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下 (18)
卷下 (18)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平脈。脈無病也。即內經身有病而無邪脈之意。陰脈小弱者。初時胎氣未盛。而陰方受蝕。故陰脈比陽脈小弱。至三四月經血久蓄。陰脈始強。內經所謂手少陰脈動者妊子。千金所謂三月尺脈數是也。其人渴。妊子者內多熱也。一作嘔亦通。今妊婦二三月。往往惡阻不能食是已。
無寒熱者。無邪氣也。夫脈無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熱邪氣。則無可施治。惟宜桂枝湯和調陰陽而已。徐氏云。桂枝湯外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為化氣調陰陽也。六十日當有此證者。謂妊娠兩月。正當惡阻之時。設不知而妄治。則病氣反增。正氣反損。而嘔瀉有加矣。
絕之謂禁絕其醫藥也。樓全善云。嘗治一二婦惡阻病吐。前醫愈治愈吐。因思仲景絕之之旨。以炒糯米湯代茶。止藥月餘漸安。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癥、舊血所積。為宿病也。癥痼害者。宿病之氣。害其胎氣也。於法妊娠六月。其胎當動。今未三月。胎不當動而忽動者。特以癥痼害之之故。是六月動者胎之常。三月動者胎之變也。夫癥病之人。其經月當不利。經不利。則不能受胎。茲前三月經水適利。胞宮淨而胎可結矣。
胎結故經斷不復下。乃未三月而衃血仍下。亦以癥痼害之之故。是血留養胎者其常。血下不止者其變也。要之。其癥不去。則血必不守。血不守。則胎終不安。故曰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下癥之力。頗輕且緩。蓋恐峻厲之藥。將並傷其胎氣也。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
脈弦發熱。有似表邪。而乃身不痛而腹反痛。背不惡寒而腹反惡寒。甚至少腹陣陣作冷。若或扇之者然。所以然者。子臟開不能合。而風冷之氣乘之也。夫臟開風入。其陰內勝。則其脈弦為陰氣。而發熱且為格陽矣。胎脹者。胎熱則消。寒則脹也。附子湯方未見。然溫里散寒之意。概可推矣。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婦人經水淋瀝。及胎產前後下血不止者。皆衝任脈虛。而陰氣不能守也。是惟膠艾湯為能補而固之。中有芎、歸。能於血中行氣。艾葉利陰氣。止痛安胎。故亦治妊娠胞阻。胞阻者。胞脈阻滯。血少而氣不行也。
白話文:
婦人妊娠疾病脈象與治療方法
老師說:婦女脈象平和,陰脈微弱,感到口渴,吃不下東西,沒有寒熱症狀,這是妊娠的表現,可用桂枝湯治療。按照常理,妊娠六十天(約兩個月)時會出現這種症狀。如果醫生治療方法錯誤,反而導致病人一個月後嘔吐腹瀉加重,那就應該停止治療。
所謂平和脈象,就是脈象沒有疾病的徵兆,如同《內經》所說,身體有病卻沒有邪氣的脈象。陰脈微弱,是因為初期胎氣未盛,陰氣受到損耗,所以陰脈比陽脈微弱。到了三個月到四個月,經血長期積蓄,陰脈才會變強。《內經》說手少陰脈搏動是懷孕的徵兆,《千金要方》則說懷孕三個月時尺脈頻數。口渴是因為懷孕的人體內熱較多,也可能是孕吐。現在懷孕的婦女在二三個月時,常常出現孕吐吃不下東西的現象。
沒有寒熱症狀,表示沒有邪氣。脈象正常而身體有病,卻沒有寒熱邪氣,就沒有特別的治療方法,只要用桂枝湯調理陰陽即可。徐氏說,桂枝湯外感疾病用它來解肌,調和營衛;內證使用,則可以化氣調和陰陽。妊娠六十天出現這種症狀,是指妊娠兩個月,正是孕吐的時候。如果不知道而亂治,則病氣加重,正氣受損,嘔吐腹瀉更嚴重。
停止治療指的是禁止使用藥物。樓全善說,曾經治療一兩個婦女孕吐的病人,之前的醫生治療反而導致嘔吐加重,他想到張仲景「停止治療」的用意,就用炒糯米湯代替茶水,停藥一個多月,病人逐漸好轉。
婦女以前就有婦科疾病,月經停止還不到三個月,卻出現陰道出血不止,胎動在肚臍以上,這是舊疾危害胎兒。懷孕六個月胎動是正常的,而懷孕前三個月經血正常,這是胎兒發育的過程,出血是舊疾未除所致。應該治療舊疾,可用桂枝茯苓丸。
癥,是舊血積聚,是舊病。舊疾危害胎兒,指舊病的病邪危害胎氣。按理說懷孕六個月胎兒應該動了,現在不到三個月就動了,是因為舊疾的緣故。六個月胎動是正常的,三個月胎動則是不正常的。有婦科疾病的人,月經應該是不正常的。月經不正常,就不能受孕。而這病人前三個月月經正常,子宮乾淨,所以胎兒可以著床。
胎兒著床後經血就停止了,但還不到三個月就出血,也是因為舊疾的緣故。經血養胎是正常的,出血不止是不正常的。總之,舊疾不除,經血就不能正常,經血不正常,胎兒就不能安穩。所以說要治療舊疾,桂枝茯苓丸治療舊疾的力量比較輕柔緩和,因為擔心峻猛的藥物會傷害胎氣。
桂枝茯苓丸藥方: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炒)、芍藥(各等分)
以上五味,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如兔糞大小的丸藥。每天飯前服用一丸,效果不佳,可以加至三丸。
婦女懷孕六七個月,脈象弦細,發熱,胎兒脹大,腹痛惡寒,小腹像扇子一樣冷,這是因為子宮開合失調。應該用附子湯溫煦子宮。
脈象弦細,發熱,好像表邪,但卻不是身體疼痛,而是腹部疼痛,也不是背部惡寒,而是腹部惡寒,甚至小腹陣陣發冷,像扇子一樣。這是因為子宮開合失調,寒邪入侵。子宮開合失調,寒邪入侵,陰寒之氣盛,脈象弦細是陰氣,發熱是陽氣被阻。胎兒脹大,是因為胎兒發熱則消,寒則脹。附子湯的具體方劑未見記載,但溫中散寒的用意是可以推測的。
老師說:婦女陰道出血不止,有的產後陰道出血不止,有的懷孕期間陰道出血不止,如果懷孕期間腹部疼痛,是胞脈阻滯,可以用膠艾湯治療。
婦女月經淋漓不盡,以及胎產前後陰道出血不止,都是衝任脈虛弱,陰氣不足以固攝經血。只有膠艾湯可以補益和固攝。其中芎藭、當歸可以行氣活血,艾葉可以溫補陰氣,止痛安胎,所以也可以治療懷孕期間的胞脈阻滯。胞脈阻滯是指胞脈阻滯,血少氣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