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要略心典》~ 卷上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8)

1.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此舉肺痿之屬虛冷者。以見病變之不同。蓋肺為嬌臟。熱則氣爍。故不用而痿。冷則氣沮。故亦不用而痿也。遺尿、小便數者。肺金不用而氣化無權。斯膀胱無制而津液不藏也。頭眩、多涎唾者。經云上虛則眩。又云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也。甘草、乾薑。甘辛合用。為溫肺復氣之劑。

服後病不去而加渴者。則屬消渴。蓋小便數而渴者為消。不渴者。非下虛即肺冷也。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咳而上氣。肺有邪。則氣不降而反逆也。肺中寒飲。上入喉間。為呼吸之氣所激。則作聲如水雞。射干、紫菀、款冬降逆氣。麻黃、細辛、生薑發邪氣。半夏消飲氣。而以大棗安中。五味斂肺。恐劫散之藥。並傷及其正氣也。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大棗(七枚),半夏(半升),五味(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濁、濁痰也。時時吐濁者。肺中之痰。隨上氣而時出也。然痰雖出而滿不減。則其本有固而不拔之勢。不迅而掃之。不去也。皂莢味辛入肺。除痰之力最猛。飲以棗膏。安其正也。

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刮去皮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此不詳見證。而但以脈之浮沉為辨而異其治。按厚朴麻黃湯。與小青龍加石膏湯大同。則散邪蠲飲之力居多。而厚朴辛溫。亦能助表。小麥甘平。則同五味斂安正氣者也。澤漆湯以澤漆為主。而以白前、黃芩、半夏佐之。則下趨之力較猛。雖生薑、桂枝之辛。亦只為下氣降逆之用而已。

不能發表也。仲景之意。蓋以咳皆肺邪。而脈浮者氣多居表。故驅之使從外出為易。脈沉者氣多居里。故驅之使從下出為易。亦因勢利導之法也。

厚朴麻黃湯方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六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澤漆湯方

半夏(半升),澤漆(三升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紫參,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白話文: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等病的脈症與治療方法:

肺痿:患者吐出涎沫但不咳嗽,不口渴,但會遺尿、頻尿。這是因為上焦虛弱,不能約束下焦所致,屬於肺中虛寒。患者通常會頭暈,唾液很多。治療用甘草乾薑湯溫補。如果服用湯劑後感到口渴,則屬於消渴症。

這裡列舉肺痿的虛寒類型,以說明病變的不同。肺是嬌嫩的臟器,熱則氣虛導致功能衰退(痿);寒則氣弱,也導致功能衰退。遺尿、頻尿是因為肺金功能失調,氣化失常,膀胱失於約束,津液不能貯藏。頭暈、唾液多是因上焦虛弱而導致頭暈,上焦寒邪導致口涎多。甘草、乾薑辛甘溫合,溫肺益氣。

服藥後病情未見好轉反而口渴,則屬消渴症。小便多而口渴稱為消渴,不口渴則不是下焦虛弱就是肺寒。

甘草乾薑湯: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炮)。上藥研磨,加水三升,煎至一升五合,去渣,分溫服。

咳而上氣,喉中聲音如水雞叫,用射干麻黃湯治療。

咳嗽上氣,肺部有邪氣,氣機不能下降反而逆上。肺中寒飲上逆至喉間,被呼吸氣流激動,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射干、紫菀、款冬能降逆氣;麻黃、細辛、生薑能發散邪氣;半夏能消痰飲;大棗安中;五味子斂肺,防止辛散藥傷及正氣。

射干麻黃湯:

射干(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大棗(七枚)、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諸藥加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至沸兩次,去浮沫,加入其他藥物,煎至三升,分溫服三次。

咳嗽逆上氣,經常吐出濁痰,只能坐著不能睡覺,用皂莢丸治療。

濁,指濁痰。經常吐濁痰,是肺中痰邪隨著逆氣而排出。但痰雖然吐出,但胸中滿悶感未減,說明邪氣固結難以消除。皂莢味辛入肺,除痰力最強,用棗膏調和,以保護正氣。

皂莢丸:

皂莢(八兩,刮去皮,酥炙)。將皂莢磨成粉末,蜜丸如梧子大,用棗膏和湯服用,每次服三丸,每日三次,夜服一次。

咳嗽而脈浮者,用厚朴麻黃湯;咳嗽而脈沉者,用澤漆湯。

此處未詳述證候,僅以脈象浮沉來區分治療方法。厚朴麻黃湯與小青龍湯加石膏湯大致相同,多為散邪祛飲,厚朴辛溫,也能助表;小麥甘平,與五味子一樣斂護正氣。澤漆湯以澤漆為主藥,佐以白前、黃芩、半夏,向下趨邪之力較強,雖有生薑、桂枝的辛溫,也只是為了下氣降逆。

不能發汗。仲景的用意,是認為咳嗽都是肺部邪氣所致,脈浮者邪氣多在表,故驅邪使其從外排出較易;脈沉者邪氣多在裡,故驅邪使其從下排出較易,都是因勢利導的治法。

厚朴麻黃湯: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六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諸藥加水一斗二升,先煮熟小麥,去渣,加入其他藥物,煎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澤漆湯:

半夏(半升)、澤漆(三升,用東流水五斗煮至一斗五升)、紫參、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