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六 (4)
卷六 (4)
1. 心手少陰經病證第三
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黃帝曰:手少陰之脈獨無輸,何也?岐伯曰:少陰者,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心為帝王,精神之所舍,其臟堅固,邪不能客。客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身死矣。故諸邪在於心者,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少陰無輸焉。
少陰無輸,心不病乎?對曰:其外經腑病,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兌骨之端也。手心主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則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間,循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氣實則心痛,虛則為煩心,取之兩筋間。
心病,煩悶,少氣,大熱,熱上蕩心,嘔吐,咳逆,狂語,汗出如珠,身體厥冷,其脈當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當赤,而反黑者,此是水之剋火,為大逆,十死不治。
白話文:
邪氣入侵心臟,就會導致心痛、容易悲傷、時而頭暈目眩、視力模糊不清,需要調整其輸穴(經絡的輸穴)。黃帝問道:手少陰經脈獨獨沒有輸穴,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少陰經是心臟的經脈,心臟是五臟六腑之主,如同君王,是精神的住所,心臟堅固,邪氣不易侵入。如果邪氣入侵,就會損傷心臟,心臟受損,精神就會離開,精神離開,人就會死亡。所以,所有邪氣入侵心臟的,都在心包絡,包絡是心臟的主脈,所以少陰經沒有輸穴。
少陰經沒有輸穴,心臟就不會生病嗎?回答是:如果外在的經絡和腑臟生病,心臟未必會生病,所以只取其經脈在掌後兌骨端的穴位。手少陰心主之脈,起源於胸中,通向心包,下達膈肌,聯繫三焦,它的分支,沿著胸部,到達脅肋,下到腋下三寸,上抵腋窩,沿著上臂內側,運行在太陰經和少陰經之間,進入肘中,下行於小臂,運行在兩條筋之間,進入手掌,沿著中指到達指尖。它的分支,從手掌分出,沿著小指到達指尖。
經絡活動受阻,就會出現手心發熱、肘臂攣急、腋下腫脹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胸脅脹滿、心中悸動不安、面色潮紅、眼睛發黃、不停地發笑等症狀。心主脈生病,則會出現煩躁不安、心痛、手掌發熱等症狀。邪氣盛者,寸口脈大於人迎脈一倍;邪氣虛者,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手少陰心主之脈的分支,叫做內關穴,位於腕關節上二寸,在兩筋之間,沿著經脈向上,連接著心包,絡繫於心系。氣血充實則心痛,氣血虛弱則煩躁不安,可在兩筋之間取穴治療。
如果心臟生病,會出現煩悶、氣短、發熱、熱氣上衝心臟、嘔吐、咳嗽、語無倫次、汗出如珠、身體厥冷等症狀,脈象應該浮,但卻反而沉濡滑利;顏色應該赤紅,卻反而發黑,這是水克火,屬大逆之證,十死無生。
2. 小腸手太陽經病證第四
小腸病者,少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復耳前熱。若寒甚,獨肩上熱,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
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者,連睪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動肝肺,散於肓,結於厭(一作齊)。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與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
小腸有寒,其人下重,便膿血,有熱,必痔。
小腸有宿食,常暮發熱,明日復止。
小腸脹者,少腹䐜脹,引腹而痛。
厥氣客於小腸,則夢聚邑街衢。
手太陽之脈,起之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甲,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兌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頷腫,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盛者,則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小腸出現問題的人,會感到下腹部疼痛,腰部和脊椎疼痛會延伸到睪丸,時而感到腹部絞痛,同時耳前方感到發熱。如果寒邪較重,則單獨肩膀發熱,以及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發熱。如果脈象凹陷,就是這些症狀的表現。
下腹部和睪丸疼痛,牽引到腰脊,向上衝擊到心臟,這是邪氣入侵小腸,連帶影響到睪丸及其經絡,屬於脊椎經絡,貫穿肝臟和肺臟,與心臟經絡相連。氣血盛則會出現厥逆(氣血逆亂),向上衝擊腸胃,影響肝肺,散佈到肓俞穴(背部穴位),積聚在厭(或齊)穴(腹部穴位)。因此,需針刺肓俞穴來散邪,針刺太陰肺經穴位來協調,針刺厥陰肝經穴位來疏導,針刺巨虛和下廉穴位來排除邪氣,並沿著小腸經絡循行路線的穴位進行調理。
小腸受寒,患者會覺得下半身沉重,排泄膿血,如果小腸有熱,則容易長痔瘡。
小腸有宿食,常常傍晚發熱,第二天就好了。
小腸脹滿,會感到下腹部脹痛,並牽引到腹部。
厥氣(寒邪)侵犯小腸,會做夢夢見擁擠的城鎮街道。
手太陽小腸經的經脈,起始於小指末端,沿著手外側向上,經過手腕,從腕骨中間出來,直向上走,沿著臂骨下緣,從肘內側兩骨之間穿出,沿著上臂外後側向上,經過肩關節,繞過肩胛骨,經過肩部,進入鎖骨上窩,走向腋下,與心臟經絡相連,沿著咽喉,下行到膈肌,到達胃部,屬於小腸。它的分支,從鎖骨上窩沿著頸部向上到面頰,到達目外眥(眼角外側),然後進入耳中。另一分支,從面頰分出,向上到額頭,到達鼻樑,到目內眥(眼角內側),斜行連接到顴骨。
如果小腸經受阻,則會出現咽喉疼痛,頷部腫脹,不能轉頭,肩膀感覺像被拉扯,上臂感覺像折斷一樣。如果由於體液代謝失調而生病,則會出現耳聾、眼睛發黃、面頰和頷部腫脹,以及頸部、肩部、上臂、肘部、臂外後側疼痛。如果病情嚴重,則人迎脈(頸部脈象)的脈搏會比寸口脈(手腕脈象)大一倍以上;如果病情虛弱,則人迎脈反而會比寸口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