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肝足厥陰經病證第一

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頹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閉癃。盛者,則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上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循經上睪,結於莖。

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熱虛則暴癢。取之所別。

肝病,胸滿脅脹,善恚怒,叫呼,身體有熱,而復惡寒,四肢不舉,面目白,身體滑。其脈當弦長而急,今反短澀,其色當青,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剋木,為大逆,十死不治。

白話文:

肝足厥陰經的疾病症狀:

活動就會腰痛,無法彎腰或抬頭,男性會出現陰囊腫痛下墜(頹疝),女性則是小腹腫脹,嚴重時會咽喉乾燥,臉色蒼白無光。這些都是肝臟生病導致的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胸悶、嘔吐、腹瀉、陰囊腫痛(狐疝)、尿失禁、尿閉。病情嚴重時,寸口脈(手腕內側橈動脈)的脈搏會比人迎脈(頸部動脈)大一倍;病情輕微時,寸口脈反而會比人迎脈小。足厥陰經的分支,稱為蠡溝穴,位於內踝上五寸處,然後與少陽經相連。這條分支循行向上,經過睾丸,最終止於陰莖。

如果氣逆,就會出現睾丸腫痛和突然發生的疝氣。病情嚴重時,陰莖會勃起堅硬;如果體內陽氣虛弱,則會陰部奇癢。治療時應針對這個分支經絡取穴。

肝臟病變時,會出現胸悶脅肋脹痛,容易發怒、大喊大叫,身體發熱卻又怕冷,四肢無力,臉色蒼白,皮膚光滑。脈象應該弦長而有力,但實際卻是短促而澀滯;脈色應該青色,但實際卻是白色。這表示金克木的五行相剋關係發生了逆轉,是病情十分危急的情況,十有八九無法治愈。

2. 膽足少陽經病證第二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嗌中介介然,數唾,候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見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刺陽陵泉。善嘔,有苦汁,長太息,心中澹澹,善悲恐,如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汁,故曰嘔膽。刺三里,以下胃氣逆;刺足少陽血絡,以閉膽;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也。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苦,太息。

厥氣客於膽,則夢鬥訟。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兌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脈前,至肩上,卻交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兌眥後。其支者,別兌眥,下大迎,合手少陽於䪼(一本云:別兌眥,上迎手少陽於巔),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中,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趺上,出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趺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面微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角頷痛,目兌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胻、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則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膽足少陽經病證第二

膽經有病的人,常常嘆氣,口苦,嘔吐苦水,心裡惶恐不安,像要被人抓捕一樣,咽喉部感覺阻塞,頻頻吐口水。這些症狀出現在足少陽經的起始或終止部位,而且脈象凹陷下陷的,可以用灸法治療;如果患者寒熱交替,則可以用針刺陽陵泉穴。經常嘔吐,嘔吐物是苦水,長時間嘆氣,心中惶恐不安,容易悲傷害怕,像要被人抓捕一樣,這是邪氣侵犯膽經,逆犯胃經的表現。膽液導致口苦,胃氣逆犯則嘔吐苦水,所以叫做嘔膽。針刺足三里穴,可以治癒胃氣逆亂;針刺足少陽經上的血絡穴位,可以抑制膽經的亢盛;這樣調整虛實,就能祛除邪氣。

膽囊脹滿的人,脅肋下疼痛脹滿,口苦,嘆氣。

厥氣侵犯膽經,則會做打官司的夢。

足少陽膽經的經脈,起於目外眥(眼角外側),上達頭角,下行到耳後,沿頸部上行,經過手少陽三焦經的前面,到達肩部,然後繞到手少陽三焦經的後面,進入鎖骨上窩。它的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從耳前出來,到達目外眥(眼角外側)的後面。另一分支,從目外眥(眼角外側)分出,向下經過大迎穴,與手少陽三焦經在頭頂相會(另一說法是:從目外眥(眼角外側)分出,向上與手少陽三焦經在頭頂相會),向下經過頰車穴,沿頸部下行,在鎖骨上窩與經脈相合,然後向下經過胸部,穿過膈肌,絡於肝臟,屬於膽臟,沿著脅肋內側下行,從氣街穴出來,繞過毛髮生長處,橫著進入髀厭穴(大腿內側)。

其直行部分,從鎖骨上窩下行到腋下,沿著胸部,經過季肋部,向下與髀厭穴(大腿內側)相合,然後沿著大腿外側下行,經過膝蓋外側,下行到腓骨外側前緣,直達外踝骨的末端,再向下到外踝前方,沿著足背上行,到達小趾與無名指之間的末端。它的分支,從足背上行進入大拇指與第二趾之間,沿著大拇指內側下行,到達大拇指的末端,然後回轉進入指甲,從三毛穴(指端)出來。經脈活動受阻則會出現口苦,經常嘆氣,心脅疼痛,不能翻身,嚴重者面色暗淡無光,皮膚乾燥無潤澤,足部外側發熱,這就是陽厥。

膽經主司骨骼所發生的疾病,表現為頭痛,顳顬痛,眼角外側痛,鎖骨上窩腫痛,腋下腫痛,頸部兩側腫大如刀狀,汗出,寒戰,瘧疾,胸部、脅肋部、大腿、膝蓋外側至小腿、外踝骨、外踝前方以及各個關節都疼痛,小指與無名指不能活動。病情嚴重者,人迎脈的脈象比寸口脈大一倍;病情虛弱者,人迎脈的脈象反而比寸口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