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診家正眼》~ 卷一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2)

1. 形診

(增補)

人之大體為形,形之所充者氣。形盛氣者夭,(肥白是也。)氣盛形者壽。(修長黑瘦有神者。)形盛為有餘,(邪氣實也。)消瘦為不足。(正氣虛也。)氣實形實,氣虛形虛,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死。

肥人多中風,以形厚氣虛,難以周流,氣滯痰生,痰則生火,故暴厥也。瘦人陰虛,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勞嗽。病人形脫,而氣盛者,死。(盛則喘促狂亂之類,是邪氣實也。)形體充大,而皮膚寬緩者,壽。形體充大,而皮膚緊急者,夭。形氣相失,謂之難治。形盛氣虛,氣盛形虛;形澀而脈滑,形滑而脈澀;形大而脈小;形長脈短,形短脈長;肥人脈細小輕虛如絲,羸人脈躁者;俱凶。血實氣虛則肥,血虛氣實則瘦。

肥者能寒不能熱,瘦者能熱不能寒。髯美而長至胸,陽明血氣盛;髯少血氣弱;不足則無髯。美髯者太陽多血。坐而伏者,短氣也。行遲者,痹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裡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持脈時,其人欠者,無病也。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

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吐沫。掌中寒,腹中寒。掌中熱,氣不足,虛火盛。診時病人叉手摸心,閉目不言,必心虛怔忡。倉廩不藏者,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凡診脈時,病人欠伸者,病詐。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欠而病詐。及向壁臥,聞師到不驚起而目盻視,若三言三止,脈之嚥唾,亦詐病也。其脈本和。當以危言動之,須服吐下藥,或針灸數十處乃愈,以試嚇之,得其真情可也。甚有小兒女子,初則詐起,久則病真,以人事糾結相左,其初詐病之情,則成實病,比比然也,不可不知。

白話文:

形診

人的身體外形就是形,形體的充實依靠氣。形體強盛而氣虛的人容易夭折(肥胖白皙的人就是這樣)。氣盛而形體健全的人長壽(身材修長、膚色黝黑瘦削、眼神有神的人)。形體強盛屬於氣血有餘(邪氣盛實),消瘦則屬於氣血不足(正氣虛弱)。氣血充實則形體充實,氣血虛弱則形體虛弱。形體強盛但脈象細弱,呼吸微弱的人會死亡;形體消瘦但脈象有力,胸中氣滿的人也會死亡。形氣協調的人活,形氣失調的人死。

肥胖的人容易中風,因為形體肥厚而氣虛,氣血難以流通,氣機阻滯導致痰濁產生,痰濁生火,所以容易暴厥而死。瘦弱的人陰虛,血液衰少,相火容易亢盛,所以容易患勞嗽。病人形體消瘦,但氣盛的人會死亡。(氣盛則會出現喘促、狂亂等症狀,這是邪氣盛實)。形體豐滿,皮膚鬆弛的人長壽;形體豐滿,皮膚緊繃的人短壽。形氣失調,就難以治療。形盛氣虛,氣盛形虛;形體粗糙而脈象滑利,形體光滑而脈象粗澀;形體巨大而脈象細小;形體高長而脈象短促,形體矮小而脈象長;肥胖的人脈象細小輕虛如絲,消瘦的人脈象躁動;這些都是凶險的徵兆。血實氣虛則肥胖,血虛氣實則消瘦。

肥胖的人耐寒不耐熱,消瘦的人耐熱不耐寒。鬍鬚濃密而長至胸部,說明陽明經氣血旺盛;鬍鬚稀少則氣血虛弱;鬍鬚不足則沒有鬍鬚。濃密的鬍鬚說明太陽經氣血充盈。坐著就彎腰駝背的人,是氣短;走路緩慢的人,是痹症;坐著一條腿下垂的人,是腰痛;腹部脹滿,像懷著東西一樣的人,是心痛;把脈時病人打哈欠的人,沒有病;呼吸時肩膀聳動的人,心中有結塊;呼吸時胸中氣往上衝的人,是咳嗽;

呼吸時張口短氣的人,是肺痿吐沫。手掌冰冷,腹部也冰冷;手掌發熱,氣血不足,虛火旺盛。診脈時病人交叉雙手摸心,閉目不語,一定是心虛怔忡。胃納不佳的人,腸胃功能不好;小便頻數的人,膀胱機能失調;頭是精氣神明之所在;頭歪斜視線下垂,精神將衰竭;背是胸中氣血之所在;背部彎曲,肩膀下垂,則胸中氣血將衰竭;腰是腎臟之所在;腰部轉動困難,則腎臟將衰竭;

膝蓋是筋脈之所在;屈伸困難,將要彎腰駝背,筋脈將衰竭;骨骼是骨髓之所在;不能久站,走路時搖晃,則骨骼將衰竭。

凡是診脈時,病人伸懶腰的人,是在裝病。陽氣向上,陰氣向下,陰陽互相牽引,所以伸懶腰是在裝病。以及向牆壁躺著,聽到醫生來了也不驚醒而睜眼觀望,或者三言兩語就停止說話,脈象中還伴有吞嚥口水動作,也是裝病。他們的脈象原本平和。應該用危言恫嚇他們,必須服用吐瀉藥物,或者針灸幾十個穴位才能治癒,以此試探他們的真實病情。有些小孩子和女人,一開始裝病,久了就真的生病了,因為人事糾葛導致病情加重,他們最初裝病的情形,就變成了真正的疾病,屢見不鮮,不可不知。

2. 聞聲

(增補)

《難經》曰:「聞其五音,以知其病。」以五臟有五聲,以合於五音。謂肝呼應角,心言應徵,脾歌應宮,肺哭應商,腎聲應羽是也。然此義深奧,非尋常所能揣測者。今以古人經驗簡易之法,列為聲診。脈之呻者,痛也。(言診時之呻吟。)言遲者,風也。(遲則蹇澀,風痰之症。

)聲如從室中言,此中氣有濕也。言將終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謂氣不續,言未終止而又言之狀也。)衣被不斂,言語罵詈不避親疏者,神明之亂也。(狂。)出言懶怯,先輕後重,此內傷中氣也。出言壯厲,先重後輕,是外感邪盛也。攢眉呻吟,苦頭痛。呻吟不能行起,腰足痛。

叫喊以手按心,中脘痛。呻吟不能轉身,腰痛。搖頭以手捫腮唇,齒痛。行遲者,腰腳痛。診時吁氣者,鬱結;紐身者,腹痛。形羸聲啞,勞瘵之不治者,咽中有肺花瘡也。暴啞者,風痰伏火,或暴怒叫喊所致。聲嘶血敗,久病不治。坐而氣促,痰火哮喘。久病氣促危。中年人聲濁,痰火。

診時獨言獨語,首尾不應,是思慮傷神。傷寒壞病聲啞,為狐惑。上唇有瘡,蟲食其藏;下唇有瘡,蟲食其肛。氣促喘息,不足以息者,虛甚也。雖病其聲音清亮如故者,吉。平日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實者,是痰與火也。)

白話文:

聞聲

《難經》說:「聽患者的聲音,就能知道他的病。」因為五臟各有其聲音,與五音相應:肝的聲音像角聲,心的聲音像徵聲,脾的聲音像宮聲,肺的聲音像商聲,腎的聲音像羽聲。但這其中的道理很深奧,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現在根據古人的經驗,列出一些簡單的聲診方法:

呻吟的,是疼痛;說話遲緩的,是風證(說話遲緩,聲音蹇澀,是風痰的症狀);聲音像從屋裡傳出來的,是中氣有濕;說話說到一半又重新開始,是氣息不續;衣衫不整,說話罵人,不分親疏的,是神志錯亂(狂症);說話懶散遲疑,聲音先輕後重的,是內傷中氣;說話聲音洪亮,先重後輕的,是外感邪氣盛;皺眉呻吟的,是頭痛;呻吟不能起身的,是腰腿痛;喊叫並用手按着胸口,是心窩痛;呻吟不能翻身的,是腰痛;搖頭並用手摸着腮幫和嘴唇的,是牙痛;走路緩慢的,是腰腿痛;診脈時嘆氣的,是鬱結;身體蜷縮的,是腹痛;身體消瘦聲音嘶啞,勞累成疾久治不癒的,是咽喉中有肺癰;突然失聲的,是風痰伏火,或者因暴怒喊叫所致;聲音嘶啞,帶血,久病不治的,預後不良;坐着就氣喘的,是痰火哮喘;久病氣喘,情況危急;中年人聲音嘶啞,是痰火;

診脈時自言自語,前言不搭後語的,是思慮過度傷神;傷寒病後聲音嘶啞的,是狐惑病;上嘴唇長瘡的,是蟲子侵蝕了內臟;下嘴唇長瘡的,是蟲子侵蝕了肛門;氣喘吁吁,呼吸困難的,是元氣虛弱;雖然生病了,但聲音仍然清亮如常的,是吉兆;平日沒有寒熱,但呼吸短促的,是實證(實證,指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