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下 (1)
卷下 (1)
1. 卷下
2. 黃癉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脈浮為風,脈緩為濕。云為痹者,風與濕合而痹也。然非風痹疼痛之謂,故又曰痹非中風。所以然者,風得濕而變熱;濕應脾而內行。是以四肢不疼而苦煩,脾臟瘀熱而色黃。脾者,四運之軸也。脾以其所瘀之熱,轉輸流布,而肢體面目盡黃矣。故曰瘀熱以行。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即為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癉。
趺陽脈數為熱者:其熱在胃,故消穀。脈緊為寒者:其寒在脾,故滿。滿者必生濕。胃熱而脾濕,亦黃病之原也。尺脈浮為傷腎者,風傷腎也;趺陽脈緊為傷脾者,寒傷脾也。腎得風而生熱;脾得寒而生濕。又黃病之原也。濕熱相合,其氣必歸脾胃。脾胃者,倉廩之官也。谷入而助其熱則眩。
谷不消而氣以瘀,則胃中苦濁。濁氣當出下竅。若小便通,則濁隨溺去。今不通,則濁雖下流而不外出。於是陰受其濕;陽受其熱。轉相流被,而身體盡黃矣。曰谷癉者,病雖始於風寒,而實成於穀氣耳。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腹如水狀,不治。
腎勞而熱。黑色上出,猶脾病而黃外見也。額於部為庭。靈樞云:「庭者,顏也。」又云:「腎病者,顴與顏黑。」微汗出者,腎熱上行,而氣通於心也。手足心熱,薄暮即發者,病在裡在陰也。膀胱急者,腎熱所逼也。小便自利,病不在腑也。此得之房勞過度,熱從腎出,故名曰女勞癉。若腹如水狀,則不特陰傷,陽亦傷矣,故曰不治。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癉。
懊憹:鬱悶不寧之意。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衝則時欲吐。酒氣熏心,而味歸脾胃也。此得之飲酒過多所致,故名酒癉。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酒黃癉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之濕熱,積於中而不下出,則為酒癉。積於中則心中熱;注於下則足下熱也。酒黃癉者:心中必熱,或亦有不熱。靜言了了者,則其熱不聚於心中,而或從下積為腹滿,或從上衝為欲吐鼻燥也。腹滿者可下之;欲吐者可因其勢而越之。既腹滿且欲吐,則可下亦可吐。然必審其脈浮者,則邪近上,宜先吐;脈沉弦者,則邪近下,宜先下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痺。痺非中風,四肢感到煩躁,脾臟顏色必定發黃,瘀熱在體內運行。
脈浮為風,脈緩為濕,說是痺症,是因為風濕合在一起而導致痺症。但這不是風痺引起的疼痛,所以說痺症不是中風。原因是風遇到濕氣而轉變為熱,濕氣影響脾臟而內行,所以四肢不痛而感到煩躁,脾臟瘀熱而顏色發黃。脾臟是四肢運行的樞紐,脾臟因為瘀積的熱氣,轉輸流布,導致肢體和面目都發黃,所以說瘀熱在體內運行。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化穀物迅速;緊則為寒,吃了東西就覺得飽脹。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互相搏擊,吃了東西就頭暈,穀氣不消化,胃中感到苦悶,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部受寒,熱氣流向膀胱,身體全部發黃,稱為谷癉。
趺陽脈數為熱,其熱在胃,所以消化穀物迅速;脈緊為寒,其寒在脾,所以感到飽脹。飽脹必定會產生濕氣,胃熱而脾濕,也是黃疸病的病因。尺脈浮為傷腎,是風傷了腎;趺陽脈緊為傷脾,是寒傷了脾。腎臟受風而生熱,脾臟受寒而生濕,也是黃疸病的病因。濕熱結合,其氣必定歸於脾胃。脾胃是人體的倉庫,穀物進入而助長其熱則頭暈。
穀物不消化而氣血瘀滯,則胃中感到苦悶,濁氣應該從下焦排出。如果小便通暢,則濁氣隨著小便排出。現在小便不通,則濁氣雖然下流卻不能排出體外,於是陰部受濕,陽氣受熱,互相流布感染,導致全身發黃,稱為谷癉。雖然此病開始於風寒,但實際上是由於穀氣造成的。
額頭發黑,微微出汗,手足心發熱,傍晚發病,膀胱脹痛,小便自利,稱為女勞癉。腹部像裝滿水一樣,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腎臟勞損而產生熱氣,黑色上浮,如同脾臟生病而黃色外現一樣。額頭部位稱為庭,靈樞經說:庭是指面部。又說:腎臟生病,顴骨和面部發黑。微微出汗是腎熱上行,而氣血通於心臟。手足心發熱,傍晚發病,是疾病在內臟陰部。膀胱脹痛是腎熱所迫。小便自利,疾病不在腸胃。這是由於房事過度,熱氣從腎臟排出,所以稱為女勞癉。如果腹部像裝滿水一樣,則不僅陰虛,陽氣也受傷了,所以說無法治療。
心中煩悶而發熱,不能吃東西,經常想吐,稱為酒癉。
煩悶是指鬱悶不安的心情。熱氣內蓄則不能吃東西,熱氣上衝則經常想吐。酒氣熏心而其味歸於脾胃。這是由於飲酒過度所致,所以稱為酒癉。
陽明病,脈象遲緩,吃東西不容易吃飽,吃飽了就煩躁頭暈,小便必定困難,這將要發展成谷癉。即使瀉下,腹部仍然脹滿,原因是脈象遲緩。
脈象遲緩,胃氣虛弱,則穀物消化緩慢。穀物消化緩慢,則穀氣鬱結而生熱,而不是胃裡有實熱,所以即使瀉下,腹部脹滿也不會消失。傷寒裡實,脈象遲緩的病症還不能攻治,何況不是裡實呢?
患有酒黃癉,必定小便不利,其症狀是心中發熱,腳下發熱,這是其證候。酒黃癉,有的不發熱,說話清晰,腹部脹滿想吐,鼻子乾燥,脈象浮者先催吐,脈象沉弦者先瀉下。酒癉心中發熱,想吐的則催吐後病情好轉。
酒的濕熱積聚在體內而不排出,則成為酒黃癉。積聚在體內則心中發熱,流注到下焦則腳下發熱。酒黃癉,心中必定發熱,有的也不發熱,說話清晰,則其熱不聚積在心中,而或從下焦積聚導致腹部脹滿,或從上焦衝擊導致想吐鼻子乾燥。腹部脹滿的可瀉下,想吐的可根據病情而催吐。既腹部脹滿又想吐,則可瀉下也可催吐。但是必須仔細辨別,脈象浮者,邪氣在表淺,宜先催吐;脈象沉弦者,邪氣在裡,宜先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