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七 (2)
卷七 (2)
1. 病發汗以後證第三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大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汗出而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即愈。
何以知其汗不徹?脈澀故以知之。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即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其汗,必吐下不止。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其堅。
白話文: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
在兩種陽症同時出現的情況下,如果太陽症狀剛開始時,用發汗法治療,汗液起初有排出,但未能完全排出,因此轉移到了陽明經,接著會持續地微汗,不再感到畏寒。如果太陽症狀尚未消除,就不應使用下藥的方式進行治療,因為這會違反治療原則。對於符合這種情況的患者,可以適當使用發汗法。
【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燻之。】
如果患者面色紅潤,表示陽氣在表層受到阻滯,應當進行解開和燻蒸治療。
【若發汗不大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汗出而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即愈。】
如果發汗效果不夠充分,無法完整地清除體內的邪氣,那麼患者會感到焦躁不安,疼痛位置不定,或在腹部或四肢,按壓找不到疼痛點。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只能坐著,這是因為汗液不能完全排出造成的。再次發汗後,病情就會得到改善。
【何以知其汗不徹?脈澀故以知之。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即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如何知道發汗效果不佳呢?脈搏的緊縮感是其跡象。在沒有診脈時,患者雙手交叉覆蓋在胸口。老師因此教導試驗讓患者咳嗽,若患者不立即咳嗽,這表示他聽不到聲音。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原因是,患者接受了過度的發汗治療,導致虛弱。
【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其汗,必吐下不止。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其堅。】
在發汗後,如果飲水過多,患者可能會喘息。用水灌入也會引起喘息。在發汗後,如果水藥不能被吞嚥,這是違反治療原則的。如果再進行發汗,患者的病情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甚至會出現嘔吐和下痢不停的情形。在陽明病的情況下,原本就有出汗現象,醫生再次進行過度的發汗,導致病情已經痊癒,但患者仍然感到微煩,病情不明確,這時可能出現大便堅硬的狀況,原因是身體失去了大量的水分,胃部乾燥所致。
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發汗多,又復發其汗,此為亡陽。皆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傷寒發其汗,身目為黃,所以然者,寒濕相摶在裡不解故也。病人有寒,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蛔。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屬桂枝加附子湯。服桂枝,大汗出,若脈但洪大,與桂枝湯。若其形如瘧,一日再三發,汗出便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服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若脈洪大,屬白虎湯。
白話文:
想知道病人一天要上幾次廁所,如果今天上了三、四次,今天又再上一次,就表示很快就會拉肚子。現在小便量很少,體內的津液應該會迴流到胃裡,所以一定會拉肚子。出很多汗,又再出汗,這是陽氣不足的徵兆。如果出現神志不清、脈搏微弱的情況,就會死亡;如果脈搏平穩,就不會死。
傷寒病發燒出汗,身體和眼睛發黃,這是因為體內寒濕之氣交纏在一起,沒有散開的緣故。病人有寒氣,又再出汗,胃裡很冷,就會吐蛔蟲。
太陽病發燒出汗,汗流不止,病人怕風,小便困難,四肢略微僵硬,難以彎曲伸展,屬於桂枝加附子湯的症狀。服用桂枝湯,出很多汗,如果脈搏只是洪大,就再服用桂枝湯。如果症狀像瘧疾,一天發作三次,出汗後就緩解,屬於桂枝二麻黃一湯的症狀。服用桂枝湯,出很多汗,口渴難忍,如果脈搏洪大,屬於白虎湯的症狀。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頗覆(仲景頗覆字作心煩)微惡寒,而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當作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而胃氣不和,譫語,可與承氣湯。重發其汗,復加燒針者,屬四逆湯。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屬桂枝湯。
發汗後,身體疼痛,其脈沉遲,屬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
白話文:
傷寒患者,脈搏浮,容易出汗,小便頻繁,略微感到寒冷,腳部抽筋,想要用桂枝湯治療表證,但患者卻突然昏厥,感到咽喉乾渴,心煩意亂,嘔吐,此時應該使用甘草乾薑湯來恢復陽氣。昏厥消失,腳部溫暖後,再使用芍藥甘草湯,患者的腳就會伸直。如果胃氣不和,神志不清,可以服用承氣湯。如果再次發汗,並且伴隨燒灼感,就需要使用四逆湯。
傷寒患者,發汗後病症消退,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感到煩躁,脈搏浮數,可以再次發汗治療,屬於桂枝湯的適應症。
發汗後,身體疼痛,脈搏沉遲,屬於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的適應症。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可以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發汗過多以後,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屬桂枝甘草湯。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賁豚,屬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發汗後,腹脹滿,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發其汗不解,而反惡寒者,虛故也,屬芍藥甘草附子湯。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宜小承氣湯。
白話文:
發汗後,不可再服用桂枝湯。
如果發汗後出現喘息,但沒有明顯發熱,可以服用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燥,煩不得眠,其人慾飲水,當稍飲之,令胃中和則愈。
發汗已,脈浮而數,復煩渴者,屬五苓散。
傷寒,汗出而渴,屬五苓散證;不渴,屬茯苓甘草湯。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屬真武湯。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屬生薑瀉心湯。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後,心中痞堅,嘔而下利,屬大柴胡湯。
白話文:
太陽病患者發汗後,如果大汗淋漓,胃部乾燥,煩躁不安,睡不著覺,想要喝水,就應該稍微喝一點,讓胃部舒服,這樣就能痊癒。
發汗後,脈搏浮而快,仍然感到煩躁口渴,屬於五苓散的症狀。
傷寒患者發汗後口渴,屬於五苓散的症狀;如果不渴,屬於茯苓甘草湯的症狀。
太陽病患者發汗後,汗出不暢,發燒,心悸,頭暈,身體顫抖不停,想要抓地,屬於真武湯的症狀。
傷寒患者發汗後,身體不適,胃部不和,心下痞硬,乾嘔,食物有臭味,脅肋下有水氣,腹部發出雷鳴聲並腹瀉,屬於生薑瀉心湯的症狀。
傷寒患者發燒,發汗後不暢,心下痞硬,嘔吐腹瀉,屬於大柴胡湯的症狀。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於胃也,屬承氣湯。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而惡寒,屬四逆湯。
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白話文:
如果患者因過度發汗而導致陽氣耗損,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情況,不可使用瀉下藥物,應該使用柴胡桂枝湯,調和營衛,通利津液,患者之後就能自行康復。
2. 病不可吐證第四
太陽病,當惡寒而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而數,此醫吐之過也。若得病一日、二日吐之,腹中飢,口不能食。三日、四日吐之,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太陽病,吐之者,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為吐之內煩也。
少陰病,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虛家亦然。
白話文:
太陽病,原本應該感到惡寒發熱,但現在卻自汗出,反而不惡寒發熱,脈象關上脈細而數,這是因為醫生過度使用吐法造成的。如果生病第一天、第二天就用吐法,患者會感到腹中飢餓,無法進食。如果生病第三天、第四天就用吐法,患者就不喜歡吃粥,反而想吃冷食,早上吃東西晚上就吐,都是因為醫生使用吐法造成的,這種情況稱為小逆。
太陽病,如果使用吐法,患者原本應該感到惡寒,但現在反而不惡寒,也不想穿衣服,這是因為吐法導致內煩。
少陰病,患者吃東西就會吐,心中溫溫欲吐卻又吐不出來,剛開始發病時,手腳冰冷,脈象弦而遲,這是因為胸中實證,不可用下法治療。如果膈膜上有寒飲,出現乾嘔的情況,也不可使用吐法,應該溫暖治療。
所有四逆厥的患者,以及虛弱體質的患者,都不可以用吐法治療。
3. 病可吐證第五
大法,春宜吐。
凡服湯吐,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病如桂枝證,其頭不痛,項不強,寸口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為胸有寒,當吐之。
病胸上諸實,胸中鬱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濁唾,下利日十餘行,其脈反遲,寸口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即止。
少陰病,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當遂吐之。宿食在上脘,當吐之。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
白話文:
如果患者胸部有實證,感到胸悶疼痛,食慾不振,想要人按壓但卻吐出濁痰,並且一天拉肚子十幾次,脈象遲緩,寸口脈微滑,這也適合採用吐法治療,吐完後病症就會減輕。
如果患者患有少陰病,一吃東西就吐,心裡覺得溫溫的想吐,但又吐不出來,應該使用吐法治療。另外,如果胃裡有積食,也應該採用吐法。
如果患者手腳冰冷,脈象時而緊縮,邪氣積聚在胸中,感到心下滿悶、煩躁不安,並且食慾不振,這就說明病症在胸中,應該使用吐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