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八 (8)
卷八 (8)
1. 平五臟積聚脈證第十二
問曰:病有積、有聚、有系氣(系一作谷,下同),何謂也?師曰:積者,臟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系氣者,脅下痛,按之則愈,愈復發為系氣。夫病已愈,不得復發,今病復發,即為系氣也。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細,一作結)。
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積在氣街。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
診得肺積,脈浮而毛,按之辟易,脅下氣逆,背相引痛,少氣,善忘,目瞑,皮膚寒,秋瘥夏劇,主皮中時痛,如蝨緣之狀,甚者如針刺,時癢,其色白。
診得心積,脈沉而芤,上下無常處,病胸滿悸,腹中熱,面赤嗌乾,心煩,掌中熱,甚即唾血,主身瘛瘲,主血厥,夏瘥冬劇,其色赤。
診得脾積,脈浮大而長,飢則減,飽則見,䐜起與谷爭減,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見於外,腹滿嘔泄,腸鳴,四肢重,足脛腫,厥不能臥是,主肌肉損,其色黃。
診得肝積,脈弦而細,兩脅下痛,邪走心下,足腫寒,脅痛引少腹,男子積疝,女子瘕淋,身無膏澤,喜轉筋,爪甲枯黑,春瘥秋劇,其色青。
診得腎積,脈沉而急,苦脊與腰相引痛,飢則見,飽則減,少腹裡急,口乾,咽腫傷爛,目䀮䀮,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寸口脈沉而橫者,脅下及腹中有橫積痛,其脈弦,腹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脈弦緊而微細,癥也。夫寒痹、癥瘕、積聚之脈,皆弦緊。若在心下,即寸弦緊;在胃脘,即關弦緊;在臍下,即尺弦緊。(一曰:關脈弦長,有積在臍左右上下也)又脈癥法,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脈頭大者在上,頭小者在下。
又法:橫脈見左,積在右,見右積在左。偏得洪實而滑,亦為積。弦緊亦為積,為寒痹,為疝痛。內有積不見脈,難治,見一脈(一作脅)相應,為易治,諸不相應,為不治。左手脈大,右手脈小,上病在左脅,下病在左足。右手脈大,左手脈小,上病在右脅,下病在右足。
脈弦而伏者,腹中有癥,不可轉也。必死不治。
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身有癰腫,若腹中有伏梁。
脈來小沉而實者,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即吐。
白話文:
平五臟積聚脈證
問:疾病有積、聚、系氣三種,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答:積,是臟腑的病變,病症終身不移;聚,是腑臟的病變,發作有時間規律,疼痛會轉移,是可以治療的;系氣,是脅肋下疼痛,按壓後疼痛減輕,但會反覆發作。疾病已經痊癒,卻又再次發作,這就是系氣。
各種積聚的診斷方法:脈象細弱且貼近骨骼的,就是積聚(脈象細弱,也有一說作脈象結實)。
寸口脈:積聚在胸中。脈搏微弱地現於寸口脈處:積聚在喉中。關脈:積聚在肚臍旁邊。上關脈:積聚在心窩處。關脈略微往下:積聚在小腹。尺脈:積聚在氣街(指腹部)。脈搏出現在左側,積聚在左側;脈搏出現在右側,積聚在右側;脈搏左右兩側都出現,積聚在中間。各部位的積聚,都應根據其所在的部位來判斷。
診斷肺積:脈象浮而毛細,按壓容易移開,脅肋下氣逆,背部牽引疼痛,氣短,健忘,眼睛昏花,皮膚寒冷,秋天好轉夏天加重,主要症狀是皮膚時常疼痛,像蝨子爬過一樣,嚴重者如同針刺,時常發癢,顏色發白。
診斷心積:脈象沉而虛大,搏動部位不固定,症狀是胸悶心悸,腹部發熱,臉色紅赤,咽喉乾燥,心煩,手掌發熱,嚴重時會吐血,主要症狀是全身抽搐,血脈厥逆,夏天好轉冬天加重,顏色發紅。
診斷脾積:脈象浮大而長,飢餓時症狀減輕,飽食後症狀加重,腹部脹滿且與飢餓感互相消長,心窩部有如累累的桃李狀腫塊,外觀可見,腹部脹滿,嘔吐腹瀉,腸鳴,四肢沉重,足脛腫脹,厥逆不能平臥,主要症狀是肌肉損傷,顏色發黃。
診斷肝積:脈象弦細,兩脅下疼痛,邪氣入侵心窩,足部腫脹冰冷,脅肋疼痛牽連到小腹,男子表現為疝氣,女子表現為瘕聚和淋症,身體缺乏油脂,喜歡蜷縮肢體,指甲枯黑,春天好轉秋天加重,顏色發青。
診斷腎積:脈象沉而急促,腰背部疼痛,飢餓時症狀加重,飽食後症狀減輕,小腹裡急,口乾,咽喉腫痛潰爛,眼睛昏花,骨骼冰冷,主要症狀是髓液厥逆,健忘,顏色發黑。
寸口脈沉而橫行的:脅肋下和腹部有橫向的積聚疼痛,脈象弦緊,腹部疼痛牽連到腰背,腹部有寒邪,伴有疝氣或瘕聚。脈象弦緊而細弱的:是癥病。寒痹、癥瘕、積聚的脈象,都是弦緊的。如果在心窩處,就是寸脈弦緊;在胃脘處,就是關脈弦緊;在肚臍下,就是尺脈弦緊。(也有一種說法:關脈弦長,則有積聚在肚臍周圍。)又,診斷癥病的方法:左手脈橫行,癥病在左側;右手脈橫行,癥病在右側;脈搏的頂端大的在上,頂端小的在下。
另一種方法:橫行的脈搏出現在左側,積聚在右側;出現在右側,積聚在左側。脈象偏洪大、實而滑的,也是積聚。弦緊的也是積聚,也可能是寒痹或疝痛。內部有積聚而脈象上看不出來的,難以治療;如果脈象與某一處症狀相符,則容易治療;如果各方面症狀都不相符,則無法治療。左手脈大,右手脈小,上半身病在左脅,下半身病在左足。右手脈大,左手脈小,上半身病在右脅,下半身病在右足。
脈象弦緊而隱伏的:腹部有癥病,無法轉動,必死無救。
脈象細弱而沉,有時直的:身體有癰腫,或腹部有伏梁(一種腫塊)。
脈象細弱而沉實的:胃中有積聚,不能進食,吃了就吐。
2. 平驚悸衄吐下血胸滿瘀血脈證第十三
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趺陽脈微而浮,浮則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作也。驚生病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
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則虛。
寸口脈緊,寒之實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滿而噫。胃氣虛者,趺陽脈浮,少陽脈緊,心下必悸。何以言之?寒水相摶,二氣相爭,是以悸。脈得諸澀濡弱,為亡血。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問曰:病衄連日不止,其脈何類?師曰:脈來輕輕在肌肉,尺中自溢(一云尺脈浮),目睛暈黃,衄必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師曰:從春至夏發衄者太陽,從秋至冬發衄者陽明。
寸口脈微弱,尺脈澀弱,則發熱,澀為無血,其人必厥,微嘔。夫厥,當眩不眩,而反頭痛,痛為實,下虛上實必衄也。太陽脈大而浮,必衄、吐血。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也。衄家,不可發其汗,汗出必額上促急而緊,直視而不能眴不得眠。脈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男子則吐血,女子則下血。嘔吐、汗出者,為可。趺陽脈微而弱,春以胃氣為本,吐利者為可,不者,此為有水氣,其腹必滿,小便則難。病人身熱,脈小絕者,吐血,若下血,婦人亡經,此為寒,脈遲者,胸上有寒,悸氣喜唾。脈有陰陽、趺陽、少陰脈皆微,其人不吐下,必亡血。
脈沉為在裡,榮衛內結,胸滿,必吐血。男子盛大,其脈陰陽微,趺陽亦微,獨少陰浮大,必便血而失精。設言淋者,當小便不利。趺陽脈弦,必腸痔下血。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其人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當汗出不出,內結亦為瘀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下血,先見血,後見便,此近血也;先見便,後見血,此遠血也。
白話文:
脈象診斷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等症狀
脈搏跳動微弱,跳動時為驚恐,微弱時為心悸。足陽明胃經脈搏微弱而浮,浮則胃氣虛弱,微弱則食慾不振,這是恐懼的脈象,由憂慮所致。驚恐病患者,脈搏時止時續,眼睛不能轉動,呼吸困難。
脈搏緊緊的,足陽明胃經脈搏浮,則胃氣虛弱。
脈搏緊緊的,是寒邪實證。寒邪在上焦,胸部必然滿悶並打嗝。胃氣虛弱者,足陽明胃經脈搏浮,少陽經脈搏緊,心下必然心悸。這是因為寒邪與水氣相搏,兩種邪氣相爭,所以心悸。脈搏澀滯、濡弱,是失血的徵兆。
脈搏弦大,弦則為陰虛,大則為血虛。陰虛則為寒證,血虛則為虛證。寒虛相搏,稱為革證。婦女則出現崩漏,男子則失血。失血者,不可攻其表,出汗則寒慄震顫。
問:病人連日鼻出血不止,脈象如何?答:脈搏輕輕浮動於肌肉層,尺脈充盈(或說尺脈浮),眼睛發黃,鼻出血必未停止,黃疸消失,眼睛明亮,則鼻出血已止。
答:從春季到夏季發生的鼻出血屬太陽經病證,從秋季到冬季發生的鼻出血屬陽明經病證。
寸口脈微弱,尺脈澀弱,則發熱,澀為血虛,病人必然厥逆,輕微嘔吐。厥逆,指昏厥,但卻頭痛,頭痛為實證,下虛上實必然鼻出血。太陽經脈搏大而浮,必然鼻出血、吐血。病人面色蒼白,無寒熱,脈沉弦,是鼻出血。鼻出血者,不可發汗,出汗則額頭緊繃,眼睛直視,不能眨眼,失眠。脈搏浮弱,按之無力,則下血,煩躁咳嗽,則吐血。
寸口脈微弱,氣血俱虛,男子則吐血,女子則下血。嘔吐、出汗,屬可治之症。足陽明胃經脈搏微弱,春季以胃氣為本,嘔吐腹瀉,屬可治之症,否則,這是水氣停滯,腹部必然脹滿,小便不利。病人身熱,脈搏微弱,則吐血或下血,婦女則月經停止,這是寒邪,脈搏遲緩,胸部有寒邪,心悸氣短,喜唾沫。陰陽、足陽明、少陰經脈搏皆微弱,病人不吐不瀉,必然失血。
脈搏沉,是病邪在裡,榮衛氣血內阻,胸部滿悶,必然吐血。男子壯實,脈搏陰陽微弱,足陽明胃經脈搏亦微弱,唯獨少陰經脈搏浮大,必然便血並遺精。若說小便不利,則小便不利。足陽明胃經脈搏弦,必然腸痔出血。病人胸部滿悶,嘴唇乾枯,舌頭青紫,口乾,病人只想漱口,不想吞咽,無寒熱,脈搏微弱而遲,腹部不脹滿,病人卻說我脹滿,是有瘀血。應該出汗不出,氣血內阻亦為瘀血。
病人症狀像發熱。煩躁滿悶,口乾渴,但脈象卻無熱象,這是陰邪內伏,是瘀血,應該瀉下。下血,先見血後見便,這是近處出血;先見便後見血,這是遠處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