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上 (26)
卷上 (26)
1.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
虛勞症有挾外邪者。如上所謂風氣百疾是也。有挾瘀郁者。則此所謂五勞諸傷。內有乾血者是也。夫風氣不去。則足以賊正氣而生長不榮。乾血不去。則足以留新血而滲灌不周。故去之不可不早也。此方潤以濡其干。蟲以動其瘀。通以去其閉。而仍以地黃、芍藥、甘草和養其虛。
攻血而不專主於血。一如薯蕷丸之去風而不著意於風也。喻氏曰。此世俗所稱乾血勞之良治也。血瘀於內。手足脈相失者宜之。兼入瓊玉膏補潤之劑尤妙。
大黃䗪蟲丸方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地黃(十兩),乾漆(一兩燒令煙盡),虻蟲(一升去翅足熬),水蛭(百枚熬),蠐螬(百枚熬),䗪蟲(半升熬),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兩炙),桂枝,生薑(各三兩),麥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參,阿膠(各三兩),大棗(三十枚),生地黃(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脈結是營氣不行。悸則血虧而心無所養。營滯血虧。而更出汗。豈不立槁乎。故雖行動如常。斷云不出百日。知其陰亡而陽絕也。人參、桂枝、甘草、生薑。行身之陽。膠、麥、麻、地。行身之陰。蓋欲使陽得復行陰中而脈自復也。後人只喜用膠、地等而畏薑、桂。豈知陰凝燥氣。非陽不能化耶。(徐氏)
肘後獺肝散,治冷勞。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獺肝一具。炙乾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將酸棗仁、其他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五勞導致極度虛弱消瘦,腹脹不能進食,以及飲食、憂慮、飲酒、房事、飢餓、勞累等引起的損傷,以及經絡、營衛之氣受損,體內有瘀血,肌膚粗糙,眼睛昏暗等症狀,可用大黃䗪蟲丸治療。
虛勞若合併外邪(如風氣百疾),或合併瘀血(如五勞諸傷、體內乾血),則需及早治療。風邪不去會損傷正氣,瘀血不去會阻礙血液運行。此方能滋潤乾燥的血液,用蟲類藥材活血化瘀,疏通閉塞,並用地黃、芍藥、甘草等補益虛損。
此方治療瘀血,並非單純針對血液,如同薯蕷丸治風,並非單純針對風邪。此方為治療乾血勞的良方,適用於血瘀導致手足脈象異常者,加入瓊玉膏等補潤藥物效果更佳。
大黃䗪蟲丸方:
將大黃(蒸)、黃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藥、生地黃、乾漆(燒煙盡)、虻蟲(去翅足熬)、水蛭(熬)、蠐螬(熬)、䗪蟲(熬)等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用酒服用。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胸悶,脈象結代,心悸,但行動如常,預後不良,病情危急者十一日內可能死亡。 此方使用甘草、桂枝、生薑等溫陽藥,以及阿膠、麥冬、麻仁、生地黃等滋陰藥,使陰陽調和。
肘後獺肝散:治療虛寒性勞損及鬼疰(傳染病)。用獺肝炙乾研末服用。