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瀕湖脈學》~ 牢(陰中陽)

回本書目錄

牢(陰中陽)

1. 牢(陰中陽)

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脈經》)。扁鵲曰:牢而長者,肝也。仲景曰:寒則牢堅,有牢固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實大弦長,牢之體也。《脈訣》不言形狀,但云尋之則無,按之則有。云脈入皮膚辨息難,又以牢為死脈,皆孟浪謬誤。

〔體狀相類詩〕弦長實大脈牢堅,牢位常居沉伏間。革脈芤弦自浮起,革虛牢實要詳看。

〔主病詩〕寒則牢堅里有餘,腹心寒痛木乘脾。疝㿗癥瘕何愁也,失血陰虛卻忌之。牢主寒實之病,木實則為痛。扁鵲云:軟為虛,牢為實。失血者,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者死,虛病見實脈也。《脈訣》言:骨間疼痛,氣居於表。池氏以為腎傳於脾,皆謬妄不經。

白話文:

牢脈摸起來像是沉在裡面又像是浮在上面,脈象實大而長,略帶弦細的特性。扁鵲認為,脈象牢而長是肝臟的表現。張仲景認為,如果身體寒冷,脈象就會堅實,呈現牢固的狀態。沈氏認為,「似沉似伏」是牢脈的位置特徵;「實大弦長」是牢脈的形態特徵。《脈訣》沒有描述牢脈的具體形狀,只說摸起來若隱若現,按壓時才能感覺到。認為牢脈深入皮膚難以辨識氣息,甚至將牢脈視為死脈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牢脈的形態特徵是弦長、實大、堅實,經常位於沉伏的部位。革脈和芤脈、弦脈都浮在表面,而革脈虛、牢脈實則需仔細區分。

牢脈主寒實之症,身體寒冷則脈象堅實,體內有餘氣;腹部和心臟寒冷疼痛,是肝氣克脾所致。疝氣、腫塊、積聚等疾病,牢脈並不可怕;但失血、陰虛則不宜出現牢脈。牢脈主寒實之病,肝實則會疼痛。扁鵲認為,脈象柔軟代表虛弱,堅實則代表實證。如果失血,脈象應該沉細,如果反而浮大而堅實,則有生命危險,這是虛證卻出現實脈的現象。《脈訣》中說,骨頭間疼痛是因為氣滯於表。池氏認為是腎病傳到脾臟,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