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診家正眼》~ 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2)

1. 革脈(陽中之陰)

體象,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渾如鼓革。

主病,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之革,心血虛痛。右寸之革,金衰氣壅。左關遇之,疝瘕為祟。右關遇之,土虛為疼。左尺之革,精空可必。右尺之革,殞命為憂。女人得之,半產漏下。

【按】革者,皮革之象也。表邪有餘,而內則不足也。恰如鼓皮,外則繃急,內則空虛也。浮舉之而弦大,非繃急之象乎?沉按之而豁然,非中空之象乎?惟表有寒邪,故弦急之象見焉;惟中虧氣血,故空虛之象顯焉。仲景曰:「革脈弦而芤,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

男子亡血失精,女人半產漏下。」王叔和云:「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李時珍云:「此芤弦二脈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諸家脈書皆以為即牢脈也,故或有革無牢,或有牢無革,溷淆莫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虛牢實,形與症皆異也。」《甲乙經》云:「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者死。

」謂脈來渾濁革變,急如泉湧,出而不返也。觀其曰湧泉,則浮取之不止於弦大,而且數且搏且滑矣;曰弦絕,則重按之不止於豁然,而且絕無根蒂矣,故曰死也。王貺以為溢脈者,自寸而上貫於魚際,直衝而上,如水之沸而盈溢也,與革脈奚涉乎?丹溪曰:「如按鼓皮」,其於中空外急之義,最為親切之喻。

白話文:

革脈(陽中之陰)

脈象呈現革脈,脈大而弦急,浮取就能感覺到;按下去則空虛,像鼓皮一樣。

革脈主要反映表寒,也屬於臟腑虛弱。左寸脈出現革脈,表示心血虛弱疼痛;右寸脈出現革脈,表示肺金衰弱,氣機鬱滯;左關脈出現革脈,表示疝氣、瘕積等病症;右關脈出現革脈,表示脾土虛弱疼痛;左尺脈出現革脈,表示腎精虧虛;右尺脈出現革脈,預示將要死亡。婦女出現革脈,則可能會有流產或月經過多。

革脈如同皮革的樣子,表面邪氣盛,內裡卻不足。就像鼓皮一樣,外面繃緊,裡面卻空虛。浮取脈搏感覺弦大,不正說明它繃緊嗎?沉按下去感覺空虛,不正說明它裡面空虛嗎?因為表層有寒邪,所以出現弦急的脈象;因為臟腑虧損氣血,所以出現空虛的脈象。張仲景說:「革脈弦而芤,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男子失血失精,女子流產或月經過多。」王叔和說:「三部脈都出現革脈,久病得之則死,急病得之則生。」李時珍說:「這是芤脈和弦脈結合,所以都主失血的症狀。很多脈書都認為革脈就是牢脈,所以有時有革脈卻沒有牢脈,有時有牢脈卻沒有革脈,混淆不清,分辨不出。其實革脈浮而牢脈沉,革脈虛而牢脈實,它們的形狀和症狀都不同。《甲乙經》說:「脈象渾渾沉沉,變化成革脈,像湧泉一樣,病情加重,面色萎黃,脈象綿綿細弱,像弦斷了一樣,則會死亡。」意思是說脈象渾濁變化成革脈,急促如湧泉般湧出,不再返回。從「湧泉」來看,浮取時,不僅脈象弦大,而且脈數快,搏動有力,滑利;從「弦絕」來看,重按時,不僅感覺空虛,而且沒有根蒂,所以預示死亡。王貺認為溢脈是指脈從寸關尺向上貫穿到魚際穴,直衝向上,像沸騰的水溢出來一樣,與革脈沒有關係。朱丹溪說:「像按鼓皮一樣」,這對中空外急的意義,是最貼切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