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

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其說云: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正宜服竹葉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澀,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以中焦有微熱。宜服乾地黃湯、內補散,針足太衝上,補之。

關脈芤,大便去血數斗者,以膈輸傷故也。宜服生地黃並生竹皮湯,灸膈輸。若重下去血者,針關元;甚者,宜服龍骨丸,必愈。

關脈伏,中焦有水氣,溏泄。宜服水銀丸,針關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關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茯苓丸,附子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濡,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丸,針關元,補之。

關脈遲,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實,胃中痛。宜服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胃脘,補之。

關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即腹滿響響。宜服紫菀丸、瀉脾丸,針灸胃脘,瀉之。

關脈細,虛,腹滿。宜服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脘。

關脈洪,胃中熱,必煩滿。宜服平胃丸,針胃脘。先瀉後補之。上中部關脈十八條。

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宜服瞿麥湯、滑石散。針橫骨、關元,瀉之。

尺脈緊,臍下痛。宜服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之。

尺脈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氣。宜服小建中湯(一本更有四順湯),針氣海。

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宜服雞子湯、白魚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緩,腳弱下腫,小便難,有餘瀝。宜服滑石湯、瞿麥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

尺脈弦,小腹疼,小腹及腳中拘急。宜服建中湯、當歸湯,針氣海,瀉之。

尺脈弱,陽氣少,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乾地黃湯、茯苓湯,針關元,補之。

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針足太衝,補之。

尺脈芤,下焦虛,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黃湯,灸丹田、關元,亦針補之。

尺脈伏,小腹痛,癥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針關元,補之。(桔梗丸一云結腸丸)

尺脈沉,腰背痛。宜服腎氣丸,針京門,補之。

尺脈濡,苦小便難(《千金》云:腳不收風痹)。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關元,瀉之。

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補之。

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以利大便;針關元,補之,止小便。

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茱萸丸,針丹田、關元、中極。上下部尺脈十六條。

白話文:

脈象診斷與治療方法:

三關脈診斷:

  • 關脈弱: 胃氣虛弱,胃中有虛熱。治療方法:服用竹葉湯,針刺胃脘穴,補益氣血。

  • 關脈澀: 血氣逆亂,體內有輕微寒邪。治療方法:服用乾地黃湯、內補散,針刺足太衝穴,補益氣血。

  • 關脈芤: 大便出血量大,可能是膈俞穴受損。治療方法:服用生地黃、竹皮湯,灸治膈俞穴。出血嚴重者,針刺關元穴;極其嚴重者,服用龍骨丸。

  • 關脈伏: 中焦積聚水濕,腹瀉。治療方法:服用水銀丸,針刺關元穴,促進排尿,以緩解腹瀉。

  • 關脈沉: 心下有寒氣,胸悶、吞酸。治療方法:服用白薇茯苓丸、附子湯,針刺胃脘穴,溫補陽氣。

  • 關脈濡: 虛寒,脾氣虛弱,病情加重。治療方法:服用赤石脂湯、女萎丸,針刺關元穴,補益脾腎。

  • 關脈遲: 胃中寒邪。治療方法:服用桂枝丸、茱萸湯,針刺胃脘穴,溫補陽氣。

  • 關脈實: 胃痛。治療方法:服用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刺胃脘穴,調和氣血。

  • 關脈牢: 脾胃氣滯,熱盛,腹部脹滿。治療方法:服用紫菀丸、瀉脾丸,針灸胃脘穴,瀉熱通氣。

  • 關脈細: 氣虛,腹部脹滿。治療方法:服用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脘穴。

  • 關脈洪: 胃熱,煩躁、腹部脹滿。治療方法:服用平胃丸,針刺胃脘穴,先瀉後補。

尺脈診斷:

  • 尺脈浮: 下焦有熱邪,排尿困難。治療方法:服用瞿麥湯、滑石散,針刺橫骨穴、關元穴,瀉熱利尿。

  • 尺脈緊: 臍下疼痛。治療方法:服用當歸湯,灸治天樞穴,針刺關元穴,補益氣血。

  • 尺脈微: 厥逆,小腹拘緊,有寒邪。治療方法:服用小建中湯(或四順湯),針刺氣海穴。

  • 尺脈數: 惡寒,臍下熱痛,小便黃赤。治療方法:服用雞子湯、白魚散,針刺橫骨穴,瀉熱解毒。

  • 尺脈緩: 腳部虛弱腫脹,排尿困難,尿液淋漓不盡。治療方法:服用滑石湯、瞿麥散,針刺橫骨穴,瀉熱利尿。

  • 尺脈滑: 血氣充盛,女性月經不調,男性血尿。治療方法:服用朴硝煎、大黃湯,瀉下血瘀,針刺關元穴,瀉熱。

  • 尺脈弦: 小腹疼痛,小腹及腳部拘緊。治療方法:服用建中湯、當歸湯,針刺氣海穴,調和氣血。

  • 尺脈弱: 陽氣不足,發熱、煩躁。治療方法:服用前胡湯、乾地黃湯、茯苓湯,針刺關元穴,補益陽氣。

  • 尺脈澀: 腳脛冰冷,小便赤黃。治療方法:服用附子四逆湯,針刺足太衝穴,溫補陽氣。

  • 尺脈芤: 下焦虛弱,小便出血。治療方法:服用竹皮生地黃湯,灸治丹田、關元穴,並針刺補益。

  • 尺脈伏: 小腹疼痛,癥瘕,消化不良。治療方法:服用大平胃丸、桔梗丸(或結腸丸),針刺關元穴,補益氣血。

  • 尺脈沉: 腰背疼痛。治療方法:服用腎氣丸,針刺京門穴,補益腎氣。

  • 尺脈濡: 排尿困難(腳部畏寒痹痛)。治療方法:服用瞿麥湯、白魚散,針刺關元穴,瀉熱利尿。

  • 尺脈遲: 下焦有寒邪。治療方法:服用桂枝丸,針刺氣海穴、關元穴,溫補陽氣。

  • 尺脈實: 小腹疼痛,尿失禁。治療方法:服用當歸湯,加大黃,通利大便;針刺關元穴,補益氣血,止尿。

  • 尺脈牢: 腹脹,陰部疼痛。治療方法:服用葶藶子茱萸丸,針刺丹田、關元、中極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