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平卒屍厥脈證第一

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於臟即死,入於腑即愈,此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為入臟,即死;如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而復自愈。

白話文:

寸口脈沉大且滑,沉代表實證,滑則代表氣的運行。當實和氣互相抵觸,若血氣進入臟器就會導致死亡,而若進入腑部則可能會痊癒。這就是卒厥的情況。若不懂得病情,觀察到病人脣色發青、身體冰冷,表示病情已進入臟器,可能會致命;如果身體溫暖且出汗,則表示病情進入腑部,可能會自行恢復。

2. 平痓濕暍脈證第二

(痓一作痙)

太陽病,發熱無汗,而反惡寒者,名剛痓。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者,名柔痓。(一云惡寒)

太陽病,發熱,其脈沉而細者,為痓。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論云:發其汗太多,因致痓)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動搖者,為痓。(論云: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葛根湯主之。剛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其人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白話文:

太陽病發燒卻不流汗,反而怕冷的,叫做剛痓。太陽病發燒且流汗,卻不怕冷的,叫做柔痓。太陽病發燒,脈象沉細的,也是痓。太陽病發燒後出汗,又導致痓的,病人身體發熱,腳卻冰冷,脖子僵硬,怕冷,偶爾頭熱,臉紅,眼白發紅,只有頭部不停搖晃,就是痓。太陽病不流汗,反而小便減少,氣上衝胸口,嘴巴緊閉說不出話,快要變成剛痓的,可以用葛根湯治療。剛痓發作,胸口滿悶,嘴巴緊閉,躺著無法安穩,腳抽筋,患者一定會磨牙,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痓病,發其汗已,其脈涻涻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必痓。(一云:痓脈出欲已)。

痓脈來,按之築築而弦,直上下行。

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夫風病,下之則痓。復發其汗,必拘急。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沉遲,此為痓,栝蔞桂枝湯主之。痓病,有灸瘡,難療。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其汗,汗出則痓。太陽病,關節疼煩,脈沉而緩者,為中濕。(論云:中濕為濕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病者一身盡疼(一云疼煩),發熱,日晡即劇,此為風濕。汗出所致也。

白話文:

痓病,發汗之後,脈搏跳動如蛇行,肚子突然脹大,表示病症快要好轉。但如果脈搏仍然如舊,反而變得沉伏而弦緊,就一定會患上痓病。(也有人說,痓病的脈象出現,預示著病症快要痊癒)。

痓病的脈象出現時,按壓脈搏會感覺到跳動沉重而弦緊,並且直上直下。

痓病患者,其脈搏沉伏而堅硬,直上直下。

風病,如果使用瀉下法治療,就會導致痓病。再次發汗,必然會導致身體拘緊。

太陽病,症狀齊備,身體強健,卻感到沉重而發熱,脈搏沉而遲緩,這就是痓病,可以用栝蔞桂枝湯治療。痓病患者,如果有灸瘡,很難治療。灸瘡患者,即使身體疼痛,也不可發汗,因為出汗會導致痓病。太陽病,關節疼痛煩躁,脈搏沉而緩慢,這是中濕。 (《傷寒論》說:中濕就是濕痹的徵兆,患者小便不利,大便反而通暢,應該著重於利小便)。患者全身疼痛(也有人說疼痛煩躁),發熱,到了下午病情加重,這是風濕,是由出汗造成的。

(論云: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而身色熏黃也。濕家之為病,其人但頭汗出,而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滿,小便利(一云不利),舌上如苔,此為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飲而不能飲,則口燥也。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問曰:風濕相搏,身體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師云此可發汗,而其病不愈者,何也?答曰;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續在,是故不愈。若治風濕者,發其汗,微微似欲出汗者,則風濕俱去也。

白話文:

論曰此病是由於汗出後受風,或長期受寒所導致。

濕家之病,全身疼痛,發熱,面色發黃。濕家之病,患者頭部會出汗,背部僵硬,想要蓋被子靠近火。如果瀉下過早,則會嘔吐,或胸悶,小便不利,舌苔如同苔蘚,這是因為丹田有熱,胸部有寒,口渴想喝水卻喝不下,所以口乾。

濕家瀉下後,額頭出汗,微微喘氣,小便不利者,會死亡。如果腹瀉不止,也會死亡。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湯加朮四兩,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湯主之。

病人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即愈。(論云:濕家病,身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窒而煩)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朮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患者喘息、頭痛、鼻塞且煩躁,脈象有力,能正常飲食,腹中無恙,並非真正生病。病因是頭部寒濕,所以鼻塞,將藥物塞入鼻腔就能治癒。(古書記載:濕邪入侵,患者會感到身體疼痛,發熱,臉色發黃,喘息,頭痛,鼻塞且煩躁)

患者患傷寒八、九天,風邪和濕邪交搏,導致身體疼痛,無法翻身,沒有嘔吐或口渴,脈象浮緩虛弱且澀,可用桂枝附子湯治療。若患者同時伴有大便乾燥,小便通暢的情況,則可用朮附子湯來治療。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太陽中熱,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白虎湯主之。

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膚中所致也,瓜蒂湯主之。

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熱,口前開,板齒燥。若發其汗,惡寒則甚,加溫針,則發熱益甚,數下之,淋復甚。

白話文:

風濕互相影響,導致骨節疼痛難受,牽扯疼痛,無法屈伸,靠近患處就痛得更厲害,還會出汗、呼吸短促、小便不順暢,怕風不想脫衣服。如果身體稍微腫脹,可以用甘草附子湯治療。

太陽經脈熱盛,也就是中暑了。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出汗、怕冷、身體發熱口渴,可以用白虎湯治療。

太陽經脈中暑,身體發熱、疼痛沉重,脈象微弱,這是夏天喝了冷水,寒氣入侵皮膚導致的,可以用瓜蒂湯治療。

太陽經脈中暑,發熱怕冷,身體沉重疼痛,脈象弦細而滑,小便量少,毛髮豎立,手腳冰冷,稍微勞累就會發熱,嘴巴張開,牙齒乾燥。如果要讓患者出汗,反而會加重怕冷的症狀。如果用溫針灸,反而會讓發熱更加嚴重,多次施針後,小便會更加頻繁。

3. 平陽毒陰毒百合狐惑脈證第三

陽毒為病,身重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或走,或見鬼,或吐血下痢,其脈浮大數,面赤斑斑如錦文,喉咽痛,唾膿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有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後變成陽毒,升麻湯主之。陰毒為病,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或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

或服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甘草湯主之。百合之為病,其狀常默默欲臥,復不能臥,或如強健人,欲得出行,而復不能行,意欲得食,復不能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飲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朝至口苦,小便赤黃,身形如和,其脈微數,百脈一宗,悉病,各隨證治之。百合病,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見於陽者,以陰法救之。

白話文:

陽毒為病

當陽毒入侵身體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身體沉重,腰背疼痛
  • 煩悶不安,胡言亂語
  • 躁動不安,甚至出現幻覺,看見鬼魂
  • 嘔血、腹瀉
  • 脈象浮大而數,面色泛紅,佈滿紅斑,如同錦繡
  • 喉嚨疼痛,唾液帶有膿血

陽毒發病後五天內可治療,但到了第七天就難以治療了。

陽毒的成因

  • 傷寒發病一、兩天後,就可能轉化成陽毒。
  • 服用藥物後,出現嘔吐或腹瀉,也可能導致陽毒。

治療陽毒

  • 可使用升麻湯治療。

陰毒為病

當陰毒入侵身體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身體沉重,背部僵硬
  • 腹部絞痛
  • 咽喉不適
  • 毒氣侵犯心臟,心下部位堅硬
  • 呼吸短促,喘不過氣
  • 嘔吐
  • 嘴脣發青,面色發黑
  • 四肢厥冷
  • 脈象沉細而緊數,身體感覺像是被打了一樣

陰毒發病後五、六天內可治療,但到了第七天就難以治療了。

陰毒的成因

  • 傷寒初期,發病一、兩天後,就可能轉化成陰毒。
  • 服用藥物六、七天以上,甚至十天後,也可能導致陰毒。

治療陰毒

  • 可使用甘草湯治療。

百合之病

百合之病的症狀表現為:

  • 患者經常沉默寡言,想要躺下休息,卻又無法躺下。
  • 或是像身體健康的人一樣,想要出門,卻又無法出門。
  • 想要吃東西,卻又無法進食。
  • 時而感到舒適,時而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感到厭惡。
  • 既不像寒症,也不像熱症。
  • 早上起牀後口苦,小便顏色呈黃紅色。
  • 身體看起來像是正常人,但實際上身體虛弱。
  • 脈象微弱而數,全身經絡都受到影響。

百合之病的治療方法,要根據患者體質和症狀進行調整。

  • 如果患者屬於陰虛體質,就應該用陽性藥物治療。
  • 如果患者屬於陽虛體質,就應該用陰性藥物治療。

註:

以上文字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情況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診斷和治療。

見陽攻陰,復發其汗,此為逆,其病難治;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為逆,其病難治。(《千金方》云:見在於陰而攻其陽,則陰不得解也,復發其汗為逆也。見在於陽而攻其陰,則陽不得解也,復下之,其病不愈)狐惑為病,其氣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狐惑之病,並不欲飲食,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

其毒蝕於上者,則聲喝,其毒蝕於下部者,咽乾。蝕於上部,瀉心湯主之。蝕於下部,苦參湯淹洗之,蝕於肛者,雄黃熏之。其人脈數,無熱,微煩,默默欲臥,汗出,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鳩眼,得之七、八日,目四眥黃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病人或從呼吸,上蝕其咽,或從下焦,蝕其肛陰,蝕上為惑,蝕下為狐。

狐惑病者,豬苓散主之。

白話文:

治療疾病時,若看到陽氣攻擊陰氣,卻反過來讓病人出汗,這叫做逆治,病就難治了;看到陰氣攻擊陽氣,卻反過來讓病人腹瀉,這也是逆治,病也難治。狐惑病的症狀類似傷寒,病人昏昏欲睡,眼睛睜不開,躺下又坐起來,不舒服,喉嚨潰瘍叫惑,陰部潰瘍叫狐。患者不喜歡吃東西,聞到食物就覺得臭,臉色忽紅忽白忽黑。潰瘍在上部,會發出嘶啞的聲音;潰瘍在下部,就會口乾舌燥。上部潰瘍,用瀉心湯治療;下部潰瘍,用苦參湯浸洗;肛門潰瘍,用雄黃燻蒸。患者脈搏快,沒有發燒,只是輕微煩躁,昏昏欲睡,出汗,病程初期三到四天,眼睛紅得像鴿子眼,病程七到八天,眼角會出現黃黑色的斑點,如果能吃東西,就表示膿已形成,用赤小豆當歸散治療。患者也可能從呼吸道往上潰瘍到咽喉,或從下焦往下潰瘍到肛門和陰部,上部潰瘍稱為惑,下部潰瘍稱為狐。狐惑病可以用豬苓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