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戴起宗撰,明‧汪機補訂

《脈訣刊誤》~ 附錄 (2)

回本書目錄

附錄 (2)

1. 四時平脈

凡診脈須先要識時脈。胃脈。與臟腑平脈。然後及於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胃脈。謂中按得之脈和緩。臟腑平脈已見前章。凡人臟腑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又曰三部之內。大小浮沉遲數同等。

尺寸陰陽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強弱相應。四時之脈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內。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之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凡脈見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脈不和。為病在表。為陽。主四肢。右脈不和。為病在裡。

為陰。主腹臟。以次推之。)

白話文:

診斷脈象,首先要辨識時脈、胃脈和臟腑平脈,之後才能判斷病脈。時脈指的是依照季節變化而呈現的脈象,例如春季三個月中所有脈象都帶弦,夏季三個月中都帶洪,秋季三個月中都帶浮,冬季三個月中都帶沉。胃脈是指在中脘部位按壓所感受到的脈象,應該和緩。臟腑平脈在先前章節中已有說明。凡是臟腑脈象平穩,胃脈和緩,又符合時脈,則此人沒有病。反之,則有病。另外,三部脈象(即寸、關、尺)的大小、浮沉、遲數要一致,陰陽、高下要相符,男女左右的強弱也要相應,四時脈象也要互相協調,這樣才算是平人。如果其中有一部脈象出現獨大、獨小、偏遲、偏疾,或者左右強弱相反,或是與四時或男女脈象不符,都屬於病脈。凡是脈象在上則病在上,在下則病在下,在左則病在左,在右則病在右。左脈不和,表示病在表,屬於陽,主要影響四肢;右脈不和,表示病在裡,屬於陰,主要影響腹臟。以此類推。

2. 三部所主

(附九候)

診脈之時。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寸為陽。為上部。(主頭項以下至心胸之分。)關為陰陽之中。為中部。(主臍腹胠脅之分)尺為陰。為下部。(主腰足脛股之分)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為九候也。

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取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所謂浮按消息是也。重手取之。脈附於肉下者。陰也。臟也。亦腎肝之應也。所謂沉按消息是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

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所謂中按消息是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所謂推而內之是也。三部皆然。一說左寸。浮。候左頭角。中。候左脅。沉。候少陰心。左關浮。候小腸膽。中。候左脅。沉。候厥陰肝。

白話文:

診脈時,主要有三個方法:

  • **舉脈:**輕輕地將手指放在脈搏上,稱為「舉」。
  • **按脈:**用力地將手指按在脈搏上,稱為「按」。
  • **尋脈:**不輕不重,用適當的力道,仔細地探察脈搏,稱為「尋」。

一開始診脈時,先用輕輕的力道(舉脈)去感受脈搏。如果感覺脈搏跳動在皮膚表面,則為陽脈,代表腑臟,也與心肺有關。這稱為「浮按消息」。

然後用較重的力道(按脈)去感受脈搏。如果感覺脈搏跳動在肌肉下面,則為陰脈,代表臟器,也與腎肝有關。這稱為「沉按消息」。

最後用不輕不重的力道(尋脈)去感受脈搏。如果感覺脈搏跳動在血肉之間,則為陰陽調和,代表脾胃。這稱為「中按消息」。

如果浮、中、沉三種脈象都感受不到,就需要仔細地探察(尋脈)。如果脈象隱隱約約,則代表陰陽氣血衰弱。這稱為「推而內之」。

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所謂推而內之是也。三部皆然。一說左寸。浮。候左頭角。中。候左脅。沉。候少陰心。左關浮。候小腸膽。中。候左脅。沉。候厥陰肝。

如果浮、中、沉三種脈象都感受不到,就需要仔細地探察(尋脈)。如果脈象隱隱約約,則代表陰陽氣血衰弱,需要用「推而內之」的方法去感受。

三部脈象皆如此。

另有一說:

  • 左寸脈:
  • 浮:代表左頭角部位的病症。
  • 中:代表左脅肋部位的病症。
  • 沉:代表少陰心經的病症。
  • 左關脈:
  • 浮:代表小腸膽經的病症。
  • 中:代表左脅肋部位的病症。
  • 沉:代表厥陰肝經的病症。

左尺。浮。候膀胱。中。候左腰。沉。候腎。右寸。浮。候右頭角。中。候兩耳目。沉。候肺。右關。浮。候胃。中。候胸中。沉。候脾。右尺。浮。候三焦。中。候右腰。沉。候命門。)

診候推移指法。(推而外之。消息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消息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消息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消息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

右關。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尺。外以候腎。里以候腹中。是以有推而內。推而外。消息之法也。一說左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頭項痛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脅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心腹積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眼目昏也。左關。推而上之。上而不下。

白話文:

左腳的寸關尺三部位,浮脈候膀胱,中脈候左腰,沉脈候腎;右腳寸關尺三部位,浮脈候右頭角,中脈候兩耳目,沉脈候肺;右腳寸關尺三部位,浮脈候胃,中脈候胸中,沉脈候脾;右腳寸關尺三部位,浮脈候三焦,中脈候右腰,沉脈候命門。

診候推移指法,推向外側,觀察脈象變化,內而不外,則有心腹積聚;推向內側,觀察脈象變化,外而不內,則身體有熱;推向上方,觀察脈象變化,上而不下,則腰足清涼;推向下方,觀察脈象變化,下而不上,則頭項疼痛。左寸部位,外側候心,內側候膻中;左關部位,外側候肝,內側候膈;右寸部位,外側候肺,內側候胸中;右關部位,外側候胃,內側候脾;兩尺部位,外側候腎,內側候腹中。因此,有推向內側、推向外側,觀察脈象變化的診斷方法。

另一種說法,左寸部位,推向上方,上而不下,則頭項疼痛;推向下方,下而不上,則胸脅疼痛;推向內側,內而不外,則心腹積聚;推向外側,外而不內,則眼目昏暗;左關部位,推向上方,上而不下,則……

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腸胃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筋骨痛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主身有熱也。左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腸痛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足脛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小便濁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腰足痛也。右寸。推而上之。

上而不下。氣喘急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中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咽喉痛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背脊痛也。右關。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吐逆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主下血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腹有蟲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肌肉痛也。右尺。推而上之。

白話文:

腰和腳部清涼,推按下去,按下去卻回不來,是腸胃疼痛。推按進去,進去卻不出來,是筋骨疼痛。推按出去,出去卻不回來,是身體發熱。左尺脈,推按上去,上去卻不回來,是小腸疼痛。推按下去,按下去卻回不來,是腳脛疼痛。推按進去,進去卻不出來,是小便混濁。推按出去,出去卻不回來,是腰腳疼痛。右寸脈,推按上去,上去卻不回來,是氣喘急促。推按下去,按下去卻回不來,是胸部疼痛。推按進去,進去卻不出來,是咽喉疼痛。推按出去,出去卻不回來,是背脊疼痛。右關脈,推按上去,上去卻不回來,是嘔吐。推按下去,按下去卻回不來,是下血。推按進去,進去卻不出來,是腹部有蟲。推按出去,出去卻不回來,是肌肉疼痛。右尺脈,推按上去。

上而不下。小腹脹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足脛痛也。推而內之。內而不外。疝瘕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內。小便秘也。機按。消息。謂詳細審察也。推。謂以指挪移於部之上下而診之。以脈有長短之類也。又以指挪移於部之內外而診之。以脈有雙弦單絃之類也。又以指推開其筋而診之。

以脈有沉伏止絕之類也。刊誤謂內外以指按輕重言。推有數義。故特著之。非但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之類也。自一說以下。所論亦無所據。姑錄之以備參考。)

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

白話文:

如果脈象上行而不下行,則患者小腹會脹滿。應該用手指推動脈象,讓它向下運行。如果脈象下行而不上行,則患者足脛會疼痛。應該用手指推動脈象,讓它向內運行。如果脈象向內運行而不向外運行,則患者會患疝氣或瘕病。應該用手指推動脈象,讓它向外運行。如果脈象向外運行而不向內運行,則患者會便秘。

「機按」指的是仔細觀察和審察。「推」指的是用手指在身體部位的上下左右移動,並觀察脈象。例如,通過觀察脈象的長短,可以判斷脈象的類型;通過觀察脈象的雙弦或單弦,可以判斷脈象的類型;通過推開筋絡,觀察脈象的沉浮、止絕等情況,也可以判斷脈象的類型。

過去有人誤解「內外」指的是用手指按壓的輕重,而「推」則有多種含義,因此特別強調了「推」的含義。事實上,不僅「外」用來觀察心臟,「內」也用來觀察膻中部位等。從這一觀點開始,之後的論述也缺乏依據,僅供參考。

觀察脈象需要掌握「上下來去至止」六個字。如果不理解這六個字,就無法區分陰陽虛實。其中,上、來、至屬於陽,下、去、止屬於陰。上指的是從尺部向上至寸口,陽氣生於陰氣;下指的是從寸口向下至尺部,陰氣生於陽氣。來指的是從骨肉交界處向外至皮膚表面,氣往上行;去指的是從皮膚表面向內至骨肉交界處,氣往下行。

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若短小而見於肌肉之間。陰乘陽也。洪大而見於肌肉之下。陽乘陰也。寸尺皆然。)

診脈。須辨表裡虛實四字。(表。陽也。腑也。凡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未入胃腑及臟者。皆屬於表也。里。陰也。臟也。凡七情之氣。鬱於心腹之內。不能散越。飲食之傷。留於臟腑之間。不能流通。皆屬於里也。虛者元氣之自虛。精神耗散。氣力衰弱也。寶者邪氣之實。

由正氣之本虛。邪氣乘之。非元氣之自實也。故虛者補其正氣。實者瀉其邪氣。經曰所謂虛實。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大法也。)

脈者血氣之先也。氣血勝則脈勝。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治。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肥人脈沉。瘦人脈浮。性急人脈急。性緩人脈緩。左大順男。右大順女。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此皆其常也。反之者逆。(千金翼云。

白話文:

辨別脈象,需要分清表裡虛實四個方面。表是陽,指腑,外邪侵襲經絡,尚未進入胃腑和臟器,都屬於表。里是陰,指臟,七情鬱結於心腹,不能散開,飲食傷損留在臟腑,不能流通,都屬於里。虛是元氣本身虛弱,精神耗散,氣力衰敗。實是邪氣入侵,由於正氣不足,邪氣趁虛而入,並非元氣本身旺盛。因此,虛者要補益正氣,實者要瀉除邪氣。經書上說,虛實指的是邪氣盛則實,精氣不足則虛,這是主要的原則。

脈象是氣血的先兆,氣血旺盛則脈象有力,氣血衰弱則脈象衰微,氣血熱則脈象數,氣血寒則脈象遲,氣血微弱則脈象弱,氣血平和則脈象平穩。此外,高個子的人脈象長,矮個子的人脈象短,肥胖的人脈象沉,瘦弱的人脈象浮,性子急的人脈象急,性子緩慢的人脈象緩。左手脈象強壯代表男性,右手脈象強壯代表女性。男性尺脈通常較弱,女性尺脈通常較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就是反常。

人大而脈細。人細而脈大。人樂而脈實。人苦而脈虛。性急而脈緩。性緩而脈躁。人壯而脈細。人羸而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反此為順。順則易治。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小兒四五歲脈。呼吸八至。細數者吉。男左大為順。女右大為順。)

脈貴有神。(東垣云。不病之脈。不求其神。而神無不在也。有病之脈。則當求其神之有無。如六數七極。熱也。脈中有力。則有神矣。為瀉其熱。三遲二敗。寒也。脈中有力。則有神矣。為去其寒。若數極遲敗中。不復有力。為無神也。將何所恃邪。苟不知此。而遽瀉去之。神將何所依而主邪。經曰。脈者氣血之先。氣血者人之神。善夫。)

白話文:

一個人身形高大但脈搏細弱,或是身材瘦小但脈搏強勁;一個人心情愉快但脈搏沉實,或是痛苦哀傷卻脈搏虛弱;一個人性格急躁但脈搏緩慢,或是性情溫和但脈搏跳動頻繁;一個人身體強壯但脈搏細弱,或是體弱虛損但脈搏強勁。這些都是身體狀況和脈象不一致的現象,稱為逆,逆則難以治療。反之,身體狀況和脈象一致,稱為順,順則容易治癒。一般來說,女性的脈象應該比男性柔軟細弱。四五歲的小孩,呼吸八次一分鐘,脈象細小而有節律是吉兆。男性的左邊脈搏較大是正常的,女性的右邊脈搏較大是正常的。

脈象最重要的是有神,也就是說脈搏要強勁有力。不生病的人,雖然不刻意追求脈象的神,但它仍然存在於身體之中。生病的人,就要觀察脈象是否有神,比如脈搏跳動頻繁且有力,說明體內有熱,需要瀉熱;脈搏緩慢無力,說明體內有寒,需要去寒。如果脈搏跳動頻繁但無力,或是緩慢無力,說明已經無神,那就無從下手治療。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就貿然瀉熱或去寒,那患者的神氣將無所依附,最終難以康復。古書說:「脈象是氣血的先兆,而氣血是人體神氣的根本。」真是說得精闢啊!

凡取脈之道。理各不同。脈之形狀。又各非一。凡脈之來不必單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之類。將何以別之。大抵提綱之要。不出浮沉遲數滑澀之六脈也。(浮為陽。輕手得之,而芤。洪。大。散。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之類也。沉為陰。重手得之。而伏。

石。短。細。牢。實。皆重手而得之之類也。遲者。一息脈二至。而緩。結。微。弱者。皆遲之類也。數者一息脈六至。而疾。促。皆數之類也。或曰滑。類乎數。澀。類乎遲。然脈雖似。而理則殊。彼遲數之脈。以呼吸察其至數之疏密。此滑澀之脈。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也。

機按。脈雖種種不同。而浮沉遲數四脈。可以統之。但識四脈則諸脈之象可以類推。難經於六難專言浮沉。九難專言遲數。既以四脈為重。近世陳無擇諸人亦皆言浮沉遲數。可統諸脈。良有旨哉。浮之有力。為洪。為長。為革。浮之無力。為芤。為虛。為微。為濡。為散。皆浮脈所統也。

白話文:

凡取脈之道,理各不同。脈之形狀,又各非一。

凡是探查脈象的方法,各有各的道理,脈象的形態也各有不同。

凡是脈象的來去,不一定要單單只出現某一種脈象,例如不一定要說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等等。那麼要怎麼區分它們呢?

總的來說,探查脈象的關鍵,不外乎浮沉遲數滑澀六種脈象。

(浮為陽,輕輕觸摸就能感受到,並且有芤、洪、大、散、長、濡、弦等特徵,都是輕輕觸摸就能感受到的脈象。沉為陰,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感受到,並且有伏、石、短、細、牢、實等特徵,都是用力按壓才能感受到的脈象。遲者,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兩次,並且有緩、結、微、弱等特徵,都是屬於遲脈的範疇。數者,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六次,並且有疾、促等特徵,都是屬於數脈的範疇。)

有人說,滑脈和數脈相似,澀脈和遲脈相似。雖然脈象看起來相似,但道理卻截然不同。遲數之脈是通過呼吸來觀察脈搏跳動的疏密,而滑澀之脈則是通過脈象的往來來觀察其形態。

機按: 脈象雖然種類繁多,但浮沉遲數四種脈象可以統括所有的脈象。只要掌握了這四種脈象,就可以推測其他各種脈象。難經中在六難篇專門論述了浮沉,在九難篇專門論述了遲數。由此可見,浮沉遲數四種脈象是十分重要的。近世陳無擇等許多醫家也認為,浮沉遲數可以統括所有的脈象,這的確很有道理。

浮脈有力者,稱為洪脈、長脈、革脈;浮脈無力者,稱為芤脈、虛脈、微脈、濡脈、散脈,這些都是屬於浮脈的範疇。

沉之有力為弦。為牢。為實。沉之無力為短。為細。為弱。沉極為伏。皆沉之所統也。遲之有力。為緩。為結。遲之無力。為澀。為代。皆遲之所統也。數之有力。為滑。為動。為緊。數之無力。為促。皆數之所統也。)

脈之提綱。不出六字者。蓋以其足以統夫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也。(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沉為陰。為里診。為濕。為寒。實。遲為在臟。為寒。為冷。數為在腑,為熱為燥,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也。人一身之變不越乎此。能於是六脈之中審求之。

則疢疾之在人者莫能逃焉。一說浮有力主風。無力主虛。沉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三因方為濕為實。沉有力主痛。無力主冷。數有力主熱。無力主瘡。為燥。)

白話文:

脈象沉而有力,則為弦脈,代表牢固、實證;沉而無力,則為短脈,代表細微、虛弱;沉極則為伏脈,都是沉脈所包含的特性。脈象遲而有力,則為緩脈,代表遲緩、結實;遲而無力,則為澀脈,代表遲滯、虛弱,都是遲脈所包含的特性。脈象數而有力,則為滑脈,代表流利、活躍、緊實;數而無力,則為促脈,都是數脈所包含的特性。

脈象的提綱,不出六字,因為這六字足以概括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等所有病理變化。浮脈代表陽氣、表證、風邪、虛證;沉脈代表陰氣、里證、濕邪、寒證;實脈代表實證;遲脈代表臟腑病變、寒證;數脈代表腑臟病變、熱證、燥邪;滑脈代表血氣旺盛;澀脈代表氣滯。人體的病變都在這六脈之中,只要能仔細審察,就能診斷出疾病,無一能逃脫。

另外,浮脈有力代表風邪,無力代表虛證;沉脈有力代表積聚,無力代表氣虛;三因方認為濕邪、實證;沉脈有力代表疼痛,無力代表寒證;數脈有力代表熱證,無力代表瘡瘍、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