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辨三部九候脈證第一

經言:所謂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上部主候從胸以上至頭,中部主候從膈以下至氣街,下部主候從氣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結、遲、疾、滑、澀,各自異名,分理察之,勿怠觀變,所以別三部九候,知病之所起。審而明之,針灸亦然也。故先候脈寸中(寸中一作寸中於九)。浮在皮膚,沉細在裡。昭昭天道,可得長久。

上部之候,牢、結、沉、滑,有積氣在膀胱。微細而弱,臥引裡急,頭痛,咳嗽,逆氣上下。心膈上有熱者,口乾渴燥。病從寸口,邪入上者名曰解。脈來至,狀如琴絃,苦少腹痛,女子經月不利,孔竅生瘡;男子病痔,左右脅下有瘡。上部不通者,苦少腹痛,腸鳴。寸口中虛弱者,傷氣,氣不足。

白話文:

經書上說:所謂的三部,指的是寸、關、尺;九候,指的是每一部中都有天、地、人三候。上部主要觀察從胸以上到頭部的脈象,中部主要觀察從膈肌以下到氣街的脈象,下部主要觀察從氣街以下到足部的脈象。浮、沉、牢、結、遲、疾、滑、澀,各自有不同的名稱,要仔細觀察分辨,不可怠慢變化,這樣才能區分三部九候,知道疾病的起因。認真明察這些脈象,針灸治療也是一樣。因此,首先要觀察寸脈(也有說是寸中於九)。浮脈在皮膚表面,沉細脈在內裡。這樣就能明白天道,可以獲得長久的健康。

上部的脈象,如果出現牢、結、沉、滑,表示膀胱積有氣滯。脈象微細而弱,伴隨臥床時小腹拘急、頭痛、咳嗽、氣逆上衝。心膈部位有熱的,會口乾舌燥。疾病從寸口進入,邪氣向上侵犯,稱為解。脈象來時,像琴絃一樣,會感到少腹疼痛,女子經期不順,孔竅長瘡;男子患痔瘡,左右脅肋下長瘡。上部不通暢的,會感到少腹疼痛,腸鳴。寸脈虛弱的,表示傷氣,氣不足。

大如桃李實,苦痹也。寸口直上者,逆虛也。如浮虛者,泄利也。

中部脈結者,腹中積聚。若在膀胱、兩脅下,有熱。脈浮而大,風從胃脘入,水脹,乾嘔,心下澹澹,如有桃李核。胃中有寒,時苦煩、痛、不食,食即心痛,胃脹支滿,膈上積。脅下有熱,時寒熱淋露。脈橫出上者,脅氣在膀胱,病即著。右橫關入寸口中者,膈中不通,喉中咽難。刺關元,入少陰。

下部脈者,其脈來至浮大者,脾也。與風集合,時上頭痛,引腰背,小滑者,厥也。足下熱,煩滿,逆上搶心,上至喉中,狀如惡肉,脾傷也。病少腹下,在膝、諸骨節間,寒清不可屈伸;脈急如弦者,筋急,足攣結者,四肢重。從尺邪入陽明者,寒熱也。大風邪入少陰,女子漏白下赤,男子溺血,陰萎不起,引少腹痛。

白話文:

大如桃李實,苦痹也。寸口直上者,逆虛也。如浮虛者,泄利也。

脈在中部結者,表示腹中積聚。若脈在膀胱、兩脅下,則有熱。脈浮而大,表示風從胃脘進入,導致水脹、乾嘔、心下空虛,感覺好像有桃李核。胃中有寒,常感到煩躁、疼痛、食慾不振,吃東西就心痛,胃脹氣,膈上積聚。脅下有熱,時常寒熱交替,盜汗。脈橫出上者,表示脅氣在膀胱,病症就會立刻顯現。右橫關入寸口中者,表示膈中不通,喉嚨吞嚥困難。可以刺關元穴,讓氣血進入少陰經。

下部脈者,脈來至浮大者,屬於脾病。與風氣結合,就會時常頭痛,牽引腰背,脈象小滑者,是厥症。足下發熱、煩躁、氣逆上衝心臟,上至喉中,狀如惡肉,是脾臟受傷。病在少腹下,膝蓋和各個關節間,寒冷麻木,不能屈伸;脈象急促如弦者,表示筋急,足部攣縮者,四肢沉重。從尺邪穴進入陽明經,表示寒熱交替。大風邪入侵少陰經,女子會出現白帶異常、下體發紅,男子會出現血尿,陰莖萎縮不能勃起,並且伴有少腹疼痛。

人有三百六十脈,法三百六十日。三部者,寸、關、尺也。尺脈為陰,陰脈常沉而遲;寸、關為陽,陽脈俱浮而速。氣出為動,入為息。故陽脈六息七息十三投,陰脈八息七息十五投,此其常也。

二十八脈相逐上下,一脈不來,知疾所苦。尺勝治下,寸勝治上,尺寸俱平治中央。臍以上陽也,法於天;臍以下陰也,法於地;臍為中關。頭為天,足為地。有表無里,邪之所止,得鬼病。何謂表裡?寸尺為表,關為里,兩頭有脈,關中絕不至也。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

陰絕而陽微,死不治。三部脈或至或不至,冷氣在胃中,故令脈不通也。

白話文:

人體有三百六十條脈絡,對應一年三百六十天。脈絡分為寸、關、尺三部,尺脈屬陰,陰脈通常沉潛而緩慢;寸、關脈屬陽,陽脈都浮於表面且跳動快速。氣息外泄為動,內收為息。所以,陽脈每六息或七息跳動一次,共計十三次;陰脈每八息或七息跳動一次,共計十五次,這是正常的狀態。

二十八條脈絡依次上下相連,若有一條脈絡不跳動,就能知道身體哪裡出了問題。尺脈跳動有力,則治療下半身病症;寸脈跳動有力,則治療上半身病症;寸、尺脈跳動都平穩,則治療中焦病症。肚臍以上屬陽,對應天;肚臍以下屬陰,對應地;肚臍是中焦的關卡。頭部屬天,腳部屬地。表面有脈而內部沒有脈,邪氣停留在體表,會得鬼病。什麼是表裡?寸、尺脈屬於表,關脈屬於里,兩端有脈,中間關脈卻沒有,就表示不通。尺脈往上沒有到達關脈,稱為陰絕;寸脈往下沒有到達關脈,稱為陽絕。

陰絕而陽微弱,這樣的病症是無法治愈的。三部脈絡有的跳動有的不跳動,這是因為寒氣停留在胃中,導致脈絡不通暢。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所苦。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雖枝葉枯槁,根本將自生,木有根本,即自有氣,故知不死也。寸口脈平而死者,何也?然: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非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

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也。故氣者,人根本也,根絕則莖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腎間動氣,謂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一名守邪之神。以命門之神固守,邪氣不得妄入,入即死矣。

白話文:

意思是

如果一個人脈象上部有脈搏,下部沒有脈搏,此人應該要吐,如果不吐就會死亡。相反,如果上部沒有脈搏,下部有脈搏,雖然身體虛弱,但不會有太大的痛苦。

意思是

這就像人有尺,樹有根,即使樹枝葉子枯萎,但只要根部還在,就能重新生長。樹木有根,自然就有生機,所以不會死亡。

意思是

為什麼有人寸口脈平靜卻仍然會死亡呢?這是因為十二經脈都連繫著生氣的根本。這個生氣的根本並不是指十二經脈的根源,而是指腎間的動氣。

意思是

這個腎間動氣,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十二經脈的根源,是呼吸的門戶,是三焦的起源,也被稱為「守邪之神」。

意思是

所以氣是人體的根本,根源斷絕,就會像樹枝枯萎一樣。寸口脈平靜而死亡的人,是因為生氣在內部徹底斷絕。

意思是

腎間動氣,左邊是腎,右邊是命門。命門是精神寄託的地方,也是原氣的所在,也叫「守邪之神」。依靠命門之神固守,邪氣就無法隨意入侵,一旦入侵就會死亡。

總結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瞭人體生氣的根本是腎間的動氣,也就是命門之神,它掌管著人體的生命活動,一旦這個生氣斷絕,就會導致死亡。同時也強調了命門之神的重要性,它能夠抵禦邪氣入侵,保護人體健康。

此腎氣先絕於內,其人便死。其脈不復,反得動病也)

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目內陷者,死。

黃帝曰:冬陰夏陽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脈皆沉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熱者,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脈乍數乍疏乍遲乍疾者,以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九候皆順者,不死。

白話文:

如果腎氣先在體內消失,那人就會死亡。如果脈搏不再跳動,反而出現運動方面的疾病,也會死亡。

岐伯說:體格健壯但脈搏細弱,呼吸微弱不足以維持生命的人,會死亡;體格瘦弱但脈搏強勁,胸腔內氣息充盈的人,也會死亡。形體和氣息互相協調的人,會活著;形體和氣息互相矛盾的人,就會生病。三部九候全部失調的人,會死亡。上下左右的脈搏互相呼應,像搗米一樣的人,病情嚴重;上下左右的脈搏互相失衡,無法計算的人,會死亡。中部的脈象雖然正常,但與其他臟腑失調的人,會死亡;中部的脈象互相減弱的人,也會死亡。眼睛凹陷的人,會死亡。

黃帝說:冬天陰氣盛、夏天陽氣盛該怎麼判斷呢?岐伯說:九候的脈搏全部沉細微弱,幾乎消失的人,屬陰,主冬,因此會在半夜死亡;脈搏強勁、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的人,屬陽,主夏,因此會在正午死亡。因此,寒熱交替的人,會在清晨死亡;熱病或中暑的人,會在正午死亡;患風病的人,會在傍晚死亡;患水病的人,會在半夜死亡;脈搏時快時慢、時疏時密的人,會在每年的四季交替時死亡;形體瘦弱,肌肉已經脫落,即使九候脈象正常,也會死亡。即使七診都顯示疾病存在,但九候脈象正常的人,不會死亡。

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噦噫,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順循之。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脈不往來者,死;皮膚著者,死。兩手脈,結上部者,濡;結中部者,緩;結三里者,豆起,弱反在關,濡反在巔。

微在其上,澀反在下。微即陽氣不足,沾熱汗出;澀即無血,厥而且寒。

黃帝問曰:余每欲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為之奈何?岐伯對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變定矣。調之何如?對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減而少;脈大者,尺之皮膚亦大;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凡此六變,有微有甚。

白話文:

所謂不死的人,指的是風氣病和經期病,這些病症看起來像七診的病,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所以才說不死。但如果真的有七診的病,而且脈象也衰敗了,那必然會死。如果病人出現了嘔吐反胃的症狀,就一定要詳細詢問他們最初發病的症狀和現在的病況,然後仔細地依照脈象,觀察經絡的浮沉,從上到下,逆著順著都摸一遍。脈象快速跳動的,沒有病;脈象緩慢的,有病;脈象不流動的,會死;皮膚緊繃的,也會死。兩隻手的脈象,在手腕上部結起的,是濡脈;在手腕中部結起的,是緩脈;在足三里穴附近結起的,是豆起脈,如果弱脈在關脈位置,濡脈就在頭頂。

如果脈象微弱在上面,澀脈就在下面。微脈代表陽氣不足,容易出汗粘黏;澀脈代表血液不足,四肢厥冷。

黃帝問道:我每次想看面色、摸脈象,只看尺脈,就能從外表了解內在,並診斷出疾病,請問要怎麼做呢?岐伯回答:要仔細觀察尺脈的緩急、大小、滑澀,以及肉質的堅硬程度,就能確定病症。怎麼觀察呢?岐伯回答:脈象快的,尺脈部位的皮膚也緊繃;脈象慢的,尺脈部位的皮膚也鬆弛;脈象小的,尺脈部位的皮膚減少且薄;脈象大的,尺脈部位的皮膚也寬厚;脈象滑的,尺脈部位的皮膚也光滑;脈象澀的,尺脈部位的皮膚也粗糙。這六種變化,有輕有重。

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行之,可為上工。

尺膚滑以淖澤者,風也;尺內弱,解㑊安臥脫肉者,寒熱也;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淡飲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尺膚寒甚,脈小(一作急)者,泄,少氣;尺膚烜然(烜然,《甲乙》作熱炙人手),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也;尺烜然熱,人迎大者,嘗奪血;尺緊人迎脈小甚則少氣;色白有加者,立死。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

肘後粗以下三四寸,腸中有蟲;手所獨熱者,腰以上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白話文:

所以善於調節尺脈的人,不需觀察寸口脈;善於調節脈象的人,不需觀察面色。能夠參合運用這些方法,就可以稱得上是高明的醫師。

皮膚滑潤且有光澤的,是風邪;脈象虛弱,經常想要睡覺,身體消瘦的,是寒熱病;皮膚粗糙的,是風痺;皮膚粗糙像乾魚鱗一樣的,是水飲過多;皮膚非常熱,脈象洪大而躁的,是溫病,如果脈象洪大而滑的,很快就會出汗;皮膚非常冷,脈象細小(或急促)的,是氣虛,容易出汗;皮膚發紅,先熱後冷的,是寒熱病;皮膚先冷,握住它久了才變熱的,也是寒熱病;皮膚發紅發熱,人迎脈大,經常會失血;尺脈緊,人迎脈非常細小,則氣虛;面色過於蒼白,很快就會死亡。

肘部獨自發熱的,是腰部以上發熱;肘前獨自發熱的,是胸前發熱;肘後獨自發熱的,是肩背部發熱。

肘後粗的地方往下三到四寸,腸道中有蟲;手部獨自發熱的,是腰部以上發熱;胳膊中獨自發熱的,是腰腹發熱;手掌發熱的,是腹部發熱;手掌發冷的,是腹部發冷;魚際穴上白肉中有青色的血管,是胃中有寒氣。

諸浮、諸沉、諸滑、諸澀、諸弦、諸緊,若在寸口,膈以上病;若在關上,胃以下病;若在尺中,腎以下病。

寸口脈滑而遲,不沉不浮,不長不短,為無病。左右同法。

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中手長者,曰足脛痛;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

寸口脈浮而盛者,病在外。

寸口脈沉而堅者,病在中。

寸口脈沉而弱者,曰寒熱(一作氣,又作中)及疝瘕、少腹痛。

寸口脈沉而弱,發必墮落。

寸口脈沉而緊,苦心下有寒,時痛,有積聚。

寸口脈沉,胸中短氣。

寸口脈沉而喘者,寒熱。

寸口脈但實者,心勞。

白話文:

脈象部位與病位關係

  • 脈象浮、沉、滑、澀、弦、緊等,若出現在寸口,則病在膈膜以上;若出現在關上,則病在胃以下;若出現在尺中,則病在腎以下。

無病脈象

  • 寸口脈滑而遲,不沉不浮,不長不短,表示無病。左右手脈象相同,則無病。

寸口脈象與病痛關係

  • 寸口脈過於強勁或過於虛弱,都屬於異常。
  • 寸口脈中手短,表示頭痛;中手長,表示足脛疼痛;中手快速上衝,表示肩背疼痛。
  • 寸口脈浮而有力,表示病在外。
  • 寸口脈沉而堅實,表示病在內。
  • 寸口脈沉而虛弱,表示寒熱(或氣,或中)以及疝氣、瘕積、少腹疼痛。
  • 寸口脈沉而虛弱,表示頭髮易脫落。
  • 寸口脈沉而緊,表示心中有寒氣,時常疼痛,且有積聚。
  • 寸口脈沉,表示胸中氣短。
  • 寸口脈沉而喘,表示寒熱。
  • 寸口脈僅僅強勁,表示心勞。

注釋

  • 「寸口」、「關上」、「尺中」是指手腕部位的脈搏位置,分別對應於寸口脈、關脈、尺脈。
  • 「膈以上」指胸腔以上部位,包括心肺等臟器。
  • 「胃以下」指胃及以下部位,包括脾胃、小腸、大腸等臟器。
  • 「腎以下」指腎及以下部位,包括膀胱、生殖器官等臟器。
  • 「浮」、「沉」、「滑」、「澀」、「弦」、「緊」等是指脈象的具體特徵。

寸口脈緊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氣。

脈緊而長過寸口者,注病。

脈緊上寸口者,中風。風頭痛亦如之。(《千金翼》云:亦為傷寒頭痛)脈弦上寸口者,宿食;降者,頭痛。脈來過寸入魚際者,遺尿。脈出魚際逆氣喘息。

寸口脈,潎潎如羹上肥,陽氣微;連連如蜘蛛絲,陰氣衰。

寸口脈偏絕,則臂偏不遂;其人兩手俱絕者,不可治。兩手前部陽絕者,苦心下寒毒,喙中熱。關上脈浮而大,風在胃中,張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嘔。關上脈微浮,積熱在胃中,嘔吐蛔蟲,心健忘。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勻(《千金》云:必吐逆),是為病方欲進,不出一二日復欲發動。

白話文:

如果手腕寸口脈摸起來緊繃或浮起,代表膈膜上有寒氣,肺部下方有水氣。

脈象緊繃且超過寸口位置,表示病情嚴重。

脈象緊繃且位於寸口上部,代表中風,風頭痛也是如此。《千金翼》中也提到,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傷寒頭痛。脈象弦緊且位於寸口上部,代表宿食;如果脈象向下移動,則代表頭痛。脈象超過寸口,進入魚際位置,代表遺尿。脈象從魚際位置出來,且逆向呼吸,代表氣喘。

寸口脈摸起來像羹湯上的油脂一樣,表示陽氣微弱;如果脈象連綿不斷,像蜘蛛絲一樣,表示陰氣衰敗。

寸口脈摸起來幾乎消失,代表手臂偏癱;如果兩手都摸不到脈象,則無法治療。兩手前方陽脈消失,代表心下有寒毒,嘴巴裡發熱。關上脈摸起來浮大,代表胃中有風,張口呼吸,心下空虛,想吃東西卻會嘔吐。關上脈摸起來微浮,代表胃中有積熱,會嘔吐蛔蟲,心健忘。關上脈摸起來滑潤,大小不均勻,根據《千金》記載,這表示病況即將發作,不出兩天就會再次發作。

其人慾多飲,飲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關上脈緊而滑者,蛔動。關上脈澀而堅,大而實,按之不減有力,為中焦實,有伏結在脾,肺氣塞,實熱在胃中。關上脈襜襜大,而尺寸細者,其人必心腹冷積,癥瘕結聚,欲熱飲食。關上脈時來時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數者,胃中寒熱,羸劣不欲飲食,如瘧狀。

尺脈浮者,客陽在下焦。

尺脈細微,溏泄,下冷利。

尺脈弱,寸強,胃絡脈傷。

尺脈虛小者,足脛寒,痿痹腳疼。

尺脈澀,下血不利,多汗。(《素問》又云:尺澀脈滑謂之多汗)

尺脈滑而疾,為血虛。

尺脈沉而滑者,寸白蟲。

白話文:

病人想喝水,喝了就拉肚子,如果拉肚子止住了,就能活下来;如果拉肚子一直不停,就会死掉。手腕上关脉紧而滑,说明体内有蛔虫在动。关脉涩而坚,又大又实,按压下去也不减弱,说明中焦实,脾胃中有积滞,肺气不通畅,胃里有实热。关脉浮大,而寸脉细小,说明病人必定是心腹寒冷积聚,有癥瘕结块,喜欢吃热的食物。关脉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稀疏一会儿密集,说明胃里有寒热,身体虚弱,不想吃饭,像疟疾一样。

尺脉浮,说明外来的阳气在小肠。

尺脉细微,溏泄,下肢寒冷,拉肚子。

尺脉弱,寸脉强,说明胃络脉受伤。

尺脉虚小,说明脚踝寒冷,出现痿痹,脚疼。

尺脉涩,说明下血不利,容易出汗。(《素问》中也说:尺脉涩而滑,说明容易出汗。)

尺脉滑而快,说明血虚。

尺脉沉而滑,说明有寸白虫。

尺脈細而急者,筋攣,痹不能行。

尺脈粗,常熱者,謂之熱中,腰胯疼,小便赤熱。

尺脈偏滑疾,面赤如醉。外熱則病。

白話文:

尺寸脈搏細弱且緊張的人,容易出現肌肉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如果尺寸脈搏強大且經常發燒,可能是因為身體內部有炎症或感染引起的高溫反應,腰部和臀部會感到疼痛,尿液呈現紅色且帶有熱感。如果尺寸脈搏偏向於快速流動,臉上就會像喝醉酒一樣泛紅,這表示外部環境過度炎熱可能引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