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宮繡

《脈理求真》~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胃脈

再以脈象論之,如肝脈宜弦,弦屬本臟。然必和滑而緩,則弦乃生;若使中外堅搏強急之極,則弦其必死矣。心脈宜洪,洪屬本臟。然必虛滑流利,則洪乃生;若使洪大至極,甚至四倍以上,則洪其必死矣。脾脈宜緩,緩屬本臟。然必軟滑不禁,則緩乃平;若使緩而澀滯,及或細軟無力,與乍數乍疏,則緩其必死矣。

肺脈宜浮,浮即肺候。然必脈弱而滑,是為正脈;若使虛如雞羽。加以關尺細數,喘嗽失血,則浮其見斃矣。腎脈沉實,實即腎候。然必沉濡而滑,方為正脈;若使弦細而勁,如循刀刃,按之搏指,則實其莫救矣。(說臟脈只好如斯,不可搬演過甚,以致要處反略。景岳曰:凡肝脈但弦,腎脈但石,名為真臟者,以無胃氣也。

)蓋元氣之來,脈來和緩;邪氣之至,脈來勁急。必得脈如阿阿,軟若陽春柳,方為脾氣胃脈氣象耳。(胃氣脈象,不過如是。更須察其穀食是否減少,是否消化。若穀食日少,速當於此審治,不得於此混進濡滯等藥。)夫胃氣中和,旺於四季。其在於春,脈宜微弦而和,(說時令脈,只好如斯,多則便涉支蔓矣。

獨怪世人專以時令生克,強記滿腹;其脈如何形象,如何變換,如何真假,全不體會。)夏宜微洪而和,秋宜微浮而和,冬宜微實而和。使於四季,而不見有和緩之氣,則為真臟脈見,而為不治之症矣。胃脈宜審如此,故六脈皆可察胃有無,豈必在於右關之胃,而始定其吉凶哉。

(掃盡時令生克膚辭,獨標和緩、微弦、微洪等語,以名胃脈,真得診家要訣。繡按:四診抉微、脈訣歸正諸書,所論時令脈體,多以生死刻應敷衍,理雖不易,然非臨症切脈確論。)

白話文:

從脈象判斷,肝脈應當弦細,弦細是肝臟正常的表現。但必須同時和緩滑利,弦細才會是正常的;如果脈象堅硬急促到極點,那就是將死的徵兆。心脈應當洪大,洪大是心臟正常的表現。但必須同時虛滑流利,洪大才會是正常的;如果洪大到極點,甚至超過正常的四倍以上,那就是將死的徵兆。脾脈應當緩和,緩和是脾臟正常的表現。但必須同時軟滑而有力,緩和才會是正常的;如果脈象緩慢而澀滯,或者細軟無力,或者時快時慢,那就是將死的徵兆。

肺脈應當浮,浮脈是肺臟正常的表現。但必須脈象虛弱而滑利,才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虛弱得像雞毛一樣,並且寸關尺三部脈象都細弱,同時伴有喘咳、出血等症狀,那就是將死的徵兆。腎脈應當沉實,沉實是腎臟正常的表現。但必須脈象沉而濡滑,才是正常的脈象;如果脈象弦細而有力,像刀刃一樣,按壓時搏動有力,那就是無藥可救的徵兆。

(關於臟腑脈象的論述就到此為止,不可過度引申,以免本末倒置。景岳說:肝脈只有弦細,腎脈只有石脈,這都稱為真臟脈,是因為沒有胃氣。)

一般來說,元氣充足時,脈象和緩;邪氣入侵時,脈象強勁急促。只有脈象柔和,如同春天柔軟的柳枝一樣,才是脾胃氣血正常的表現。(脾胃脈象大致如此。還需要觀察患者的飲食是否減少,以及消化情況。如果飲食日漸減少,就應該及時治療,不能隨便使用滋潤、利水的藥物。)

胃氣通常在四季都旺盛。春天,脈象宜微弦而和緩;夏天,脈象宜微洪而和緩;秋天,脈象宜微浮而和緩;冬天,脈象宜微實而和緩。(關於季節脈象的論述就到此為止,說得太多就會枝蔓過多。)

奇怪的是,世人只專注於季節相生相剋的理論,死記硬背,卻不仔細體會脈象的形態、變化以及真偽。(掃除了季節相生相剋的膚淺說法,只強調和緩、微弦、微洪等詞語來描述胃脈,真正掌握了診斷的要訣。繡按:四診抉微、脈訣歸正等書,所論述的季節脈象,多以生死應驗來敷衍,理論雖然不容易理解,但並非臨症切脈的準確論斷。) 總之,胃脈的診斷應該如此仔細審慎,所以六脈都能觀察到胃氣的盛衰,並非一定要從右關脈才能判斷吉凶。

2. 浮脈

其有所云浮者,下指即顯浮象,舉之泛泛而流利,按之稍減而不空。凡芤大洪革,虛濡微散,皆屬浮類。不似虛脈按之不振,芤脈按之減小,濡脈綿軟無力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又相類詩曰: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

浮脈輕平如捻蔥,虛來遲大豁然空;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浮為虛損不足。凡風暑脹滿不食,表熱喘急等症,皆有上浮之義。若使浮而兼大,則為傷風;浮而兼緊,則為傷寒;(張璐曰:外感暴得,多見人迎浮盛。)浮而兼滑,則為宿食;浮而兼緩,則為濕滯;浮而兼芤,則為失血;浮而兼數,則為風熱;浮而兼洪,則為狂躁。然總不越有力無力,有神無神,以為區別。

若使神力俱有,是為有餘,或為火發,或為氣壅,或為熱越,可類推也。神力俱無,是為不足,或為精衰,或為氣損,可因明也。豈可概指為表為熱乎。(張景岳曰:凡浮大弦硬之極,甚至四倍以上者,內經謂之關格,此非有神之謂,乃真陰虛極,而陽亢無根,大凶兆也。林之翰曰:浮脈須知主裡。

凡內虛之症,無不兼浮。如浮芤失血;浮革亡血;內傷感冒,而見虛浮無力;癆瘵陰虛,而見浮大兼疾;火衰陽虛,而見渾渾革至,浮大有力。又如真陰竭於下,孤陽浮於上,脈必浮大而無力,按之微細欲絕者,當益火之源。豈可以脈浮不審虛實,而妄用發表之劑乎。)

白話文:

浮脈

脈象浮,是指手指按壓脈搏時,感覺脈搏浮在皮膚表面,輕輕觸碰就感覺到,按壓時力量會稍微減弱,但不會完全消失。各種脈象,例如芤脈(大而空)、洪脈(大而有力)、革脈(大而急)、虛脈(微弱)、濡脈(綿軟)、散脈(脈來散漫),都屬於浮脈的類型。與之不同的是,虛脈按之無力,芤脈按之變小,濡脈則綿軟無力。

浮脈的感受就像在肉上滑行,輕柔如榆莢或羽毛般輕盈。秋季脈象如此則表示身體健康,但久病逢之則可能令人擔憂。浮脈也有不同的表現:像木頭漂在水上一樣是浮脈;浮大中空則是芤脈;脈搏跳動明顯有力是洪脈,但脈象消退則較緩慢。輕而平穩的脈象像捻蔥一樣是浮脈;虛弱的脈象來得遲緩,按之則空虛;浮而柔細的則是濡脈;散漫無定向的則是散脈。

浮脈總體來說是氣血虛損不足的表現。風寒暑濕、脹滿、不食、表熱、喘急等症狀,通常都會表現為脈象上浮。如果浮脈同時脈象很大,則可能是傷風;浮脈同時脈象緊,則可能是傷寒;浮脈同時脈象滑,則可能是宿食;浮脈同時脈象緩,則可能是濕滯;浮脈同時脈象芤,則可能是失血;浮脈同時脈象數,則可能是風熱;浮脈同時脈象洪,則可能是狂躁。但總體來說,需要區分脈象是否有力,以及是否有神氣來作判斷。

如果脈象有力且有神氣,則表示氣血有餘,可能是火旺、氣壅或熱盛,可以以此類推。如果脈象無力且無神氣,則表示氣血不足,可能是精氣衰竭或氣血損傷,可以據此判斷。不能單純地將浮脈歸類為表證或熱證。

浮脈大而弦硬,甚至超過正常的四倍以上,內經稱為關格,這並非有神氣的表現,而是真陰極度虛衰,陽氣亢盛而無根,是凶險的徵兆。浮脈的診斷需要考慮臟腑的情況。所有內虛的症狀,幾乎都會伴隨浮脈。例如,浮而芤則是失血;浮而革則是失血;內傷感冒則表現為虛浮無力;肺癆陰虛則表現為浮大而脈急;火衰陽虛則表現為脈象渾渾而革,浮大有力。如果真陰耗竭於下,陽氣孤獨浮於上,脈象必然浮大而無力,按之則微細欲絕,此時應該益補腎陰。不能單憑脈象浮而判斷虛實,隨意使用發表藥物。

3. 沉脈

沉則輕取不應,重按乃得。凡細小實伏牢弱,皆屬沉類。不似實脈之舉指逼逼,伏脈之隱於筋骨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軟滑勻;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號此為和平。相類詩曰: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沉為痰寒不振,水氣內伏,停飲不化,宿食不消,氣逆不通,洞泄不閉,故見內沉。若使沉而兼細,則為少氣;沉而兼遲,則為痼冷;沉而兼滑,則為宿食;沉而兼伏,則為霍亂絞痛;沉而兼數,則為內熱;沉弦而緊,則為心腹疼痛。然總不越有力無力,以為辨別。蓋沉實有力,宜消宜攻;沉虛無力,宜溫宜補。

(然亦有有力宜溫,無力宜攻,另有義詳於後,當細互參。)若使沉緊而數,又兼頭痛發熱惡寒,雖曰脈沉,仍屬寒蔽,當作表治。豈可概認為里,而不用以升發乎。(張璐曰:脈顯陰象而沉者,則按久愈微。若陽氣鬱伏,不能浮應衛氣於外,脈反伏匿而沉者,則按久不衰。

陰陽寒熱之機,在乎纖微之辨。傷寒以尺寸俱沉,為少陰受病。故於沉脈之中,辨別陰陽為第一關捩。林之翰曰:沉脈須知主表。如寒閉腠理,衛氣不通,經氣澀滯,脈不見浮而沉;氣鬱脈閉;下手便見,而脈亦沉;真陰久虛,真陽衰憊,外邪乘虛直入,而脈亦沉;是沉仍屬表症。)

白話文:

沉脈

沉脈是指輕輕按壓時感覺不到,必須用力按壓才能摸到的脈象。凡是細小、隱伏、牢實、微弱的脈象,都屬於沉脈的範疇。它不像實脈那樣按壓時明顯有力,也不像伏脈那樣隱沒在筋骨之中。 女性的沉脈在寸口,男性的沉脈在尺口,四季都以這種脈象為平和的狀態。沉脈的表現如同筋骨自行調節般勻稱,而伏脈則需要用力推按才能摸到。沉細如棉絮般的脈象是真正的弱脈,而弦長且實大的脈象則是牢固的脈象。

沉脈常因痰飲寒邪停滯不化,水氣內伏,宿食不消,氣逆不通,腸胃泄瀉或閉塞等原因導致脈氣內陷。如果沉脈同時細弱,則表示氣虛;如果沉脈同時遲緩,則表示寒邪積久;如果沉脈同時滑利,則表示宿食;如果沉脈同時隱伏,則表示霍亂絞痛;如果沉脈同時脈率加快,則表示內有熱邪;如果沉脈同時弦緊,則表示心腹疼痛。但是,總體來說,沉脈的辨別關鍵在於脈象是否有力。沉脈有力,則應當採取消散或攻邪的治療方法;沉脈無力,則應當採取溫補的方法。

(但也有一些情況,有力脈需要溫補,無力脈需要攻邪,其原因詳見後文,需要仔細參照。)如果沉脈同時緊數,並伴有頭痛、發熱、惡寒等症狀,即使脈象沉,也仍然屬於表證,應該採用表證的治療方法,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裡證而只用溫補升發的藥物。脈象雖然呈現陰虛的狀態,但是按壓久了卻能感覺到脈象越來越微弱,這是因為陽氣鬱結在內,不能浮現於外,導致脈象反而隱伏而沉,按壓久了也不會消失。

陰陽寒熱的辨別,往往在細微之處。傷寒病症中,如果寸口和尺口脈象都沉,表示少陰經受病。因此,在辨別沉脈時,區分陰陽屬性至關重要。沉脈必須注意辨別表裡。例如,寒邪閉阻肌膚腠理,衛氣不通,經氣運行不暢,脈象就會不浮現而下沉;氣機鬱結,脈道閉塞,雖然按壓就能觸摸到脈搏,但脈象仍然是沉的;真陰久虛,真陽衰竭,外邪乘虛而入,脈象也往往是沉的;這些情況下的沉脈,都屬於表證。

4. 數脈

數則呼吸定息每見五至六至,應指甚速。凡滑動緊促(四脈)皆屬數類。不似滑脈之往來流利,動脈之厥厥動搖,疾脈之過於急疾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數脈息間常六至,陰微陽盛必狂煩;浮沉表裡分虛實,惟有童兒作吉看。又相類詩曰:數比平人多一至,緊來如數似彈繩;數而時止名為促,數見關中動脈形。

又曰:七至為極為疾,八至為脫,九至為絕。)數為寒熱內搏,風火沖激。是以人見數脈,多作熱治。詎知脈有真假,數有虛實,仍須察其兼症兼脈(眼意周到),及脈有力無力,以為分耳。若使數兼洪滑,且極有力,或是內熱蒸騰,伏火發動,當作實看。如系細小強滑細數綿軟,縱有身熱,須宜溫治。

或引陽歸陰,其數自平;或補精化氣,其數自除;或溫中發表,其氣自舒;或宣壅去滯,其數自消。矧有並無熱候,症有虛寒,脈見虛數,溫補尚恐不及,其可以數為熱,妄用苦寒之味乎。(景岳曰:里數為熱,而真熱者未必數。凡虛損之症,陰陽俱困,氣血張皇,多有是候。

林之翰曰:數脈須知主寒。如脈浮數大而無力,按之豁然而空,此陰盛逼陽外浮,是寒焰也。醫家竟不審病新久,有力無力,鼓與不鼓,一概混投寒劑,遽絕胃氣,可不畏哉。)

白話文:

數脈的脈搏跳動次數,每分鐘通常在五到六次之間,此時手指觸摸脈搏會感覺非常快速。凡是滑利、動搖、緊促的脈象(四種脈象),都屬於數脈的範疇。但數脈和滑脈的暢順流利、動脈的輕微震顫、疾脈的極度快速,有所不同。 (張璐語。瀕湖脈診詩也說:數脈每分鐘通常跳動六下,陰虛陽盛者必然狂躁煩亂;浮沉、表裡可區分虛實,只有孩童的數脈才算吉利。另一首類似的詩曰:數脈比常人每分鐘多跳一下,緊促如數珠般快速跳動;數脈時停時動稱為促脈,在關元穴處能見到動脈的數脈形態。

七次脈搏跳動為極度快速,八次為脫症,九次則為危急之兆。)數脈多由寒熱內在搏鬥,或風火衝擊所致。因此,人們見到數脈,往往用清熱的方法治療。但脈象有真假,數脈也有虛實之分,還需仔細觀察伴隨的症狀和其它脈象(要周全考慮),以及脈象有力還是無力,才能作出判斷。如果數脈兼具洪大而滑利,而且有力,可能是內熱蒸騰,伏火上升,應當視為實證。如果脈象細小而有力,滑利但數目少且綿軟,即使有發熱,也應該溫和治療。

有時通過引導陽氣歸於陰陽,數脈自然會恢復正常;有時通過補益精氣,轉化為氣血,數脈也會消失;有時通過溫暖中焦,發表解表,氣機自然舒暢;有時通過宣通壅塞,去除瘀滯,數脈也會自行消除。更有一些情況,並無發熱症狀,反而有虛寒的病症,脈象呈現虛數,即使溫補治療都可能嫌慢,怎麼能單憑數脈就判斷為熱證,而妄用苦寒的藥物呢?(景岳說:裡證的數脈代表熱證,但真正的熱證不一定都是數脈。凡是虛損的病症,陰陽俱虛,氣血紊亂,往往也會出現數脈。

林之翰說:數脈必須知道它主要和寒邪有關。如果脈象浮大而數,但無力,按壓時感覺空虛豁然,這是陰盛陽衰,陽氣被逼到體表浮動,是寒邪的表現。很多醫生不仔細分辨病情的新舊,脈象有力還是無力,脈搏有力還是虛弱,就一概使用寒涼藥物,導致胃氣受損,難道不值得警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