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家正眼》~ 卷二 (4)
卷二 (4)
1. 細脈(陰)
體象,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如絲線,較顯於微。
主病,細主氣衰,諸虛勞損。細居左寸,怔忡不寐。細在右寸,嘔吐氣怯。細入左關,肝陰枯竭。細入右關,胃虛脹滿。左尺若細,泄痢遺精。右尺若細,下元冷憊。
【按】細之為義,小也,細也,狀如絲也。微脈則模糊而難見,細脈則顯明而易見,故細比於微稍稍較大也。偽訣乃云「極細」,則是微脈而非細脈矣。王啟玄曰:「狀如莠蓬」,善摩其柔細之態也。王叔和《脈經》云:「細為血少氣衰,有此症則順,無此症則逆。」故吐利失血,得沉細者生。
憂勞過度之人,脈亦多細,為自戕其氣血也。春夏之令,少壯之人,俱忌細脈,謂其不與時合,不與形合也。秋冬之際,老弱之人,不在禁忌之例。
白話文:
脈象細長柔軟,像絲線一樣,比微脈稍微明顯。細脈主要反映氣虛、體虛勞損。如果左寸脈細,則易出現心悸失眠;右寸脈細,則易出現嘔吐氣短。左關脈細,表示肝陰不足;右關脈細,則胃虛脹滿。左尺脈細,容易出現腹瀉、遺精;右尺脈細,則下元虛寒乏力。
大抵細脈、微脈,俱為陽氣衰殘之候。《內經》曰:「氣主煦之」,非行溫補,何以復其散失之元乎!嘗見虛損之人,脈已細而身常熱,醫者不究其元,而以涼劑投之,何異於惡醉而強酒?遂使真陽散敗,飲食不進,上嘔下泄,是速之使斃耳。《素問》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人非少火,無以運行三焦,熟腐水穀。未徹乎此者,安足以操司命之權哉!然虛勞之脈,細數不可並見,並見者必死。細則氣衰,數則血敗,氣血交窮,短期將至,雖和緩投治,亦無回生之日矣。
白話文:
總之,脈搏細弱、微小,都是陽氣衰竭的徵兆。《內經》說:「氣能溫煦人體」,如果不採取溫補的方法,怎麼能恢復散失的元氣呢?我曾經見過虛損的人,脈搏細弱,但身體卻經常發熱,醫生沒有探究其根本原因,反而用寒涼的藥物治療,這就像一個醉酒的人,卻強迫他喝更多酒一樣!這樣做只會加速真陽的散失,導致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最終加速死亡。《素問》說:「旺盛的火才能消化食物,微弱的火才能生化氣血。」人體必須有微弱的火,才能運轉三焦,消化吸收食物。沒有徹底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怎麼能夠掌握醫治生命的權利呢?
但是,虛勞患者的脈搏,細弱和快速不能同時出現,如果同時出現,就必死無疑。脈搏細弱代表氣血衰竭,脈搏快速代表血液損傷,氣血雙虛,生命不久於人世,即使採取溫和的治療方法,也無濟於事,迴天乏術。
2. 濡脈(陰中之陽)
體象,濡脈細軟,見於浮分;舉之乃見,按之即空。
主病,濡主陰虛,髓絕精傷。左寸見濡,健忘驚悸。右寸見濡,腠虛自汗。左關逢之,血不營筋。右關逢之,脾虛濕侵。左尺得濡,精血枯損。右尺得之,火敗命乖。
【按】濡之為名,即軟之義也。必在浮候見其細軟;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見也。王叔和比之帛浮水面,李時珍比之水上浮漚,皆曲狀其隨手而沒之象也。《脈經》言「輕手相得,按之無有」,偽訣反言「按之似有舉還無」,悖戾一至此耶!且按之則似有,舉之則全無,是弱脈而非濡脈矣。濡脈之浮軟,與虛脈相類;但虛脈形大,而濡脈形小也。
白話文:
脈象細軟,摸起來像浮在表面的水草,輕輕一按就消失不見。這種脈象代表陰虛、髓液枯竭、精氣受損。左寸脈出現濡脈,則會健忘、心悸。右寸脈出現濡脈,則會腠理虛弱、自汗不止。左關脈出現濡脈,則會血不養筋。右關脈出現濡脈,則會脾虛濕氣入侵。左尺脈出現濡脈,則會精血枯竭。右尺脈出現濡脈,則會命門火衰、命運乖舛。
濡脈之細小,與弱脈相類;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濡脈之無根,與散脈相類;但散脈從浮大而漸至於沉絕,濡脈從浮小而漸至於不見也。從大而至無者,為全凶之象;從小而之無者,為吉凶相半也。
浮主氣分,浮舉之而可得,氣猶未敗。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全無,血已傷殘。在久病老年之人見之,尚未至於命絕,為其脈與症合也。若平人及少壯及暴病見之,名為無根之脈,去死不遠矣。
白話文:
濡脉细小,像是弱脉,但弱脉沉在脉分,濡脉则浮在脉分。濡脉无根,像是散脉,但散脉从浮大逐渐沉下去消失,濡脉则从浮小逐渐消失不见。从大到无,是完全凶险的征兆;从小到无,则是吉凶参半。
浮脉主气分,浮起来就能摸到,说明气还没有衰败。沉脉主血分,按下去完全没有,说明血已经损伤。在久病老人身上出现这种脉象,还没有到生命终结,因为脉象和病症相符。如果是平常人、年轻人或者突然患病的人出现这种脉象,就叫做无根之脉,离死亡不远了。
3. 弱脈(陰)
體象,弱脈細小,見於沉分;舉之則無,按之乃得。
主病,弱為陽陷,真氣衰弱。左寸心虛,驚悸健忘。右寸肺虛,自汗短氣。左關木枯,必苦攣急。右關土寒,水穀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徵,右尺若見,陽陷可驗。
【按】弱之為義,沉而細小之候也。叔和《脈經》云:「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何其彰明詳盡也。偽訣乃借叔和之名以欺世者,而反以弱脈為輕手乃得,是明與叔和相戾;且是濡脈之形,而非弱脈之象矣。因知高陽生誤以濡脈為弱,弱脈為濡,不意欲立言之人,而不加考據乃爾耶!即黎氏浮漚之喻,亦誤以濡脈為弱脈矣。夫浮以候陽,陽主氣分;浮取之而如無,則陽氣衰微,確然可據。
白話文:
脈象解讀
**體象:**脈搏微弱細小,沉沒在深層,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輕輕抬起手指則感覺不到脈搏。
主病:
- 弱: 代表陽氣衰敗,真氣虛弱。
- 左寸: 心氣虛弱,容易驚悸健忘。
- 右寸: 肺氣虛弱,容易自汗短氣。
- 左關: 肝氣虛弱,容易肌肉攣急疼痛。
- 右關: 脾氣虛弱,容易出現水穀消化不良等問題。
- 左尺: 腎氣虛弱,容易出現身體虛弱、尿液減少等症狀。
- 右尺: 腎氣虛弱,陽氣衰敗的表現。
按語:
所謂“弱脈”,指的是脈搏沉而細小的狀態。叔和《脈經》中描述的“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說明瞭弱脈的特徵非常明顯。
然而,一些偽造的脈訣卻錯誤地將“弱脈”定義為“輕輕觸碰就能感覺到的脈搏”,這與叔和的原意完全相反。這種脈搏實際上屬於“濡脈”,而非“弱脈”。
高陽生等人也混淆了“濡脈”和“弱脈”的概念,將“濡脈”誤認為“弱脈”。濡脈是浮於表面的脈搏,代表陽氣虛弱,而非沉在深層的弱脈。
浮脈代表陽氣,陽氣主宰氣分;如果浮脈微弱,如同不存在,則表示陽氣衰微,這是確切的診斷依據。
總而言之,不能將“濡脈”與“弱脈”混淆,要根據脈象的具體特徵進行正確判斷,才能避免誤診。
夫陽氣者,所以衛外而為固者也,亦所以運行三焦,熟腐五穀者也。弱脈呈形,而陰霾已極,自非見睍,而陽何以復耶!《素問》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脈弱以澀,是為久病。」愚謂弱堪重按,陰猶未絕,若兼澀象,則氣血交敗,生理滅絕矣。仲景云:「陽陷入陰,當惡寒發熱。
久病及衰年見之,猶可維援。新病及少壯得之,必死安待。」柳氏曰:「氣虛則脈弱。寸弱陽虛,尺弱陰虛,關弱胃虛。」
白話文:
陽氣是人體用來抵禦外邪、固護身體的根本,也是推動三焦運作、消化吸收五穀精華的動力。當脈象微弱呈現虛弱的狀態,說明陰寒之氣已經極度侵襲,若不採取積極措施讓陽氣復甦,病情將難以逆轉。
《素問》中記載:「脈象微弱而滑利,說明胃氣尚存;脈象微弱而澀滯,則說明久病傷氣。」我認為,脈象微弱但能承受重按,說明陰氣尚未完全耗竭;如果同時伴隨澀滯的現象,則表示氣血交敗,生命機能將會徹底衰竭。
仲景醫典中提到:「陽氣陷入陰寒之中,患者會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久病或衰老之人出現這種情況,尚可依靠治療改善;新病或年輕力壯者出現這種情況,則凶多吉少,難以挽回。」
柳氏醫家則指出:「氣虛則脈象微弱。寸脈微弱表示陽氣虛衰,尺脈微弱表示陰氣不足,關脈微弱則說明脾胃虛弱。」
4. 緊脈(陰中之陽)
體象,緊脈有力,左右彈人;如絞轉索,如切緊繩。
主病,緊主寒邪,亦主諸痛。左寸逢緊,心滿急痛。右寸逢緊,傷寒喘嗽。左關、人迎,浮緊傷寒。右關、氣口,沉緊傷食。左尺見之,臍下痛極。右尺見之,奔豚疝疾。
兼脈,浮緊傷寒,沉緊傷食。急而緊者,是為遁屍。數而緊者,當主鬼祟。
【按】緊者,繃急而兼絞轉之形也。古稱熱則筋縱,寒則筋急;此惟熱鬱於內,而寒束於外,故緊急絞轉之象,徵見於脈耳。《素問》曰:「往來有力,左右彈人手」,則剛勁之概可鞠。夫寒者,北方剛勁肅殺之氣,故緊急中復兼左右彈手之象耳。仲景曰:「如轉索無常。」叔和曰:「數如切繩。
白話文:
脈象緊,有力度,左右彈動人手;像絞緊繩索,像切緊繩子。
主要病症,緊脈主要由寒邪引起,也主各種疼痛。左寸脈緊,心胸滿悶劇痛。右寸脈緊,傷寒引起咳嗽喘息。左關脈、人迎脈浮緊,傷寒。右關脈、氣口脈沉緊,傷食。左尺脈緊,臍下疼痛極度。右尺脈緊,奔豚疝疾。
伴隨的脈象,浮緊傷寒,沉緊傷食。脈象急促且緊,是為遁屍症。脈象數且緊,當主鬼祟。
按:緊脈是指繃緊並且有絞轉的形狀。古人說,熱則筋縱,寒則筋急;這裡是指熱邪鬱積於內,而寒邪束縛於外,所以脈象表現出緊而絞轉的樣子。 《素問》說:「往來有力,左右彈人手」,意思是脈象強勁有力。寒邪是北方剛勁肅殺之氣,所以緊脈中又兼有左右彈手之象。仲景說:「如轉索無常。」叔和說:「數如切繩。」
」丹溪曰:「如紉簟線。譬如以二股三股糾合為繩,必旋轉而絞,乃緊而成繩耳。」可見緊之為義,不獨縱有挺急,抑且橫有轉側也。苟非橫有轉側,則《內經》之左右彈人,仲景之轉索,丹溪之紉線,叔和之切繩,將何所取義乎!高陽生偽訣未察諸家之說,而妄云「寥寥入尺來」,不知於緊之義何居乎!蓋緊之挺急而勁,與弦相類;但比之於弦,更有加於挺勁之異,及轉如繩線之狀也。
中惡、祟乘之脈而得浮緊,謂邪方熾而脈無根也。咳嗽、虛損之脈而得沉緊,謂正已虛而邪已痼也。咸在不治之例。
白話文:
丹溪說:「就像編織竹席的線一樣,比如用兩股或三股線糾纏在一起做成繩子,一定要旋轉絞緊,才能成為堅固的繩子。」由此可見「緊」的意義,不僅是縱向的挺拔急促,還包含橫向的旋轉側移。如果沒有橫向的旋轉側移,《內經》中的左右彈人、《傷寒論》中的轉索、《丹溪心法》中的紉線、《醫宗金鑒》中的切繩,這些術語又該如何理解呢?高陽生在偽訣中沒有理解各家學說的精髓,妄言「寥寥入尺來」,不明白「緊」的意義何在!其實「緊」的挺拔急促而有力,與弦相類似,但比之於弦,更具有挺勁以外的轉動如繩線般纏繞的特點。
中惡、祟乘之脈而得浮緊,說明邪氣熾盛而脈象虛浮無根。咳嗽、虛損之脈而得沉緊,說明正氣已虛而邪氣已深。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