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八 (4)
卷八 (4)
1. 平消渴小便利淋脈證第七
師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為虛,遲則為勞。虛則衛氣不足,遲則榮氣竭。趺陽脈浮而數,浮則為氣,數則消穀而緊(《要略》緊作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則緊(《要略》作堅)。緊數相搏,則為消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師曰:熱在(一作結)下焦則溺血,亦令人淋閉不通。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少腹弦急,痛引臍中。
寸口脈細而數,數則為熱,細則為寒,數為強吐。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則消穀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則數。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氣淋。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白話文:
老師說:厥陰經的病症,會造成消渴,氣往上衝到心臟,導致心口疼痛灼熱,雖然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吃了就吐,拉肚子也停不下來。
寸口脈浮而遲,浮代表虛,遲代表勞。虛則衛氣不足,遲則營氣耗竭。趺陽脈浮而數,浮代表氣盛,數代表消穀(食物消化快)且脈象有力,氣盛則小便次數增多,小便次數增多,脈象有力。有力且次數多的脈象互相搏動,就會造成消渴。
男性消渴,小便反而很多,喝一斗水,就尿一斗水,可以用腎氣丸治療。老師說:下焦有熱,就會尿血,也會導致尿液閉塞不通。淋證的病症,小便像小米粒一樣,小腹部緊繃疼痛,痛感會牽引到肚臍。
寸口脈細而數,數代表熱,細代表寒,數也代表強烈的嘔吐。趺陽脈數,表示胃中有熱,所以食物消化快且想吃東西,大便一定硬,小便則次數多。少陰脈數,女性則會在陰部生瘡,男性則會出現氣淋。淋證患者不可發汗,發汗就會便血。
2. 平水氣黃汗氣分脈證第八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其人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如鼓,一作如故,不滿)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體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而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
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為脾脹。其形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風水,其脈浮,浮為在表,其人能食,頭痛汗出,表無佗病,病者言但下重,故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防己黃耆湯主之。
(一云: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而無大熱者,越婢湯主之。師曰:裹水者,一身面目洪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湯主之。(一云:皮水,其脈沉,頭面浮腫,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假令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皮水之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趺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下之則胸滿短氣。趺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穀(一作消渴),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熱,遲脈潛,熱潛相摶,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熱,數脈止,熱止相摶,名曰伏。沉伏相摶,名曰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摶,水走皮膚,則為水矣。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惡寒,水不沾流,走在腸間。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師曰:脈得諸沉者,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沉者與附子麻黃湯,浮者與杏子湯。
白話文:
老師說:疾病有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幾種。風水,脈象浮,外在症狀是骨節疼痛,病人怕風。皮水,脈象也浮,外在症狀是肢體腫脹,按壓下去指頭印痕消失,不畏風,腹部膨脹(或腹部脹滿但不滿),不渴,應該發汗治療。正水,脈象沉遲,外在症狀是自覺呼吸困難。石水,脈象沉,外在症狀是腹部脹滿,不喘。黃汗,脈象沉遲,身體發熱,胸部滿悶,四肢、頭面腫脹,久治不癒,必定會化膿潰瘍。
脈象浮而洪大。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互相搏結,風邪較盛則為癮疹,全身發癢,發癢是風邪外泄的表現,時間久了會變成痂癩。氣邪較盛則為水腫,難以俯仰。風氣互相搏擊,身體洪腫,汗出則痊癒。怕風則屬虛,這是風水;不怕風,小便通暢,上焦有寒邪,口多唾液,這是黃汗。
寸口脈沉而滑,體內有水氣,面部腫脹伴有發熱,稱為風水。觀察病人的眼睛,眼皮略微浮腫,像剛睡醒的樣子,頸部血管搏動,時常咳嗽,按壓手足,凹陷下去不能恢復原狀,這是風水。太陽病,脈象浮而緊,按理應該骨節疼痛,但反而不痛,身體反而沉重酸痛。病人不渴,出汗就痊癒,這是風水。惡寒者,這是極度虛弱,發汗治療有效。口渴但不惡寒,這是皮水。
身體腫脹而冰冷,症狀像周痹(一種關節病),胸中阻塞,不能進食,反而聚集疼痛,晚上煩躁失眠,這是黃汗,疼痛在骨節。咳嗽且呼吸困難,不渴,這是脾臟脹滿。症狀像腫脹,發汗即愈。但是,這些疾病如果病人口渴且腹瀉,小便頻繁,都不可發汗。風水,脈象浮,浮表示在表層,病人能吃東西,頭痛出汗,表證沒有其他疾病,病人說只是下半身沉重,所以腰以上部位正常,腰以下腫脹直到陰部,難以屈伸,防己黃耆湯主治。
(一種說法:風水,脈象浮,身體沉重,出汗怕風,防己黃耆湯主治)風水,怕風,全身腫脹,脈象浮,不渴,持續自汗,沒有高熱,越婢湯主治。老師說:裹水,全身面部洪腫,脈象沉。小便不利,所以導致水腫。如果小便通暢,津液耗損,所以口渴,越婢加朮湯主治。(一種說法:皮水,脈象沉,頭面浮腫,小便不利,所以導致水腫。如果小便通暢,津液耗損,所以口渴)皮水為病,四肢腫脹,水氣在皮膚中,四肢微微顫動,防己茯苓湯主治。趺陽脈應該按之不顯,現在反而緊,本就有寒邪,疝氣、腹痛。醫生反而用瀉下法治療,瀉下後則胸悶氣短。趺陽脈應該按之不顯,現在反而脈數增多,本就有熱邪,消穀善飢(或消渴),小便頻繁,現在反而不利,這是要變成水腫了。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代表熱,遲脈代表潛伏,熱邪與潛伏的邪氣互相搏結,稱為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代表熱,數脈代表停滯,熱邪與停滯的邪氣互相搏結,稱為伏。沉伏互相搏結,稱為水腫。沉則經絡脈氣虛弱,伏則小便不利,虛弱與不利互相搏結,水邪流注皮膚,就變成水腫了。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運行不暢,衛氣運行不暢則惡寒,水邪不能流動,停留在腸道。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不利。老師說:脈象見沉者,應該認為有水腫,身體腫脹沉重,水病脈象顯現者,會死。水病患者,眼下有臥蠶,面色紅潤光澤,脈象伏,病人消渴,水腫腹部膨脹,小便不利,脈象沉而絕者,有水邪,可以瀉下治療。
問:疾病腹瀉後,口渴飲水,小便不利,腹部脹滿腫脹,這是為什麼?答:這是應該得水腫病,如果小便通暢或出汗,自然會痊癒。水腫為病,脈象沉弱屬少陰。脈象浮者為風,沒有水邪而腫脹者為氣。水腫發汗即愈。脈象沉者用附子麻黃湯,脈象浮者用杏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