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五

肝脾俱至,則穀不化。肝多即死。

肺肝俱至,則癰疽,四肢重。肺多即死。

心肺俱至,則痹,消渴,懈怠。心多即死。

腎心俱至,則難以言,九竅不通,四肢不舉。腎多即死。

脾腎俱至,則五臟敗壞。脾多即死。

肝心俱至,則熱甚痸瘲,汗不出,妄見邪。

肝腎俱至,則疝瘕,少腹痛,婦人月使不來。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則為腫。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腎雍,腳下至少腹滿,𦯓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心脈滿大,癇痸筋攣。

肝脈小急,癇痸筋攣。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

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溫身熱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者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緊急,皆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順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搏,血衄身有熱者死。脈來如懸鉤,浮,為熱。

脈至如喘,名曰氣厥。氣厥者,不知與人言。(《素問》《甲乙》作暴厥)

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十至以上,是為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

脈至如火新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

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木葉落作棗華)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脈至如泥丸,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素問》莢作葉)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微見四十日死。(《甲乙》作交棘)。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是大腸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脈至如委土(《素問》作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一作藟)發死。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也,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熟,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舂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問曰:嘗以春二月中,脈一病人,其脈反沉。師記言:到秋當死。其病反愈,到七月復病,因往脈之,其脈續沉。復記言:至冬死。

白話文:

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五

肝脾同時病重,則食物無法消化吸收;肝臟病重則很快死亡。

肺肝同時病重,則會長癰疽,四肢沉重;肺臟病重則很快死亡。

心肺同時病重,則會患痹症、消渴症,且身體倦怠;心臟病重則很快死亡。

腎心同時病重,則難以說話,九竅不通,四肢抬不起來;腎臟病重則很快死亡。

脾腎同時病重,則五臟都會衰敗;脾臟病重則很快死亡。

肝心同時病重,則會發高燒、抽搐,汗出不來,還會胡言亂語,見到不存在的事物。

肝腎同時病重,則會患疝氣、腹痛,婦女月經不來。

肝臟、腎臟、肺臟都充盈,則會導致腫脹。肺部阻塞,則會喘息,兩脅疼痛且飽滿。肝臟阻塞,則兩脅飽滿,平躺時會驚恐,且無法小便。腎臟阻塞,則從腳到下腹部都脹滿,小便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大腿腫脹且跛腳,容易半身不遂。

心脈充盈有力,則會抽搐、痙攣。

肝脈細小而急促,則會抽搐、痙攣。

肝脈急速而暴跳,如果遇到驚嚇,脈搏消失,像啞巴一樣,則不治療也會自行痊癒。

腎脈、肝脈、心脈都細小而急促,且脈搏不有力,則會患瘕症(腹部腫塊)。

腎脈和肝脈都沉弱,則為石水症(腎結石);都浮弱,則為風水症(水腫);都虛弱,則會死亡;都細小而弦急,則將要驚厥。

腎脈和肝脈都大而急促且沉弱,則為疝氣。

心脈搏動有力滑利而急促,為心疝;肺脈沉弱而搏動,則為肺疝。

脾脈外側搏動有力,但脈象沉弱,則為腸絞痛,久而久之會自行痊癒。

肝脈細小而緩慢,則為腸絞痛,容易治療。

腎脈細小而搏動沉弱,則為腸絞痛且會下血,如果身體發熱則會死亡。心臟和肝臟同時出現腸絞痛,也會下血。這兩種臟器同時患病是可以治療的;如果脈象細小沉弱而澀滯,則為腸絞痛,如果身體發熱,則會死亡,發熱七天就會死亡。

胃脈沉弱而搏動澀滯,或胃脈外側搏動有力,而心脈細小而急促,都是膈肌半身不遂的症狀,男子發病在左側,女子發病在右側,如果不出現語言障礙和舌頭轉動困難,則可以治療,三十天痊癒。如果順利痊癒則會出現語言障礙,三歲才會痊癒。不到二十歲的人,則會在三年內死亡。

脈搏有力且搏動,伴隨出血和發熱,則會死亡。脈搏浮現,像懸鉤一樣,則為熱症。

脈搏像喘息一樣,稱為氣厥。氣厥的人,無法與人說話。(《素問》、《甲乙經》作暴厥)

脈搏有力而規律,會使人突然驚厥,三四天後自行痊癒。

脈搏浮而有力,浮沉有力且規律,每呼吸十次脈搏跳動十次以上,則為經氣不足,如果症狀輕微,則九十天內會死亡。

脈搏像新燃燒的火焰,則為心精不足,像乾草一樣很快會死亡。

脈搏像散落的樹葉,則為肝氣虛弱,像樹葉凋落一樣會死亡。(“樹葉凋落”原文作“棗華”)

脈搏像客人告別一樣,脈象阻塞但有搏動,則為腎氣不足,像棗花凋謝一樣會死亡。

脈搏像泥丸一樣,則為胃精不足,像榆莢凋落一樣會死亡。(《素問》“莢”作“葉”)

脈搏像橫線一樣,則為膽氣不足,像穀物成熟一樣會死亡。

脈搏像弦線一樣,則為胞宮精氣不足,如果病人能說話,則會在霜降時死亡;如果不能說話,則可以治療。

脈搏像交錯的漆線一樣,左右兩側都有脈搏,如果症狀輕微,則四十天內會死亡。(《甲乙經》作交棘)

脈搏像湧泉一樣,浮現於肌肉之中,則為大腸氣不足,氣息微弱,像韭菜花凋謝一樣會死亡。脈搏像倒塌的泥土一樣,按壓時感覺不到,則為肌肉氣不足,身體先出現黑色,然後變白,如同藤蔓枯萎一樣會死亡。脈搏像懸掛的雍腫一樣,浮現且按壓時越來越大,則為十二經脈氣不足,像水凝固一樣會死亡。

脈搏像倒臥的刀子一樣,浮現且稍微急促,按壓時堅硬而急促,則為五臟衰敗,寒熱症狀集中在腎臟,這種情況病人無法坐,會在立春時死亡。脈搏像丸子一樣滑利且按壓不到,則為大腸氣不足,像棗葉萌生一樣會死亡。脈搏像舂米一樣,使人容易恐懼,不願坐臥,站立時總是傾聽聲音,則為小腸氣不足,會在秋季死亡。

有人問:曾經在春二月,診治一個病人,脈象反常地沉弱。老師說:到秋天就會死亡。但是這個病人的病情卻好轉了,到七月又病發了,再次診脈,脈象仍然沉弱。老師又說:到冬天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