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病可下證第七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以湯勝丸散,中病便止,不必盡三服。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屬大柴胡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屬承氣湯。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屬承氣湯證。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其心下堅者,可下之,屬承氣湯證。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為順,負者失也,互相剋賊為負。

白話文:

大法,秋季適合瀉下。

凡是可瀉下者,以湯劑比丸散更佳,治癒病症後就停止,不必一定要服用三劑。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要急於瀉下,屬於大柴胡湯的證候。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口乾舌燥者,要急於瀉下,屬於承氣湯的證候。

少陰病六七天,肚子脹滿不排便者,要急於瀉下,屬於承氣湯的證候。

少陰病,腹瀉清水,顏色青綠,心窩部位一定會疼痛,口乾舌燥者,可以瀉下,屬於大柴胡湯和承氣湯的證候。

腹瀉,三部脈象皆平緩,按壓心窩部位硬實者,可以瀉下,屬於承氣湯的證候。

陽明病與少陽病合併發病而腹瀉,脈象不浮為順利,浮為失常,互相剋制而導致脈象浮動。

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屬大柴胡、承氣湯證。

傷寒後脈沉,沉為內實(《玉函》云:脈沉實,沉實者,下之),下之解,屬大柴胡湯證。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為實。急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太陽病未解,其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汗出解。但陽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陰微者,先下之而解。屬大柴胡湯證。(陰微一作尺實)脈雙弦遲,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屬承氣湯證。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即和。病者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屬大柴胡湯證。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續在,其脈微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焦,少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屬抵當湯。

白話文:

如果脈象滑數,表示有宿食積滯,需要趕快瀉下,屬於大柴胡湯和承氣湯的證型。傷寒之後脈象沉,沉則表示內實,需要瀉下才能解除,屬於大柴胡湯的證型。傷寒六七天,眼睛看不清楚,眼球不協調,沒有表裡證,大便困難,微熱,這是實證,需要緊急瀉下,屬於大柴胡湯和承氣湯的證型。太陽病尚未解除,脈象陰陽俱停,需要先振奮,汗出才能解除。如果陽氣微弱,就先發汗;如果陰氣微弱,就先瀉下,屬於大柴胡湯的證型。脈象雙弦遲,心下堅硬,脈大而緊,表示陽中藏陰,可以瀉下,屬於承氣湯的證型。結胸症,脖子也僵硬,像柔痓一樣,瀉下之後就會好轉。病人沒有表裡證,發熱七八天,雖然脈象浮數,但可以瀉下,屬於大柴胡湯的證型。太陽病六七天,表證仍然存在,脈象微沉,卻沒有結胸,病人發狂,這是熱邪在下焦,小腹堅硬飽滿,小便自利,瀉血就能治癒。這是因為太陽病隨經而行,瘀熱停留在裡面的緣故,屬於抵當湯的證型。

太陽病,身黃,其脈沉結,少腹堅,小便不利,為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屬抵當湯證。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為血,當下之,屬抵當丸證。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屬茵陳蒿湯。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湯證。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則愈,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病者煩熱,汗出即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白話文:

太陽病,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緊結,下腹部硬實,小便排泄不暢,這是沒有出血的表現;如果小便自行通暢,病人卻像發狂一樣,這就是出血的徵兆。這屬於抵當湯的病證。傷寒患者有發熱,下腹部卻脹滿,應該小便不暢,但現在反而通暢,這是出血的表現,應該要趕快治療,這屬於抵當丸的病證。

陽明病,發熱並且出汗,這是熱氣外溢,無法使身體發黃,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卻沒有出汗,汗水只到脖子就停止,小便不暢,口渴想喝水,這是瘀熱停留在體內,身體一定會發黃,這屬於茵陳蒿湯的病證。陽明病的患者,容易健忘,一定是因為體內有積血。

之所以會健忘,是因為原本就存在著久瘀的血液,所以才會造成健忘。雖然下腹部堅硬,但大便一定是黑色的,這屬於抵當湯的病證。出汗並且神志不清的患者,胃中可能有燥屎,這是風邪引起的,等到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可以服用瀉藥。如果過早服用瀉藥,就會導致言語混亂,因為表虛里實的緣故。服用瀉藥之後就能痊癒,這屬於大柴胡湯、承氣湯的病證。

病人感到煩躁發熱,出汗後症狀就緩解,又像瘧疾一樣,在每天下午發作的,屬於陽明病。脈象強勁的,應該服用瀉藥,這屬於大柴胡湯、承氣湯的病證。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屬承氣湯證。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脅下痛,嘔則短氣,汗出,不惡寒,此為表解里未和,屬十棗湯。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之即愈。

其外未解,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屬桃仁承氣湯。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滿,屬茵陳蒿湯證。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屬大柴胡湯證。但結胸,無大熱,此為水結在胸脅,頭微汗出,與大陷胸湯。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沉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與大陷胸湯。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關於陽明病、太陽病、傷寒等疾病的一些症狀和治療方法。

  • 對於陽明病患者,如果出現譫語、潮熱,並且無法進食,可能是腸道積存了大量乾硬的糞便,需要用承氣湯治療。
  • 對於太陽中風患者,如果表症消退,出現漐漐汗出、頭痛、胸腹脹滿、嘔吐等症狀,可能是裡症未解,需要用十棗湯治療。
  • 對於太陽病患者,如果熱邪積聚在膀胱,導致神志不清、血尿,可以用瀉下藥治療。
  • 對於外感病症尚未消退的患者,需要先治療外感,之後才考慮攻裏。如果小腹緊結,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
  • 對於傷寒病患者,如果出現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滿等症狀,可以用茵陳蒿湯治療。
  • 對於傷寒病患者,如果熱邪積聚在裏,出現反覆寒熱交替,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
  • 對於傷寒病患者,如果胸部結實,但沒有明顯發熱,可能是水停積在胸脅,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
  • 對於傷寒病患者,如果胸部結實且熱,脈象沉緊,心口疼痛,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診斷和治療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辨證論治,並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指導。

陽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屬承氣湯證。陽明病,不吐下而心煩者,可與承氣湯。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而不惡寒,其體(一本作人)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為解,可攻其里。若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堅,屬承氣湯。

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滿大而不大便者,屬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下。陽明病,譫語,發潮熱,其脈滑疾,如此者,屬承氣湯。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失氣者,復與一升;如不轉失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此為裡虛,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

白話文:

陽明病的症狀與治療

陽明病的病人,常常出汗過多,津液流失,導致胃中乾燥,大便會變得堅硬。如果大便非常堅硬,病人可能會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情況,這屬於承氣湯的適用症狀。

如果陽明病患者沒有嘔吐或腹瀉,卻感到心煩意亂,也可以服用承氣湯。

陽明病患者的脈象可能呈現遲緩,雖然出汗卻不畏寒,身體沉重、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呼吸困難,並且出現潮熱現象。這種情況表明病邪已經深入內部,應當攻其裏,也就是服用承氣湯來驅除內熱。

如果患者的手腳突然大量出汗,說明大便已經變得堅硬,也屬於承氣湯的適用症狀。

如果患者體溫沒有明顯的潮熱變化,就不宜服用承氣湯。如果患者腹部脹滿但沒有排便,應該服用小承氣湯,稍微溫和胃氣,避免過度瀉下。

陽明病患者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體溫波動,脈象滑數,則屬於承氣湯的適用症狀。

如果服用承氣湯一升後,患者腹部仍然沒有排氣,可以再服用一升;如果仍然沒有排氣,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第二天如果患者仍然沒有排便,而且脈象變為微澀,說明是體內虛弱,屬於難治之症,不宜再服用承氣湯。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愈,屬承氣湯證。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屬承氣湯證。

白話文:

當兩種病症同時出現的時候(即「二陽並病」),如果太陽經症狀已經消失,但是仍然會出現陣發性的高燒、四肢濕冷且出汗、排便困難並且胡言亂語的情況,就應該使用通腑洩下的方法來治療,這就是承氣湯的適應症。如果患者的小便不暢、大便時硬時軟、偶爾會感到輕度發熱、呼吸急促無法平躺休息,那麼可能就有腸道乾結的大便阻塞問題,也需要考慮使用承氣湯進行治療。

2. 病發汗吐下以後證第八

師曰:病人脈微而澀者,此為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而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而與(仲景作欲)著復衣,冬月盛寒而與(仲景作欲)裸其體。所以然者,陽微即惡寒,陰弱即發熱,故(仲景作醫)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與(仲景作欲)著復衣。

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與(仲景作欲)裸其體。又陰脈遲澀,故知亡血。

太陽病三日,已發其汗,吐下、溫針而不解,此為壞病,桂枝復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而下之,則身體重,心悸,不可發其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裡虛,須表裡實,津液和,即自汗出愈。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白話文:

老師說:「病人脈象微弱而澀滯,這是醫生所造成的病症,因為過度發汗,又多次使用峻下之藥,導致病人失血,病情應當出現惡寒發熱,且沒有停止的時候。夏季炎熱卻讓病人穿厚衣服,冬季寒冷卻讓病人裸露身體。這是因為陽氣虛弱就怕冷,陰氣虛弱就發熱,所以過度發汗,讓陽氣更微弱,又使用峻下之藥,令陰氣更虛弱。五月時節,陽氣在體表,胃中虛寒,由於陽氣內虛,不能抵禦寒冷,所以讓病人穿厚衣服。

十一月時節,陽氣在內,胃中煩熱,由於陰氣內虛,不能抵禦炎熱,所以讓病人裸露身體。而且陰脈遲緩澀滯,所以就知道病人失血。

太陽病三天,已經發汗、吐下、溫針,但仍然沒有好轉,這就是病情惡化,桂枝也不適合使用。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就知道犯了什麼逆,根據症狀對症下藥。脈象浮數,按理應該出汗就能痊癒,但是卻使用下法,就會導致身體沉重,心悸,不能再發汗,應該讓病人自然出汗才能痊癒。這是因為尺脈微弱,說明裡虛,需要表裡雙實,津液調和,才能自然出汗而痊癒。任何疾病,只要發汗、吐下、峻下、失血,沒有津液而陰陽自行調和,都能自然痊癒。」

大下後,發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津液,勿治,其小便利,必自愈。下以後,復發其汗,必振寒,又其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其汗,表裡俱虛,其人因冒。冒家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表和,然後下之。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再三下之,不能多(多一作食),其人脅下滿,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柴胡湯復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太陽病,二、三日,終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挾熱利也。

白話文:

大力瀉下後,又讓病人大量出汗,結果病人小便不順暢,這是因為身體大量失去津液,不要治療,等到小便順暢了,就會自然痊癒。瀉下之後,又再次發汗,就容易導致寒邪入侵,而且脈象會變得微細。這是因為內外都虛弱所導致的。

太陽病,先用瀉下方法治療但沒有效果,又再次發汗,導致表裡都虛弱,病人因此受寒。受寒的人就應該讓汗水自然排出,身體就會自然痊癒。這是因為汗水能使表層溫和,所以才建議出汗。表層溫和之後,再用瀉下方法治療。如果病人得病六七天,脈象遲緩浮弱,怕風寒,手腳溫熱,醫生多次用瀉下方法治療,但沒有明顯效果,病人出現脅肋部脹滿,臉面和身體發黃,脖子僵硬,小便困難,服用柴胡湯後,必然會導致病情加重,病人原本就口渴,喝水也會嘔吐,柴胡湯也不適合再服用。吃飯時會有呃逆。

太陽病,兩三天了,一直不能躺下,只想坐起來,心口一定會感覺到堵塞,脈象又很微弱,這是因為本病是寒邪導致的。如果反而用瀉下方法治療,導致大便停止,就會出現胸悶堵塞;如果大便沒有停止,四五天後再次用瀉下方法治療,這是因為病邪夾雜熱氣而導致的。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其脈浮者,必結胸。其脈緊者,必咽痛。其脈弦者,必兩脅拘急。其脈細而數者,頭痛未止。其脈沉而緊者,必欲嘔。其脈沉而滑者,挾熱利。其脈浮而滑者,必下血。

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堅,下利不復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患者下泻,脉搏急促,但没有结胸症状,则预示着病情将要缓解。如果脉搏浮,则一定有结胸。如果脉搏紧,则一定会有咽喉疼痛。如果脉搏弦,则一定会有两胁拘紧。如果脉搏细而数,则头痛尚未停止。如果脉搏沉而紧,则一定会有想呕吐的感觉。如果脉搏沉而滑,则伴随有热邪引起的腹泻。如果脉搏浮而滑,则一定会下血。

太阳病和少阳病同时发病,而患者又采取了泻下治疗,结果形成了结胸,心下坚硬,腹泻不止,水浆难以消化,病人必然会感到心烦。如果脉搏浮紧,又采取泻下治疗,紧脉反入里,则会形成痞症,按压感觉湿润,只是气滞引起的痞块而已。伤寒病患者如果经过吐下、发汗治疗后,出现了虚烦,脉搏非常微弱,八九天后心下痞块坚硬,胁下疼痛,气上冲咽喉,头晕目眩,经脉跳动不安,久而久之会发展成痿症。

阳明病患者,不能进食,泻下治疗后病情没有缓解,患者依然不能进食。如果攻伐其热邪,一定会出现呃逆,这是因为胃中虚寒造成的。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即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其腹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為醫下之也。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吐、下、發汗後,其人脈平,而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而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針,因而煩,面色青黃,膚瞤,如此者,為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服桂枝,下之,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屬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湯。

白話文:

陽明病,脈搏缓慢,吃不下,吃了就烦躁、头晕,肯定小便困难,这是要发展成黄疸的征兆。即使泻下,肚子依然胀满,这是因为脉搏缓慢的缘故。

太阳病,寸脉迟缓,关脉浮,尺脉虚弱,患者发热、出汗,又怕冷,不呕吐,但心下痞闷,这是因为医治过度造成的。伤寒病,大吐大泻后,身体极虚,又大量出汗,患者外气郁结,再用药物逼汗,就会导致呃逆。这是因为胃中寒冷的缘故。吐泻、发汗后,患者脉象平和,但稍微烦躁,这是因为新虚不耐谷气造成的。

太阳病,医治时逼汗,结果反而发热、怕冷,又泻下,就会导致心下痞闷,这是表里俱虚,阴阳气都耗竭,没有阳气,阴气就独存。再用火针灸治,反而加重烦躁,面色青黄,皮肤抽搐,这样的情况就难治了。现在脸色微黄,手脚温暖,容易治愈。服用桂枝汤,泻下后,头项强痛,发热无汗,心下胀满微痛,小便不利,属于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汤的治法。

太陽病,先發其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屬桂枝湯。下以後,復發其汗者,則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其脈沉微,身無大熱,屬乾薑附子湯。傷寒吐、下、發汗後,心下逆滿,氣上撞胸,起即頭眩,其脈沉緊,發汗即動經,身為振搖,屬茯苓桂枝術甘草湯。發汗、吐、下以後,不解,煩躁,屬茯苓四逆湯。

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屬梔子湯。若少氣,梔子甘草湯。若嘔,梔子生薑湯。若腹滿者,梔子厚朴湯。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塞者,屬梔子湯證。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郁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

白話文:

太陽病患者,一開始就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但汗出不暢,反而用下瀉的方法,如果患者脈象浮,這樣就無法痊癒。浮脈代表病邪在體表,而下瀉法卻把病邪逼入體內,所以導致無法痊癒。現在患者脈象浮,病邪還在體表,應該用解表的方法治療才能痊癒,屬於桂枝湯的應用範圍。

患者經過下瀉治療後,又出現發汗的症狀,白天煩躁不安,夜間則安靜下來,沒有嘔吐或口渴,也沒有表證,脈象沉細,身體沒有明顯發熱,屬於乾薑附子湯的應用範圍。

傷寒患者經過吐、下、發汗治療後,出現心下脹滿,氣逆上衝胸部,起牀時頭昏眼花,脈象沉緊,一發汗就感到經絡疼痛,身體搖晃,屬於茯苓桂枝甘草湯的應用範圍。

患者經過發汗、吐、下治療後,症狀沒有緩解,仍然煩躁不安,屬於茯苓四逆湯的應用範圍。

傷寒患者經過發汗、吐、下治療後,出現虛煩失眠,嚴重者還出現反覆翻滾,心裏煩躁不安,屬於梔子湯的應用範圍。如果患者伴有氣短,可用梔子甘草湯;如果患者伴有嘔吐,可用梔子生薑湯;如果患者伴有腹脹,可用梔子厚朴湯。

患者經過發汗或下瀉治療後,出現煩熱、胸悶,屬於梔子湯的證候。

太陽病患者,病程超過十天,出現心下溫溫欲吐,胸部疼痛,大便稀溏,腹部微脹,心情煩悶,之前曾經自行服用過大量吐瀉藥的,可以用承氣湯治療。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就不要使用承氣湯。

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太陽病,重發其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屬大陷胸湯。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此為未解,屬柴胡桂枝幹薑湯。傷寒汗出,若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屬旋覆代赭湯。

大下以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可以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其痞。解表屬桂枝湯,攻痞屬大黃黃連瀉心湯。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屬白虎湯。

白話文:

想吐、胸部疼痛、輕微腹瀉,這不是柴胡湯的症狀,因為想吐說明已經吐過很多東西了。太陽病,再次出汗,又繼續瀉下,五、六天沒有大便,舌頭乾燥口渴,下午稍微發熱,從心窩到小腹堅硬飽滿,疼痛得不能靠近,屬於大陷胸湯的症狀。

傷寒病五、六天,病人已經出過汗,又繼續瀉下,胸脅部飽滿微結,小便不暢,口渴但不嘔吐,只是頭部出汗,反覆寒熱,心煩意亂,這說明病情還沒解除,屬於柴胡桂枝乾薑湯的症狀。傷寒病出汗後,如果吐瀉,病情好轉後,心窩部痞滿堅硬,打嗝不停,屬於旋覆代赭湯的症狀。

大瀉之後,不能再使用桂枝湯。出汗並且喘不過氣,沒有明顯發熱,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病大瀉之後,再次出汗,心窩部痞滿,怕冷,說明表證還沒有解除,不能攻治痞症,應該先解表,表證解除之後,再攻治痞症。解表屬於桂枝湯的範疇,攻治痞症屬於大黃黃連瀉心湯的範疇。

傷寒病吐瀉之後,七、八天病情沒有好轉,熱邪鬱結在裡,表裡都發熱,時常怕風,口渴難忍,舌頭乾燥煩躁,想喝很多水,屬於白虎湯的症狀。

傷寒吐下後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其人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神之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屬承氣湯。若下者,勿復服。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溺。

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屬白虎湯證。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即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針,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下之,即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屬梔子湯證。

白話文:

傷寒患者服用過吐下藥後病情仍未緩解,大便不通五、六天甚至十多天,患者每天下午發燒,但不畏寒,獨自說話,像是看見鬼神一樣。病情嚴重者,發燒時神志不清,胡亂抓著衣服,驚恐不安,呼吸微促,眼睛直視。脈搏弦緊者可活,脈搏澀滯者會死。病情較輕者,只發熱說胡話,屬於承氣湯的適用症。如果已經服用過下藥,就不要再服用。

三陽經病症,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嘴脣麻木,臉色暗淡,說胡話,大小便失禁。

發汗會使病人說胡話,服用瀉藥會使額頭出汗,手腳冰冷,自發汗,屬於白虎湯的症狀。

陽明病患者,脈搏浮而緊,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發熱出汗,但不畏寒,反而偏向畏熱,身體沉重,出汗後更加躁動不安,神志恍惚反倒說胡話。用溫針灸治,患者必然驚恐不安,又煩躁不安睡不著覺。服用瀉藥,就會導致胃中空虛,外邪侵犯膈膜,心中煩悶,舌苔厚,屬於梔子湯的症狀。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若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屬梔子湯證。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屬承氣湯證。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大汗若大下,而厥冷者,屬四逆湯證。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寒,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用下瀉的方法治療,患者體表發熱,手腳溫熱,沒有胸悶,心裡感到煩躁,像是餓了卻吃不下。但頭上出汗,這屬於梔子湯的證候。

陽明病,如果用下瀉的方法治療,患者心裡煩躁,胃裡有乾燥的糞便,可以攻下治療。如果患者腹部稍微脹滿,頭部僵硬而臀部鬆軟,就不可使用下瀉的方法。有乾燥糞便的,屬於承氣湯的證候。

太陽病,經過吐瀉和發汗治療後,患者稍微感到煩躁,小便次數增多,大便乾燥,可以服用小承氣湯,這樣就能痊癒。

如果大汗或大瀉後,患者出現四肢厥冷的症狀,屬於四逆湯的證候。

太陽病,如果用下瀉的方法治療,患者脈搏急促,胸部滿悶,屬於桂枝去芍藥湯的證候。如果患者稍微感到寒冷,屬於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的證候。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屬梔子湯證。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屬梔子厚朴湯。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屬梔子乾薑湯。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嘔止小安一云:嘔不止,心下急),其人鬱郁微煩者,為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而微利,此本當柴胡湯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屬柴胡加芒硝湯。

白話文:

傷寒發病五到六天,腹瀉得很厲害,身體發熱一直退不下去,胸口感到悶痛,不想解大便,屬於梔子湯的病症。

傷寒腹瀉之後,感到煩躁,肚子脹滿,躺臥不安,屬於梔子厚朴湯的病症。

傷寒病人,醫生用丸藥讓患者腹瀉,身體發熱一直退不下去,稍微感到煩躁,屬於梔子乾薑湯的病症。

傷寒病人,醫生用藥物讓患者腹瀉,之後持續腹瀉,排泄清澈的米湯樣大便,停不下來。身體疼痛,需要急救內臟。如果身體疼痛,排便自然恢復正常,就需要急救外感。救治內臟需要用四逆湯,救治外感需要用桂枝湯。

太陽病,超過十幾天,反复腹瀉,之後四到五天,柴胡證繼續存在,先服用小柴胡湯。嘔吐停止,稍微舒服些(也有人說嘔吐不止,心下急迫),患者鬱鬱寡歡,略感煩躁,說明病症未解,服用大柴胡湯,腹瀉就會停止。傷寒發病十三天,病症未解,胸脅部位脹滿,嘔吐,每天下午發熱,稍微腹瀉,原本應該用柴胡湯治療腹瀉,卻沒有腹瀉,現在反而腹瀉了,因此就知道醫生用丸藥治療腹瀉,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發熱屬於實證,先服用兩次小柴胡湯,以解除外邪,之後再服用柴胡加芒硝湯。

傷寒十三日,過經而譫語,內有熱也,當以湯下之。小便利者,大便當堅,而反利,其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自利者,其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屬承氣湯證。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即眩(一云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為結胸,屬大陷胸湯。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白話文:

患者患傷寒已經十三天了,已經過了經期,卻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情況,說明體內有熱邪,應該用湯藥瀉下。如果小便量少,大便應該堅硬,而實際上卻腹瀉,並且脈象平穩,有些醫生會用丸藥瀉下,這是錯誤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自發腹瀉,脈象應該微弱而虛,但現在脈象卻平穩,說明是內熱壅盛,屬於承氣湯的證候。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患者患傷寒八九天了,用藥瀉下之後,出現胸悶、心煩、驚恐、小便不利、神志不清、全身不能轉動,這屬於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證候。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患者因熱邪逆行而被瀉下,出現燒灼感、煩躁不安,這屬於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的證候。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即眩(一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為結胸,屬大陷胸湯。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患者患太陽病,脈象浮而數,浮代表風邪,數代表熱邪,動代表疼痛,數也代表虛弱。患者出現頭痛發熱,微微盜汗,但又怕冷,說明表證未解。醫生卻反覆瀉下,導致脈象浮數變為遲緩,頭痛轉為頭昏(也有人說胸膈內疼痛),胃氣虛弱,外邪犯胸膈,出現氣短、躁動、心煩意亂,陽氣內陷,心下部位硬結,就形成了結胸,屬於大陷胸湯的證候。如果沒有形成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症狀都沒有,只是脖子僵硬,小便不利,身體一定會發黃。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佗藥下之,柴胡證仍在,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不為逆也。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為結胸,屬大陷胸湯。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復不中與也。屬半夏瀉心湯。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之瀉心。

其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一方言忍之一日乃愈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為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屬甘草瀉心湯。傷寒,服湯藥,而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已。

白話文:

傷寒病發五、六天,病人嘔吐還發燒,符合柴胡湯的症狀,卻用其他藥物瀉下,柴胡證還在,就應該再服用柴胡湯。雖然已經瀉下,但不算逆行,病人一定會覺得身體發熱發汗,然後退燒出汗而痊癒。如果病人覺得心口脹滿而且疼痛,這就是結胸,屬於大陷胸湯的範疇。如果只是覺得心口脹滿不痛,這就是痞,柴胡湯就不適合,屬於半夏瀉心湯的範疇。因為之前已經瀉下,所以心口痞塞,就用瀉心湯來治療。

如果痞塞沒有好轉,病人感到口渴口乾,小便不利,就屬於五苓散的範疇。有句話說,忍耐一天就能治好傷寒、中風,醫生卻反過來給病人瀉下,病人就拉肚子拉了好多天,吃東西消化不良,肚子裡咕嚕咕嚕響,心口脹滿堅硬,乾嘔煩躁,不能安穩。醫生看到心口痞塞,認為病沒有好,又給病人瀉下,結果痞塞更嚴重了,這不是因為熱結,而是胃虛弱,寒氣上逆,所以才會讓心口變得堅硬,屬於甘草瀉心湯的範疇。傷寒病,服用湯藥,但是拉肚子停不下來,心口痞塞堅硬,服用瀉心湯之後。

後以佗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屬赤石脂禹餘糧湯。若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裡不解,屬桂枝人參湯。傷寒、吐後,腹滿者,與承氣湯。病者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今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不止,必夾血,便膿血。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為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沉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為難治,屬麻黃升麻湯。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遂吐,(一本作更逆吐下)食入即出,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白話文:

如果用藥物瀉下,腹瀉不止,可以用理中湯治療,效果很好。理中湯治療中焦,而腹瀉屬於下焦,這時可以用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如果腹瀉還是不止,就要利其小便。

太陽病,外證沒有消除,就多次瀉下,於是挾帶熱氣而腹瀉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和,可以用桂枝人參湯治療。傷寒、嘔吐之後,肚子脹滿的,可以用承氣湯治療。患者沒有表裡證,發熱七、八天,脈象雖然浮數,也可以瀉下。假設瀉下之後,脈數不退,現在發熱,而且食慾很好,六、七天沒有大便,這是瘀血阻滯,可以用抵當湯治療。如果脈數不退,腹瀉不止,一定是夾雜了血,大便會出現膿血。

太陽病,醫生反倒瀉下,是因為肚子脹滿時痛,屬於太陰病,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如果疼痛劇烈,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傷寒六、七天,患者瀉下之後,脈象沉遲,手腳厥逆,下部脈象不到,喉嚨不適,吐出膿血,腹瀉不止,這是難以治療的,可以用麻黃升麻湯治療。傷寒,本來就因為寒氣而腹瀉,醫生又用藥物讓患者嘔吐瀉下,寒氣阻塞更厲害,導致不停嘔吐瀉下,吃進去就吐出來,可以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