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卷六 (2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6)

1.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程〕白米粥。能利小便。蒼耳子。能搜風。小便利。而食搜風之物。虛其經絡。反致走注疼痛。

〔鑑〕同食成走注病。然必性味不合也。

巢源云。走注候。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隨血而行。或淫奕皮膚。去來擊痛。遊走無有常所。故名為走注。千金黃帝云。食甜粥。復以蒼耳甲下之。成走注。

食甜粥已。食鹽即吐。

〔程〕甘者。令人中滿。食甜物。必泥於膈上。隨食以鹽。得咸則湧泄也。

犀角箸。攪飲食。沫出。及澆地墳起者。食之殺人。

〔鑑〕抱朴子云。犀食百草及眾木之棘。故知飲食之毒。若攪飲食沫出者。必有毒也。澆地墳起者。此怪異也。故食之殺人。

抱朴子云。蠱之鄉有飲食。以此角攪之。有毒則生白沫。無毒則否。國語云。置鴆於酒。置堇於肉。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韋昭注。墳。起也。又範寧注穀梁云。地賁。賁。沸起也。

飲食中毒煩滿。治之方。(千金。滿。作懣。外臺引千金。)

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千金用酒二升半不用苦酒外臺同)

上二味。煮三沸。三上三下。服之吐食出。即瘥。或以水煮亦得。

〔程〕酸苦湧泄為陰。苦參之苦。苦酒之酸。所以湧泄煩滿。而除食毒。

又方。犀角湯亦佳。(肘後附方。引梅師方云。或取煮犀角汁一升。亦佳。)

〔鑑〕中毒煩滿。毒在胃中。犀角。解胃中毒。

千金。治諸食中毒方。

飲黃龍湯。及犀角汁。無不治也。飲馬尿亦良。

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治之方。

鹽(一升),水(三升)

上二味。煮令鹽消。分三服。當吐出食。便瘥。

〔程〕鹹味湧泄。鹽水以越心腹堅滿。

千金。治霍亂蠱毒。宿食不消。積冷心腹煩滿。鬼氣方。

用極鹹鹽湯三升。熱飲一升。以指刺口。令吐宿食。使盡不吐。更服訖。復飲。三吐乃住。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須先用之。

礬石。生入腹。破人心肝。亦禁水。

〔程〕礬石。傷骨蝕肉。內用必傷心肝也。礬石得水則化。故亦禁水。

本草吳普云。礬石。久服傷人骨。宗奭云。礬石不可多服損心肺。卻水故也。水化書紙上。干則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卻水也。

商陸。以水服殺人。

〔程〕商陸有大毒。能行水而忌水服。物性相惡而然也。

葶藶子敷頭瘡。藥成入腦殺人。(徐沈並云。成。恐是氣字。程金鑑。作氣。)

〔鑑〕葶藶大寒。雖能敷瘡殺蟲。然藥氣善能下行。則瘡毒亦攻入腦矣。故殺人。

水銀。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以金銀著耳邊。水銀則吐。(徐沈並云。吐。疑是出。)

〔鑑〕水銀大毒。入耳則沉經墮絡。皆能死人。以金銀著耳門。引之則吐出。此物性感召之理。猶磁石之引針也。

白話文:

果實菜谷禁忌並治第二十五

白米粥能利尿。蒼耳子能祛風,但如果小便通暢後食用祛風的食物,會使經絡虛弱,反而導致走注疼痛(一種遊走性的疼痛)。

同食導致走注病,是因為藥性不相合。

巢源說:走注,注就是停滯的意思,指病情停滯不前。走注也容易傳染他人。人體虛弱時受邪氣侵襲,邪氣隨著血液運行,或侵犯皮膚,導致來回遊走、不定時發作的疼痛,因此稱為走注。《千金要方》和《黃帝內經》記載,食用甜粥後又服用蒼耳子,就會導致走注。

食用甜粥後,再吃鹽就會嘔吐。

甜食令人飽脹,甜食會停滯在膈膜上,之後食用鹽,因為鹹味會引起嘔吐。

用犀角筷子攪拌飲食,出現泡沫,或澆到地上土會隆起,食用則會致死。

《抱朴子》記載,犀牛吃百草和各種樹木的刺,所以知道食物的毒性。如果攪拌食物出現泡沫,就一定有毒。澆在地上土會隆起,這是怪異現象,所以食用會致死。

《抱朴子》記載,蠱毒盛行的地方,用犀角攪拌食物,有毒就會產生白沫,無毒則否。《國語》記載,在祭祀的場所,將鴆毒放入酒中,將堇毒放入肉中,祭祀的地方,土會隆起,就像狗吃了毒藥一樣死去。韋昭注釋說:「墳」是隆起的意思。範寧注釋《穀梁傳》說:「賁」是沸騰隆起的意思。

飲食中毒導致煩悶飽脹的治療方法:(出自《千金要方》,文中「滿」字作「懣」,《外台秘要》引用《千金要方》)

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千金要方》用酒二升半,不用苦酒,《外台秘要》相同)。

將以上兩種藥材煮沸三次,反覆三次,服用後吐出食物即可痊癒。也可以用水煮。

酸苦之味有瀉下作用,苦參的苦味,苦酒的酸味,所以能瀉下,消除煩悶飽脹,去除食物毒素。

另一個方法,犀角湯也很好。(出自《肘後備急方》,引用梅師方的記載,也可以用煮沸的犀角汁一升。)

中毒煩悶,毒在胃中,犀角可以解胃中毒。

《千金要方》治療各種食物中毒的方法:

服用黃龍湯和犀角汁,都能治療。飲用馬尿也有效。

暴飲暴食,食物積滯不消化,心腹堅硬飽脹疼痛的治療方法:

鹽(一升),水(三升)。

將以上兩種藥材煮至鹽溶解,分三次服用,就能吐出食物,然後痊癒。

鹹味有瀉下作用,鹽水可以緩解心腹堅硬飽脹。

《千金要方》治療霍亂蠱毒、宿食不消化、積冷導致心腹煩悶的鬼氣方:

使用極鹹的鹽水三升,加熱後服用一升,用手指刺激口腔,讓宿食吐出,如果沒有吐乾淨,繼續服用,直到吐了三次才停止。這個方法比其他治療方法都好,但俗人認為這是鄉村簡陋的方法,輕視不用,反而等死。凡是患有這種疾病,都應該先使用此法。

礬石生服入腹會損傷人的心肝,也忌諱飲水。

礬石會損傷骨骼和腐蝕肌肉,內服一定會損傷心肝。礬石遇水則溶解,所以也忌諱飲水。

《本草綱目》吳普記載:礬石,久服會損傷人骨。寇宗奭記載:礬石不可多服,會損傷心肺,因為它能止水。水能浸濕紙張,乾燥後水就不能浸濕,所以知道它能止水。

商陸用水送服會致死。

商陸有大毒,能利水,但忌諱用水送服,這是因為藥物特性相剋。

葶藶子敷於頭瘡,藥力進入腦中會致死。(徐氏和沈氏都說「成」字,可能是「氣」字,程氏、金氏和鑑氏都作「氣」。)

葶藶性寒,雖然能敷瘡殺蟲,但藥氣容易下行,瘡毒就會攻入腦中,所以會致死。

水銀進入人耳或六畜耳中都會死亡。將金銀放在耳邊,水銀就會吐出。(徐氏和沈氏都說「吐」字,可能是「出」字。)

水銀有大毒,進入耳中會損傷經絡,都會致死。將金銀放在耳邊,就能引導水銀吐出。這是感應的道理,就像磁石吸引針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