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卷十

(手檢圖三十一部)

經言:肺者,人之五臟華蓋也,上以應天,解理萬物,主行精氣,法五行、四時,知五味。

寸口之中,陰陽交會,中有五部。前、後、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為九道。浮、沉、結、散,知邪所在,其道奈何?岐伯曰:脈大而弱者,氣實血虛也;脈大而長者,病在下候;浮直上下交通者,陽脈也。堅在腎,急在肝,實在肺。前如外者,足太陽也;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後如外者,足少陽也。

中央直前者,手少陰也;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前如內者,足厥陰也;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後部左右彈者,陰蹺也。從少陽之厥陰者,陰維也;從少陰之太陽者,陽維也。

白話文:

肺是人體五臟的華蓋,與天相應,負責調解萬物,主宰精氣運行,遵循五行和四季的變化,能辨別五味。

手腕的寸口部位,是陰陽交匯的地方,包含五個部分。前後左右各有主治,上下中央又分為九道。脈象的浮沉結散,可以判斷病邪所在,其道理如何呢?岐伯說:脈搏有力但虛弱,是氣實血虛;脈搏有力而長,病在下焦;脈搏浮而直上上下貫通,是陽脈。堅實屬腎,急促屬肝,沉實屬肺。前部靠近外側的脈,是足太陽;中央靠近外側的脈,是足陽明;後部靠近外側的脈,是足少陽。

中央直向前方的脈,是手少陰;中央直直朝向中心的脈,是手心主;中央直向後方的脈,是手太陰。前部靠近內側的脈,是足厥陰;中央靠近內側的脈,是足太陰;後部靠近內側的脈,是足少陰。前部左右跳動的脈,是陽蹺;中部左右跳動的脈,是帶脈;後部左右跳動的脈,是陰蹺。從少陽經向厥陰經的脈,是陰維;從少陰經向太陽經的脈,是陽維。

來大時小者,陰絡也;來小時大者,陽絡也。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頭、項、腰、痛,浮為風,澀為寒熱,緊為宿食。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目眩,頭、頸、項腰、背強痛也。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少腹痛,引命門、陰中痛,子臟閉。浮為風,澀為寒血,滑為勞熱,緊為宿食,針入九分。

卻至六分。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微滑,苦大便不利,腸鳴,不能食,足脛痹。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熱,浮微滑,苦大便不利,喜氣滿。滑者為飲,澀為嗜臥,腸鳴不能食,足胻痹。針入九分,卻至六分。後如外者,足少陽也。動,苦腰、背、胻、股、肢節痛。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浮為氣澀,澀為風、血,急為轉筋,弦為勞。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白話文:

來大時小者,陰絡也;來小時大者,陽絡也。

  • 脈象來時大而後小,是陰絡脈象;來時小而後大,是陽絡脈象。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頭、項、腰、痛,浮為風,澀為寒熱,緊為宿食。

  • 脈象前行如外鼓者,是足太陽脈象。
  • 動則頭、項、腰痛,脈象浮者為風邪,澀者為寒熱邪,緊者為宿食積滯。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目眩,頭、頸、項腰、背強痛也。

  • 脈象前行如外鼓者,是足太陽脈象。
  • 動則目眩、頭、頸、項腰、背強痛。

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少腹痛,引命門、陰中痛,子臟閉。浮為風,澀為寒血,滑為勞熱,緊為宿食,針入九分。

  • 男子陰部潮濕,女子月經不調,少腹疼痛,並牽連命門、陰部疼痛,子宮閉塞。
  • 脈象浮者爲風邪,澀者爲寒血,滑者爲勞熱,緊者爲宿食。鍼灸時針刺深度應爲九分,退針至六分

卻至六分。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微滑,苦大便不利,腸鳴,不能食,足脛痹。

  • 鍼灸時針刺深度應退至六分。
  • 脈象中央如外鼓者,是足陽明脈象。
  • 動則頭痛,面紅,脈象微滑,大便不通,腸鳴,食慾不振,小腿麻痹。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熱,浮微滑,苦大便不利,喜氣滿。滑者為飲,澀為嗜臥,腸鳴不能食,足胻痹。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 脈象中央如外鼓者,是足陽明脈象。
  • 動則頭痛,面紅發熱,脈象浮微滑,大便不通,喜歡嘆氣。脈象滑者爲飲邪,澀者爲嗜睡,腸鳴,食慾不振,小腿麻痹。鍼灸時針刺深度應爲九分,退針至六分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動,苦腰、背、胻、股、肢節痛。

  • 脈象後行如外鼓者,是足少陽脈象。
  • 動則腰、背、小腿、大腿、關節疼痛。

註解:

  • **陰絡、陽絡:**指經脈的兩種類型,分別對應陰經和陽經。
  • **足太陽、足陽明、足少陽:**分別指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
  • **動:**指脈象的變化。
  • **苦:**指病症。
  • **浮、澀、緊、滑:**指脈象的性質。
  • **風、寒熱、宿食、飲、勞熱、寒血:**指致病因素。
  • **針入九分,卻至六分:**指針刺深度,九分是最深,退針至六分。

2. 上足三陽脈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臟閉。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與腰相連,大便不利,小便難,莖中痛,女子月水不利,陰中寒,子門壅絕內,少腹急;男子疝氣,兩丸上入,淋也。針入六分,卻至三分。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胃中痛,食不下,咳唾有血,足脛寒,少氣,身重,從腰上狀如居水中。

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腹滿,上脘有寒,食不下,病以飲食得之。沉澀者,苦身重,四肢不動,食不化,煩滿,不能臥,足脛痛,苦寒,時咳血,泄利黃。針入六分,卻至三分。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少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內小便血。

白話文:

如果感覺腹部前方像向內凹陷,這是足厥陰經受損。症狀包括:腹部疼痛,經期不順,子宮閉塞。

如果腹部前方像向內凹陷,這是足厥陰經受損。症狀包括:腹部疼痛連帶腰部疼痛,大便不暢,小便困難,陰莖疼痛,女性月經不順,陰部冰冷,子宮閉塞,腹部緊縮;男性則會出現疝氣,睪丸上移,尿頻。針灸時需刺入六分,然後退至三分。

如果感覺腹部中央像向內凹陷,這是足太陰經受損。症狀包括:胃痛,食慾不振,咳嗽帶血,小腿冰冷,氣短,身體沉重,感覺像泡在水中。

如果感覺腹部中央像向內凹陷,這是足太陰經受損。症狀包括:腹部脹滿,上腹部冰冷,食慾不振,疾病是由於飲食不節所致。症狀嚴重者,會感到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無法平躺,小腿疼痛,畏寒,偶爾咳嗽帶血,腹瀉且大便呈黃色。針灸時需刺入六分,然後退至三分。

如果感覺腹部後方像向內凹陷,這是足少陰經受損。症狀包括:腹部疼痛,與心臟相連的背部疼痛,尿頻。從高處墜落,內傷導致小便帶血。

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小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尻內,便血裡急,月水來,上搶心,胸脅滿拘急,股裡急也。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人體內部的一些症狀和疾病:

  • 足少陰:指的是腎經脈絡,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引起腰痠、膝蓋疼痛等症狀;
  • 小腹痛、膀胱炎:這些都是泌尿系統疾病的表現,可能伴隨有排尿困難或頻尿的情況;
  • 心悸、失眠:可能是心血管系統出了問題,也可能因為精神壓力大而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 頭暈、耳鳴:這些都是一些常見的神經衰弱症狀,可能因長期工作過度或者生活節奏不規律所造成。

以上只是一個大概的概述,具體病情還需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或需要更多幫助,請隨時向醫生提出來。

3. 上足三陰脈

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動,苦腰背痛,微澀為風癇。取陽蹺。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動,苦腰痛,癲癇,惡風,偏枯,僵仆羊鳴,𤸷痹,皮膚身體強(一作淫)痹。直取陽蹺,在外踝上三寸,直絕骨是。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動,苦少腹痛引命門,女子月水不來,絕繼復下止,陰闢寒,令人無子,男子苦少腹拘急,或失精也。後部左右彈者陰蹺也。

動,苦癲癇,寒熱,皮膚強(一作淫)痹。後部左右彈者,陰蹺也。動,苦少腹痛,裡急,腰及髖窌下相連陰中痛,男子陰疝,女子漏下不止。

白話文:

前腿兩側如果彈跳,就是陽蹺脈。如果陽蹺脈跳動,會感到腰背疼痛,稍微僵硬就是風癇症。取穴陽蹺。前腿兩側如果彈跳,就是陽蹺脈。如果陽蹺脈跳動,會感到腰痛、癲癇、怕風、半身不遂、僵直仆倒、羊鳴症、痺症、皮膚和身體麻痺。直接取穴陽蹺,在外踝骨上三寸,直抵骨頭。

腿中部兩側如果彈跳,就是帶脈。如果帶脈跳動,會感到小腹痛,痛到命門,女性月經不來,或者斷斷續續,最後停止,陰寒導致不孕,男性會感到小腹拘急,或者遺精。

後腿兩側如果彈跳,就是陰蹺脈。如果陰蹺脈跳動,會感到癲癇、寒熱、皮膚麻痺。後腿兩側如果彈跳,就是陰蹺脈。如果陰蹺脈跳動,會感到小腹痛、裡急後重,腰部和髖骨下部相連的陰部疼痛,男性陰疝,女性漏下不止。

4. 上陽蹺陰蹺帶脈

中央直前者,手少陰也。動,苦心痛微堅,腹脅急。實堅者,為感忤;純虛者,為下利,腸鳴。滑者,為有娠,女子陰中癢痛,痛出玉門上一分前。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動,苦心痛,面赤,食苦,咽多,喜怒。微浮者,苦悲傷,恍惚不樂也。澀為心下寒。沉為恐怖,如人捕之狀也。

時寒熱,有血氣。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動,苦咳逆,氣不得息。浮為內風。緊澀者,胸中有積熱,時咳血也,有沉熱。上手三陰脈。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肌肉痹癢。

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動,苦顛,僵仆羊鳴,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癲疾。直取客主人,兩陽維脈,在外踝絕骨下二寸。

白話文:

手少陰經位於身體中央偏前,病變時會感到心痛、腹部兩側絞痛,且身體微硬。如果病情加重,則會導致飲食不消化、腹瀉和腸鳴。如果經脈滑利,則可能懷孕,女性會感到陰部瘙癢疼痛,痛感位於玉門穴上方的三分之一處。手心主經位於身體中央,病變時會感到心痛、面紅、喜食苦味、喉嚨乾燥、情緒易怒。如果經脈微浮,則會感到悲傷、精神恍惚。如果經脈澀滯,則會感到心下寒涼。如果經脈沉重,則會感到恐懼,像被捕獲一樣。

手太陰經位於身體中央偏後,病變時會感到咳嗽、呼吸困難。如果經脈浮起,則可能是內風。如果經脈緊澀,則會感到胸中有熱氣,經常咳血,並且伴有沉熱感。以上三條經脈屬於上肢的三陰經。

陽維脈從手少陰經斜行至太陽經,病變時會感到肌肉痠痛、瘙癢。

陽維脈從手少陰經斜行至太陽經,病變時會感到頭昏眼花、肢體僵硬、手足相引,嚴重者會失音,不能說話,還會出現癲癇。陽維脈在外踝下方的兩個寸處,可以治療客主人病。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癲癇,僵仆羊鳴。

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動,苦僵仆,失音,肌肉淫,癢痹。汗出惡風。

脈來暫大暫小,是陰絡也(一作結)。動,苦肉痹,應時自發,身洗洗也。

脈來暫小暫大者,是陽絡也。(一作結)。動,苦皮膚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也。

肺脈之來也。如循榆葉,曰平。如風吹毛,曰病。狀如連珠者死,期丙丁日,禺中日中。

心脈之來也,如反筍莞大,曰平。如連珠,曰病。前曲後居如帶鉤者,死。期壬癸日,人定夜半。

肝脈之來也,搏而弱,曰平。如張新弓弦,曰病。如雞踐地者,死。期庚辛日,晡時日入。

白話文:

少陽經脈斜行至厥陰經脈,這條經脈稱為陰維脈。陰維脈出現問題,容易導致癲癇、肢體僵硬、發出羊叫般的聲音。

少陽經脈斜行至厥陰經脈,這條經脈稱為陰維脈。陰維脈出現問題,容易導致肢體僵硬、失聲、肌肉無力、皮膚發癢、麻木,還會出汗怕風。

脈象時而強時而弱,這條經脈稱為陰絡脈。陰絡脈出現問題,容易導致肌肉麻痹,疼痛發作時間固定,全身無力。

脈象時而弱時而強,這條經脈稱為陽絡脈。陽絡脈出現問題,容易導致皮膚疼痛,下半身麻木,出汗並且感到寒冷。

肺經脈象正常時,摸起來像榆葉一樣平滑。如果像風吹毛髮一樣,就表示生病了。如果脈象像串珠一樣,就會死亡,預計在丙丁日、下午時分死亡。

心經脈象正常時,摸起來像反轉的筍尖一樣粗大。如果像串珠一樣,就表示生病了。如果脈象彎曲像帶鉤一樣,就會死亡,預計在壬癸日、晚上人定時分死亡。

肝經脈象正常時,摸起來搏動微弱。如果像拉開的新弓弦一樣,就表示生病了。如果脈象像雞爪踩地一樣,就會死亡,預計在庚辛日、傍晚日落時分死亡。

脾脈之來也,阿阿如緩,曰平。來如雞舉足,曰病。如鳥之啄,如水之漏者,死。期甲乙日,平旦日出。

腎脈之來也,微細以長,曰平。來如彈石,曰病。去如解索者,死,期戊己日,食時、日昳、黃昏、雞鳴。

寸口中脈躁竟尺,關中無脈應,陽干陰也。動,苦腰背、腹痛,陰中若傷,足寒。刺足太陽,少陰直絕骨,入九分,灸太陰五壯。尺中脈堅實竟尺,寸口無脈,應陰乾陽也。動,苦兩脛腰重,少腹痛,癲疾。刺足太陰踝上三寸,針入五分。又灸太陽、陽蹺,在足外踝上三寸直絕骨是也。

寸口脈緊,直至魚際下,小按之如持維子(一作雞毛)狀,其病腸鳴,足痹痛酸,腹滿,不能食,得之寒濕。剌陽維,在外踝上三寸間也,入五分。此脈出魚(一作原)際。

白話文:

脾脈跳動緩慢,像輕輕的呼吸,則身體正常。跳動如雞抬腳,則有病。如果像鳥啄食,或像水滴般,則將要死亡。病發時間在甲乙日,也就是平旦日出時。

腎脈跳動細微而綿長,則身體正常。跳動像彈石一樣,則有病。如果像解開繩索一樣,則將要死亡,病發時間在戊己日,也就是食時、日昳、黃昏、雞鳴時。

如果寸口脈跳動到尺脈卻停止,關脈沒有脈搏應答,說明陽氣衰微,陰氣過盛。這時病人會感到腰背、腹部疼痛,陰部有受傷的感覺,腳冰冷。治療方法是刺足太陽穴,穿透少陰穴直抵骨頭,深入九分,並灸太陰穴五壯。

如果尺脈跳動到寸脈卻停止,寸口脈沒有脈搏應答,說明陰氣衰微,陽氣過盛。這時病人會感到兩腿、腰部沉重,少腹疼痛,還會出現癲癇。治療方法是刺足太陰穴,在踝骨上方三寸處,針入五分。另外,還要灸太陽穴和陽蹺穴,也就是在足外踝上三寸處,直抵骨頭的位置。

如果寸口脈跳動緊緊的,一直延伸到魚際穴下,輕輕按壓時感覺像握著雞毛一樣,說明病人腸鳴腹痛,足部麻木酸痛,腹部脹滿,無法進食,這是寒濕入侵引起的。治療方法是刺陽維穴,在足外踝上三寸處,針入五分。這個脈象是在魚際穴附近出現的。

寸口脈沉著骨,反仰其手,乃得之,此腎脈也。動,苦少腹痛,腰體酸,癲疾。刺腎俞,入七分。又刺陰維,入五分。初持寸口中脈,如細堅狀,久按之,大而深。動,苦心下有寒,胸脅苦痛,陰中痛,不欲近丈夫也,此陰逆。刺期門,入六分。又刺腎俞,入五分,可灸胃脘七壯。

初持寸口中脈,如躁狀洪大,久按之,細而牢堅。動,苦腰腹相引痛,以下至足胻重也,不能食。刺腎俞,入四分至五分,亦可灸胃脘七壯。

尺寸俱沉,但有關上脈,苦寒,心下痛。

尺寸俱沉,關上無有者,苦心下喘。

尺寸俱數,有熱;俱遲,有寒。

尺寸俱微,厥,血氣不足,其人少氣。

白話文:

一、寸口脈沉著骨,反仰其手,乃得之,此腎脈也。

診脈時,若脈象沉入骨中,需要反手仰掌才能摸到,這就是腎脈。

動,苦少腹痛,腰體酸,癲疾。刺腎俞,入七分。又刺陰維,入五分。

若腎脈跳動,則會出現少腹疼痛、腰痠背痛、癲癇等症狀。治療方法是針刺腎俞穴,針深七分。也可以針刺陰維穴,針深五分。

初持寸口中脈,如細堅狀,久按之,大而深。動,苦心下有寒,胸脅苦痛,陰中痛,不欲近丈夫也,此陰逆。刺期門,入六分。又刺腎俞,入五分,可灸胃脘七壯。

剛開始診脈時,脈象如細小的堅硬物,按壓久了之後,脈象變大而深沉。若脈象跳動,則會出現心下有寒氣、胸脅疼痛、陰部疼痛、不願接近丈夫等症狀,這是陰氣逆亂。治療方法是針刺期門穴,針深六分。也可以針刺腎俞穴,針深五分,並灸胃脘穴七壯。

初持寸口中脈,如躁狀洪大,久按之,細而牢堅。動,苦腰腹相引痛,以下至足胻重也,不能食。刺腎俞,入四分至五分,亦可灸胃脘七壯。

剛開始診脈時,脈象如躁動的洪大波浪,按壓久了之後,脈象變細而堅硬。若脈象跳動,則會出現腰腹疼痛相連,並向下延伸至腳踝,導致腳踝沉重,無法進食。治療方法是針刺腎俞穴,針深四分至五分。也可以灸胃脘穴七壯。

尺寸俱沉,但有關上脈,苦寒,心下痛。

診脈時,寸關尺三脈都沉,但關脈稍稍浮出,則會出現心下寒痛。

尺寸俱沉,關上無有者,苦心下喘。

診脈時,寸關尺三脈都沉,但關脈完全沒有,則會出現心下喘息。

尺寸俱數,有熱;俱遲,有寒。

診脈時,寸關尺三脈都跳動頻繁,代表有熱症;三脈都跳動緩慢,代表有寒症。

尺寸俱微,厥,血氣不足,其人少氣。

診脈時,寸關尺三脈都非常微弱,代表氣血不足,並且出現昏厥,患者容易氣虛乏力。

尺寸俱濡弱,發熱,惡寒,汗出。(一云內溫熱,手足逆冷,汗出)

寸口沉,胸中痛,引背。(一云短氣)

關上沉,心痛,上吞酸。

尺中沉,引背痛。

寸口伏,胸中有逆氣。

關上伏,有水氣,泄溏。

尺中伏,水穀不消。

寸口弦,胃中拘急。(一作心下愊愊)

關上弦,胃中有寒,心下拘急。

尺中弦,少腹、臍下拘急。

寸口緊,頭痛,逆氣。

關上緊,心下痛。

尺中緊,臍下少腹痛。

寸口澀,無陽,少氣。

關上澀,無血,厥冷。

尺中澀,無陰,厥冷。

寸口微,無陽,外寒。

關上微,中實(一作胃虛),能食,故里急。(一作無胃氣)

白話文:

手腳都濕冷,發燒,怕冷,出汗。(也有人說內裡溫熱,手腳冰冷,出汗)

寸口脈沉,胸部疼痛,痛到背部。(也有人說呼吸急促)

關上脈沉,心臟疼痛,往上吞酸。

尺中脈沉,背部疼痛。

寸口脈伏,胸中有逆氣。

關上脈伏,有水氣,腹瀉稀薄。

尺中脈伏,水谷消化不良。

寸口脈弦,胃部拘緊。(也有人說心下緊縮)

關上脈弦,胃中有寒氣,心下拘緊。

尺中脈弦,下腹部、臍下拘緊。

寸口脈緊,頭痛,逆氣。

關上脈緊,心下疼痛。

尺中脈緊,臍下腹部疼痛。

寸口脈澀,沒有陽氣,氣短。

關上脈澀,沒有血氣,四肢冰冷。

尺中脈澀,沒有陰氣,四肢冰冷。

寸口脈微,沒有陽氣,外寒。

關上脈微,脾胃虛弱(也有人說胃氣虛),能吃,但肛門急迫。(也有人說沒有胃氣)

尺中微,無陰,厥冷,腹中拘急。

寸口滑,胸滿逆。

關上滑,中實逆。

尺中滑,下利,少氣。

寸口數,即吐。

關上數,胃中有熱。

尺中數,惡寒,小便赤黃。

寸口實,即生熱;虛,即生寒。

關上實,即痛;虛,即脹滿。

尺中實,即小便難,少腹牢痛;虛,即閉澀。

寸口芤,吐血;微芤,衄血。

關上芤,胃中虛。

尺中芤,下血;微芤,小便血。

寸口浮,其人中風,發熱、頭痛。

關上浮,腹痛,心下滿。

尺中浮,小便難。

寸口遲,上焦有寒。

關上遲,弱無胃氣有熱。

尺中遲,下焦有寒,背痛。

白話文:

尺脈微弱,沒有陰氣,手腳冰冷,腹部拘緊。

寸脈滑利,胸悶氣逆。

關脈滑利,腹部脹滿,氣逆。

尺脈滑利,腹瀉,氣短。

寸脈脈象快速,容易嘔吐。

關脈脈象快速,胃中發熱。

尺脈脈象快速,怕冷,小便顏色深黃。

寸脈有力,容易發熱;脈象虛弱,容易著涼。

關脈有力,容易腹痛;脈象虛弱,容易腹脹。

尺脈有力,容易小便困難,小腹疼痛;脈象虛弱,容易小便閉塞。

寸脈脈象細小,容易吐血;脈象稍微細小,容易鼻出血。

關脈脈象細小,胃氣虛弱。

尺脈脈象細小,容易便血;脈象稍微細小,容易血尿。

寸脈浮大,容易中風,發燒、頭痛。

關脈浮大,腹痛,心下脹滿。

尺脈浮大,容易小便困難。

寸脈脈象緩慢,上焦寒氣重。

關脈脈象緩慢,體弱無胃氣,胃中發熱。

尺脈脈象緩慢,下焦寒氣重,背部疼痛。

寸口濡,陽弱,自汗出。

關上濡,下重。

尺中濡,少血,發熱,惡寒。

寸弱,陽氣少。

少關(無缺)

尺弱,少血。

白話文:

寸口處皮膚濕潤,表示陽氣虛弱,會自然出汗。關節部位溼潤,表示下半身沈重。尺部溼潤且血液量減少,出現發燒、畏寒的情況。寸位較為薄弱,代表陽氣不足。小指側(即少関)也相對地薄弱,而血液量亦有所減少。尺部薄弱,血液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