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中 (20)
卷中 (20)
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熱渴飲水。熱已消而水不行。則逆而成嘔。乃消渴之變證。曰水逆者。明非消渴而為水逆也。故亦宜五苓散。去其停水。
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熱渴飲水。水入不能消其熱。而反為熱所消。故渴不止。文蛤味鹹性寒。寒能除熱。咸能潤下。用以折炎上之勢。而除熱渴之疾也。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
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
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淋病有數證。云小便如粟狀者。即後世所謂石淋是也。乃膀胱為火熱燔灼。水液結為滓質。猶海水煎熬而成咸鹼也。小腹弦急。痛引臍中者。病在腎與膀胱也。按巢氏云。淋之為病。由腎虛而膀胱熱也。腎氣通於陰。陰、水液下流之道也。膀胱為津液之府。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澀。
數而且澀。淋瀝不宣。故謂之淋。其狀小便出少起多。小腹弦急。痛引於臍。又有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之異。詳見本論。其言頗為明晰。可補仲景之未備。
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飲。大便必堅。小便則數。
胃中有熱。消穀引飲。即後世所謂消穀善飢。為中消者是也。胃熱則液干。故大便堅。便堅則水液獨走前陰。故小便數。亦即前條消渴胃堅之證。而列於淋病之下。疑錯簡也。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便血。
淋家熱結在下。而反發其汗。熱氣乘心之虛而內擾其陰。則必便血。
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此下焦陽弱氣冷。而水氣不行之證。故以附子益陽氣。茯苓、瞿麥行水氣。觀方後云。腹中溫為知。可以推矣。其人若渴。則是水寒偏結於下。而燥火獨聚於上。故更以薯蕷、栝蔞根。除熱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熄。下積之陰。非暖不消。而寒潤辛溫。並行不悖。此方為良法矣。欲求變通者。須於此三複焉。
栝蔞瞿麥丸方
薯蕷,茯苓(各三兩),栝蔞根(二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
蒲、香蒲也。寧原云。香蒲去濕熱。利小便。合滑石為清利小便之正法也。別錄云。白魚開胃下氣。去水氣。血餘療轉胞。小便不通。合滑石為滋陰益氣。以利其小便者也。綱目戎鹽即青鹽。鹹寒入腎。以潤下之性。而就滲利之職。為驅除陰分水濕之法也。仲景不詳見證。而並出三方。以聽人之隨證審用。殆所謂引而不發者歟。
蒲灰散方
蒲灰(半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亂髮(燒),白魚(各二分),
白話文:
消渴、小便不利及淋病的脈證治療
口渴想喝水,喝了水後熱度消退,但水卻不能排出,反而引起嘔吐,這是消渴的變證,稱為水逆。這表示並非消渴症,而是水逆,所以也應該服用五苓散,去除停滯的水分。
很渴,一直想喝水停不下來的,可以用文蛤散治療。
口渴喝水,水卻不能消除熱度,反而被熱度所消耗,所以一直很渴。文蛤味鹹性寒,寒能除熱,鹹能潤下,用來抑制上焦的火熱之勢,去除熱渴的疾病。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研成粉末,用五合沸水調服,每次服用方寸匕(約一湯匙)。
淋病的症狀是小便像粟米一樣,小腹部緊繃疼痛,痛感一直延伸到肚臍。
淋病有幾種症狀,小便像粟米一樣,就是後世所謂的石淋,這是膀胱因火熱灼傷,水液凝結成渣滓,就像海水熬煮後變成鹽鹼一樣。小腹部緊繃疼痛,痛感一直延伸到肚臍,表示疾病在腎臟和膀胱。巢氏說,淋病是因為腎虛膀胱熱引起的。腎氣通於陰,陰是水液下流的通道,膀胱是津液的儲存處。腎虛則小便次數多,膀胱熱則小便排洩困難。
小便次數多且排洩困難,尿液滴滴答答排不出來,所以叫做淋病。症狀是小便排出量時多時少,小腹部緊繃疼痛,痛感延伸到肚臍。還有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等不同的種類,詳見本論,其論述相當清楚,補足了仲景的不足。
足陽明脈搏數,胃中有熱,吃東西後想喝水,大便一定硬,小便次數多。
胃中有熱,吃東西後想喝水,就是後世所謂的消穀善飢,是中消(消渴)症。胃熱則津液乾燥,所以大便硬,大便硬則水液只往陰部走,所以小便次數多。這和前面消渴、大便硬的症狀一樣,卻列在淋病之下,懷疑是錯簡了。
淋病患者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便血。
淋病患者熱結在下焦,反而發汗,熱氣乘虛而入擾亂陰分,就會便血。
小便不利,有水氣,患者覺得口渴,可以用栝蔞瞿麥丸治療。
這是下焦陽氣虛弱,氣寒,水氣運行不暢的症狀,所以用附子來益陽氣,茯苓、瞿麥來行水氣。方後說,腹部溫暖則為痊癒,可以由此推斷。患者口渴,是因為水寒凝結在下焦,燥熱卻獨聚在上焦,所以再用薯蕷、栝蔞根來清熱生津。上焦的火熱不滋潤則難以熄滅,下焦的陰寒不溫暖則難以化解,寒潤辛溫,同時並用而不互相違背,此方是良方。想要變通使用,必須要在此基礎上反覆思考。
栝蔞瞿麥丸方:
薯蕷、茯苓各三兩,栝蔞根二兩,附子一枚(炮製),瞿麥一兩,研成粉末,煉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丸,一日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加到七八丸,小便通暢,腹部溫暖則為痊癒。
小便不利,可以用蒲灰散治療;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也可以治療。
蒲,就是香蒲。寧原說,香蒲能去除濕熱,利小便,與滑石合用是治療小便不利的好方法。別錄說,白魚能開胃降氣,去除水氣,治療血瘀,小便不通,與滑石合用能滋陰益氣,以利小便。綱目中戎鹽就是青鹽,鹹寒入腎,能潤下,能滲利,是驅除陰分水濕的方法。仲景沒有詳細說明證候,卻列出三個方劑,讓患者根據自己的症狀選擇使用,大概是指引而不詳細說明吧。
蒲灰散方:
蒲灰半分,滑石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一日三次。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燒過的頭髮、白魚各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