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四 (7)
卷四 (7)
1. 診損至脈第五
前後去為絕。掌上相擊,堅如彈石,為上脈虛盡,下脈尚有,是為有胃氣(上脈盡,下脈堅如彈石,為有胃氣)。上下脈皆盡者,死;不絕不消者,皆生,是損脈也。至之為言,言語音深遠,視憒憒,是志之至也;身體粗大飲食暴多,是意之至也;語言妄見,手足相引,是魂之至也;蘢蔥華色,是魄之至也;脈微小不相應,呼吸自大,是神之至也。是至脈之法也。
死生相應,病各得其氣者生,十得其半也。黃帝曰:善。
白話文:
脈象前後消失稱為絕脈。如果掌上的脈搏相觸擊,堅硬如同彈石,表示上焦的脈氣已盡,但下焦的脈氣尚存,這是還有胃氣的徵兆。(上焦脈氣已盡,下焦脈搏堅硬如彈石,表示還有胃氣)。如果上下焦的脈氣都消失,則病人會死亡;如果脈氣沒有消失也沒有減弱,則病人會活,這是損傷脈象。
所謂「至脈」,是指:聲音低沉深遠,視力模糊不清,這是心志衰竭的徵兆;身體肥胖,飲食過度,這是意志衰竭的徵兆;說話胡言亂語,手腳抽搐,這是魂魄受損的徵兆;面色青紫,這是魄神受損的徵兆;脈搏微弱細小,彼此不相應,呼吸急促,這是精神衰竭的徵兆。這些都是至脈的表現。
生死與脈象相應,疾病各有其氣機表現,能得到一半的氣機就能活下來。黃帝說:很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