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戴起宗撰,明‧汪機補訂

《脈訣刊誤》~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妊婦雜病生死歌

血下如同月水來。漏極胞干生殺胎。亦損妊母須憂慮。爭遣神丹救得回。

通真子曰。此只論漏胎候也。夫胎之漏。或食動胎之物。或因熱毒之氣侵損。或因入房勞損。損輕則漏輕。損重則漏重。但漏血盡則死。然安胎有二法。因母病而動胎。但治母疾。其胎自安。若胎有不堅。致動。母因以病。但治胎。則母自安。

2. 妊娠心腹急痛歌

心腹急痛面目青。冷汗氣絕命必傾。血下不止胎衝上。四肢冷悶定傷身。

3. 妊娠倒僕損傷歌

墮胎倒僕或舉重。致胎死在腹中居。已損未出血不止。衝心悶痛母魂孤。

4. 妊婦傷寒歌

傷寒頭痛連百節。氣急衝心溺如血。上生斑點赤黑時。壯熱不止致胎滅。嘔吐不止心煩熱。腰背俱強腦痛裂。六七日來熱腹中。小便不通大便結。

見此證必損胎。而妊母亦或致死。治法詳見活人書。

5. 產後傷寒歌

產後因得熱病臨。脈細四肢暖者生。脈大忽然肢逆冷。須知其死莫留停。

脈盛身熱。得之傷寒。產後熱病。脈必洪大。難便。以脈大為死證。必遵內經、仲景諸書。依法汗下。若脈不為汗衰而仍大。是為陰陽交。乃可斷死。汗後脈靜乃可斷生。豈可以病在表裡。未行治法。遽以脈細為生。四肢冷暖。當參以病證。或陽厥而厥。或作汗而厥。今脈訣所歌。膠柱刻舟之論。

6. 產難生死歌

欲產之婦脈離經。沉細而滑也同名。夜半覺痛應分誕。來日日午定知生。

脈經曰。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欲生也。但離經者不產也。又云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則生也。經者常也。謂離其常處為離經。假如妊婦昨日見左沉實為男之脈。今日或脈浮。是離其尋常之脈。而異於平日。又且腹痛。是知將誕也。通真子引難經一呼三至曰離經為解。

李晞範又引難經一呼一至曰離經以解沉細而滑。皆非也。難經言損至二脈。雖同名離經。其脈與理則不同。且脈經明言離經。其脈浮也。不曾引援難經之文。今脈訣因其言脈浮又添沉細而滑。同名離經。蓋以前所診男女脈。或云浮大為女。若只脈浮為離經。若平常見浮大為女之脈。

何以辨離經。故又增沉細而滑。以見離浮大之常經為沉滑也。聖惠方云。夜半子時覺腹痛。來日午時必定生產。謂子午相沖。正半日時數也。通真子曰夜半痛。日午生。此言恐未為的。又曰腹痛而腰不痛者未產也。若腹痛連腰痛甚者即產。所以然者腎候於腰。胞系於腎。故也。

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者。即產也。生產有難易。痛來有緊慢。安可定半日。當斷以活法。

身重體熱寒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及舌上冷子當死。腹中須遣母歸冥。面赤舌青細尋看。母活子死定應難。唇口俱青沫又出。母子俱死總高𢬵。面青舌〔青〕(赤)沫出頻。母死子活定知真。不信若能看應驗。尋之賢哲不虛陳。

脈指南作面青舌赤。蓋面以候母。舌以候子。今雲子活。合以舌赤為是。若云舌青。則與前面赤舌青。母活子死之候相反。若胎先下。其子得活。如未下。子母俱亡。自身重體熱寒又頻至此。並不用脈。只以外候參決子母生死。蓋以臨產脈不可考。但當以察色而知之。

7. 新產生死歌

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來侵。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堅牢命不停。寸口〔澀〕(焱)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審看此候分明記。長鬚念取向心經。

脈經曰。產後寸口脈焱疾不調者死。沉微附骨不絕者生。今脈訣述脈經作歌。既用其文。不明其理。擅改焱為澀。其意以為澀滯疾駛並行。方可言不調。反以焱疾為非。是不知脈澀則不疾。脈疾則不澀。其不調者。以焱疾也。產後失血多。五臟虛。故以緩滑沉微不絕為脈應病。

澀為少血亦應病之脈。惟焱疾不調勻。則脈形之速。焱浮於上。故云死。一字之差。生死頓異。

8. 小兒生死候歌

通真子曰。經云六歲以下為小兒。十八以下為少年。二十以上為壯年。五十以上為老年。其六歲以下。經所不載。是以乳下嬰兒病難治者。皆無脈可以考也。中古有巫方。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夭壽疾病生死相傳習。有少小方焉。迄乎晉宋推諸蘇家。又有巢氏作小兒病源候論。

今脈訣此歌。乃萬分之一爾。愚謂自宋以來。專小方脈者稍多。如錢氏、朱氏、張氏、幼幼新書、全嬰書、嬰孩寶鑑、活幼口議、馮氏妙選寶秘方。及諸家名方。必博覽方可。況小兒之脈。當以大指展轉分按三部。且其脈未定。當以察形色為上工。諸胎中、諸變蒸、五疳、急慢驚風、瘡疹。

與大人殊。其他雜病。與大人治療則同。但藥劑有大小輕重。

小兒乳後輒嘔逆。更兼脈亂無憂慮。

脈經曰。是其日數應變蒸之時。身熱脈亂。汗不出。不欲食。食輒吐哯者。脈亂無苦也。

弦急之時被氣纏。脈〔緩〕(沉)只是不消乳。

脈經曰。小兒脈沉者食不消。脈訣云緩。非也。

緊數細快亦少苦。〔虛濡邪氣驚風助〕(脈緊乃是風癇痼。)

脈經曰。緊為風癇。本事方同。今脈訣作虛濡非。

利下宣腸急痛時。浮大之脈歸泉路。

此非脈經小兒脈內所述。已詳解在下利微小卻為生下。脈經略舉數脈立證以備其書。是一脈自為一證。李晞範乃總為吐後脈證。何見之不明。且小兒吐有數等。今脈亂之吐。乃歌變蒸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