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中 (2)
卷中 (2)
1.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也)
白話文:
上方四味藥材,用甘瀾水一斗(約十升),先將茯苓煮至減少二升,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煮到剩下三升,濾去藥渣,溫溫的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甘瀾水的製作方法是:取水兩斗放在大盆裡,用勺子不停地攪拌,直到水面出現五六千個像珍珠一樣的小氣泡,然後取用。)
2.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陽微、陽不足也。陰弦、陰太過也。陽主開。陰主閉。陽虛而陰乾之。即胸痹而痛。痹者閉也。夫上焦為陽之位。而微脈為虛之甚。故曰責其極虛。以虛陽而受陰邪之擊。故為心痛。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平人、素無疾之人也。無寒熱、無新邪也。而乃短氣不足以息。當是裡氣暴實。或痰、或食、或飲。礙其升降之氣而然。蓋短氣有從素虛宿疾而來者。有從新邪暴遏而得者。二端並否。其為裡實無疑。此審因察病之法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胸中陽也。而反痹。則陽不用矣。陽不用。則氣之上下不相順接。前後不能貫通。而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等證見矣。更審其脈。寸口亦陽也。而沉遲。則等於微矣。關上小緊。亦陰弦之意。而反數者。陽氣失位。陰反得而主之。易所謂陰凝於陽。書所謂牝雞之晨也。是當以通胸中之陽為主。
薤白、白酒。辛以開痹。溫以行陽。栝蔞實者。以陽痹之處。必有痰濁阻其間耳。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胸痹不得臥。是肺氣上而不下也。心痛徹背。是心氣塞而不和也。其痹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飲以為之援也。故於胸痹藥中。加半夏以逐痰飲。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心中痞氣。氣痹而成痞也。脅下逆搶心。氣逆不降。將為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結之氣。否則速復其不振之陽。蓋去邪之實。即以安正。養陽之虛。即以逐陰。是在審其病之久暫。與氣之虛實而決之。
栝蔞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薤白(半升),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生薑湯亦主之。
此亦氣閉氣逆之證。視前條為稍緩矣。二方皆下氣散結之劑。而有甘淡苦辛之異。亦在酌其強弱而用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白話文:
老師說:診脈應該掌握過度和不及的原則。如果脈象是陽氣虛弱,陰氣弦急,就會出現胸痹心痛。原因是身體極度虛弱。現在陽氣虛弱,知道是在上焦,所以才會胸痹心痛,因為陰氣弦急的緣故。
陽氣微弱,就是陽氣不足;陰氣弦急,就是陰氣過盛。陽氣主開,陰氣主閉。陽氣虛弱,被陰氣所遏制,就會胸痹心痛。痹,就是閉塞不通。上焦是陽氣所在之處,而脈象微弱是虛弱到了極點,所以說責其極度虛弱。因為陽氣虛弱,受到陰邪的侵襲,所以會心痛。
健康的人沒有寒熱,呼吸短促、氣不足以維持呼吸,這是實證。
健康的人,素來沒有疾病,沒有寒熱,也沒有新的邪氣入侵,卻出現呼吸短促、氣不足的情況,這是裡氣暴漲引起的,可能是痰、食積或飲水停滯,阻礙了氣的升降。總之,呼吸短促有的是由以往的虛弱宿疾導致,有的是由新的邪氣突然阻遏所致,這兩種情況都不符合,所以肯定是裡實無疑。這是審因察病的方法。
胸痹的病症,有喘息、咳嗽、咳痰、胸背疼痛、呼吸短促,寸口脈沉而遲,關上脈小而緊數,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療。
胸腔是陽氣所在之處,而反倒閉塞不通,那就是陽氣不能發揮作用了。陽氣不能發揮作用,氣的上下不能順暢連接,前後不能貫通,就會出現喘息、咳嗽、咳痰、胸背疼痛、呼吸短促等症狀。再仔細觀察脈象,寸口脈也是陽脈,卻沉而遲,就等於微弱了。關上脈小而緊,也是陰氣弦急的意思,而脈象又數,這是陽氣失位,陰氣反而佔據主導地位,就像《易經》中說的「陰凝於陽」,《素問》中說的「牝雞司晨」一樣。因此,治療應以通暢胸中陽氣為主。
薤白、白酒,辛味可以通利閉塞,溫熱可以運行陽氣。栝蔞實的作用是,因為陽氣閉塞的地方,一定有痰濁阻滯在其中。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碎),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煎煮,取二升藥汁,分溫服兩次。
胸痹不能臥床,心痛徹背,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
胸痹不能臥床,是肺氣上升而不下降;心痛徹背,是心氣阻塞不通。這種痹症尤其嚴重,原因是有痰飲作為輔助因素。所以在胸痹的藥方中,加入半夏來祛除痰飲。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碎),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以上四味藥材,一起煎煮,取四升藥汁,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胸痹,心中痞塞,氣滯於胸,胸悶,脅下氣逆上衝心臟,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人參湯也可用於治療。
心中痞塞,是氣滯導致痞塊;脅下氣逆上衝心臟,是氣逆不降,將會危及生命。因此應該迅速通利胸中痞塞之氣,或者迅速恢復虛弱的陽氣。這是去除外邪之實,就能安定內在正氣;補益虛弱的陽氣,就能驅逐陰邪。關鍵在於根據病情發展的緩急和氣虛實的程度來決定用藥。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薤白(半升),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蔞實(一枚搗碎)
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五升,先煎煮枳實、厚朴,取二升藥汁,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數次,分溫服三次。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八升,煎煮取三升藥汁,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胸痹,胸中氣塞,呼吸短促,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橘枳薑湯也可用於治療。
這也是氣閉氣逆的症狀,比上條略微輕緩。兩個方劑都是下氣散結的藥方,但藥味甘淡苦辛有所不同,需要根據病情輕重選擇使用。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