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瀕湖脈學》~ 革(陰)
革(陰)
1. 革(陰)
革脈,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仲景曰:弦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摶,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婦人半產漏下。《脈經》曰: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時珍曰:此即芤弦二脈相合,故均主失血之候。諸家脈書,皆以為牢脈,故或有革無牢,有牢無革,混淆不辨。
不知革浮牢沉,革虛牢實,形證皆異也。又按:《甲乙經》曰:渾渾革革,至如湧泉,病進而危;弊弊綽綽,其去如弦絕者死。謂脈來渾濁革變,急如湧泉,出而不反也。王貺以為溢脈,與此不同。
〔體狀主病詩〕革脈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脈寒虛。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
〔相類詩〕見芤、牢。
白話文:
革脈摸起來像繃緊的鼓皮,既弦急又空虛。這是寒證和虛證同時存在的脈象。男子可能因失血、遺精,女子則可能因產後出血或陰道出血而出現這種脈象。古籍記載,如果這種脈象持續很久,病情就危重;如果突然出現,則病情可能較輕。有些醫書將革脈和牢脈混淆,其實兩者在浮沉、虛實等方面都有不同。 革脈如果脈象渾濁而急速,像湧泉一樣,病情加重則凶險;如果脈象微弱而鬆弛,像琴弦斷裂一樣,則預示死亡。但也有不同意見認為這屬於另一種脈象。總之,革脈主要反映的是失血的症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