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二 (2)
卷二 (2)
1. 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
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宜服桂枝、葛根湯,針風池、風府,向火灸身,摩治風膏,覆令汗出。
寸口脈緊,苦頭痛,骨肉疼,是傷寒。宜服麻黃發汗,針眉沖、顳顬,摩治傷寒膏。
寸口脈微,苦寒,為衄。宜服五味子湯,摩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脈數,即為吐,以有熱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藥吐之,及針胃脘,服除熱湯。若是傷寒七、八日至十日,熱在中,煩滿渴者,宜服知母湯。
白話文:
脈診與治療方法:
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 應服用桂枝、葛根湯,針刺風池、風府穴,用火灸全身,以風膏按摩,覆蓋保暖,促進汗出。
寸口脈緊,苦頭痛,骨肉疼,是傷寒。 應服用麻黃發汗,針刺眉衝、顳顬穴,以傷寒膏按摩。
寸口脈微,苦寒,為衄。 應服用五味子湯,以茱萸膏按摩,促進汗出。
寸口脈數,即為吐,以有熱在胃脘,燻胸中。 應服用藥物催吐,並針刺胃脘穴,服用除熱湯。若為傷寒病程第七至第八日或第十日,熱在心中,煩躁、口渴,應服用知母湯。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風寒在肌肉。宜服防風湯,以藥薄熨之,摩以風膏,灸諸治風穴。
寸口脈滑,陽實,胸中壅滿,吐逆,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
寸口脈弦,心下愊愊,微頭痛,心下有水氣。宜服甘遂丸,針期門,瀉之。
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而短氣。宜服茯苓湯、內補散,適飲食消息,勿極勞。針胃脘,補之。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宜服乾地黃湯,自養,調和飲食,針三里,補之。(三里一作胃脘)
白話文:
如果手腕脈搏緩慢,皮膚感覺麻木,這是風寒侵襲肌肉的徵兆。應該服用防風湯,用藥物溫敷患處,塗抹風膏,灸治治療風寒的穴位。
如果手腕脈搏滑利,陽氣實盛,胸部感到悶脹,想吐,應該服用前胡湯,針刺太陽穴和巨闕穴,瀉去邪氣。
如果手腕脈搏弦緊,心窩部位隱隱作痛,輕微頭疼,心窩有水氣。應該服用甘遂丸,針刺期門穴,瀉去水氣。
如果手腕脈搏微弱,陽氣虛弱,容易出汗,呼吸短促。應該服用茯苓湯和內補散,適當調整飲食,避免過度勞累。針刺胃脘穴,補益陽氣。
如果手腕脈搏澀滯,這是胃氣不足的表現。應該服用乾地黃湯,滋養胃氣,調整飲食,針刺三里穴,補益脾胃。
寸口脈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虛,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湯、黃土湯,灸膻中。
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氣上衝心胸。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巨闕、上脘,灸膻中。
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氣,宜服澤漆湯,針巨闕,瀉之。
寸口脈濡,陽氣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粉,針太衝,補之。
白話文:
如果手腕寸口脈搏浮而虛弱,會吐血;脈搏稍微浮而虛弱,則會鼻出血。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失去血液的緣故。應該服用竹皮湯、黃土湯,並灸膻中穴。
如果手腕寸口脈搏沉伏,胸中逆氣,感覺噎塞不通,這是胃中寒氣上衝心胸導致的。應該服用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刺巨闕穴、上脘穴,並灸膻中穴。
如果手腕寸口脈搏沉而弱,胸中引發肋骨疼痛,胸中有水氣,應該服用澤漆湯,針刺巨闕穴,並瀉之。
如果手腕寸口脈搏濡弱,陽氣虛弱,容易自汗,這是虛損病。應該服用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服用粉劑,針刺太衝穴,補之。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調和飲食以暖之。
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熱,即宜服竹葉湯、葛根湯;有寒,宜服茱萸丸、生薑湯。
寸口脈細,發熱,吸吐。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湯,灸中府。
白話文:
如果把脈時發現寸口脈跳動遲緩,表示上焦有寒氣,症狀包括心痛、咽喉痠痛、吐酸水。建議服用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並注意飲食調和,以溫暖身體。
如果把脈時發現寸口脈跳動有力,則表示體內有熱氣,可能在脾肺部位,症狀包括嘔吐、氣逆、氣塞;如果脈搏虛弱,則表示體內有寒氣,可能在脾胃部位,症狀包括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如果有熱氣,建議服用竹葉湯、葛根湯;如果有寒氣,建議服用茱萸丸、生薑湯。
如果把脈時發現寸口脈細小,伴隨發熱,呼吸急促。建議服用黃芩龍膽湯。如果吐個不停,建議服用橘皮桔梗湯,並灸中府穴。
寸口脈洪大,胸脅滿。宜服生薑湯、白薇丸,亦可紫菀湯下之,針上脘、期門、章門。上上部寸口十七條。
關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薑前胡湯,針胃脘,先瀉後補之。
關脈緊,心下苦滿急痛。脈緊者為實,宜服茱萸當歸湯,又大黃湯,兩治之,良。針巨闕、下脘,瀉之。(千金云服茱萸當歸湯又加大黃二兩佳)
白話文:
脈搏在寸口處洪大有力,胸部和兩肋滿脹,應該服用生薑湯和白薇丸,也可以用紫菀湯送服藥物,並針刺上脘、期門、章門穴位。上上部寸口脈搏有十七條。
脈搏在關脈處浮動,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浮脈表示虛滿,應該服用平胃丸、茯苓湯和生薑前胡湯,針刺胃脘穴位,先瀉後補。
脈搏在關脈處緊弦,心口苦悶,疼痛急迫。脈緊表示實證,應該服用茱萸當歸湯和大黃湯,兩種藥物一起服用,效果最佳。針刺巨闕、下脘穴位,瀉之。(《千金方》記載服用茱萸當歸湯時,再加兩兩大黃效果更好)
關脈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巨闕,補之。
關脈數,胃中有客熱。宜服知母丸、除熱湯,針巨闕、上脘,瀉之。
關脈緩,其人不欲食,此胃氣不調,脾氣不足。宜服平胃丸、補脾湯,針章門,補之。
關脈滑,胃中有熱。滑為熱實,以氣滿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湯下之,大平胃丸,針胃脘,瀉之。(《千金》云:宜服朴硝麻黃湯、平胃丸)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診脈中關脈的不同表現,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關脈位於手腕內側,反映了胃、脾等消化系統的狀態。
- 關脈微弱,胃寒: 這代表胃中寒氣重,消化功能下降,導致食慾不振,腹部冷痛。治療方法以溫中散寒爲主,服用附子湯、生薑湯等溫熱性藥物,並針刺巨闕穴,補益脾胃陽氣。
- 關脈跳動頻繁,胃熱: 這代表胃中有熱氣,消化功能亢進,導致口乾舌燥、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治療方法以清熱瀉火爲主,服用知母丸、除熱湯等清熱藥物,並針刺巨闕穴、上脘穴,瀉去胃火。
- 關脈跳動緩慢,脾胃虛弱: 這代表脾胃虛弱,運化功能低下,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治療方法以健脾益氣爲主,服用平胃丸、補脾湯等補益脾胃藥物,並針刺章門穴,補益脾胃氣血。
- 關脈跳動滑利,胃熱實證: 這代表胃中有實熱,消化功能亢進,導致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治療方法以清熱瀉火爲主,服用紫菀湯等瀉下熱氣藥物,並服用大平胃丸,針刺胃脘穴,瀉去胃火。
需要注意的是:
這只是一些中醫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方法,具體情況需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質進行辨證論治,請勿自行用藥,以免發生意外。
關脈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氣虛故爾。宜服茱萸湯,溫調飲食,針胃脘,補之。
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其說云: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正宜服竹葉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澀,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以中焦有微熱。宜服乾地黃湯、內補散,針足太衝上,補之。
關脈芤,大便去血數斗者,以膈輸傷故也。宜服生地黃並生竹皮湯,灸膈輸。若重下去血者,針關元;甚者,宜服龍骨丸,必愈。
白話文:
關脈弦,表示胃裡有寒氣,心窩處感到冰冷,這是因為胃氣虛弱造成的。應該服用茱萸湯,溫和調整飲食,針灸胃脘,補益胃氣。
關脈弱,表示胃氣虛弱,胃裡有外來的熱邪。脈象虛弱,代表虛熱導致疾病。有人說,有熱症不能大肆攻伐,熱邪退去後反而會引起寒症。因此,應該服用竹葉湯,針灸胃脘,補益胃氣。
關脈澀,表示血氣逆行寒冷。脈象澀滯,表示血虛,這是因為中焦有微熱。應該服用乾地黃湯,內補散寒,針灸足太衝穴,補益氣血。
關脈芤,大便排出大量血,這是因為膈輸經脈受損。應該服用生地黃與生竹皮湯,灸灼膈輸穴。如果出血量多,針灸關元穴;如果病情嚴重,應該服用龍骨丸,必定痊癒。
關脈伏,中焦有水氣,溏泄。宜服水銀丸,針關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關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茯苓丸,附子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濡,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丸,針關元,補之。
關脈遲,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實,胃中痛。宜服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如果關脈沉伏,表示中焦有水氣,容易腹瀉。應該服用水銀丸,針刺關元穴,促進排尿,腹瀉就會停止。
如果關脈沉沒,表示心下有寒氣,會感到苦悶、吞酸。應該服用白薇茯苓丸和附子湯,針刺胃脘穴,進行補益。
如果關脈濡弱,表示脾氣虛弱,容易腹瀉。應該服用赤石脂湯和女萎丸,針刺關元穴,進行補益。
如果關脈遲緩,表示胃中寒涼,應該服用桂枝丸和茱萸湯,針刺胃脘穴,進行補益。
如果關脈強勁,表示胃中疼痛,應該服用梔子湯和茱萸烏頭丸,針刺胃脘穴,進行補益。
關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即腹滿響響。宜服紫菀丸、瀉脾丸,針灸胃脘,瀉之。
關脈細,虛,腹滿。宜服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脘。
關脈洪,胃中熱,必煩滿。宜服平胃丸,針胃脘。先瀉後補之。上中部關脈十八條。
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宜服瞿麥湯、滑石散。針橫骨、關元,瀉之。
尺脈緊,臍下痛。宜服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之。
白話文:
關脈如果很強,脾胃氣滯,熱盛,就會肚子脹滿,發出響聲。可以服用紫菀丸、瀉脾丸,針灸胃脘,瀉氣。
關脈如果很細,虛弱,肚子就會脹滿。可以服用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脘。
關脈如果很洪大,胃中熱盛,就會感到煩躁,肚子脹滿。可以服用平胃丸,針灸胃脘,先瀉後補。上腹部和中部共有十八條關脈。
尺脈如果浮起,下焦有熱邪和風邪,小便困難。可以服用瞿麥湯、滑石散,針灸橫骨、關元,瀉氣。
尺脈如果緊縮,臍下疼痛。可以服用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氣。
尺脈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氣。宜服小建中湯(一本更有四順湯),針氣海。
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宜服雞子湯、白魚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緩,腳弱下腫,小便難,有餘瀝。宜服滑石湯、瞿麥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
白話文:
脈搏微弱,四肢冰冷,下腹部拘緊,有寒氣,應服用小建中湯,或四順湯,並針刺氣海穴。
脈搏快速,怕冷,肚臍下方熱痛,小便顏色深黃,應服用雞子湯、白魚散,並針刺橫骨穴,瀉之。
脈搏緩慢,腿腳無力且腫脹,小便困難且有餘瀝,應服用滑石湯、瞿麥散,並針刺橫骨穴,瀉之。
脈搏滑利,血氣充盛,女性月經不調,男性尿血,應服用朴硝煎、大黃湯,瀉去經血,並針刺關元穴,瀉之。
尺脈弦,小腹疼,小腹及腳中拘急。宜服建中湯、當歸湯,針氣海,瀉之。
尺脈弱,陽氣少,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乾地黃湯、茯苓湯,針關元,補之。
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針足太衝,補之。
尺脈芤,下焦虛,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黃湯,灸丹田、關元,亦針補之。
尺脈伏,小腹痛,癥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針關元,補之。(桔梗丸一云結腸丸)
白話文:
如果脈象在尺部摸起來沉伏,並且伴隨小腹疼痛,癥瘕、疝氣等疾病,以及消化不良,應該服用大平胃丸和桔梗丸(也有說法是結腸丸),並且用針刺關元穴,進行補法。
注
- 尺脈:指手腕尺側的脈搏。
- 建中湯、當歸湯、前胡湯、乾地黃湯、茯苓湯、附子四逆湯、竹皮生地黃湯、大平胃丸、桔梗丸、結腸丸:都是中醫處方或藥丸,具體功效可以查閱中醫書籍。
- 氣海、關元、足太衝、丹田:都是中醫穴位。
- 瀉法:針灸手法,用於瀉解病邪。
- 補法:針灸手法,用於補益氣血。
- 灸:艾灸療法。
尺脈沉,腰背痛。宜服腎氣丸,針京門,補之。
尺脈濡,苦小便難(《千金》云:腳不收風痹)。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關元,瀉之。
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補之。
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以利大便;針關元,補之,止小便。
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茱萸丸,針丹田、關元、中極。上下部尺脈十六條。
白話文:
如果尺脈沉,腰背會疼痛,應該服用腎氣丸,並且針刺京門穴,以補益腎氣。
如果尺脈濡,感到小便困難(《千金方》記載:腳不收,可能是風痹的症狀),應該服用瞿麥湯和白魚散,並針刺關元穴,以瀉去濕氣。
如果尺脈遲,下焦有寒氣,應該服用桂枝丸,並且針刺氣海穴和關元穴,以補益陽氣。
如果尺脈實,小腹疼痛,小便失禁,應該服用當歸湯,加入大黃一兩,以利通大便,並針刺關元穴,以補益腎氣,止住小便。
如果尺脈牢,腹部脹滿,陰部緊縮,應該服用葶藶子茱萸丸,並針刺丹田穴、關元穴和中極穴。
尺脈上下部共有十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