮中沉三候皆有力)曰實。主伏陽在內。脾虛不食。肢體勞倦。柳氏曰。實者氣結不通。欠疏快意。上部實。則氣壅。下部實。則氣脹。中部實。中脘不快。素問曰。氣來實強。是謂太過。病在外。氣來虛微。是謂不及。病在內。此表裡虛實之診也。今脈實而曰脾虛。未敢信。

實脈〔尋之舉〕(浮沉皆)有餘。伏陽蒸內致脾虛。食少只緣生胃壅。溫和湯藥乃痊除。

舉有餘。止言浮實。故改之。

實脈關前胸熱甚。當關切痛中焦恁。尺部〔如繩應指來〕(當為下痢疼。)腹脹小便〔都〕(淋)不〔禁〕(忍)。

如繩。非實脈之比。乃緊脈也。故改之。脈經曰。尺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又云小便難。少腹牢痛。蓋氣來實強者。太過之脈。與淋瀝相應。若云小便不禁。則膀胱不固。水泉不止。為下焦劇寒之證矣。脈經用當歸湯加大黃。蓋因熱而用也。小便不禁。必傳寫之誤。後云小便難者是也。潔古於此。一用姜附。一用承氣。為兩可之辭。將以為寒乎。以為熱乎。

愚按潔古藥注脈訣及難經。皆他人托之潔古。必非此翁之書。

〔五〕弦者陽也。,〔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狀若箏弦時時帶數〕(端直以長。如弦隱指。)曰弦。主勞風乏力。盜汗多出。手足痠疼。皮毛枯槁。

指下左右皆無。從前中後直過。挺然於指下。曰弦。此血氣收斂不舒之候。脈訣以弦為陽。傷寒論以弦為陰。脈賦解義亦云弦滑雖屬七表。皆主於陰。活人書云。若弦而洪數者為陽。弦疾而沉且微細者為陰。主拘急。以愚觀之。經曰陰中之陽肝也。當為半陰半陽之脈。脈訣曰。

指下尋之不足。舉之有餘。則是有浮弦而無沉弦也。經曰。脈沉而弦者。主懸飲內痛。是沉中亦有弦。又曰時時帶數。則是弦數二脈相兼。非單絃脈也。素問曰。氣來耎弱。輕虛以滑。端直以長。曰弦。今不取輕虛以滑。恐有弦數弦遲兼他脈之診。故止以弦本狀。端直以長為弦。

白話文:

七表

這篇脈訣主要描述脈象的形狀,但許多論述並不精確。現根據經書加以修正,但脈象所主之症狀,大多與脈象本身的描述不符,若一一修改則工作量巨大,因此暫且保留原樣。

滑脈像珠子一樣跳動,稱為陽性滑脈。腰部氣血充盈,貫通於前腸,小腿酸痛是因寒熱交加所致,大瀉三焦之氣則能痊癒。

寸關尺三部中,寸部出現滑脈則多嘔逆;關部滑脈則胃寒不下食;尺部出現滑脈則臍部冰冷,或下焦有熱,或小便如水滴般滴落,月經不通,小便澀痛。

以前脾臟歌訣說,單獨出現滑脈是脾胃熱證。但現在說關部滑脈是胃寒不下食,這是為什麼呢?脈經記載,關部滑脈表示胃中有熱;又說脈象沉而有力,滑利者為熱實,所以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由此可知是熱證。池氏誤認為肝木克脾土,導致寒弦為肝脈,滑脈豈是肝脈?脈經說尺部滑脈,主下痢、少氣;脈賦解義說,男子尺部滑脈,主膀胱寒氣,小腹急脹,大便稀溏,次數頻繁。

又說尺部滑脈主胞絡極寒,月經不調。將滑脈一概視為陰性,主寒證,是不對的。不如脈經所說尺部滑脈,血氣充實,婦女經脈不通,男子尿血等症狀比較符合。現在脈訣說「臍似冰」,則滑脈為陰證;又說「飲水」,則滑脈為陽熱;又說「瀝瀝作聲」,則滑脈為停水證。既說寒又說熱,不知所云。現已修正。

實脈,是陽性脈象。脈象浮沉三部都應有力,指下按之綿綿不斷,舉之有力,稱為實脈。主內有伏陽,脾虛不食,肢體疲勞倦怠。柳氏說,實脈是氣機結滯不通,讓人感到不舒暢。上部實脈,則氣機壅塞;下部實脈,則氣機脹滿;中部實脈,則中脘不舒服。素問說,氣機旺盛則脈象實強,是為氣盛,病在外;氣機虛弱則脈象虛微,是為氣虛,病在內。這是表裡虛實的診斷方法。現在說實脈是脾虛,不敢苟同。

實脈,浮沉皆有力,伏陽蒸騰於內,導致脾虛,食慾減少,都是由於胃氣壅滯所致。溫和的湯藥就能治癒。

「舉之有餘」僅指浮實,因此加以修正。

關部出現實脈,則前胸熱甚,按壓關脈處疼痛,中焦不適;尺部出現實脈,則下痢腹痛,腹脹,小便不禁。

「如繩」並非實脈的描述,而是緊脈,因此加以修正。脈經說,尺部實脈,小腹疼痛,小便不禁;又說小便困難,少腹脹痛。這是氣盛的脈象,與小便不利相符。如果說小便不禁,則膀胱虛弱,尿液不斷流出,是下焦極寒的證候。脈經使用當歸湯加大黃,是因為有熱證。小便不禁,一定是抄寫錯誤,後面說小便困難才是正確的。潔古在此處,一方用生薑附子,一方用承氣湯,是模棱兩可的說法,不知是寒是熱。

我認為,潔古所注釋的脈訣和難經,都是他人假託潔古之名,一定不是潔古本人所寫。

弦脈,是陽性脈象。指下按之不足,舉之有餘,狀如琴弦,時時跳動,稱為弦脈。主勞傷、風邪、乏力、盜汗、手足酸痛、皮膚乾燥。

指下左右均無,從前到後直線通過,在指下挺拔有力,稱為弦脈。這是氣血收斂不舒的表現。脈訣將弦脈視為陽性脈象,傷寒論則將弦脈視為陰性脈象,脈賦解義也說弦滑脈雖屬七表,皆主於陰。活人書說,如果弦脈洪大而數,則為陽性;如果弦脈細弱而沉,則為陰性,主拘急。依我看,經書說陰中之陽是肝,所以弦脈應是半陰半陽的脈象。脈訣說:

指下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則是有浮弦而無沉弦。經書說,脈沉而弦,主胸中積液,內臟疼痛。這是沉脈中也有弦脈。又說「時時帶數」,這是弦脈與數脈兼有的脈象,不是單純的弦脈。素問說,氣機虛弱,輕浮而滑利是滑脈;端直而長是弦脈。現在不取「輕虛而滑」,恐怕有弦數、弦遲以及其他脈象的診斷,因此只取弦脈的本質特徵,端直而長為弦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