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三 (8)
卷三 (8)
1. 肺大腸部第四
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難經》云: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春平脈。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秋平脈),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巢源》無不字)。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赤白不澤,毛折,乃死。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肺藏氣,氣舍魄。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秋金肺王。其脈浮(《千金》浮作微)澀而短,曰平脈。
反得洪大而散者(《千金》作浮大而洪),是心之乘肺,火之剋金,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一本云:日,月、年數至四,忌丙丁),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肺,子之扶母,為實邪,雖病自愈,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肺,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肺,木之陵金,為微邪,雖病即瘥。
肺脈來,泛泛輕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病;四至,脫精;五至,死;六至,命盡。手太陰脈也。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墮,咳唾血,引腰背胸,苦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肝;微緩,為痿偏風(一作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太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腰內。
小甚,為飧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瘻,在頸支掖之間,下不勝其上,其能喜酸。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皮毛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傷,皮節傷者則爪(爪字一作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氣(氣字一作毛)先死。丙篤丁死,火勝金也。
肺死臟,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上《素問》《針經》、張仲景。
白話文:
肺大腸部第四
肺部的脈象,細微而輕浮,像落下的榆莢一樣,稱為肺平。秋季以胃氣為本(《難經》記載:細微輕浮,像沿著榆葉一樣,稱為春季平脈。脈象蓬鬆,像車蓋一樣。按壓脈搏,感覺更加腫大,稱為秋季平脈)。肺部脈象不上不下,像沿著雞毛一樣,稱為肺部疾病(《巢源》沒有「不」字)。肺部脈象像漂浮的物體一樣,像風吹毛髮一樣,稱為肺部死亡。真正的肺脈來到時,脈象洪大而虛弱,像用羽毛輕觸皮膚一樣,顏色赤白無光澤,毛髮脫落,就會死亡。
秋季,胃氣充盛,毛髮光澤,稱為平脈;毛髮光澤而胃氣不足,稱為肺病;毛髮無光澤,胃氣也虛弱,稱為死亡。毛髮光澤但脈象弦緊,稱為春季疾病;脈象弦緊厲害,則稱為現患疾病。肺臟貯藏呼吸之氣,氣是魄的住所。過度喜樂則傷及魄,魄受損則會發狂,發狂的人意識不清醒,皮膚乾燥焦裂,毛髮枯萎,面色憔悴,死於夏季。秋季金氣當令,肺臟為君主之臟。其脈象浮(《千金要方》中「浮」字作「微」)澀而短,稱為平脈。
反而脈象洪大而散漫(《千金要方》作浮大而洪),這是心氣乘克肺氣,火氣剋制金氣,為外邪入侵,大逆之象,十死無生(有一種說法是:日、月、年數加起來到四,忌諱丙丁年)。反而脈象沉伏濡滑,這是腎氣乘克肺氣,腎子扶助母臟肺臟,為實邪,雖然有病,但能自愈。反而脈象洪大而緩慢,這是脾氣乘克肺氣,母臟脾臟歸助子臟肺臟,為虛邪,雖然有病,但容易治療。反而脈象弦細而長,這是肝氣乘克肺氣,木氣克制金氣,為輕微的邪氣,雖然有病,但很快就能痊癒。
肺部脈象浮現,輕微像微風吹拂鳥背上的毛髮一樣,出現一次,稱為平脈;出現三次,稱為脈象離經,為病;出現四次,稱為精氣脫落;出現五次,則死亡;出現六次,則生命終結。這是手太陰脈的表現。肺脈急促厲害,則為癲癇;稍稍急促,則為肺寒熱,倦怠,咳嗽吐血,牽連腰背胸部,苦於鼻息肉不通。脈象緩慢厲害,則為肝氣過盛;稍稍緩慢,則為痿證或偏風(一作漏風),頭以下汗出不止。脈象過大,則為脛腫;脈象稍大,則為肺痹,牽連胸背,疼痛起於腰部。
脈象過小,則為飧泄;脈象稍小,則為消瘦。脈象過於滑利,則為呃逆,氣上逆;脈象稍滑,則為上下出血。脈象過於澀滯,則為嘔血;脈象稍澀,則為鼠瘻,位於頸部腋窩之間,下部承受不住上部,患者喜食酸味。手太陰經氣絕,則皮膚焦枯。太陰經是運行氣血溫煦皮膚毛髮的經脈,氣血不能濡養則皮膚焦枯,皮膚焦枯則津液耗損,津液耗損則皮節受損,皮節受損則指甲(爪字一作皮)枯萎毛髮脫落,毛髮脫落則氣(氣字一作毛)先死。丙年重病,丁年死亡,是火氣勝過金氣。
肺臟死亡的表現是,脈象浮而虛弱,按壓脈搏,感覺軟弱無力像蔥葉一樣,向下沒有根基,則死亡。以上內容參考《素問》、《靈樞經》及張仲景的著作。
2. 腎膀胱部第五
腎象木,與膀胱合為腑(膀胱為津液之腑)。其經足少陰(足少陰腎脈也),與足太陽為表裡(足太陽膀胱脈也)。其脈沉(沉,腎脈之大形也),其相秋三月,(秋金王水相)。其王冬三月,廢春三月,囚夏三月,其死季夏六月。其王日壬癸,王時人定、夜半;其困日丙丁,困時禺中、日中;其死日戊己,死時食時、日昳。
其神志(腎之所藏者志也),其主液,其養骨,其候耳,其聲呻,其色黑,其臭腐,其液唾,其味鹹,其宜酸,其惡甘。腎俞在背第十四椎,募在京門;膀胱俞在第十九椎,募在中極。(橫骨上一寸,在臍下五寸前陷者中)上新撰。腎者北方水,萬物之所藏(冬則北方用事,王在三時之後,腎在四臟之下,故王北方也,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百蟲伏蟄(冬伏蟄不食之蟲,言有百種也),陽氣下陷,陰氣上升。
陽氣中出,陰氣烈為霜,遂不上升,化為雪霜,猛獸伏蟄,蜾蟲匿藏(陽氣下陷者,謂降於土中也。其氣猶越而升出,陰氣在上寒盛,陽氣雖升出而不能自致,因而化作霜雪。或謂陽氣中出,是十月則霜降。猛獸伏蟄者,蓋謂龍蛇冬時而潛處。螺蟲,無毛甲者,得寒皆伏蟄,逐陽氣所在,如此避冰霜,自溫養也)。
其脈為沉。沉為陰,在裡,不可發汗,發則蜾蟲出,見其霜雪(陽氣在下,故冬脈沉,溫養於臟腑,此為裡實而表虛,復從外發其汗,此為逆治,非其法也。猶百蟲伏蟄之時,而反出土見於冰霜,必死不疑。逆治者死,此之謂也)。陰氣在表,陽氣在臟,慎不可下,下之者傷脾,脾土弱即水氣妄行(陽氣在下,溫養諸臟、故不可下也。下之既損於陽氣,而脾胃復傷。
土以防水,而今反傷之。故令水得盈溢而妄行也)。下之者,如魚出水,蛾入湯(言治病逆,則殺人,如魚出水,蛾入湯火之中,立死),重客在裡,慎不可熏,熏之逆客,其息則喘(重客者,猶陽氣也,重者,尊重之貌也。陽位尊處於上,今一時在下,非其常所,故言客也。
熏謂燒針,及以湯火之輩熏發其汗,如此則客熱從外入,與陽氣相薄,是為逆也。氣上熏胸中,故令喘息)。無持客熱,令口爛瘡(無持者,無以湯火發熏其汗也。熏之則火氣入里為客熱,故令其口生瘡)。陰脈且解,血散不通,正陽遂厥,陰不往從(血行脈中,氣行脈外,五十周而復會,如環之無端也。血為陰,氣為陽,相須而行。
發其汗,使陰陽離別,脈為解散,血不得通。厥者,逆也,謂陽氣逆而不復相朝使。治病失所,故陰陽錯逆,可不慎也),客熱狂入,內為結胸(陰陽錯亂,外熱狂入,留結胸中也)。脾氣遂弱,清溲痢通。(脾主水穀,其氣微弱,水穀不化,下痢不息,清者,廁也,溲從水道出,而反清溲者,是謂下痢至廁也)上四時經。
白話文:
腎臟如同樹木,與膀胱共同構成腑臟(膀胱負責儲存津液)。腎經循行於足少陰經(也就是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互為表裡關係。腎脈的脈象沉潛(沉,是腎脈的主要特徵)。腎氣旺盛於秋季的三個月(秋季金氣當令,五行相生,水生金),主宰冬季的三個月,休眠於春季的三個月,受困於夏季的三個月,而衰敗於夏季的末尾六月。腎氣旺盛的日子是壬日和癸日,旺盛的時間是人定時和夜半時;衰弱的日子是丙日和丁日,衰弱的時間是禺中時和日中時;衰敗的日子是戊日和己日,衰敗的時間是食時和日昳時。
腎臟主宰人的意志(腎臟藏精,精主意志),負責體液的生成,滋養骨骼,與耳朵相應,其聲音是呻吟聲,顏色是黑色,氣味是腐臭味,分泌的液體是唾液,味道是鹹味,喜酸味,惡甜味。腎俞穴位於背部的第十四椎骨,募穴在京門穴;膀胱俞穴位於第十九椎骨,募穴在中極穴(橫骨上約一寸,在肚臍下五寸的前方凹陷處)。腎臟如同北方的水,是萬物收藏的地方(冬季北方當令,腎臟在五臟六腑之後,位於下方,故而如同北方的水,萬物春天萌生,夏天生長,秋天收穫,冬天收藏)。百蟲在冬天潛伏冬眠(冬天蟄伏不食的蟲類,種類繁多)。陽氣下降,陰氣上升。
陽氣從中間透出,陰氣盛烈則形成霜,不再上升,則化為雪霜,猛獸冬眠,昆蟲隱藏(陽氣下降,指下降到地底下。陽氣仍然向上透出,陰氣在上寒氣盛,陽氣雖向上透出,但不能自主到達地面,因而化為霜雪。或者說,陽氣從中間透出,是指十月霜降)。
腎經的脈象沉緩。沉緩屬陰,位於內部,不可發汗,發汗則如同昆蟲從土中出來,暴露在霜雪之中(陽氣在下,所以冬天的脈象沉緩,溫養於臟腑,這是裡實表虛的情況,再從外部發汗,這是逆向治療,不是正確的方法。如同百蟲冬眠時卻從土中出來暴露在冰霜中,必然死亡,毫無疑問。逆向治療則導致死亡,這就是這個道理)。陰氣在表,陽氣在臟腑,應當謹慎,不可瀉下,瀉下會傷及脾臟,脾臟虛弱則水液運行失常(陽氣在下,溫養五臟六腑,所以不可瀉下。瀉下會損傷陽氣,同時傷及脾胃。脾土的功能是制約水液,現在卻反而損傷它,所以導致水液盈溢,運行失常)。瀉下如同魚離水,蛾入湯(說明治療方法錯誤,會致人死亡,如同魚離水,蛾入湯火之中,立刻死亡),陽氣重滯於內,應當謹慎,不可用灸法,灸法會導致陽氣逆亂,呼吸困難(陽氣重滯於內,如同貴客,貴客應當尊崇在上,現在卻在下方,不是平常的位置,所以稱為貴客。灸法是指針灸或用湯火類的方法發汗,這樣會使外熱進入體內,與陽氣相衝,是逆向治療。氣向上熏蒸胸中,所以會呼吸困難)。不可用灸法發汗,會導致口爛生瘡(不用灸法發汗,灸法會使火氣進入體內,成為客邪,所以導致口舌生瘡)。陰脈如果被解開,血液就會散失,不通暢,陽氣就會衰竭,陰氣不能順利運行(血液在脈管內運行,氣血在脈管外運行,五十周而後相會,如同環狀,沒有終點。血液屬陰,氣屬陽,互相依存,共同運行。發汗會使陰陽分離,脈絡鬆散,血液不能暢通。厥,指逆,指陽氣逆亂,不能正常運行。治療方法錯誤,導致陰陽錯亂,不可不謹慎)。客邪之熱侵入體內,在胸中積聚(陰陽錯亂,外熱侵入,聚集在胸中)。脾氣因此虛弱,導致腹瀉不止,小便清稀(脾臟主運化水穀,脾氣虛弱,水穀不能運化,腹瀉不止,清稀,指大便,小便也清稀,這指的是下痢)。以上是根據四時經絡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