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 緩(陰)
緩(陰)
1. 緩(陰)
緩脈,去來小快於遲(《脈經》),一息四至(戴氏),如絲在經,不卷其軸,應指和緩,往來甚勻(張太素),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楊玄操),如微風輕颭柳梢(滑伯仁)。緩脈在卦為坤,在時為四季,在人為脾。陽寸、陰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軟,無有偏勝者,平脈也。
若非其時,即為有病。緩而和勻,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為胃氣。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賢推定五般土。陽土須知不遇陰,陰土遇陰當細數。詳《玉函經》。
〔體狀詩〕緩脈阿阿四至通,柳梢嫋嫋颭輕風。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中。
〔相類詩〕見遲脈。
〔主病詩〕緩脈營衰衛有餘,或風或濕或脾虛。上為項強下痿痹,分別浮沉大小區。寸緩風邪項背拘,關為風眩胃家虛。神門濡泄或風秘,或是蹣跚足力迂。浮緩為風,沉緩為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脾虛,緩弱氣虛。《脈訣》言:緩主脾熱口臭、反胃、齒痛、夢鬼之病。出自杜撰,與緩無關。
白話文:
緩脈,脈搏來去之間,稍快於稍慢(《脈經》所述),一分鐘跳動四次(戴氏所述),像絲線般在經脈上運行,不緊繃,應指感覺平和緩慢,脈搏往來非常均勻(張太素所述),如同初春楊柳在風中輕舞(楊玄操所述),像微風輕輕吹拂柳梢(滑伯仁所述)。緩脈在八卦中屬坤卦,在時間上對應四季,在人體臟腑上屬脾。寸關尺三部脈象,上中下皆相同,脈浮大而軟,沒有哪一部份特別突出,這是平和的脈象。
如果不是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出現緩脈,則說明有病。如果脈象緩和均勻,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微弱,那就是胃氣充足的表現。所以杜光庭說:想知道死期怎麼判斷?古人推斷的方法有五種土性。陽土必須知道不能遇陰,陰土遇到陰則要仔細計算。詳見《玉函經》。
緩脈,脈象平和,每分鐘跳動四次,像柳枝在輕風中搖曳。想要從脈象中探知神氣,就在於從容平和之中。
與遲脈相似。
緩脈往往代表營氣不足,衛氣有餘,可能是風邪、濕邪或脾虛所致。根據脈象的浮沉、大小等不同,可以判斷不同的病症。寸口脈緩,可能是風邪導致項背拘緊;關脈緩,可能是風眩或胃氣虛弱;神門脈緩,可能是神經衰弱或風寒便秘;也可能是行動遲緩,腳力不足。脈象浮而緩為風邪,沉而緩為濕邪,脈大而緩為風虛,脈細而緩為濕痹,脈澀而緩為脾虛,脈弱而緩為氣虛。《脈訣》中說:緩脈主脾熱、口臭、反胃、牙痛、夢魘等症,但這段記載是杜撰的,與緩脈的實際情況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