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診損至脈第五

人十息脈九十動,氣行一丈二尺。一備之氣,脈百八十動,氣行二丈四尺。一周於身,氣過三百六十度,再遍於身,不及五節,一時之氣而重至。諸脈浮澀者,五臟無精,難治。一陰三陽是也(四至而緊則奪形)。脈五至者,死。一呼而脈五動,氣行六寸半(當行七寸半)。

人一息脈十一動,氣行尺三寸(當行尺五寸)。人十息脈百一十動,氣行丈三尺(當行丈五尺)。一備之氣,脈二百二十動,氣行二丈六尺(當行三丈)。一周於身三百六十五節,氣行過五百四十度。再周於身,過百七十度。一節之氣而至此。氣浮澀,經行血氣竭盡,不守於中,五臟痿痟,精神散亡。

脈五至而緊則死,三陰(一作二)三陽是也,雖五猶末,如之何也。脈一損一乘者,人一呼而脈一動,人一息而脈再動,氣行三寸。十息脈二十動,氣行三尺。一備之氣,脈四十動,氣行六尺,不及周身百八十節。氣短不能周遍於身,苦少氣,身體懈墮矣。脈再損者,人一息而脈一動,氣行一寸五分。

人十息脈十動,氣行尺五寸。一備之氣,脈二十動,氣行三尺,不及周身二百節。疑氣血盡,經中不能及,故曰離經。血去不在其處,小大便皆血也。脈三損者,人一息復一呼而脈一動。十息脈七動,氣行尺五寸(當行尺五分)。一備之氣,脈十四動,氣行三尺一寸(當行二尺一寸)。

不及周身二百九十七節,故曰爭,氣行血留,不能相與俱微。氣閉實則胸滿臟枯,而爭於中,其氣不朝,血凝於中,死矣。脈四損者,再息而脈一動。人十息脈五動,氣行七寸半。一備之氣,脈十動。氣行尺五寸。不及周身三百一十五節,故曰亡血,亡血者,忘失其度,身羸疲,皮裹骨。

故氣血俱盡,五臟失神,其死明矣。脈五損者,人再息復一呼而脈一動。人十息脈四動,氣行六寸。一備之氣,脈八動,氣行尺二寸。不及周身三百二十四節,故曰絕。絕者,氣急,不下床,口氣寒,脈俱絕,死矣。

岐伯曰:脈失四時者為至啟,至啟者,為損至之脈也。損之為言,少陰主骨為重,此志損也;飲食衰減,肌肉消者,是意損也;身安臥,臥不便利,耳目不明,是魂損也;呼吸不相通,五色不華,是魄損也;四肢皆見脈為亂,是神損也。大損三十歲,中損二十歲,下損十歲。

損,各以春、夏、秋、冬。平人,人長脈短者,是大損,三十歲;人短脈長者,是中損,二十歲;手足皆細,是下損,十歲;失精氣者,一歲而損;男子,左脈短,右脈長,是為陽損,半歲;女子,右脈短,左脈長,是為陰損,半歲。春,脈當得肝脈,反得脾、肺之脈,損;夏,脈當得心脈,反得腎、肺之脈,損;秋,脈當得肺脈,反得肝、心之脈,損;冬,脈當得腎脈,反得心、脾之脈,損。當審切寸口之脈,知絕不絕。

白話文:

診損至脈第五

人的呼吸十次,脈搏跳動九十次,氣血運行一丈二尺。一次完整的呼吸,脈搏跳動一百八十次,氣血運行二丈四尺。氣血運行一周遍及全身,經過三百六十個穴位,再次循環時,還未遍及全身五個節段,氣血就再次回到原點。脈象浮澀者,五臟精氣不足,難以治療,屬於一陰三陽的脈象(四次脈搏跳動緊迫則奪取形體)。脈搏五次跳動者,將死。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五次,氣血運行六寸半(應為七寸半)。

人的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十一動,氣血運行一尺三寸(應為一尺五寸)。呼吸十次,脈搏跳動一百一十次,氣血運行一丈三尺(應為一丈五尺)。一次完整的呼吸,脈搏跳動二百二十次,氣血運行二丈六尺(應為三丈)。氣血運行一周遍及全身三百六十五個節段,運行超過五百四十個穴位。再次循環時,經過一百七十個穴位。氣血運行一個節段就到達此處。氣血浮澀,經絡運行之氣血耗盡,不能保持在經絡之中,五臟萎縮衰弱,精神渙散消亡。

脈搏五次跳動且緊迫則死亡,屬於三陰(或作二陰)三陽的脈象,即使脈搏還未完全消失,也無可奈何。脈搏損傷一乘,是指人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一次,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兩次,氣血運行三寸。呼吸十次,脈搏跳動二十次,氣血運行三尺。一次完整的呼吸,脈搏跳動四十次,氣血運行六尺,未能遍及全身一百八十個節段。氣短,不能周遍全身,感到氣短乏力,身體倦怠。脈搏損傷兩乘,是指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一次,氣血運行一寸五分。

呼吸十次,脈搏跳動十次,氣血運行一尺五寸。一次完整的呼吸,脈搏跳動二十次,氣血運行三尺,未能遍及全身二百個節段。懷疑氣血耗盡,經絡中氣血運行不暢,所以稱為「離經」。血液流失不在其位,大小便都帶血。脈搏損傷三乘,是指一次呼吸加一次呼氣脈搏跳動一次。呼吸十次,脈搏跳動七次,氣血運行一尺五寸(應為一尺五分)。一次完整的呼吸,脈搏跳動十四次,氣血運行三尺一寸(應為二尺一寸)。

未能遍及全身二百九十七個節段,所以稱為「爭」,氣血運行阻塞,不能互相協調運行。氣機閉塞壅盛則胸部滿悶,臟腑枯竭,氣血在經絡中爭奪,氣機不能正常運行,血液凝滯於經絡之中,將會死亡。脈搏損傷四乘,是指兩次呼吸脈搏跳動一次。呼吸十次,脈搏跳動五次,氣血運行七寸半。一次完整的呼吸,脈搏跳動十次,氣血運行一尺五寸。未能遍及全身三百一十五個節段,所以稱為「亡血」,亡血是指氣血運行失去正常節律,身體消瘦疲憊,皮包骨頭。

所以氣血都耗盡,五臟失去精氣,死亡是必然的了。脈搏損傷五乘,是指兩次呼吸加一次呼氣脈搏跳動一次。呼吸十次,脈搏跳動四次,氣血運行六寸。一次完整的呼吸,脈搏跳動八次,氣血運行一尺二寸。未能遍及全身三百二十四個節段,所以稱為「絕」。絕,是指氣急,不能下床,口氣寒冷,脈搏全無,死亡。

岐伯說:脈象失去四時應有的規律,稱為「至啟」,「至啟」就是損傷至極的脈象。損傷指的是:少陰主骨,骨骼損傷為重,這是指「志損」;飲食減少,肌肉消瘦,這是指「意損」;身體安臥,臥床不適,耳目不明,這是指「魂損」;呼吸不通暢,面色不華,這是指「魄損」;四肢脈象紊亂,這是指「神損」。大損傷減壽三十歲,中等損傷減壽二十歲,輕微損傷減壽十歲。

損傷,各以春夏秋冬為準。普通人,脈搏短而身體長者,是大損傷,減壽三十歲;脈搏長而身體短者,是中等損傷,減壽二十歲;手腳都細小,是輕微損傷,減壽十歲;精氣耗損,一年就損傷;男子左脈短右脈長,為陽損,減壽半年;女子右脈短左脈長,為陰損,減壽半年。春天,脈象應當是肝脈,卻出現脾脈、肺脈,是為損傷;夏天,脈象應當是心脈,卻出現腎脈、肺脈,是為損傷;秋天,脈象應當是肺脈,卻出現肝脈、心脈,是為損傷;冬天,脈象應當是腎脈,卻出現心脈、脾脈,是為損傷。應當仔細診察寸口脈象,來判斷是否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