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要略心典》~ 卷中 (9)

回本書目錄

卷中 (9)

1.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翕翕發熱者。心為陽臟。風入而益其熱也。不能起者。君主病而百骸皆廢也。心中飢。食則嘔者。火亂於中。而熱格於上也。心中如啖蒜者。寒束於外。火鬱於內。似痛非痛。似熱非熱。懊憹無奈。甚者心背徹痛也。如蟲注者。言其自心而背。自背而心。如蟲之往來交注也。

若其脈浮。則寒有外出之機。設得吐則邪去而愈。然此亦氣機自動而然。非可以藥強吐之也。故曰其脈浮者。自吐乃愈。心傷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蓋血虛者。其陽易浮。上盛者。下必無氣也。心中痛而自煩發熱者。心虛失養。而熱動於中也。當臍跳者。心虛於上。

而腎動於下也。心之平脈。累累如貫珠。如循琅玕。又胃多微曲曰心平。今脈弦。是變溫潤圓利之常。而為長直勁強之形矣。故曰此為心臟傷所致也。經云。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與此浮之實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均為上下堅緊。而往來無情也。故死。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顛。陽氣衰者為狂。

邪哭者。悲傷哭泣。如邪所憑。此其標有稠痰濁火之殊。而其本則皆心虛而血氣少也。於是寤寐恐怖。精神不守。魂魄不居。為顛為狂。勢有必至者矣。經云。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顛。此云陰氣衰者為顛。陽氣衰者為狂。蓋必正氣虛而後邪氣入。經言其為病之故。此言其致病之原也。

脾中風。翕翕發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目瞤瞤而短氣。脾死臟。浮之大堅。按之如覆杯。潔潔狀如搖者死。

風氣中脾。外淫肌肉。為翕翕發熱。內亂心意。為形如醉人也。脾脈入腹而其合肉。腹中煩重。邪勝而正不用也。皮目瞤瞤而短氣。風淫於外而氣阻於中也。李氏曰。風屬陽邪。而氣疏泄。形如醉人。言其面赤而四肢軟也。皮目、上下眼胞也。又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浮之大堅。

則胃氣絕。真臟見矣。按之如覆杯。言其外實而中空無有也。徐氏曰。潔潔狀如搖。是不能成至而欲傾圮之象。故其動非活動。轉非圓轉。非臟氣將絕而何。故死。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浮者陽氣多。澀者陰氣少。而趺陽見之。是為胃強而脾弱。約、約束也。猶弱者受強之約束而氣餒也。又約、小也。胃不輸精於脾。脾乃乾澀而小也。大黃、枳實、厚朴。所以下令胃弱。麻仁、杏仁、芍藥。所以滋令脾厚。用蜜丸者。恐速下而並傷及脾也。

麻仁丸方

麻仁(二升),芍藥(半斤),大黃(去皮),枳實(各一斤),厚朴(一尺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

白話文: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覺得發熱的人,是因為心臟是陽性臟器,風邪入侵加重了心臟的熱。不能起床的人,是因為君主之臟(心臟)生病了,導致全身機能都衰竭。心裡飢餓,吃了東西就吐的人,是因為體內火氣紊亂,熱氣上衝。心裡感覺像吃了蒜一樣的人,是因為寒邪束縛於外,而內火鬱結,感覺像痛又不像痛,像熱又不像熱,煩悶難受,嚴重者心背部會貫穿性疼痛,像蟲子在裡面鑽一樣,意思是疼痛感在心臟和背部之間來回穿梭。

如果脈象浮,則說明寒邪有向外排出的趨勢,如果能自行嘔吐,邪氣就能排出而痊癒。但是,這也是氣機自行運作的結果,不能用藥強制催吐。所以說,脈象浮而自行嘔吐的人就能痊癒。心臟受損的人,勞累後會臉面發紅,下半身沉重,這是因為血虛,陽氣容易浮於表面,上焦充盛,下焦必然氣虛。心裡疼痛且煩躁發熱的人,是因為心臟虛弱失養,熱氣在體內活動所致。肚臍跳動的人,是因為心臟虛弱,腎臟活動加劇。心臟正常的脈象,應當是平穩的,像串珠一樣,又像滾動的珠玉,胃氣調和也稱之為心平。如果脈象弦緊,就偏離了溫潤圓滑的常態,變得又長又直,又強又硬,這就是心臟受損造成的。經書上說,健康的心臟脈象,有力而跳動,像滾動的薏苡仁一樣,一個接一個。而這種浮大堅實,像麻豆一樣,按壓後更加躁動的脈象,都是上下緊繃,脈象往來沒有情理可循,所以會死。

邪哭導致魂魄不安,是因為血氣不足。血氣不足屬於心臟的問題,心氣虛弱的人,會感到害怕,閉眼想睡覺,做著遠行離散的夢,魂魄胡亂遊走。陰氣衰弱的人會痴呆,陽氣衰弱的人會狂躁。

邪哭,指的是悲傷哭泣,像被邪氣附體一樣。這是明顯的痰濁和內火過盛,但根本原因都是心臟虛弱,血氣不足。於是就會在醒著或睡著時感到害怕,精神萎靡,魂魄不安,最終會變成痴呆或狂躁,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經書上說,邪氣入陽則狂躁,邪氣入陰則痴呆。這裡說陰氣衰弱則痴呆,陽氣衰弱則狂躁。這是因為正氣虛弱之後,邪氣才會入侵。經書講的是疾病的原因,這裡講的是致病的根源。

脾臟受風,會覺得發熱,像醉酒的人一樣,腹部煩重,眼皮跳動,呼吸短促。如果脾臟壞死,脈象浮大堅實,按壓像覆蓋著杯子一樣,像搖晃一樣鬆動,就要死了。

風邪入侵脾臟,外淫於肌肉,會導致發熱,內亂心意,表現像醉酒的人一樣。脾臟的脈絡通向腹部,與肌肉相連,腹部煩重,是因為邪氣盛而正氣不足。眼皮跳動,呼吸短促,是因為風邪外淫而氣機阻塞。李氏說,風屬於陽邪,氣機疏泄,所以表現像醉酒一樣,意思是臉紅,四肢無力。皮目指的是上下眼瞼。又說,脈象弱而滑,說明還有胃氣。如果脈象浮大堅實,說明胃氣已絕,臟器受損。按壓像覆蓋著杯子一樣,說明外表堅實,內部空虛。徐氏說,像搖晃一樣鬆動,說明臟器不能保持完整,快要崩潰了,所以這種動不是正常的活動,這種轉不是正常的旋轉,如果不是臟器氣機將絕,怎麼會這樣呢,所以會死。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頻數,浮澀相搏,大便乾燥,說明脾臟受約束。麻仁丸可以治療。

浮脈代表陽氣多,澀脈代表陰氣少,趺陽脈出現這種情況,說明胃氣強而脾氣弱。約,是指約束,就像弱者受到強者的約束而氣餒一樣。約,也指小。胃氣不能輸布精氣給脾臟,脾臟就會乾燥而虛弱。大黃、枳實、厚朴用於瀉下,使胃氣減弱;麻仁、杏仁、芍藥用於滋養,使脾氣增強。用蜜丸,是擔心藥效過快而損傷脾臟。

麻仁丸方

麻仁(二升),芍藥(半斤),大黃(去皮),枳實(各一斤),厚朴(一尺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