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戴起宗撰,明‧汪機補訂

《脈訣刊誤》~ 附錄 (1)

回本書目錄

附錄 (1)

1. 診脈早晏法

岐伯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機按。診法以平旦。主無病者言。若遇有病。則隨時皆可以診。

不必以平旦為拘也。於此又知前聖決死生之分。不專於脈。必須察色觀形。以此相參伍也。今世專尚診脈。而不復問其餘。是不知前聖垂訓之意也。故表而出之。示警後人。)

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腑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然。寸口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脈行五十度。周於身。而復會於手太陰。太陰者寸口也。即五臟六腑之終始。故取法於寸口。(機按。此以氣口決死生者。謂氣口為五臟主也。難經四難言。五臟皆以胃氣為主。

其脈在關上。是人之生死亦繫於關上。八難十四難又言。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是生死又繫於尺脈也。可見寸關尺各有所歸重。故越人所以錯綜其義也。)

2. 寸關尺

脈經曰。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為界。陽出三分。陰入三分。故曰三陰三陽。陽生於尺動於寸。陰生於寸動於尺。(機按。難經曰尺寸。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

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尺寸始終。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於一寸九分之中。曰尺曰寸。而關在其中矣。一難言。寸口脈之大會。以肺朝百脈而言也。此言尺寸為脈之大要會。以陰陽對待而言也。大抵尺陰寸陽。人之一身。經絡榮衛。

五臟六腑。莫不由於陰陽。而或過與不及。於尺寸見焉。故為脈之大要會也。一說古法寸部佔九分。關尺部各佔一寸。三部共二寸九分。若臂短者亦依此法。則頭指診在關部。次指診在尺部。第三指診在閒處。如何知病之所在。今但以高骨為準。揣得高骨。壓中指於高骨。以定關位。

然後下前後兩指以取尺寸。不必拘九分一寸之說也。)

3. 五臟六腑脈所出

(以輕重分臟腑)

左寸。心小腸脈所出。

重按至血脈。浮大而散者。心脈也。屬臟。或謂浮澀而短。輕按至皮毛。浮滑而長者。小腸脈也。屬腑。

左關。肝、膽脈所出。

重按至筋骨。沉短而弦急者。肝脈也。屬臟。輕按至皮毛。弦緊而浮長者。膽脈也。屬腑。

左尺。腎、膀胱脈所出。

重按至筋骨。沉而遲者。腎脈也。屬臟。輕按至皮毛。沉實而稍疾者。膀胱脈也。屬腑。

右寸。肺、大腸脈所出。

微重按於皮肉。浮短而澀者。肺脈也。屬臟。輕按至皮毛。浮短而疾者。大腸脈也。屬腑。

右關。脾、胃脈所出。

重按至肌肉。緩而遲者。脾脈也。屬臟。輕按至皮毛。微緩而稍疾者。胃脈也。屬腑。

右尺。命門、三焦脈所出。

重按至筋骨。沉實而疾者。命門脈也。屬臟。輕按至皮毛。沉實而稍疾者。三焦也。屬腑。

機按。命門三焦。配合右尺。刊誤辯之詳矣。茲不復贅。但此與刊誤。並以輕重而分診臟腑之脈。不知何所據也。意者臟屬陰主沉。腑屬陽主浮。故以義取輕重為診式耶。他本又謂內以候臟。外以候腑。其義亦猶此也。然考之脈經。及素難諸書。只論五臟之脈。於六腑之脈。

雖言之而不詳。六腑病脈。雖間或言之。診法輕重亦未之及。蓋謂臟脈可以兼腑歟。抑謂能知臟脈。而腑脈無勞診歟。或病在六腑為輕。而脈無要緊耶。愚皆莫解其意也。且所論五臟脈狀。及六腑脈狀。與下篇大不相侔。亦不知其何所本也。故著之以俟明者。

4. 五臟平脈

心脈。浮大而散。

心合血脈。故心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又稍加力。脈道闊軟者為散。余仿此。機按。菽。豆也。指按如六豆之重也。

肺脈。浮澀而短。

肺合皮毛。故脈循皮毛而行。持脈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

肝脈。弦而長。

肝合筋。故肝脈循筋而行。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脈道與箏弦相似為弦。次稍加力。脈道迢迢者為長。

脾脈。緩而大。

脾合肌肉。故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風輕颭柳梢之狀。為緩。次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

腎脈。沉而軟滑。

腎合骨。故腎脈循骨而行。持脈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為沉。次重按之。脈道無力為軟。舉指來疾。脈道流利者為滑。凡此五臟平脈。須要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脈。自然可曉。經曰。先識經脈。而後識病脈。此之謂也。

5. 六腑平脈

(出診脈須知。)

左寸。手太陽小腸脈。洪大而緊。(一云洪大而長。為受盛之官。名受盛之府。)

左關。足少陽膽脈。弦大而浮。(一云大而浮。一云乍數乍疏。乍短乍長。一云乍大乍小,乍短乍長。與祟脈無異。何以區別。然兩手三部皆然。方為祟脈。今獨左手關部如此。則謂之膽脈。可也。膽為中正之官。名清淨之府。相火膽與風肝合。脈急則為驚。)

左尺。足太陽膀胱脈。洪滑而長。(膀胱為州都之官。名津液之府。寒水膀胱。與君火腎合。脈急則為瘕。或曰心脈居午。謂之君火宜也。今腎脈居子。亦謂之君火何義。又命門脈為心主。居亥。謂之相火宜也。今膽脈居寅。亦謂之相火。又何邪。內經天元紀論。鬼臾區曰。

子午之歲。上見少陰。巳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而釋者謂午亥之歲為正化。子巳之歲為對化。由此言之。則心腎皆可言君火。以其熱氣主之也。厥陰既主風氣。而手厥陰命門不當以相火言。

少陽既主其相火。則膽與三焦為相火明矣。)

右寸。手陽明大腸脈。浮短而滑。(一云短而澀。為傳道之官。名傳道之府。)

右關。足陽明胃脈。浮長而滑。(一雲浮大而短。為倉廩之官。名水穀之府。燥金胃與濕土脾合。)

右尺。手少陽三焦脈。洪散而急。(為決瀆之官。名外府。機按。以上但言六腑脈狀。而診法輕重內外。俱未及論。學者宜更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