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中 (3)
卷中 (3)
1.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痹不用。則筋失養而或緩或急。所謂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者是也。故以薏苡仁舒筋脈。附子通陽痹。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諸逆。該痰飲、客氣而言。心懸痛。謂如懸物動搖而痛。逆氣使然也。桂枝、枳實、生薑。辛以散逆。苦以泄痞。溫以祛寒也。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心背徹痛。陰寒之氣。遍滿陽位。故前後牽引作痛。沈氏云。邪感心包。氣應外俞。則心痛徹背。邪襲背俞。氣從內走。則背痛徹心。俞臟相通。內外之氣相引。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即經所謂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是也。烏、附、椒、姜。同力協濟。以振陽氣而逐陰邪。取赤石脂者。所以安心氣也。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炮),蜀椒,乾薑(各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附方
九痛丸,治九種心疼。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乾薑,吳茱萸,人參(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按、九痛者。一蟲、二注、三風、四悸、五食、六飲、七冷、八熱、九去來痛是也。而並以一藥治之者。豈痛雖有九。其因於積冷結氣所致者多耶。
白話文: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一種治療方法:取橘皮、枳實、生薑三味藥材,加水一斗,煮成五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若病情未癒,可繼續服用。
橘枳生薑湯方: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分溫服。
胸痹緩急的患者,可用薏苡附子散治療。陽氣充足則能滋養精神、柔韌筋脈,若陽氣受阻,筋脈失養就會導致筋脈鬆弛或緊張,也就是所謂的大筋軟短、小筋弛長。所以用薏苡仁舒展筋脈,用附子溫通陽氣。
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十五兩,炮製過的大附子十枚,研磨成粉服用,每次服用一錢,一日三次。
心中痞塞、噁心嘔吐、心痛如懸物晃動般疼痛者,可用桂枝生薑枳實湯治療。噁心嘔吐指的是痰飲或外邪入侵,心痛如懸物晃動般疼痛,是逆氣所致。桂枝、枳實、生薑辛味可以散解逆氣,苦味可以瀉去痞塞,溫味可以驅除寒邪。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兩,加水六升,煮成三升,分溫服三次。
心痛徹背,或背痛徹心者,可用烏頭赤石脂丸治療。心背疼痛貫穿,是陰寒之氣充滿陽位所致,因此前後牽引疼痛。沈氏認為,邪氣侵犯心包,氣血外洩,則心痛徹背;邪氣侵犯背俞穴,氣血內流,則背痛徹心。俞穴和臟腑相通,內外之氣相互牽引,就會造成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這正如經書上所說「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烏頭、附子、蜀椒、乾薑共同作用,振奮陽氣,驅除陰邪;赤石脂則能安定心氣。
烏頭赤石脂丸方:炮製過的烏頭一分,蜀椒、乾薑各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研磨成粉,用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飯前服用一丸,一日三次,情況需要可酌量增加服用劑量。
附方:九痛丸,治療九種心痛。
附子(炮製)三兩,生狼牙、巴豆(去皮熬成膏狀)、乾薑、吳茱萸、人參各一兩,研磨成粉,用煉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酒送服。體質強壯者,初次服用三丸,一日三次;體質虛弱者,服用二丸。也可用於治療中風、腹脹、不能言語等症狀,以及多年積累的寒邪導致的心胸疼痛、寒邪上衝、跌打損傷等症狀。飲食禁忌方面請遵從常規方法。
按語:所謂九種心痛,分別是蟲痛、瘀血阻滯痛、風痛、心悸、飲食不當引起之痛、水飲停滯引起之痛、寒邪引起之痛、熱邪引起之痛、以及來回疼痛。用一種藥物治療這九種疼痛,難道是因為雖然疼痛種類繁多,但其根本原因多半是由於寒邪積聚、氣機阻滯所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