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中 (16)
卷中 (16)
1.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
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
脈弦為水。咳而脈弦。知為水飲漬入肺也。十棗湯逐水氣自大小便去。水去則肺寧而咳愈。按許仁則論飲氣咳者。由所飲之物。停滯在胸。水氣上衝。肺得此氣。便成咳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不限四時晝夜。遇諸動嗽物即劇。乃至雙眼突出。氣如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
吐痰飲涎沫無限。上氣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此即咳家有水之證也。著有干棗三味丸方亦佳。大棗六十枚。葶藶一升。杏仁一升。合搗作丸。桑白皮飲下七八丸。日再。稍稍加之。以大便通利為度。
十棗湯方(見上)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
胸中支飲。擾亂清道。趙氏所謂動肺則咳。動心則煩。搏擊陽氣則痛者是也。其甚者營衛遏絕。神氣乃亡。為卒死矣。否則延久不愈。至一百日或一歲。則猶有可治。為其邪瘥緩而正得持也。然以經久不去之病。而仍與十棗攻擊之藥者。豈非以支飲不去。則其咳煩胸痛。必無止期。與其事敵以苟安。不如悉力一決之。猶或可圖耶。然亦危矣。
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
久咳數歲不已者。支飲漬肺而咳。飲久不已。則咳久不愈也。咳久者其氣必虛。而脈反實大數。則其邪猶盛。以猶盛之邪。而臨已虛之氣。其能久持乎。故死。若脈虛者。正氣固虛。而飲氣亦衰。故可治。然飲雖衰而正不能御。亦足以上蔽清陽之氣。故其人必苦冒也。此病為支飲所致。去其飲則病自愈。故曰治屬飲家。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倚息、倚幾而息。能俯而不能仰也。肺居上焦而司呼吸。外寒內飲。壅閉肺氣。則咳逆上氣。甚則但坐不得臥也。麻黃、桂枝。散外入之寒。半夏消內積之飲。細辛、乾薑。治其咳滿。芍藥、五味。監麻、桂之性。使入飲去邪也。
小青龍湯方(見上)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服青龍湯已。設其人下實不虛。則邪解而病除。若虛則麻黃、細辛辛甘溫散之品。雖能發越外邪。亦易動人沖氣。沖氣、衝脈之氣也。衝脈起於下焦。挾腎脈上行至喉嚨。多唾口燥。氣衝胸咽。面熱如醉。皆沖氣上入之候也。寸沉尺微。手足厥而痹者。厥氣上行。而陽氣不治也。
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沖氣不歸。而仍上逆也。茯苓、桂枝。能抑沖氣使之下行。然逆氣非斂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斂其氣。土厚則陰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補其中也。
白話文: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服用六味藥材,加水六升,煎煮至一升八合,分三次溫服。服藥時間宜在行走八九里路後。
咳嗽患者脈象弦細,表示体内有水飲,應服用十棗湯治療。
脈象弦細代表体内有水飲,咳嗽且脈象弦細,說明水飲浸漬於肺部。十棗湯能驅逐水氣,使之從大小便排出。水氣排出後,肺部功能恢復正常,咳嗽自然痊癒。許仁則認為,飲氣咳嗽是由於飲食物停滯於胸中,水氣上衝,肺部受到影響而引起的咳嗽。久治不愈,漸漸演變成水病,症狀不分時節晝夜,遇見誘發咳嗽的因素就會加劇,甚至出現雙眼突出、呼吸困難、汗出、大小便不利等情況。
如果出現大量吐痰涎沫、呼吸急促、肩部呼吸困難、每天早晨眼腫、無法安睡等症狀,這就是咳嗽患者体内有水飲的證據。此時服用干棗三味丸也效果良好。干棗三味丸配方:大棗六十枚、葶藶一升、杏仁一升,混合搗碎製成藥丸,用桑白皮湯送服七八丸,每日兩次,逐漸增加劑量,直至大便通暢為止。
(十棗湯方,見前文)
支飲型咳嗽患者,咳嗽煩躁,胸痛,但不至於立即死亡,可持續一百天或一年,宜服用十棗湯。
胸中支飲擾亂清氣運行,正如趙氏所說:「動肺則咳,動心則煩,搏擊陽氣則痛。」病情嚴重者,營衛之氣阻絕,神氣衰竭而亡,屬猝死。否則,病情延綿不愈,持續一百天或一年,仍有治療的可能性,這是因為邪氣消退緩慢,正氣尚能維持。但是,對於長期不愈的疾病,仍然使用十棗湯這種攻邪之藥,豈不是因為支飲不去,咳嗽煩躁、胸痛就會無止無休?與其苟且偷安,不如全力一搏,或許還有希望。但此法亦屬危險。
久咳數年,脈象虛弱者可以治療;脈象實大數者則難以救治;脈象虛弱者必定會感到頭暈,這是因為病人本身就有支飲停滯於胸中。治療應針對支飲。
久咳數年不愈,是因為支飲浸漬肺部而導致咳嗽。飲邪久留,則咳嗽久治不愈。久咳者氣必虛,但脈象反而是實大數,則說明邪氣仍然盛行。以盛行的邪氣對抗已經虛弱的正氣,還能持久嗎?所以會導致死亡。如果脈象虛弱,則正氣本就虛弱,而飲邪也衰弱,所以可以治療。但即使飲邪衰弱,正氣仍然無法抵禦,也足以阻礙清陽之氣,所以病人必定頭暈。此病由支飲引起,去除飲邪,疾病自然痊癒,故稱治療應針對支飲。
咳嗽劇烈,倚靠著才能喘息,無法平臥,宜服用小青龍湯治療。倚息,即倚靠著才能呼吸,能俯臥而不能仰臥。肺位於上焦,主司呼吸。外寒內飲,阻塞肺氣,就會導致咳嗽劇烈,氣喘上逆,嚴重者只能坐著,不能平臥。麻黃、桂枝散寒;半夏消飲;細辛、乾薑溫肺止咳;芍藥、五味子緩解麻黃、桂枝的辛溫之性,使藥力順利祛邪。
(小青龍湯方,見前文)
服用小青龍湯後,如果出現多唾液、口乾、寸脈沉、尺脈微弱、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至胸咽、手足麻痹、面部潮紅如醉酒狀、下流至陰股、小便困難、時而感到頭暈等症狀,應服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療氣衝。
服用小青龍湯後,如果患者下焦實證而非虛證,則邪氣消除,疾病痊癒。如果患者下焦虛證,則麻黃、細辛等辛甘溫散之品,雖然能發散外邪,但也容易擾動人體沖氣。沖氣即衝脈之氣,衝脈起於下焦,沿腎經上行至咽喉。多唾液、口乾、氣衝胸咽、面部潮紅如醉酒,都是沖氣上逆的表現。寸脈沉、尺脈微弱、手足厥逆麻痹,是厥氣上逆,陽氣不能固攝的表現。
下流至陰股,小便困難,時而頭暈,是沖氣不歸,反而上逆。茯苓、桂枝能抑制沖氣使其下行,但逆氣不斂則難以下降,所以用五味子的酸味斂氣,土氣厚實則陰火自熄;用甘草的甘味補益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