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 動(陽)
動(陽)
1. 動(陽)
動乃數脈,見於關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仲景曰: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此三焦傷也。成無己曰:陰陽相搏,則虛者動,故陽虛則陽動,陰虛則陰動。龐安常曰:關前三分為陽,後三分為陰,關位半陰半陽,故動隨虛見。《脈訣》言:尋之似有,舉之還無,不離其處,不往不來,三關沉沉。
含糊謬妄,殊非動脈。詹氏言其形鼓動如鉤、如毛者,尤謬。
〔體狀詩〕動脈搖搖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團。其原本是陰陽搏,虛者搖兮勝者安。
〔主病詩〕動脈專司痛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或為泄痢拘攣病,男子亡精女子崩。仲景曰:動則為痛為驚。《素問》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又曰: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白話文:
動脈跳動的脈象,在寸關尺三關脈位上下都能見到,沒有明顯的頭尾,像小豆子一樣,微微顫動。張仲景說:陰陽相互搏動就叫做「動脈」。陽氣搏動則會出汗,陰氣搏動則會發熱、身體冰冷怕冷,這是三焦受損的表現。成無己說:陰陽相互搏動,虛弱的一方就會動,所以陽氣虛弱則陽氣搏動,陰氣虛弱則陰氣搏動。龐安常說:關脈前三分屬陽,後三分屬陰,關脈位置本身就一半陰一半陽,所以「動脈」的脈象會隨著虛弱的部位而出現。《脈訣》中說:摸起來好像有,用力按壓卻又沒有,脈象始終停留在那個位置,不離開也不移動,三關脈都沉沉的。
這些含糊不清、錯誤的說法,根本不是真正的動脈。詹氏將動脈描述成像鼓動的鉤子或毛髮一樣,更是錯誤的。
動脈在關脈處微微跳動,像一團沒有頭尾的小豆子。它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搏動,虛弱的一方跳動,強盛的一方則平穩。
動脈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和驚恐,陽氣搏動導致出汗,陰氣搏動導致發熱。也可能導致腹瀉、痙攣等疾病,男性可能出現遺精,女性可能出現崩漏。張仲景說:動脈搏動就會引起疼痛和驚恐。《素問》說:陰虛而陽氣搏動,叫做崩漏。又說:婦女手少陰脈搏動厲害的,是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