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八 (9)

1. 平嘔吐噦下利脈證第十四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趺陽脈浮者,胃氣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其人即嘔而不得食,恐怖而死,寬緩即瘥。夫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儘自愈。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也。

問曰: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陽緊陰數,其人食已即吐,陽浮而數,亦為吐。

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故不能食,設言未止者,此為胃反,故尺為之微澀也。

寸口脈緊而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摶,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則噎。關上脈數,其人則吐。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趺陽脈微而澀,微則下利,澀則吐逆,谷不得入也。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榮虛,榮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夫吐家,脈來形狀如新臥起。病人慾吐者,不可下之。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夫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於內者,下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其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脈滑,按之虛絕者,其人必下利。

下利,有微熱,其人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利,脈數,若微發熱,汗自出者,自愈。設脈復緊,為未解。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其人必清膿血。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下利,脈數而浮(一作渴)者,今自愈。設不瘥,其人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下利,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

下利清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其臟寒者,當下之。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

下利清穀,必鬱冒,汗出而解,其人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里,乃攻其表。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

下利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此為病不盡,當復下之。

下利而譫語者,為有燥屎也,宜下之。

白話文:

嘔吐伴隨脈象虛弱,小便頻數,身體微熱,出現厥逆現象者,預後不良,難以治療。若趺陽脈浮現,則表示胃氣虛弱,寒氣在上,憂鬱之氣在下,兩種邪氣互相爭奪,導致氣機運行不暢,只能排出不能吸收,病人因此嘔吐,無法進食,恐懼而死,病情緩解則可痊癒。患有癰疽膿瘍的嘔吐病人,不可治療嘔吐,待膿瘍自行痊癒即可。先嘔吐後口渴,表示病情將要好轉;先口渴後嘔吐,表示水液停滯於心下,屬於飲邪停滯。嘔吐病人原本口渴,現在卻不渴了,是因為心下有支飲。

問:病人脈象數而有力,脈數屬熱證,應該服用消穀導滯的藥物幫助進食,但卻反而嘔吐,這是為什麼?答:因為發汗過度導致陽氣虛弱,膈肌氣虛,因此脈象數而有力,這數為客熱,無法消化食物,胃中虛寒,所以嘔吐。陽氣盛而緊,陰氣盛而數,病人吃完食物就嘔吐;陽氣浮而數,也會嘔吐。

寸脈緊,尺脈澀,病人胸部滿悶,無法進食而嘔吐,嘔吐停止則表示病情下移,故而無法進食;如果嘔吐未停止,則屬於胃氣逆亂,所以尺脈微澀。

寸口脈緊而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夾雜,脈象呈現陰虛結滯而遲緩,病人則會出現噎嗝。關脈數,病人則會嘔吐。脈象弦細,表示虛弱。胃氣不足,早上吃下去的東西晚上嘔吐出來,轉變成胃氣逆亂,寒邪在上,醫生卻錯誤地使用下瀉的方法,現在脈象反而弦細,所以稱為虛證。趺陽脈微弱而澀,微弱則下痢,澀則嘔逆,食物無法進入胃中。

寸口脈微弱而數,微弱表示氣虛,氣虛則營氣不足,營氣不足則血液不足,血液不足則胸中寒冷。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氣受損則運化失常,早上吃下去的東西晚上嘔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的東西早上嘔吐出來,宿食不消化,稱為胃氣逆亂。脈象緊澀,此病難以治療。

嘔吐病人,脈象形狀如同剛睡醒起床的樣子。病人想要嘔吐,不可使用下瀉的方法。

嘔吐而病位在膈肌以上,思慕飲水者,病情將好轉,應立即給予水分。思慕飲水者,可用豬苓散治療。呃逆伴隨腹部脹滿,觀察其前後部位,了解哪個部位氣機不利,疏通之後即可痊癒。

六腑之氣外泄者,手足冰冷,氣逆上衝,腳趾蜷縮。五臟之氣內虛者,下痢不止,下痢嚴重者,手足麻木不仁。

下痢,脈象沉而弦者,下焦氣虛,脈象有力者,表示病情尚未停止。脈象微弱而數者,表示病情將要自行停止,即使發熱也不會死亡。脈象滑利,按之虛弱無力者,病人必然下痢。

下痢伴隨微熱,病人口渴,脈象虛弱者,會自行痊癒。

下痢,脈象數,伴隨輕微發熱,汗液自行排出者,會自行痊癒。如果脈象再次緊緊的,表示病情尚未解除。下痢,寸脈反而浮數,尺脈中段澀滯,病人必然排出膿血。

下痢,手足厥冷,無脈,灸治也不溫熱,如果脈象不恢復,反而出現輕微喘息者,將會死亡。少陰脈充實而趺陽脈虛弱為正常現象。

下痢,脈象數而浮(或作渴)者,會自行痊癒。如果病情沒有好轉,病人必然排出膿血,因為體內有熱邪。

下痢之後,脈象消失,手足厥冷,到特定時間脈象恢復,手足溫暖者,可以活下來;脈象不恢復者,會死亡。

下痢,脈象反而弦細,發熱出汗者,會自行痊癒。

下痢氣虛者,應利其小便。

下痢排出清稀穀食,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必脹滿,臟腑寒邪者,應該下瀉。

下痢排出清稀穀食,必然氣機鬱滯,汗出則解,病人輕微厥逆。所以如此,是因為面色紅潤,下焦虛弱之故。

下痢,腹部脹滿,身體疼痛,應該先溫煦裡證,然後再治療表證。

下痢,脈象遲緩而滑利者,為實證,下痢尚未停止,應該下瀉。

下痢,脈象反而滑利者,應該有所去除,然後下瀉即可痊癒。

下痢痊癒,到一定的年、月、日、時又復發,這是因為病情未盡,應該再次下瀉。

下痢而神志不清者,是因為有燥屎,應該下瀉。

下痢而腹部疼痛脹滿,為寒邪積聚,應該下瀉。

下痢,腹部堅硬者,應該下瀉。

下痢之後更覺煩躁,按壓心下柔軟者,為虛煩,

下痢之後,三部脈象皆平,按壓心下堅硬者,可以下瀉。

下痢,脈象浮大者,為虛證,因為過度下瀉所致。如果脈象浮而緊,伴隨腸鳴音,應該溫補。

病人萎黃,煩躁不安而不口渴,胃中寒邪積聚,而下痢不止者,將會死亡。

風寒下痢者,不可下瀉,下瀉之後,心下堅硬疼痛。脈象遲緩者,為寒證,應該溫補。脈象沉緊,下瀉亦然。脈象大而浮弦,下瀉則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