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診家正眼》~ 卷一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8)

1. 小兒脈法

小兒五歲以下,未可診寸關尺,惟看男左女右虎口。

食指第一節寅位,為風關,脈見易治;第二節卯位,為氣關,脈見為病深;第三節辰位,為命關,脈見為命危。

紫脈為熱。紅脈傷寒。青脈驚風。白脈疳疾。黃脈隱隱,為常候也。黑脈者多危。脈紋入掌為內鉤,紋彎里為風寒,紋彎外為食積。

五歲以上,以一指取寸關尺三部,六至為和平,七八至為熱,四五至為寒。

半歲以下,於額前眉端髮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候之。兒頭在左,舉右手候;兒頭在右,舉左手候。食指近發為上,名指近眉為下,中指為中。三指俱熱,外感於風,鼻塞咳嗽。三指俱冷,外感於寒,內傷飲食,發熱吐瀉。食中二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主夾驚。食指熱,主食滯。

白話文:

小兒脈法

五歲以下的小孩,不能用傳統的寸、關、尺三部診脈,只能觀察其左手(男)或右手(女)虎口處的脈象。

食指第一節(寅位)稱為風關,脈象在此處出現,病症容易治療;第二節(卯位)稱為氣關,脈象在此處出現,病情較深;第三節(辰位)稱為命關,脈象在此處出現,則生命危險。

紫色的脈象代表發熱;紅色的脈象代表傷寒;青色的脈象代表驚風;白色的脈象代表疳疾;黃色的脈象若隱若現,則屬正常;黑色的脈象多半危急。脈紋延伸至手掌,稱為內鉤,脈紋向內彎曲代表風寒,脈紋向外彎曲代表食積。

五歲以上的小孩,可以用一根手指在寸、關、尺三部診脈,每分鐘脈搏六至八次為正常,脈搏七八次為發熱,脈搏四五次為畏寒。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則在額頭前髮際與眉毛之間,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來診脈。嬰兒頭偏左,就用右手診脈;嬰兒頭偏右,就用左手診脈。食指靠近髮際處為上,無名指靠近眉毛處為下,中指為中間。三指都熱,表示外感風寒,會有鼻塞咳嗽的症狀;三指都冷,表示外感寒邪或飲食內傷,會有發熱、嘔吐、腹瀉的症狀;食指與中指都熱,表示上熱下冷;無名指與中指都熱,表示夾驚;只有食指熱,表示積食。

2. 諸病宜忌之脈

傷寒,未汗宜陽脈,忌陰脈。已汗宜陰脈,忌陽脈。

頭痛,宜浮滑,忌短澀。

心痛,宜浮滑,忌短澀。

中風,宜浮遲,忌急數。

咳嗽,宜浮濡,忌沉伏。

喘急,宜浮滑,忌短澀。

水腫,宜浮大,忌沉細。

虛勞,宜微弱,忌洪數。

吐血,宜沉小,忌實大。

衄血,宜沉細,忌浮大。

脫血,宜陰脈,忌陽脈。

癆瘵,宜軟緩,忌細數。

消渴,宜數大,忌虛小。

腹脹,宜浮大,忌沉小。

腸澼,宜沉小,忌數大,(即痢疾)

下利,宜沉細,忌浮大。(同泄瀉。)

霍亂,宜浮大,忌微遲。

癥瘕,宜沉實,忌虛弱。

痞滿,宜浮大,忌沉小。

痿痹,宜虛濡,忌緊急。

顛癇狂,宜實大,忌沉細。

墮傷,宜緊急,忌弱小。

金瘡,宜微細,忌緊數。

中惡,宜緊細,忌浮大。

癰疽,宜微緩,忌滑數。

中毒,宜洪大,忌微細。

新產,宜沉滑,忌弦緊。

帶下,宜虛遲而滑,忌疾急。

崩漏,宜微弱,忌實大。

䘌蝕,宜虛小,忌緊急。

腹痛,宜沉細,忌弦長。

白話文:

傷寒沒出汗時,脈象宜為陽脈,忌陰脈;出汗後,脈象宜為陰脈,忌陽脈。

頭痛,脈象宜浮滑,忌短澀。

心痛,脈象宜浮滑,忌短澀。

中風,脈象宜浮而遲,忌急而數。

咳嗽,脈象宜浮而濡弱,忌沉而伏。

呼吸急促,脈象宜浮滑,忌短澀。

水腫,脈象宜浮大,忌沉細。

虛勞,脈象宜微弱,忌洪數。

吐血,脈象宜沉小,忌實大。

鼻出血,脈象宜沉細,忌浮大。

大量出血,脈象宜陰脈,忌陽脈。

肺癆,脈象宜軟緩,忌細數。

消渴症,脈象宜數而大,忌虛而小。

腹部脹滿,脈象宜浮大,忌沉小。

腸絞痛(即痢疾),脈象宜沉小,忌數大。

下痢(即泄瀉),脈象宜沉細,忌浮大。

霍亂,脈象宜浮大,忌微遲。

癥瘕(腹部腫塊),脈象宜沉實,忌虛弱。

胸腹痞滿,脈象宜浮大,忌沉小。

痿痹(肢體麻痺),脈象宜虛弱而濡弱,忌緊急。

癲癇狂症,脈象宜實大,忌沉細。

跌打損傷,脈象宜緊急,忌弱小。

刀傷,脈象宜微細,忌緊數。

中惡(食物中毒等),脈象宜緊細,忌浮大。

癰疽(化膿性炎症),脈象宜微緩,忌滑數。

中毒,脈象宜洪大,忌微細。

產後,脈象宜沉滑,忌弦緊。

帶下病,脈象宜虛弱、遲緩而滑,忌疾急。

崩漏(月經過多),脈象宜微弱,忌實大。

牙齒病變,脈象宜虛小,忌緊急。

腹痛,脈象宜沉細,忌弦長。

3. 怪脈

雀啄,連三五至而歇,歇而再至,如雀啄食,脾絕也。

屋漏,良久一至,屋漏滴水之狀,胃絕也。

彈石,從骨間劈劈而至,如指彈石,腎絕也。

解索,散亂如解繩索,精血竭絕也。

蝦游,沉時忽一浮,如蝦游然,靜中一動,神魂絕也。

魚翔,浮時忽一沉,譬魚翔之似有似無,命絕也。

釜沸,如釜中水,火燃而沸,有出無入,陰陽氣絕也。

白話文:

怪脈

雀啄:脈搏跳動三到五下就停止,停止後又再次跳動,像小鳥啄食一樣,這是脾臟功能衰竭的徵兆。

屋漏:脈搏很久才跳動一下,像屋頂漏水一樣一滴一滴的,這是胃氣衰竭的徵兆。

彈石:脈搏從骨骼間斷斷續續地跳動,像用手指彈石頭一樣,這是腎氣衰竭的徵兆。

解索:脈搏散亂無規律,像解開繩索一樣,這是精血耗竭的徵兆。

蝦游:脈搏沉伏時突然浮現一下,像蝦游動一樣,平靜中突然出現跳動,這是神魂將絕的徵兆。

魚翔:脈搏浮現時突然沉伏一下,像魚兒遊動時忽隱忽現一樣,這是生命垂危的徵兆。

釜沸:脈搏跳動像鍋裡沸騰的水一樣,火燒得旺盛,但只有輸出沒有輸入,這是陰陽氣絕的徵兆。

4. 七診

岐伯曰:「察九候七診,(九候注見前。)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此言九候之中,有獨見之脈,而與他部不同,即按其部而知其病之所在也。七者之中,既言獨疾則主熱矣,既言獨遲則主寒矣,而又言獨寒獨熱者,何也?必於陰部得沉微遲澀之脈,故又言獨寒也;必於陽部得洪實滑數之脈,故又言獨熱也。獨陷下者,沉伏而不起者也。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形肉脫去者,大肉盡去也。脾主肌肉,為五臟之本,未有脾氣脫而能生者。雖九候之中無獨見之七診,然終不免於死亡矣。)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從,順也。謂脈順四時之令,合五臟之常,及與病症為順也。既得順候,雖有獨大、獨小等,不至於死也。

白話文:

七診

岐伯說:「觀察九候七診(九候的說明見前面)。單獨脈象小者有病,單獨脈象大者有病,單獨脈象快者有病,單獨脈象慢者有病,單獨脈象熱者有病,單獨脈象寒者有病,單獨脈象下陷者有病。(這意思是說,在九候之中,如果某一部位的脈象獨特,與其他部位不同,就可以根據該部位的脈象來判斷病灶所在。七診中,既說單獨脈象快則屬熱,又說單獨脈象慢則屬寒,那為什麼還要單獨提到獨寒獨熱呢?這是因為,在陰部摸到沉微、遲緩、澀滯的脈象,所以又說單獨脈象寒;在陽部摸到洪大、充實、滑利、快速的脈象,所以又說單獨脈象熱。單獨脈象下陷,是指脈象沉伏而浮現不起來。)身體已經消瘦脫形,即使九候的脈象都正常,還是會死。(身體消瘦脫形,是指肌肉大量消失。脾臟主宰肌肉,是五臟之本,脾氣衰敗到這種程度,是不可能活下來的。即使九候的脈象中沒有出現七診中的獨特脈象,最終還是難逃一死。)七診的獨特脈象雖然出現,但九候的脈象都正常順暢,就不會死。」(「從」就是順的意思。意思是說,脈象順應四時的變化,符合五臟的常態,與疾病症狀也相符。如果脈象順暢,即使有單獨脈象大、單獨脈象小等情況,也不至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