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下 (19)
卷下 (19)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婦人懷妊。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按、說文㽲音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則胎失其所養。而反得其所害矣。
腹中能無㽲痛乎。芎、歸、芍藥。益血之虛。苓、朮、澤瀉。除水之氣。趙氏曰。此因脾土為木邪所客。穀氣不舉。
濕氣下流。搏於陰血而痛。故用芍藥多他藥數倍。以瀉肝木。亦通。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川芎(各三兩),芍藥(一斤),茯苓,白朮(各四兩),澤瀉(半斤),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此益虛溫胃之法。為妊娠中虛而有寒飲者設也。夫陽明之脈。順而下行者也。有寒則逆。有熱亦逆。逆則飲必從之。而妊娠之體。精凝血聚。每多蘊而成熱者矣。按外臺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兩。生薑、茯苓各四兩。麥冬、人參各三兩。為治胃熱氣逆嘔吐之法。可補仲景之未備也。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
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小便難而飲食如故。則病不由中焦出。而又無腹滿身重等證。則更非水氣不行。知其血虛熱鬱。而津液澀少也。本草當歸補女子諸不足。苦參入陰利竅除伏熱。貝母能療鬱結。兼清水液之源也。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妊娠小便不利。與上條同。而身重惡寒頭眩。則全是水氣為病。視虛熱液少者。霄壤懸殊矣。葵子、茯苓滑竅行水。水氣既行。不淫肌體。身不重矣。不侵衛陽。不惡寒矣。不犯清道。不頭眩矣。經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虛之變。不可不審也。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小便利則愈。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妊娠之後。最慮濕熱傷動胎氣。故於芎、歸、芍藥養血之中。用白朮除濕。黃芩除熱。丹溪稱黃芩、白朮為安胎之聖藥。夫芩、術非能安胎者。去其濕熱而胎自安耳。
當歸散方
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一斤),白朮(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
白話文: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膠艾湯方:
乾地黃六兩、川芎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以上七味,加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煮成三升,去渣,加入阿膠使其融化,溫服一升,一日三次,病情未癒可重複服用。
婦人懷孕,腹中絞痛,當歸芍藥散主治。
按:古文「㽲」音絞,指腹部絞痛,這是由於血虛,而水分又侵犯身體所致。血虛而水侵,則胎兒得不到滋養,反而受到傷害。
腹部怎麼可能沒有絞痛呢?川芎、當歸、芍藥補益血虛;茯苓、白朮、澤瀉去除水濕之氣。趙氏說:這是因為脾土受木邪侵犯,穀氣不升,濕氣下注,阻塞陰血而導致疼痛,所以芍藥用量是其他藥材的幾倍,以瀉肝木,這也說得通。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川芎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朮四兩、澤瀉半斤。以上六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用酒調服,一日三次。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治。
這是補益虛弱、溫暖胃氣的方法,用於妊娠期間身體虛弱且有寒飲者。陽明經脈順著向下運行,若有寒邪則逆行,有熱邪也逆行,逆行則寒飲必隨之而來。而妊娠的體質,精氣凝聚、血液聚集,常常容易積聚而產生熱邪。按《外臺秘要》記載,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兩,生薑、茯苓各四兩,麥冬、人參各三兩,是治療胃熱氣逆嘔吐的方法,可以補充仲景方劑的不足。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一兩、人參一兩、半夏二兩。以上三味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做成丸藥,梧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一日三次。
妊娠小便困難,飲食正常,當歸貝母苦參丸主治。
小便困難而飲食正常,則病情不是由中焦(脾胃)引起,又沒有腹脹、身體沉重等症狀,則更不是水濕運行不暢,可知是血虛熱鬱,津液不足。本草記載,當歸補益女子各種不足,苦參入腎經利竅除伏熱,貝母能治療鬱結,並滋養津液。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四兩、貝母四兩、苦參四兩。以上三味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丸藥,如小豆大小,每次服用三丸,逐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畏寒發熱,起床時頭暈,葵子茯苓散主治。
妊娠小便不利,與上一條相同,但身體沉重、畏寒發熱、頭暈,則完全是水濕之邪作祟,與血虛津液不足是截然不同的。葵子、茯苓滑利水道,排出水濕,水濕排出後,就不會侵犯肌膚,身體就不沉重了;不侵犯衛陽,就不畏寒發熱了;不阻塞經絡,就不頭暈了。經書說:有則求之,無則求之,盛虛之變,不可不慎。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茯苓三兩。以上二味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一日二次,小便通暢則病癒。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治。
妊娠後,最怕濕熱傷及胎氣,所以在川芎、當歸、芍藥養血的基礎上,加入白朮除濕,黃芩清熱。丹溪先生稱黃芩、白朮為安胎聖藥。其實,黃芩、白朮並非能直接安胎,而是去除濕熱,胎兒自然就安穩了。
當歸散方:
當歸一斤、黃芩一斤、芍藥一斤、川芎一斤、白朮半斤。以上五味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每次一小匙,一日二次。妊娠期間常服,則易於生產,胎兒無病苦,產後百病皆可服用。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